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老爸從井裏打水澆地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周口市人民政府網4月19日消息,4月16日央視報道鹿邑縣農田水利設施存在問題後,周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委書記劉繼標、市長丁福浩第一時間提出明確工作要求,市裏迅速成立工作專班,全力做好問題排查整改工作。

一是4月16日當晚即組織工作組進駐鹿邑縣,配合省農業農村廳工作組指導該縣全面排查問題、制訂整改方案、細化整改措施、抓好整改落實。

二是4月17日上午市政府召開各縣(市、區)政府分管領導和農業農村局長參加的全市農田重點設施排查整改工作會議,傳達省市領導指示精神,並印發了《關於迅速開展高標準農田問題設施等涉農領域重大風險隱患排查整改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縣(市、區)聚焦問題、全面排查、立行立改,著力解決農田水利工程存在的突出問題。同時,堅持舉一反三,認真梳理排查群眾關心的生態環保、扶貧、引黃調蓄、戶廁改造等涉農領域重點問題,及時抓好整改,消除風險隱患。

三是從4月18日起市政府分管領導帶領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深入縣(市、區)進行明察暗訪,查看農田設施利用現狀,研判分析存在問題原因,督促各地認真排查整改。

四是市裏組織5個專項督導組,由處級幹部帶隊分赴各縣(市、區),持續指導和督促各地抓好涉農領域風險隱患排查整改,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整改進展情況後續再報。

(原題為:《周口市迅速開展高標準農田問題設施等涉農領域重大風險隱患排查整改》)

此前報道:央視調查:投資數千萬的水利工程不能用,墻一摳裏面竟是塑料泡沫

近日,《經濟半小時》欄目接到了多地群眾的反映,一些地方上的農田水利設施,派不上用場,要麼是半拉子工程、要麼就是擺設。農民著急等著水澆地,而這些國家投入資金修建的水利設施,卻成了農民心頭最窩火的事情。

01

水利工程年年建、年年不能用,國家巨額投入打水漂

河南鹿邑縣有“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的稱號。眼下正是小麥抽穗的關鍵時節,也是小麥生長對水分需求比較多的時刻。

鹿邑縣任集鄉田樓村的鄉間道路旁,一座座白底紅棚的灌溉設施格外顯眼,白色的箱體裏是配電箱和計量設施,箱子下方就是抽水灌溉的機井。但這些灌溉設施完全不能用,這正是村民們窩火的大事。

村民告訴記者,2019年,村子裏來了工程隊,修建了這一批白底紅棚的水利設施,說這是智能灌溉系統,建好後只要刷卡,就可以出水,大家夥都非常期待,盼著這個新鮮玩意能早點派上用場。但工程人員忙活了一陣子就撤走了,這個小箱子,始終卻沒有通上電,成為了田間地頭的擺設。

農時不能誤,村民只好自己往機井裏下潛水泵,自己從別的地方拉來電線,給潛水泵通電抽水澆地,各家管各家的,水利設施上的電線,就這樣淩亂地纏繞著、掛在路邊的樹枝上。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任集鄉田樓村村民

記者在任集鄉的代莊、田樓、鄧莊等三個村莊調查走訪過程中發現,近50多處這樣白底紅頂的灌溉設施,都沒有通電,這樣的半拉子工程,成為了這一帶田間地頭裏中看不中用的水利擺設。

在任集鄉胡莊,這樣白底紅棚的灌溉設施的水泥墩子上還安裝著“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項目”的牌子,無一例外,這些水利設施也沒有通電。

為了及時灌溉,村裏的老百姓想盡了各種辦法。發電機、水泵、電線幾乎成了家家戶戶的標配。

有村民表示,由於自己的地塊離家太遠,不方便從屋裏拉電線,他花了兩千多元,購買了發電機和潛水泵,成為村裏第一個用柴油發電機打水灌溉的人。他感慨道,村裏每隔三五年,就會有灌溉工程的開發建設項目,但十多年來,大家夥的灌溉方式卻一直沒有發生根本改變,有的村民連電卡都沒見過。

那麼這些半拉子的灌溉工程究竟是什麼項目呢?鹿邑縣人民政府官網上《關於印發鹿邑縣2018-2019年度農田水利 基本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顯示,項目總投資有5700萬元。

按照要求,這些惠及民生的農田水利設施工程,三個月就要完成。然而,時至今日,將近三年時間過去了,現場卻還是一個半拉子工程。只見漂亮的白箱紅頂,卻從來不出水。

不僅如此,記者在任集鄉發現,2016至2017年度修建的灌溉設施,也同樣沒有通電。

由於長久無法使用,配電箱上已經結了一層又一層的蜘蛛網,落上了厚厚的一層灰塵。圍墻的水泥用手輕輕一摳就脫落下來,圍墻裏面,並不是磚塊,而是這樣的白色塑料泡沫。

在任集鄉,記者還看到了這種用藍色鐵皮圍起來的灌溉設施,經過仔細辨認,鐵皮門上隱約可以看到,農業綜合開發2009年度的字樣。

可見,多年來各級政府一次次出資修建民生水利設施,然而在任集鄉,這些水利設施卻成為了村民們口中的“樣子貨”。很多老灌溉工程的管線,在新的灌溉項目修建時被挖壞。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任集鄉村民

行走在任集鄉的多個村子裏,“打井”的廣告在房子墻面上隨處可見。從公開資料看,鹿邑縣每年都能享受到國家在水利設施建設項目上的投入,但這些項目在任集鄉,大部分是中看不中用。到了要抗旱的緊要關頭,村民們還得自己打井。

這樣的情況也出現在試量鎮,這裏的機井同樣沒有配套的電源設備。

在辛集鎮,記者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到一臺可以開動電源開關的機井。然而村民告訴記者,這些灌溉設施,如今一大半機器壞了,沒有人來修理。

在玄武鎮東武莊村至梁樓村段,直線約兩公裏的農田裏,靠近公路一側的所有機井全部無法使用,沒有一眼機井是完好的。

02

水利設施究竟歸誰管?政府部門層層推諉,老百姓被“踢來踢去”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

針對鹿邑縣農田水利工程的種種問題,記者和當地群眾來到了鹿邑縣行政服務中心了解情況。發改委的工作人員說不清楚具體該歸哪個部門管。

農業局工作人員給記者提供了一個辦公電話,讓記者咨詢一下是不是農業農村局的項目。然而電話打過去,得到的回復是問鄉裏。

隨後村民又找到了鄉裏負責人的聯系方式,再次撥通了電話。

接連打了好幾個電話,卻連具體的負責人都沒聯系上,這位村民有點灰心。隨後,記者又從公開信息上找到了鹿邑縣實施全國新增500億公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項目建設辦公室的聯系方式,根據公開資料,這個辦公室正是多項灌溉設施建設的開發單位,記者試著撥通了這個電話。

了解到記者想反映任集鄉灌溉設施的問題,這位工作人員不容記者多說,給了記者一個電話號碼就匆匆掛掉了電話。這個電話接通後,熟悉的“套路”再次出現了,他又給了記者另一個電話號碼。

一層層推諉、一次次核實,最終的結果究竟如何,依舊撲朔迷離。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個春天,村民們依舊需要自己格外忙碌,才能完成今年的春灌。

半小時觀察:要嚴管水利設施裏的官僚主義

一線實地的調查顯示,在河南省鹿邑縣的一些鄉鎮裏,這幾年來動輒幾千萬工程額度的水利建設項目,大部分都爛在了地裏,成了擺設。一個又一個地建設,一個又一個地廢棄,國家的錢是一筆又一筆地投入,但最終,農田的灌溉難題,依舊沒有解決。更荒唐的是,農民向有關部門反映問題,部門互相推諉,上級推下級,推到鄉長那裏幹脆忘了電話。截至今天節目播出前,針對當地群眾反饋的問題,當地相關部門依然沒有回應。

來源: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