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別人戴銀項圈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畬族銀器不僅關於技能,也關乎文化。”從一個一心想逃離打銀的叛逆少年成長為“珍華堂”第五代傳人,林偉星在打銀的過程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傳承之路。

使用金屬是人類發展史上邁出的重要一步,而作為最早被使用的金屬之一,銀的打制則成為人類最古老的技能之一。作為“全球技能寶藏庫”的世界技能博物館,當然也少不了與“打銀”這一古老技能相關的藏品。

世界技能博物館的“打銀”藏品包括9件畬族銀器制作工具以及2件畬族銀雕作品,均來自福建省福安市“珍華堂”。

2011年,“畬族銀器制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而“珍華堂”畬族銀器技術研究所則是該技藝的保護單位。

畬族鳳冠(林偉星作品)

說起銀器,很多人會想到苗銀,在很多人眼中,苗族善於制銀,也善於戴銀,苗鄉就有俗語“錦雞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銀飾”。

那麼,與苗銀相比,畬銀又有何特點?

“珍華堂”第五代傳人、福建省畬族銀器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林偉星這樣解答——

苗族人認為蝴蝶是他們的祖先,所以和蝴蝶有關的花草樹木被廣泛用在飾物上,我們畬族人則“崇鳳敬女”,所以多鳳冠、和鳳相關的銀飾品;風格上,苗銀偏粗獷,畬銀更加細膩;此外,因為交通不便等原因,畬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為人所知,所以制作技法上也更遵從古法,至今延用宮廷技法。

——林偉星

林偉星的父親——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林仕元的銀雕技藝就傳承於元代宮廷銀雕巨匠朱碧山一脈。朱碧山的代表作“銀槎杯”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朱碧山銀槎|圖源:故宮博物院

據介紹,清朝中葉,朱碧山傳人劉氏將銀雕技藝傳授給葉常青,葉常青又傳藝給孫兒葉三妹。上世紀30年代,葉三妹在英國倫敦銀制工藝品賽會中憑借作品《銀藍七層塔》奪取銀獎,名揚海外。之後葉三妹又傳藝於兒子葉如發,到了葉如發女婿——林仕元,則已經是第四代。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林仕元

作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林仕元在畬族銀器制作領域享有盛譽,獲獎無數,包括:

“首屆中國民間工藝品博覽會”個人貢獻獎(國家級)

第五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工藝銀獎(國家級)

第三屆中國國際民博會暨第二屆中華(天津)民間藝術精品博覽會金獎(國家級)

福建省第二屆民間藝術珍品展金獎

……

“珍華堂”向世界技能博物館提供的其中一件銀雕作品——《和諧家園茶具》就出自林仕元之手,是林仕元在1989年花了差不多一個月時間完成的。

和諧家園茶具

這樣的茶具是畬族新娘在敬新娘茶時用的,也是畬族女子的必備嫁妝之一。這套茶具包括一個八角盤,十個茶杯,十把茶匙。“十”表示十全十美,八角盤的“八”則有發財、辟邪之意,盤中龍鳳圖形寓意好事成雙。

——林偉星

另一件銀雕作品——《花好月圓》則出自林偉星之手。

“對畬族人而言,銀飾寓含著辟邪平安、吉祥如意的美好祝福。所以畬族女子在出嫁時都會佩戴銀飾。這套銀飾包括一個三層八卦牌、一付耳環、兩個戒指、兩個手鐲、一根腳鏈,是非常全套的出嫁銀飾了。”

花好月圓

三層八卦牌是畬家女子大喜之日佩戴胸前的銀飾,它由項圈、八卦牌和花籃牌構成,項圈寓意和諧團圓,八卦牌辟邪,牌子下綴著花籃牌。

——林偉星

據林偉星介紹,其中花籃的雕刻樣式已經傳承了近百年。

這塊“三層八卦牌”曾讓林偉星獲得福建省首屆青年民間工藝制作大賽銀獎。作為“珍華堂”第五代傳人,今年41歲的林偉星打銀技藝也十分了得——

其作品《清香茶具》《鳳凰彩牡丹花籃牌》曾分別在2014年、2015年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

清香茶具

鳳凰彩牡丹花籃牌

作品《魚躍吹笛》、《千禧雙龍戲珠手鐲》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

◀魚躍吹笛

千禧雙龍戲珠手鐲

雖然如今成績斐然,但當初林偉星對“子承父業”只有叛逆。出身於“打銀世家”的他起初並不喜歡打銀,“我6、7歲就開始接觸打銀了,一點都不喜歡。小時候最討厭寒暑假,因為每到寒暑假其他小孩可以玩,我卻要被大人叫著打下手、學習打銀。”

大學畢業後,林偉星“很高興”地去做其他工作,“終於可以逃離和銀有關的一切了。”

林偉星

但作為當時家裏唯一一位大學生,家族企業的壯大急需林偉星回來。

“在家裏的威逼利誘下,也考慮到家族企業的發展,最後我還是以簽合同的形式回來了,一個月工資3500元。”

沒想到,結果卻是越幹越喜歡,直到2012年成為家族企業的掌門人。

在畬族人的生活中,銀器是必不可少的,給人家打銀時,會收到實實在在的感謝和肯定,這讓我感到內心很充盈。後來又參與到教學中,這種滿足感就更強了:通過技能的傳授,不僅幫人脫離貧困,也讓畬族銀器制作技藝傳承下去,傳承發揚畬族文化,我覺得做的事很有意義。

——林偉星

在林偉星看來,畬族銀器不僅關於技能,也關乎文化。因為對於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畬族人而言,銀器不僅蘊含著吉祥平安的美好祝福,也是畬族文化傳承的一種重要符號。

林偉星作品《梅蘭竹菊》銀壺

“銀器很早就進入了畬族人的生活,畬族的‘三月三’、趕墟趕場、祭祀盛典、婚喪嫁娶等節慶活動,都與銀器密不可分。銀器也是畬族人展示家庭、家族世代擁有財富的象征之一。”

這也是林偉星越來越看重“打銀”這件事的原因,雖然小時很痛恨打銀,但現在作為家族掌門人,他卻在今年立下了這麼個規矩,“家族的小孩子年滿12歲以後,每年都要有1個月的時間接觸打銀。”

除了在家族內部“廣撒網”外,林偉星還力促“珍華堂”與高校合作,讓畬族銀器制作技藝走進校園。在他看來,只有打破“傳男不傳女,傳內不穿外”的家族傳承規矩,畬族銀器制作技藝才有未來。

走進福建師範大學

這也是林偉星代表“珍華堂”向世界技能博物館提供9件畬族銀器制作工具以及2件畬族銀雕作品的原因——

作品可以讓人感受到畬族銀雕之美,工具可以讓人進一步了解這些作品成形的過程,感受到技能的神奇。

——林偉星

據林偉星介紹,向世界技能博物館捐贈的9件工具都是家族內部傳承下來的,這9件工具都是制作畬族銀器的關鍵工具,包括——

用於夾住銀胚的胚鉗(1909年)

配合雕刻工具鏨刻銀器的小鐵錘(1953年)

典秤(1915年)

剪刀(1955年)

用於錘打銀胚的鐵墩(1909年)

兩張打銀桌(1915年,1963年)

用於錘打銀胚的磚刀(1953年)

父親自己設計、制作的用於壓扁銀片及銀線的壓扁機(1985年)

林偉星說,家裏人對捐贈給博物館的這些工具都很有感情。

像我,就是從小看著這些工具長大的,希望這些物件能在世界技能博物館得到更好的保存,發揮更大的用處,讓更多人認識、了解畬族銀器制作技藝。

——林偉星

展品提供人寄語

提供展品的緣由/契機......

為了更好地保護家族的物件,也為了讓這些物件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讓更多人認識、了解畬族銀器制作技藝。

——林偉星

期望自己提供的展品給青少年......

期待他們能了解這樣的歷史,對工匠精神能有些理解。

——林偉星

對世界技能博物館的寄語是......

感謝博物館對傳統技藝的推動和保護,祝願世界技能博物館能讓更多傳統技藝展示在世人面前,了解中國文化中的這一顆明珠!

——林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