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洛陽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周朝定都的問題,周武王滅商回到鎬京後,曾經對他的弟弟周公旦說:“我在洛陽南望嵩山,北看太行,後有黃河,前臨伊洛,那是周朝建都的好地方。”並且把象征王權的鼎遷到了洛陽,大有在此定都之意,只是當時時局不穩,武王第二年又病故了,所以此事沒有成行。武王死後,他的兒子姬誦繼位,即周成王。那時候,成王才13歲,加之剛建立的周王朝還不大穩固,就由武王的弟弟周公且輔政,代理天子的職權。歷史上通常不稱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這個周公就是“周公解夢”的周公,也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周公。周公輔佐成王非常盡心,而且禮賢下士,有時候正在洗發,遇到有急事,立刻停止洗發,握著頭發去辦事;有時候正在吃飯,聽說有人求見,就把來不及咽下的飯菜吐出來,去接見那些人,據說有一次求見的人多,一口飯連吐了三次。周公地位一高,名聲一好,就有人心裏不舒服了。比如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就很不痛快,他們在外面造謠,說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奪王位。

周公

周王朝一起內訂,有一個人特別高興,他就是紂王的兒子武庚。武王滅商後,為了安撫商朝的貴族和奴隸主,把武庚封為殷侯,留在殷都,又派自己的三個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去幫助武庚。名義上是幫助,實際上是就近監視,所以叫做“三監”。可見,武庚雖然稱侯,畢竟是人下人。這時候見有機可乘,武庚便拉攏管叔、蔡叔和霍叔,又聯絡了批殷商的舊貴族, 還煽動東夷中幾個部落,鬧起叛亂來。謠言鬧得鎬京沸沸揚揚,成王年小,更鬧不清是真是假,對這位輔助他的叔父也有點信不過。周公費了很大的勁才安定了內部。這時候,東方有幾個部落像淮夷、徐戎等,都配合武庚,蠢蠢欲動。周公授權太公望(也就是姜太公),假如各國諸侯,有不服周朝的,都由太公望征討。這樣,由太公望控制了東方,他自己全力對付武庚。周公用了三年時間平定了武庚的叛亂,把武庚殺了。管叔一看事敗,上吊自殺了,霍叔被革職,蔡叔被流放充軍。接著,周公又相繼平定了東方諸國。經過這次戰爭,周的統一事業才算真正完成。

在周公東征的過程中,俘虜了一大批反對周朝統治的商朝貴族,他們被稱為“頑民”。周公覺得讓這批人留在原來的地方不大放心;同時,又覺得豐鎬在西邊,要控制東部的廣大中原地區很不方便,於是在今天的河南洛陽市東修建洛邑,以加強對東方的監督。又在洛邑以西修建王城(今洛陽市內),作為朝會東方諸侯的東都。殷朝的“頑民”都被遷到這裏,由周兵監視。周公並不像以前的政府,將都城徹底從一處遷至另一處, 而是另辟蹊徑,采取了一種新的思考方法,即一方面繼續留都豐鎬,將它發展為政治重心,另一方面又營建新都洛邑,將其發展為另一個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一國兩都,王威所及範圍也大大拓寬了。周公此舉也是開了一國兩都的先河。

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

自此,周朝有了兩座都城。西都是鎬京,又叫宗周,取自“周王居之,諸侯宗之”,說明周人不忘本;東都是洛邑, 又叫成周,取“周道始成而王所都也”,就是說周朝的統一大業終於完成了。東都既定,由周公留守,王權交給了成王。終西周一代,洛邑常常是會諸侯發政令的處所,這大約是因為鎬京太偏於西,不易管轄東方,洛邑正居中土,容易統屬諸侯的緣故。定都洛陽,也算是完成了武王的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