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清朝皇帝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從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到1912年宣統皇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清朝走過了276載春秋,誕生了11位皇帝。

最初,清朝的皇位繼承是通過滿洲貴族會議決定的,比如順治皇帝即位是皇太極長子豪格與睿親王多爾袞相互妥協的結果,而康熙皇帝即位則是孝莊太後與諸王、大臣商量的結果。但到了康熙時期,這個傳統不存在了,1675年十二月十三日,只有22歲的康熙帝參照“嫡長制”冊立剛滿周歲的嫡長子胤礽為皇太子。那麼康熙帝為何要摒棄傳統,預先確立儲君呢?

一是保持皇權的穩固性,避免出現因爭奪大位而使政權瀕於分裂的危險;二是強化皇權,削弱八旗貴族的權力;三是平定三藩之亂的需要,即借助皇儲的確立來穩定人心,壯大聲勢。雖然康熙帝變更了祖制,預立了儲君,但卻沒有處理好皇帝與儲君、太子與皇子之間的矛盾,進而導致儲位之爭愈演愈烈。所以雍正帝即位以後,吸取歷史經驗,為了防止儲君驕奢不仁,同時也為了避免皇子爭鬥廝殺,破天荒地想出了秘密立儲制度,即不再公開表態誰是皇太子,而是提前寫好立儲詔書,然後將詔書密封並懸置在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額之後,待皇帝駕崩後,由王公大臣共同開啟並擁立新君即位。

順治皇帝

秘密立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皇子之間的骨肉相殘,有利於皇位傳承的健康、有序,但是該制度在鹹豐朝以後卻名存實亡了,而這主要是因為清朝後期的皇帝大多子嗣單薄,根本沒有秘密立儲的需要,比如鹹豐帝只有一子成年,就是慈禧所生的同治帝載淳,而同治帝、光緒帝則無子而終,在這種情況下,慈禧太後一個人說的算的懿旨立儲制便登上了歷史舞臺。同治帝駕崩後,慈禧太後將醇親王奕譞的兒子過繼給鹹豐帝,讓其以鹹豐帝嗣子身份繼承了皇位,這就是光緒皇帝,慈禧此舉,一是皇帝年幼便於掌控,二是光緒帝之母是慈禧的胞妹。而光緒皇帝無嗣而終後,慈禧太後又指定光緒帝的侄子溥儀即位。

郎世寧繪制的乾隆戎裝圖

清朝的皇位繼承,無論是滿洲的貴族公推制,還是預立儲君制,乃至高明的秘密立儲制,都沒有解開皇位繼承制的死結,6歲的同治帝,4歲的光緒帝,3歲的宣統帝相繼榮登大寶,說明清朝已經走進了“家天下”的死胡同,歷史即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