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他人吃粥是什麼意思周公解夢的簡單介紹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好書奇遇季#

人和人之間為何容易出現誤會?對別人的認識容易帶偏見、偏聽偏信?不但止是普通人會覺得某些人偏心、待人處事不公平,連萬世師表孔子,也差一點就對最喜歡的弟子顏回產生偏見。但歷史上的曹操卻告訴我們:自己的眼睛不可信、連自己的心也不可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一)

顏回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之一。某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們被困在陳、蔡之間(都是春秋年間的諸侯小國),他們師徒各人已經連續餓了7天7夜,一粒米也沒有下肚。這一天,主動出去乞討的顏回討回來了一點米,就趕緊去熬粥。

大家都在旁邊眼巴巴地等著粥煲好。在粥快煲好的時候,孔子無意中看到顏回伸手在鍋裏撈了一把,迫不及待地往嘴裏送。孔子心裏很不高興。心想:顏回平時看他老實巴交,可是今天粥好了不讓我先吃、他自己倒是先吃了。可見平時說的要尊師重教都是假的。

一會兒,顏回端著一碗粥送到孔子面前。孔子假裝沒看見顏回已經偷吃的事情,說道:我剛剛做了一個夢,夢見了老祖宗。這粥還沒人吃過,很幹凈,就先拿去孝敬老祖宗吧!”顏回回答說:“老師不行啊!剛才在煮粥的時候,有一片草灰掉到粥裏面,我用手撈了出來,帶出來一粒米,我覺得米粒丟了太可惜,於是我就把它放到嘴裏吃掉了。”

孔子聽了,內心十分慚愧。他一邊吃粥,一邊對圍坐在周圍的弟子說:“人們總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是眼睛會騙我們;人們相信自己的心,可是我們自己的心也不可靠。你們要記住,知人實在太難了!”

從此,孔子對待顏回就更加與眾不同。每一次跟其它弟子談起顏回,都是講他從顏回身上發現的優越表現。不但止是因為孔子對顏回有發自內心的喜愛,更主要的是孔子在所有弟子裏面,發現了顏回的優秀----如同在馬群裏發現了千裏馬一樣:每言不能不嘆,既情愛發中,又宜率馬以驥。這是後世人曹操替前人孔子做的總結。曹操又是怎樣去看待孔子和學生顏回之間的關系呢?

(二)

曹操也有一個十分賞識和喜愛的下屬,叫杜畿。杜畿是魏國的一個州官,年紀輕輕時擔任縣令時就以政績比其前任出色得多出名。曹操很器重他,任命杜畿為河東太守。

當時曹操有個寵臣,叫劉勛,這個人也是名聲在外,主要是曹操很信任他、覺得他說的話都是對的。

這天劉勛聽說河東產的大棗皮薄肉嫩,是養生的佳品。於是他就寫信給杜畿,索要河東大棗。杜畿給劉勛回了一封信,婉言拒絕了他的要求。劉勛記恨在心裏,一有機會就在曹操面前說杜畿的壞話、打小報告。

漸漸曹操也對杜畿產生了懷疑----這裏也印證了古人說的老話:說別人的壞話第一次不信、第二次不信、第三次就不由得不信了。

好在,人在做天在看,這劉勛壞事做絕,最後犯法被處斬了。抄家的人找到了杜畿當時婉拒劉勛的回信,曹操對杜畿不媚寵臣、不結私好的品德更加贊賞了。

因為曹操對孔子和學生顏回的事跡很有心得,因此就把杜畿這個人跟顏回的地位相提並論。認為這兩個人都是千裏馬一樣的存在。

曹操為此專門寫下一篇《下州郡》的文告----後世人都知道曹操的文才韜略在歷史上出了名的。曹操這篇文告類似於現代社會的通報一樣,是可以在他指定的人群範圍要閱讀的----在這篇文告裏面,曹操褒揚了杜畿的廉潔忠貞。他認為杜畿跟顏回一樣,在眾生之中,擁有著崇高的品德和才華,象千裏馬一樣,可以帶動整體。

(三)

曹操寫的《下州郡》的文告,是希望百官都可以對待象顏回、杜畿一樣的人,如高山仰止,可以效法這些有著崇高美德的人。成語“率馬以驥”既是曹操發明的一個詞,比喻賢能的人可以為別人做出表率的作用,成為眾人的榜樣。

在孔子發現顏回的美德之前,其實孔子是被自己的眼睛騙了。如果不是孔子以話試探,了解了顏回做事的真相,就一直會在心裏保留其偏見,最後慢慢的會把這種偏見放大、積聚成塔。

對一個人的偏見危害有多大?同樣是發生在曹操身上,他對負責醫治他的頭風病的華佗就一直堅持不妥協----並不是不信任華佗的醫術,而是知道華佗並不想以醫倌的身份入仕。

可是華佗除了醫術外,還能拿得出比醫術更出色的才華嗎?華佗不能,但又堅持一定不以當時身份地位低下的醫倌身份入職,為此跟曹操形成比較大的矛盾。曹操才一怒之下,殺了華佗。《後漢書.華佗傳》中有華佗不願以醫倌入職的原因“為人性惡,難得意,且恥以醫見業。”

在《三國誌.方技傳》一書中,曾經有過記載:曹操在華佗死後,依然意難平:“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吾不為吾斷此根原耳”-華佗是一個官迷,想以替曹操治病為理由,要挾曹操給他加官居進爵。曹操寧願一直受自己的病痛折磨、也不願意曲從華佗的要求。

曹操以身作則,成為他自己倡導的“率馬以驥”的品德和不以公事成全私利的原則。世人都誤會了曹操,更多的是因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的戲說,故意醜化了曹操的形象。但現實社會之中,不管是孔子還是曹操,都需要面臨一個“識人難”的問題,更何況是普通的黎民百姓呢?#圖文創作打卡挑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