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女性夢見布丁床單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中新網客戶端林芝7月29日電(彭寧鈴)從和平解放到農奴翻身,從逐漸通路到脫貧致富……70年來,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巴宜區八一鎮巴吉村從“舊”入“新”,發生了翻天巨變。

75歲的達龍老人曾是巴吉村黨支部書記,也是這場巨變的見證人。近日,“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網絡主題活動媒體團一行來到了達龍家中。老人說,“我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今天村子的幸福生活,都是在共產黨領導下得來的。”

林芝市巴宜區八一鎮巴吉村。供圖

地處林芝市城郊1公裏處的巴吉村,整村分布於318國道沿線,其耕地面積1056畝,林地面積83751畝,草場面積75115畝,是八一鎮最大的行政村。

目前,全村共有農牧民101戶,476人,其中勞動力189人。202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3706.63萬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7萬元,村集體資產評估價值達到10億元。

而在達龍口中的“舊社會”,巴吉村“很窮很窮”。

達龍記得,“那時衣服、床單上滿是補丁,房子矮矮的、黑黑的,好像亂石堆在一起。道路坑坑窪窪,都是泥水和牛糞,窮人們沒有鞋子穿,只好和牛一起光腳走在上面。”

除了貧窮和饑餓,老人還是農奴制的受害者。“我的爸爸媽媽都是奴隸,我跟著爸爸一起,農奴主讓我們幹什麼就幹什麼,像牛馬一樣,不幹就要挨打挨罵。”達龍說,那時的人們沒有自由,爸爸曾因不願做奴隸,被農奴主打壞了眼睛。

達龍老人在自家小樓前。彭寧鈴 攝

在困境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解放軍來到了西藏,像一道道曙光劃過雪域高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4年,川藏、青藏公路建成;1959年,西藏進行了民主改革。

“那時解放軍說,拉薩解放了,今天你們也解放了,我們都高興得不得了。”

談到解放軍的到來,達龍反復說到“高興”兩個字。這個75歲的老人像孩子一樣比劃起來,“部隊留在這裏後,在村子裏種麥子、蘿蔔、大白菜、西紅柿,我那時候13歲,個子矮,蘿蔔好像長得比我還大!”

達龍說,部隊給村民們吃的、穿的、蓋的,大家不會種菜,他們就給老百姓幫忙。部隊得到了老百姓信任,老百姓們也不害怕他們,甚至去找他們要菜。

“他們種的菜好吃。”老人笑呵呵地說。

隨之而來的,還有教育和醫療的改進。達龍說,過去窮人的孩子沒法上學,解放後,中央派人來修學校、派老師。而今,他的兩個孫子便正在念高中。

醫療隊也來到村裏。達龍父親被奴隸主打壞的眼睛,也因此得到了治療。

達龍老人。彭寧鈴 攝

正是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巴吉村民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1975年,達龍當兵回來做了村黨支部書記,開始考慮帶領大家發展經濟。他帶領約30個人做木材生意,將賺來的錢買了拖拉機。原來糧食畝產300斤,有了拖拉機耕地以後達到700斤以上。

80年代,村裏鄉親逐漸富裕後,達龍還帶領大家買車搞運輸。到90年代,村裏50多戶家庭已經擁有50多輛車。如今,巴吉村各類交通運輸車輛已有260余臺。

此外,建材市場、大柏樹景區、倉儲物流園、田園觀光帶也漸漸形成產業,為村子的發展積蓄更大的能量。

其中,世界柏樹王園林景區位於巴吉村轄區內,村兩委借助其地理優勢建立旅遊商圈,鼓勵村民參與到旅遊服務業當中,辦起了總投資200萬元的土特產一條街。目前,全村參與進來,街道設有攤位60個,2020年戶均年收入2萬元,土地價值及地上附屬物價值1000萬左右。

巴吉村還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步伐。比如,籌措資金16萬元實施家庭改廁工程,切實改善村民居住環境,真正讓老百姓過上城裏人的生活。

在老人的講述中,一個人民生活富裕、生態文明和諧的村莊正在建成。

當媒體團得知老人在接受采訪前身體不適,詢問其身體狀況時,達龍笑呵呵地說,除了有一點兒高血壓,自己身體還可以。

“現在這麼好的社會,這麼幸福的生活,我要活得年輕一點。”達龍笑說。(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