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自己去夜店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片繁華。

娛樂圈有“四大天王”,文壇上也有“四大才子”。

天王實為市場所需,才子乃為真材實料。

都說文人多相輕,但金庸、倪匡、蔡瀾、黃霑四人,私底下卻稱兄道弟,交情深厚。

他們將整個華人文化圈,從小說、影視到音樂,乃至美食界,攪得天翻地覆。

如今,金庸和黃霑都離開了,四大才子的傳說卻依然在江湖流傳,那些“當年情”還在街頭巷尾成為美談。

入港——天地和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眾多文人墨客為了避亂,紛紛湧入一個較為安全的小島——香港。

這個曾被喻“文化沙漠”的地方,後來成為臥虎藏龍的寶地,吸引眾多有才之人。

戰後的香港,經濟開始復蘇,江湖熱鬧起來,各色各樣的人物湧現。

1947年,23歲的查良鏞,考入了上海《大公報》,次年被派往香港創刊。

也是這一年,才8歲的黃霑跟隨家人,從廣州搬去港島,開始接受港土文化教育。

10年後,當22歲的倪匡因為犯錯從內蒙古逃到香港時,33歲的查良鏞已經辭去香港《大公報》副主編的職位。

為了追夢中情人夏夢,金庸進入長城電影公司,為女神寫起了劇本。

然而,襄王有夢,神女無心,查良鏞使足了勁,還是追不到女神。

於是,他離開長城公司,決定創辦自己的報紙《明報》。

創業之初,小報難以維持,為了漲粉,他只好開一半版面寫武俠小說,並改名金庸。

此前,他第一次在《新晚報》上,連載了《書劍恩仇錄》,吸引了無數武俠迷。

那邊,不願意打雜工的倪匡,看到《工商日報》上的征稿啟事,便寫了一篇小說寄過去,一投即中。

小說發表後,倪匡收到了90元的稿費,心花怒放。

從此,他一心碼字,以寫作為生,常常日更萬字,連續三十多年不停筆,成為世上寫字最多的人。

出身上海文人之家的倪匡,文筆流暢、腦洞奇開,開始往武俠小說裏添加外星人、偵探的故事,在《明報》副刊上寫出一系列《衛斯理》,成為科幻小說大師。

當金庸和倪匡成為老板員工時,黃霑還在香港大學中文系上學,尚未畢業,就開始為電影配樂。

另外,在南洋那邊,與黃霑同齡的蔡瀾,已經從新加坡前往日本,準備子承父業,在邵氏的駐日電影公司當了經理。

於此,看似毫無瓜葛的四人,開始了人生路線的交集,日後將香港文壇、影壇攪得天翻地覆,並稱“香江四大才子”。

相遇——江湖情

上世紀60年代末,金庸的《明報》開始壯大,銷量漸增,但倪匡覺得,那是全靠武俠小說吸的粉。

其實,倪匡也喜歡寫武俠小說,但覺得寫不過金庸,於是跑去邵氏電影公司寫劇本。

倪匡把武俠情寫進了《獨臂俠》,電影叫好又叫座,首次獲得百萬票房的記錄。

他趕緊叫來金庸,大談電影如何賺錢,說服金庸把武俠小說改編為電影。

金庸曾在電影公司待過,當然知道:屬於武俠電影的黃金時代,即將到來。

於是,兩人準備掀起一番江湖武俠浪潮。

這時候,從日本調回香港的蔡瀾,正在邵氏公司擔任電影監制。

三人一拍即合,常常聚在一起吃飯、喝酒,順便聊聊電影。

金庸繼續寫“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倪匡為李小龍量身打造了一部《精武門》,蔡瀾則為成龍拍出《城市獵人》、《龍兄虎弟》等經典影片。

而還在廣告業打拼的黃霑,與女朋友林燕妮合辦公司,打造出那句流傳經典的廣告詞——“人頭馬一開,好運自然來”。

但他不忘自己喜愛的音樂,期間還為金庸的《倚天屠龍記》填了詞。

這時候,四大才子終於聚齊了,他們相遇相知、相識相惜。

80年代初,電影界迎來了黃金期,一部只賣一毛錢的《少林寺》,創下1.6億的票房。

這時,為邵氏拍了無數部賣座電影的蔡瀾,想拍一部叫好不賺錢,寄托自己理想的文藝片,卻被邵逸夫拒絕了。

和金庸、倪匡一起喝酒時,蔡瀾無比失落:“我以後再也不搞電影了。”

金庸欣賞蔡瀾的多才多藝,於是請他來《明報》寫雜文專欄,蔡瀾樂呵呵地答應了。

此時,倪匡建議金庸把《神雕英雄傳》拍成電影,可是TVB那邊已經搶先拍電視劇了。

黃霑聽聞,自告奮勇為這部崇拜的武俠劇寫了幾首詞:《世間始終你好》、《桃花開》、《一生有意義》。

大氣豪邁的歌詞,把金庸的江湖唱得暢快淋漓,“音樂鬼才”之名,唱響香江。

於是,黃霑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音樂上。

得意洋洋的他,在眾好友面前,向追了14年的林燕妮求婚。

在場的金庸,即時豪筆一揮:“黃鳥棲燕巢與子偕老,林花霑朝雨共君永年。”

可惜,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這段感情最後無疾而終,眾人談起不免唏噓。

相惜——三人行

為了安慰失戀的老友,倪匡拉著黃霑,叫上蔡瀾,跑去自己相中的夜店喝酒。

三人嬉笑怒罵,惹得身邊的舞女咯咯大笑,姑娘們對三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文采佩服得五體投地。

黃霑一拍桌子,“幹脆我們去電視臺!”

倪匡哈哈大笑:“好啊,好啊,要不要叫上大哥金庸?”

蔡瀾咪咪笑:“算了吧,大哥是大師,我們三個流氓就不要拉他下水了。”

黃霑對蔡瀾嘻嘻笑:“如果我們四人掉下水,你一定先救金庸。”

倪匡趕緊來圓場:“不要叫老金,他口才不行,我叫他加稿費,他說不過我,居然回頭寫了一封長長的信給我,叫我打消念頭。哈哈哈哈。”

其余兩人一聽,似乎在理,也哈哈大笑。

1989年,全民集體推遲睡覺,追著三人的深夜訪談節目《今夜不設防》看。

三位才子請來周潤發、林青霞、張國榮、張曼玉等一線大咖,為了讓他們無所戒備,節目開始前一個小時,他們請這些明星一邊喝酒、一邊套近乎。

喝得差不多了,他們才打開攝像機,開始錄節目。

節目的話題,大多百無禁忌,不設下限,被列為家長指引類。

然而,這樣快樂的日子,很快要消失了。

金庸自從《明報》上市後,就宣布封筆不寫武俠小說了,開始準備退休之期。

倪匡也說,小說寫夠了、酒喝夠了、女人玩夠了,準備和太太搬去美國長住。

蔡瀾已經不寫專欄了,而是去各地旅遊,嘗遍每一道美食,並開始寫自己的書,成為一代食神。

黃霑則開始爆發音樂才華,為電影《笑傲江湖》寫下《滄海一聲笑》,為電影《黃飛鴻

》寫下《男兒當自強》,奠定了一代流行音樂大師的地位。

只是,這位才子因為常年大量抽煙喝酒患上肺癌,已經時日無多了。

最後的日子,經歷幾次化療的黃霑剃光了頭,與麥嘉、羅家英主持了《三個光頭佬》的訪談節目。

只是,和倪匡、蔡瀾當年的輝煌已不再,那些逝去的時光一去不復返。

遨遊——三人行

黃霑先走了,蔡瀾做了個夢,夢見黃霑和倪匡兩人一邊喝酒,一邊抱著美女,來找自己。

醒來後,他馬上打電話給大洋彼岸的倪匡,那邊的倪匡埋怨,“老蔡,現在還是淩晨五點。”

蔡瀾忙打哈哈,“你在美國還好嗎?我和金大哥準備去日本玩玩,你要來嗎?”

倪匡一聽精神了,“日本就不去了,我喜歡去澳洲吃海鮮。”

金庸聽蔡瀾講起倪匡,於是也邀請倪匡夫婦一同前往。

倪匡偷笑,問金庸:“還是你請客嗎?”

蔡瀾有點不好意思,“次次都是大哥請,這次我來買單吧。”

倪匡笑他,“你爭啥爭,你比金庸有錢嗎?”

金庸舒心一笑,舊日的情誼,重現在眼前,三位大俠重聚,一起遨遊世界。

席上,金庸和倪匡兩兄弟,用家鄉浙江話嘰裏咕嚕。

蔡瀾一句也聽不懂,於是專心吃菜,慢慢把吃的心得掌握得爐火純青。

金庸曾說,“我與蔡瀾有許多相同的地方,唯有吃的,他叫的東西我一點也吃不慣。”

而倪匡則隨和得多,他在美國把吃放在第一位,小說放在了最後一位,所以特別懷念和蔡瀾一起吃喝玩樂的日子。

金庸問倪匡在美國住得習不習慣,蔡瀾則抿嘴笑:“倪兄現在變成哄老婆大王了,十分專一。”

接著,他又吐槽起倪匡和亦舒:“你們兩兄妹也真是別扭,明明心裏惦記對方,卻總讓我當傳音筒,傳來傳去多麻煩。”

倪匡一聽不耐煩了,“哎呀,不要說了,我準備回香港了。”

金庸和蔡瀾相視一笑,三人又開始吃吃喝喝,暢談江湖。

可惜,這樣的日子也所剩無多,94歲的金庸,後黃霑一步,駕鶴仙去了。

在黃霑葬禮上黯然神傷的倪匡,曾下定決心不去參加金庸的葬禮,但最後還是在蔡瀾的陪同下,拄著拐杖見了金庸最後一面。

如今,一起笑傲江湖的四大才子,只剩下兩位。

85歲的倪匡,每天在家,除了吃就是睡。

小倪匡6歲的蔡瀾,獨自一人背著黃布袋,依舊在街頭巷尾尋覓美食。

只是,談笑風生的間隙,依然可以看出他明顯落寞的神情,除了美食,他對往事三緘其口。

朋友——江湖情

江湖上,文人多相輕,武人多相重。

穩重的金庸、好玩的倪匡、闊達的蔡瀾、豪爽的黃霑,雖然都是文人出身,但都懷著仗劍走天涯的夢,也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誌。

只是,在現實中無法實現夢想的他們,唯有將一身熱血寄情於文字、音樂和美食上。

人在江湖,難免身不由己,但有幾個知心好友,不失為人生一大樂事。

他們該互嘲時就互嘲,該互捧時就互捧,毫無顧忌。

金庸評價蔡瀾時,曾說:“論風流多藝,我不如蔡瀾,他是一個真正瀟灑的人。”

對於倪匡,金庸打從心裏欣賞,曾讓他為自己的《天龍八部》代筆。

至於黃霑,金庸則十分佩服他的才華,蔡瀾也說:“黃霑雖然鹹濕愛講臟話,但音樂上的才華不可否認,不愧為樂壇鬼才。”

而這個“鬼才”,生前曾對蔡瀾說:“你是我最值得信賴的朋友。”

最後,蔡瀾說:“朋友之間要有一份互相的尊敬。所以我不管對方是什麼職業,是老是少,我都尊重。”

確實,“四大才子”懂江湖,重情義,雖然在各自專長裏獨占盟主地位,卻又英雄惜英雄,相互尊重。

他們是真正的熱血男兒,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吃喝玩樂、笑傲江湖。

他們造就了香港影視的黃金時代,也成就了當年的文壇江湖。

也只有他們四人一起,才能合奏一出現實版的《笑傲江湖》。

備註:

部分資料來源:蔡瀾《江湖老友》

. END .

【文| 野百合 】

【編輯| 丹尼爾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薦:

金庸去世兩周年:江湖依舊在,人間再無金大師

喝死古龍、調戲黃霑、鬥嘴蔡瀾、代筆金庸,他才是笑傲江湖的頑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