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被別人抽打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劉胡蘭的英雄事跡家喻戶曉,但這位稱為“膠東劉胡蘭”的小英雄,就鮮為人知了。

直到1999年,山東《威海日報》的記者王士波,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信中寫著在58年前,榮成縣曾有一個女烈士,年僅15歲犧牲在日軍的屠刀下。信中15歲的女烈士,就是張晶麟。

1926年,張晶麟出生於山東省原榮成縣,她出生只有兩個月的時候父親就病死了,家裏非常的貧窮,甚至父親的棺材都買不起。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張晶麟的性格很是堅強懂事,而且也很要強,所以每次遇到不公平的事情都會站出來討公道。

家中雖然貧困,但在她十歲那年,母親還是拿出所有積蓄,將她送入了學堂讀書。

放學後,她就會幫母親幹農活,餵豬種地樣樣都會,可後來她卻發現,家中辛辛苦苦一年收割的莊稼,要給地主上交一多半,剩下的根本不夠一年的飯食。

因此他們常常餓肚子,這也成了張晶麟心中不服的存在,憑什麼農民辛苦一年,還吃不飽穿不暖,地主卻可以不勞作就吃香喝辣。

1940年,張晶麟所在的村子發生了一件大事,當地的一個共產黨的聯絡所被日軍掃蕩了。那裏是她常常去的地方,因為在那裏會有很多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給她講述一些在書本上看不到的知識,比如馬克思主義,比如中國共產黨,。

尤其是,那個人人平等,人人富裕的社會結構,在任何人的眼中,都是極具吸引力的,張晶麟也不例外。她開始幻想自己有一天,能和那些叔叔阿姨們一樣,為了實現人民的偉大解放而奮鬥,成為一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

村裏成立了抗日救亡組織,有“小蘇區”之稱。那時的張晶麟才14歲,但她思想覺悟高,心智成熟,性格堅強,毅然決然地加入了村裏抗日救亡組織,在村裏婦女救助會工作。

1941年4月初的一天,區黨總支書記張忠誠同誌找她談話:“晶麟同誌,組織上要調你到峨石鄉擔任婦救會長兼婦女自衛團幹事,那裏很需要你。”張晶麟很快就答應了。第二天晚上,奶奶和媽媽親自把張晶麟送出了家門口,並再三囑咐張晶麟,要保重身體,到了峨石鄉好好工作。張晶麟連聲應著,告別了媽媽和奶奶,轉身跳到山坡上的短樹叢裏,一會兒,她那細長的身影就消失在黑夜中了。

1941年,日軍加強了對山東威海地區峨石鄉的掃蕩,在我黨的機智指揮下,屢次粉碎敵人的掃蕩計劃。

此時,時任峨石鄉自衛團團部幹事的張晶麟接到了上級領導的指示,帶領群眾拆除虎礎寺的偽軍據點。

然而不巧的是,這次行動被當地的漢奸發覺,敵人在此布下了層層埋伏,靜靜地等待著我軍的到來!

張晶麟和鄉親們毫無察覺地步入了死亡的陷阱!

在日寇的嗚哩哇啦的叫喊聲中,在敵人的槍擊聲中,群眾們顯得有些慌亂,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辦。此時,張晶麟衝出來說,大家小心,快撤!

敵軍已經圍攻過來。沒有人犧牲是不可能的。此時張晶麟以不可抗拒的語氣命令身邊的一位姓黃的同事,讓他帶領老百姓先撤。她自己在後面掩護。

電視劇或者小說裏的情節往往在這裏展開,投入很大的想象能力以表現英雄的大無畏精神。其實很簡單,張晶麟表現得很搶眼,日偽軍自然把她當成這次行動的“頭”。所以她自然能吸引敵人的目光,把敵人引開。因為對於敵方來說,抓到一個領頭的,比抓一百個老百姓更有用。

就這樣,為了掩護群眾的撤離,張晶麟被日軍俘虜。

張晶麟被抓後,日軍對她展開了威逼利誘。先是給了她錢和糖果,讓她透露出根據地或者其他成員的性命,還說只要張晶麟告訴他們這些,就把她送回家。但是女英雄畢竟是女英雄,她擡起頭,絲毫不在乎日軍誘人的條件。

“做夢吧。”張晶麟對日軍說道。

這下可把日軍激怒了,立即將她押往俚島據點。穿過俚島街時,兩旁擠滿了人群,這個小小的女戰士,昂首挺胸,絲毫不畏懼日軍的壓迫。3天3夜,她體驗了各種慘絕人寰的酷刑。鞭打,烙烤,灌辣椒水,夾趾頭,血從她的眼睛裏流下來,耳朵裏全是謾罵聲,她想一走了之,卻數次被人再用冷水潑醒。

甚至還有敵人說,張晶麟年齡小,所以不能一下子用重刑,要一點一點地用輕刑。

幾番折騰下來,鬼子不但一無所獲,反而自身被搞得黔驢技窮。

於是,鬼子又打算將張晶麟押到石島,想讓軍犬來撕咬,以迫使其屈服。

但是,張晶麟卻說:“我狼都不怕,還怕一條狗嗎?”結果,在鬼子準備押送張晶麟前往石島時,卻突遇大風,無法行船,只好作罷。

日軍對張晶麟所有的招數都用完了,也失去了最後的耐心,就將張晶麟押捕到虎礎寺,於1941年9月21日,將不滿15歲的張晶麟殘忍的殺害,與劉胡蘭同歲的張晶麟被日軍殺害後,日軍為了恐嚇企圖“鬧事”的群眾,就將張晶麟的頭顱殘忍的割了下來,並帶著張晶麟的頭顱到各村子裏示眾,不讓任何人為她收屍,但村民們不忍讓她的遺體暴曬荒野,晚上悄悄的偷走了遺體安葬了。

張晶麟犧牲後,日軍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對這件事進行了刻意掩埋,也因此她被殘害的事情,鮮少人知。

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曾與張晶麟一起戰鬥過的戰友王文正老人,因看了電影《劉胡蘭》之後,瞬間想起了與劉胡蘭有過共同命運的張晶麟。

於是,在老報人王文正老人的推動下,1999年《威海日報》編輯兼記者王士波,發表了一篇名為《榮城,有位塵封半個世紀的劉胡蘭》文章,人民日報社華東分社、新華社山東分社、大眾日報社、威海日報社等媒體,紛紛登載了。

直到此刻,這位女英雄不顧安危、抵抗日寇的光榮事跡才被大家所知曉。而當時距離英雄的犧牲已經過了整整58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