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親戚扁打小孩不死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2021年6月30日,抗疫英雄梁小霞烈士紀念館開館,梁小霞的母親揭開女兒的雕像,她雙手撫摸“女兒”的臉龐,久久不願放下......

人間失火,天使燃盡了她的翅膀

2020年2月28日上午9時30分,廣西援鄂護士梁小霞,暈倒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的緩衝間裏,當時心臟驟停,五分鐘後才被清潔工發現。

現場醫生實施緊急搶救,心肺復蘇成功。只是因為心跳停止時間過長,大腦意識一直沒有恢復。

當時很多人都哭了,連參與搶救的ICU主任都在流淚:這小姑娘太可憐了,從廣西過來支援武漢,倒下時身邊連個人都沒有。

此後三個月,雖然經過醫務人員全力以赴救治,終因多臟器功能衰竭,梁護士於2020年5月26日在南寧不幸辭世,時年28歲。

梁小霞的家庭是2016年脫貧檔案中的貧困戶,家裏除了體弱多病的父母,還有正在上學的弟弟妹妹,她是家裏的頂梁柱。

2020年的春節,疫情突如其來,形勢驟然嚴峻。梁小霞接到通知後,只在家裏呆了一天,就在大年初一一大早匆匆趕回醫院。

“我們家是在國家的幫助下脫貧的,現在國家需要,請優先考慮我”。醫院護理部主任李玉環還清楚地記得小霞對她說的話。為了能去武漢,梁小霞三次找上門來,最後終於成為廣西第七批援鄂醫療隊中的一員。

一踏進武漢,從搬運物資,到崗前培訓,一直到病床護理,這個“廣西阿妹”話不多,卻勤勞踏實,肯吃苦,給當時她所在的醫療聯絡員袁海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武漢期間,梁小霞每天上班都要穿上厚厚的防護服,還要戴上護目鏡和三層手套。這給她的護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因為手套的厚度讓她的指尖幾乎沒有了觸覺。

為了克服這個困難,減少病人的痛苦,小霞每天下班,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裏,默記人體血管走向,刻苦練習盲穿。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在戴著三層手套的情況下一口氣完成了靜脈穿刺和血氣采集。

2月24日進入隔離室開展護理工作後,為了減少去廁所次數,梁小霞盡量少吃東西,少喝水。當班四個小時裏,每15分鐘要進行一次巡視,然後記錄、治療、幫助患者吸痰......

每次下班後,梁小霞脫下浸透汗水的防護服後,幾乎要虛脫。即便如此,這個堅強的姑娘仍是一聲不吭,因為,病人那麼多,大家都像一只只不停旋轉的陀螺。

終於,梁小霞倒在了隔離病區外的緩衝區,再也沒有醒過來。

青春的花,本可以燦爛開放,當家鄉的田野開滿了潔白的茉莉,四方卻傳來了英雄的贊歌。

有束光,照亮和超越著一個時代

《在裂縫中尋找微光》書中有這麼一句話:這些優秀的靈魂告訴我,在金錢和權力之外,還有另一種人生,他們無一例外,足夠光亮,且超越了他們的時代,他們是他們所處時代的勇敢者。

“問問自己,我是誰?我喜歡做什麼?我能夠做什麼?”這是梁小霞寫在工作筆記裏的一句話。

熟悉梁小霞的人,說起她,總會先提起一個詞“善良”,不僅僅對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在工作上,她更是如此。

在南寧市第六人民醫院裏,至今還保留著一封手寫的感謝信,這是馬山縣古零鎮患者羅愛柳寫來的。

羅阿姨患有高血壓,每年都需要到六醫院去住,因為離家遠,家人無法長期陪護,梁小霞就成了她的“親人”。梁小霞總會抽出時間來照顧她:給她端茶送水,聊天解悶。

第六醫院是南寧首個“地貧之家”,登記在冊的地貧患兒就有255人。小霞一直說,這些孩子這麼小,就飽受病痛折磨,太可憐了。於是,她就把這些孩子當成自己的弟弟妹妹照顧,孩子們都叫她“小霞姐姐。”

在病房裏,小霞像一只勤勞的蜜蜂,扇動著溫柔的翅膀,給每一位患者帶來了溫暖和安慰。她成了患者“最滿意的護士”。

同事蘇小莉是梁小霞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卻總被梁小霞“爽約”。

蘇小莉說,小霞一直認為能成為一名護士,是自己的驕傲,她只想努力把每一件事都做到讓自己滿意為止。所以,即便是輪休不上班,她也會繼續學習各項技能知識。

梁小霞的刻苦和自律,讓她迅速成為科室裏的業務骨幹。

進入援鄂醫療隊後,由於她的業務技能紮實,除了本身的護理工作,她還兼任隔離病區的感控監督員,監督每一位工作人員嚴格按照標準流程進出隔離區,以保證每一位隊友的安全。

梁小霞心裏裝著所有人的安全,獨獨忽略了自己。假如梁小霞感覺到不舒服,找一個同事結伴出來;假如保潔人員能早到幾分鐘;假如小霞對待工作沒那麼拼,我們的梁護士也許還微笑著穿梭在每一間病房......

搶救88天的梁小霞最終還是永遠離開了我們!搶救她的武漢協和醫院的淩醫生在V博上內疚發文:感謝你為我們拼過命,很抱歉我們沒能把你救過來。這是個天大的人情,我們湖北人民還不了啊......

湖北省衛健委也評價她“敬畏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廣西壯族自治區給予她大功獎勵,追認為中共黨員。在平凡的崗位上,梁小霞用自己的全部青春詮釋了這個時代年輕人的責任擔當。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梁小霞雖然在人間短暫停留,但她的事跡卻鼓勵了更多逆風而行的醫務工作者。在疫情面前,這些白衣天使化身白衣戰士,與疫情戰鬥,給生命接力,和死神賽跑。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一批醫護人員倒下,一批又頂上,他們中間有的人為患者壘砌了生命的長城,自己卻永遠留在了前線。他們是這個時代的英雄,值得所有人來緬懷和悼念。

在危險面前挺身而出的,除了資深忠誠的老共產黨員,還有更多正值青春年華:

夏思思,29歲。

宋英傑,28歲。

彭銀華,29歲。

......

梁小霞,28歲。

生命的鮮花輕飏,在這個時代的上空閃亮,他們理所應當成為這個時代的英雄。

中國少年,從來都是民族的脊梁

縱觀中國發展史,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能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把我們擋在身後的,往往是我中華少年,他們一直都是國之脊梁。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裏也這麼說: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100年前,浙江嘉興南湖的湖面上,飄蕩著一只並不起眼的遊船,船上是十三名意氣風發的年輕人,他們的平均年齡也只有28歲,他們不顧個人安危,舍小家顧大家,在南湖的小船上點起了星星之火。

前輩用青春和生命殺開了一條血路,為後來者捧出一片江山,也建立和傳承了屬於那個時代的錚錚鐵骨精神。

如今,扭過頭來,我們對生活在蜜罐裏的80後,90後擔心不已,我們用憂郁的眼神看著00後,看著他們戴著耳機,吃著外賣,心中的恐慌化成了嘴裏的嘮叨,冠以他們不同的奇怪的稱呼,來分擔自己的焦慮。

雖然白巖松說過: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宿命、委屈、掙紮和奮鬥。可是,在所有“過來人”的眼裏,他們的下一代,永遠不及格,擔心這些孩子們沒有吃過苦,沒有擔當。

也許我們錯了......

2019年3月,涼山州木裏縣發生森林火災,31名救火人員死亡,其中最小的遇難者不足19歲。19歲,在媽媽眼裏,他還是一個孩子,可是,當他穿上神聖的軍裝,逆行而上時,他就成了人民群眾的守護神。

2020年春,突如其來的疫情,結束了本該美好的春節,拉開了許多人不堪回首的噩夢。眾多白衣天使逆行武漢,口罩下的年輕面孔目光堅定。

2020年夏,長江黃河流域降水偏多,防汛抗洪形勢嚴峻。在汛情面前,有一群人奮不顧身,無畏前行,這一群年輕的面孔,正是我們一直不看好的90後,00後。

曾經稚嫩的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長起來,成為了真正的乘風破浪的守護者。

......

新生的一代代人,會在迪廳狂歡,揮灑著豪放的青春,也會在國家民族危難時,挺身而出,成為大中華堅實的脊梁。

燦爛星空,贊美平凡英雄

大自然裏,曾經有過這樣的場景:螞蟻家族的洞穴一旦著火,所有的螞蟻馬上會抱成一個球,開始滾動逃生,最外層的那些螞蟻要忍著高溫的灼燒,直至死去,也要保護著裏面的幼蟻和蟻後。

如今,疫情之火兇猛撲來,我們這些英勇的逆行者也衝在了最外層,哪怕犧牲自己,也保護著我們的人民!

他們也有自己的父母,自己的愛人,自己的孩子,他們也只是一群平凡的百姓。

在川流不息的人群裏,我們甚至找不到他們的身影,只是當險情襲來時,才毅然現身,逆行而上,圍成鋼鐵長城,把我們緊緊環繞。

淚目中,他們是真正的英雄。正因為他們有了繁星點點的付出,才換來了我們萬家燈火的安寧!

向梁小霞烈士致敬!

向所有的抗疫英雄致敬!

. END .

【文| 若茗】

【編輯| 毛毛雨】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薦:

遭遇敵軍封堵,戴安瀾將軍拍桌長嘆:今天不是魚死就是網破

奇人蔣百裏太多奇事,開槍打不死,一仗未打成將軍,還娶了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