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小鳥吃茄子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劉可欣

“七月半,鬼亂躥。”說到中元節,相信大家都是被這樣“嚇”大的。但其實,真實的中元節遠不止嚇人的“鬼”文化,其“敬祖盡孝”的文化內核、豐富的夜遊活動以及多樣美味的吃食,都是中元節的“精彩看點”。

“鴨”驚大餐

在廣西,中元節又被稱為“鴨子節”。在廣西民間,一直有宰鴨祭祖、吃鴨子等習俗。在一天,無論家境如何,都要割鴨宰肉,祭拜祖先。

老鴨湯

中元節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原因各不相同。一說是“鴨”諧音“壓”,吃鴨子能夠“壓”住遊走的鬼魂。一說是鴨子能夠馱著祭拜的物品渡過奈何橋,送給過世的親人。但有人認為也有可能是另一個原因:吃鴨子正當時。

在中元節的下一個節氣處暑,就有“吃鴨”的講究。處暑意味著涼秋即將到來,從時節上來看,可以常吃清熱、生津、養陰的食物。鴨肉不溫不熱,是清補的佳品。恰逢這時鴨子正肥美,不吃真的說不過去了。因此民間就有了“七月半鴨,八月半芋”“處暑送鴨,無病各家”的說法。北京就有在處暑這天吃百合鴨的習俗。

“掐嘴”一頓

在山東獨陵縣,中元節又被稱為“掐嘴節”。“掐嘴”,說的是在吃的方面從簡。在中元節這天,獨陵縣每家每戶都需要粗茶淡飯地吃。雖然看上去很簡單,但是有非常好的寓意,意味著全家多福多壽、幸福美滿。

北宋時期的東京開封府,則與獨陵縣相反。在《東京夢華錄》中有記載:“十五日供養祖先素食,才明即賣穄米飯,巡門叫賣,亦告秋成意也。”農歷7月15日,要用素食祭奠祖先,第二日開始挨家挨戶沿門叫賣黃米飯,也是宣告秋成之意。

炸茄餅

四川茄餅

在南京,中元節有另外一種習俗:炸茄餅。民間認為,茄餅可以成為已故祖先前往盂蘭盆會的幹糧。但和四川的茄餅不一樣的是,四川的茄餅是整片切下,裹上面糊油炸;南京的做法是將新鮮茄子切成絲,和上面粉,再用油炸。在潘宗鼎先生所著的《金陵歲時記》記載:“吾鄉屆中元節,家人祀先,取茄子切成絲,和面,用油煎之,曰‘茄餅’。”

瀨粉

瀨粉是廣東地區的一道傳統小吃。以前是把冷飯曬幹後,磨成粉再制成條狀。現在的瀨粉,都是以黏米為主要原料,加水拌和成稠度適中的粉漿,蒸成細長而有韌性的圓條狀粉條。我們也常常在香港、澳門看到這道小吃。

瀨粉

一碗好吃的瀨粉,要以鮮湯配上滑粉,再加上肉絲、雞蛋絲、青菜、榨菜等等,有的也加上燒鵝燒鴨,喝一口湯,滿鼻撲香,讓人欲罷不能。

中元節吃瀨粉,更賦予了這道小吃以文化的深意。中元節吃瀨粉代表著長長久久,多福多壽。

蒸面羊,“祥祥祥”

在山西一帶,則流行在中元節前蒸面羊。所謂“羊”,諧音為“祥”,取吉祥平安之意。主要是長輩蒸面羊,贈給小輩孩子們。也有手巧的人,會做成其他形象,比如蝴蝶、老鼠、小鳥等等,也會做成豬八戒背媳婦等有趣的場景。所做的蒸面羊,既用來祭祀,也用來食用。

蒸面羊

華北地區也流行蒸面羊,但其緣來與山西一帶完全不同。華北地區蒸面羊的習俗,與《沈香救母》的傳說有關。傳說,沈香劈山救母後,要向囚禁他母親的舅舅二郎神復仇。二郎神為了重修兄妹之好,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給沈香送一對活羊。從此民間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後來逐漸演變為送一對面羊。

浙江一帶吃餃餅筒,江蘇人要吃扁食,江西人則要吃包子。中國地大物博,各處習俗不一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從美食角度來看,中元節似乎也不那麼讓人害怕了。涼秋就要到了,不如趁機為自己選上一份美食,暖心也暖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