夢見扔筷子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2021年6月16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對外公布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名單。

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組成飛行乘組,擔負此次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

奔向星辰大海,腳步永不停歇。在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拉開帷幕之際,記者帶您走近執行此次任務的3名航天員。

航天員聶海勝——飛天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本報記者 楊悅 安普忠 通訊員 占康

聶海勝,男,漢族,籍貫湖北棗陽,中共黨員,博士學位。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4年6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大隊長,現為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專業技術少將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司令部領航主任,安全飛行148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入選為我國首批航天員。2003年9月,入選神舟五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2005年10月,執行神舟六號飛行任務,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並獲“航天功勛獎章”。2008年5月,入選神舟七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2012年3月,入選神舟九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2013年6月,執行神舟十號飛行任務,擔任指令長,同年7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二級航天功勛獎章”。2019年12月入選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擔任指令長。

同樣的航天服,同樣的寸頭,同樣的戈壁灘。如今,聶海勝即將踏上他的第3次太空之旅。

聶海勝的前23年航天員生涯,被3次飛天任務“等分”為三段——從2005年駕乘神舟六號,到2013年進入天宮一號,再到2021年執行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平均相隔約8年。

“我的腳步和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快速發展,同頻共振。”有幸能夠開跑空間站建造飛天“第一棒”,聶海勝道出心裏話,“是祖國把我送上了太空,我為生活在這個時代感到幸福,也因為國出征感到自豪。”

聶海勝的飛天夢想,最初是在兒時的一個山坡上有了“雛形”。1964年,聶海勝出生於湖北棗陽一個小村莊。那一年,中國的空間科學探測事業剛剛起步。

小時候,聶海勝常在山坡上放牛。一次,躺在牛背上睡著了,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長出一雙大大的翅膀,飛上藍天。

當年,那個曾用家裏養的兔子抵學費的農村娃,一定不曾想到,他的未來會與遙遠的太空、偉大的航天事業緊密相連。

此後的人生旅途上,聶海勝的每一個腳步都邁得堅定而踏實。

1983年,聶海勝成為一名空軍飛行學員。實現藍天夢,他感覺自己像是鳥兒飛上了天。

那一年,聶海勝遭遇一次空中特情。高空中,他駕駛的戰機發動機突然停車,戰機翻著筋鬥向地面墜落。已經出現“黑視”的聶海勝,在最後時刻按下跳傘彈射開關。

從昏迷中睜開雙眼,聶海勝發現自己落在一片稻田裏。一周後,心理素質超好的聶海勝就開始復飛的地面準備。僅僅27天後,他駕駛戰機重返藍天。

“一般的飛行員如果遭遇這樣的生死考驗,很可能就停飛了。”戰友們如此評價聶海勝的過硬心理素質。

從入選航天員,到神舟六號、神舟十號,再到今日的神舟十二號,聶海勝始終在做一件事:時刻為了飛天任務而準備。

恢復性訓練、適應性訓練、新技能訓練……無論什麼訓練課目,聶海勝都把自己當作一名新手,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

航天員劉洋記得,備選神舟九號任務的那年春節,她在模擬器訓練館與聶海勝相遇。正練得熱火朝天的聶海勝告訴劉洋:“年紀大了,多花點時間,才能不落後你們年輕人。”

用聶海勝的話說:“年齡和軍銜在變化,但航天員的身份沒有變,作為航天員的使命和夢想沒有變。”

2019年12月,聶海勝和劉伯明、湯洪波入選神舟十二號任務乘組,聶海勝擔任指令長。

這是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任務量,比前6次載人航天飛行的任務總和還要多。飛行時間長、操控難度大,聶海勝等航天員必須全面具備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維護維修、艙外作業、科學試驗等一系列能力。他們的訓練量、訓練強度變得更大。

從2021年元旦到現在,聶海勝只休了3天假。

正是地面上這數千次的模擬訓練,讓聶海勝面對任務永遠保持沈著鎮定。

“這次再度飛天,心情如何?”面對記者,他平靜地回答:“沒那麼激動,主要還是想怎麼把任務完成好。”

聶海勝深知,一代代航天人像火箭一樣燃燒自己,才把他們送上嶄新的“太空家園”。

“我們向前走的每一步,都承載著黨、國家和人民的厚重期望。”聶海勝深情地說:“我們的每一次進步,也代表著人類向太空不斷探索的勇敢與執著,都將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背負著載人航天工程各大戰線科研人員的心血和汗水,聶海勝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圓滿完成任務”。

“飛天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聶海勝始終踐行著這個信念。當年,神舟十號任務成功後,他曾許願:“如果條件允許,希望自己還能飛進中國的空間站。”

如今,指令長聶海勝如願踏上這段曾經憧憬的旅程。讓我們為他送上最真誠的祝福!

航天員劉伯明——時光匆匆,初心不變

本報記者 楊悅 安普忠 通訊員 占康

劉伯明,男,漢族,籍貫黑龍江依安,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66年9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90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少將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中隊長,安全飛行105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入選為我國首批航天員。2005年6月,入選神舟六號飛行任務備份乘組。2008年9月,執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並獲“航天功勛獎章”。2019年12月入選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

時隔13年,劉伯明又踏上了飛向太空的旅途。

人們對他的印象大多停留在2008年,神舟七號飛天之際那個沈著冷靜的身影。多年之後,劉伯明再次踏上問天閣前這條“登天之路”。

除了臉上加深的歲月痕跡和肩上換成將軍的軍銜,他的背影如13年前一般挺拔,並未有多少改變。

這條路,是劉伯明生命中最重要的道路之一。除了這條路,他最為熟悉的路有兩條——一條是故鄉從家到縣城中學的顛簸山路,另一條是飛天之路。

1966年9月,劉伯明出生於黑龍江省依安縣一個普通的鄉村。中考那年,成績優異的他考上了縣重點高中。家裏要同時供5個孩子讀書,這讓以種地為生的父母異常辛苦。為了省下住宿費和夥食費,劉伯明選擇了走讀。

那是一段起伏不平的顛簸山路。高中3年,劉伯明每天都要騎著一輛破舊的白山牌自行車,往返20公裏。出發時迎著晨光,返回時披著夜色,夏天汗流浹背,冬天在風雪中穿行。

“一輛單車,滿頭霜花。”這是劉伯明高三的班主任張福林對他的印象。正是這條山路,讓劉伯明變得堅韌、執著,從不輕言放棄。

十幾年後,劉伯明靠著這股韌勁,成長為一名航天員。從1998年入選我國首批航天員,到2008年參加神舟七號任務,劉伯明一走就是10年。

從神舟七號凱旋到今天乘神舟十二號再度出征,劉伯明又在這條路上走過13年。與少年時期一樣,他依舊保持著不畏艱苦、砥礪前行的狀態。

此次神舟十二號任務的復雜性遠超以往,訓練的時長和難度都是神舟七號時期的數倍。為了更有效地訓練,他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每天晚上入睡前躺在床上,把白天訓練的操作程序在“腦子裏放電影”。

了解劉伯明的人,都會為他過硬的心理素質所折服。還是飛行學員時,他便妥善處置過一次險情——

空中發動機突發故障,飛機失去控制,劉伯明勇敢果斷、冷靜操控,一次次手動助油、打火,一次次拉升高度,最終駕機平安返回。

在神舟七號的首次出艙活動任務中,劉伯明和戰友翟誌剛、景海鵬經歷了一次驚心動魄的考驗:打開艙門之時,軌道艙突然響起刺耳的火災報警。

當時,劉伯明對翟誌剛說:“如果起火,我們也許就回不去了。不要想別的,按照程序繼續吧,把我們該幹的活繼續幹完。”

翟誌剛邁出艙門,劉伯明調整步驟,將國旗遞給他說:“即使我們回不去,也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留下永遠的瞬間。”

後來,出艙任務順利完成,劉伯明和戰友們順利返回地球。

“他一直保持著非常穩定的心理狀態。”戰友費俊龍評價劉伯明說,“操作準確無誤,堪稱完美。”

13年來,為了保證自己隨時都能再次承擔任務,劉伯明一直控制體重、鍛煉體魄。“最難的不是保持體能,是保持激情和熱情。”他說。

13年的等待,也是13年未曾懈怠的刻苦訓練。“往前看,13年似乎很長;往回看,13年過得很快。這13年,中國航天人一步一個腳印地將夢想變為現實,我也在追逐夢想的征程中不斷成長。”劉伯明用一句話概括了其間的甘苦:“盡管時光匆匆,初心不變。”

不管遇到什麼挑戰,劉伯明心中始終記著那條蜿蜒的上學路——無論風霜雨雪,無論跌倒多少次,爬起來,再出發就好。

每次回老家,劉伯明最想吃的還是家鄉的大醬,睡家裏的土炕。時間未曾改變他質樸的底色,那個從鄉村山路上走來的少年,早已將腳步邁向星辰大海。

如今,劉伯明再次開啟一段嶄新的挑戰之旅。

“我慶幸自己趕上了一個偉大的時代,有幸參與載人航天這個偉大的事業,有機會通過多次飛行,來報答黨和人民的培養。”再度飛天之際,劉伯明鄭重承諾:“我將堅決圓滿完成任務,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

航天員湯洪波——這一刻,夢想光榮綻放

本報記者 譚靚青 安普忠 通訊員 占康

湯洪波,男,漢族,籍貫湖南湘潭,中共黨員,碩士學位。1975年10月出生,1995年9月入伍,199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大校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大隊長,安全飛行1159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2010年5月入選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2016年5月,入選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備份航天員。2019年12月,入選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

一個人實現夢想需要多久?

此刻,站在問天閣前,陽光穿破雲霧灑在湯洪波身上。這是他首次以航天員的身份出現在大眾視野。

夢想成真這一刻的背後,是湯洪波11年逐夢飛天的不懈拼搏。

湯洪波是誰?

在世人眼中,湯洪波是此次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乘組中的新鮮面孔。當人們拿起手機搜索這個陌生的名字時,他已經在這條飛天路上奔跑了11年。

“其實我不算年輕了。作為第二批航天員,我2010年就來到了航天員大隊。劉洋、王亞平……很多和我同批的航天員都已經飛上太空。”湯洪波說,“每次看到他們飛,我都在想,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實現飛天夢想。”

追夢道路上,需要耐心等待,更需要努力堅持。早在飛行學院當學員時,湯洪波就明白了堅持的意義。他那“教科書式的飛行”在同期飛行學員中有口皆碑。

看得見的卓越背後,有著人們不曾看到的努力。白天,湯洪波一遍遍拿著飛機模型模擬起飛降落。等到夜深人靜時,他就在腦海中回憶飛行操作,琢磨飛行技巧。

2010年,湯洪波通過層層選拔,入選中國第二批航天員隊伍。

天空和太空,雖一字之差,跨越巨大。從飛行員向航天員的轉變,被蘇聯航天員列奧諾夫形象地稱為“上天的階梯”。

來到航天員大隊後,湯洪波對航天員這個職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一間小屋裏,一張轉椅占據了大部分空間。這張看似普通的轉椅,承載著湯洪波11年的訓練記憶。看著它,湯洪波不禁回憶起坐在上面訓練的場景。

飛天之路從來不是坦途。低壓缺氧耐力檢查、超重耐力訓練、飛行程序訓練、頭低位臥床訓練……一本本厚厚的訓練筆記中,寫滿了湯洪波奮鬥的痕跡。

其中,模擬失重訓練讓湯洪波最難忘記——航天員需要身穿二百多斤的水下訓練服,一次訓練數個小時,吃飯時常常連筷子都拿不住。

“在他們那批航天員中,湯洪波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刻苦和踏實。”談及湯洪波,劉伯明最難忘的是他那種“執著的精神。”

每次訓練前,湯洪波都會主動找聶海勝、劉伯明探討,挑戰訓練難點,查漏補缺。閑暇時,他也會盡量發掘自己的知識短板,以應對天上的各種未知情況。

這種執著,體現在訓練中,也體現在湯洪波的漫長追夢路上。

在湯洪波辦公桌上,擺放著一頂飛行頭盔。每每看到它,他總能想起自己從飛行員一路走來的足跡。

“這個頭盔就像我的老朋友。這些年,身邊戰友陸續飛上太空。每當我不知道如何定義自我價值時,都會用這個頭盔勉勵自己。”湯洪波說,“一時做好一件事很簡單,十年如一日則很難。可當這件事成為你的夢想,漫長的日子也會充滿動力。”

頭盔中,藏的是湯洪波的初心,更是他的飛天夢想。2016年,湯洪波曾入選神舟十一號任務備份航天員。那一年,他最終與夢想擦肩而過。然而,他沒有放棄。

“從零開始”,是湯洪波時常說起的4個字。要想向上生長,先要向下紮根,只有地面訓練到位,才能勝任飛天任務。在夢想尚未實現的那段日子裏,他每天刻苦訓練,朝著夢想堅定跋涉。

5年後,湯洪波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飛天夢想。這次任務,他特意選擇了妻子貼心制作的寄語卡片作為個人攜帶物品,陪伴自己首次太空旅程。

11年等待堅守,11年刻苦訓練,這一刻,夢想光榮綻放。

“我們即將帶著祖國和人民的重托出征太空,此時此刻我的心情十分激動。進入太空之後,我會在工作之余盡情領略地球家園的魅力。每當飛船飛臨祖國上空,我會通過舷窗多看看美麗的祖國、美麗的家鄉,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湯洪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