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背著陌生女孩過河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一塊黑邊大銀幕,一盤膠卷和哢哢作響的放映機,這是80年代和90年代初才有的特殊回憶。

太陽要下山時,找個背風寬敞的地方,用兩根竹竿支起大銀幕,等天完全黑下來,放上膠卷,轉動機器,黑白的畫像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這個時候,電影放映員先來一段喊話。

等時間差不多了,一場露天電影才正式開始,放的都是老電影,《地道戰》,《地雷戰》,看了不知道多少遍,每一次放,十裏八村的大人小孩兒,都自帶板凳趕來看,看完之後,都已經是半夜時分。

電影放映員叫張先令,是四川省通江縣,最後一名露天電影放映員,他從小有文化,被鄉裏看中後,和妻子但群珍,組成了第一支夫妻放映隊,幾臺簡單的設備,兩口子放進背簍,跋山涉水,走遍了大大小小所有村落,時至1997年,夫妻二人已經放了19年電影,鄉親們都稱他們為背簍電影院。

張先令成立放映隊後,還承擔起了宣傳員的責任,十裏八村的鄰裏矛盾,他都會用自己的方式解決,今天遇到的這家,是兒媳跟婆婆打架,起因是三只雞的歸屬問題,應對這種麻煩,張先令自有辦法,晚上放電影時,他選擇了《喜盈門》,專門講述家庭之間的故事,既放了電影,又宣傳了家庭和睦。

第二天一早,張先令背著機器,又開始下山,他帶的膠卷不多,能放的電影有限,村民們看了幾遍,也就膩了,所以他要去其他地方找市場,這裏的村落之間,相隔很遠,經常需要下山過河,然後再上山,遇見河流,他們不熟悉路,就只能光腳蹚水。

因為背上的機器怕水,所以他們走得非常小心,最讓張先令害怕的,是這裏的吊橋,搖搖晃晃,很容易站不穩,妻子但群珍膽子小,走兩步就要暫停一下,等他們上到半山腰時,天已經黑了,但群珍走在最前面,用火把照明。

一步三回頭,等後面的人跟上,即便如此,黑天路滑,張先令還是一腳摔了下去,摔倒後,張先令第一時間檢查機器,等確認無誤後,又背著背簍啟程,他們趕到村子時,月亮也出來了,正是放電影的好時候,張先令這一趟輾轉了多個村子,最後無奈地回到了家。

看電影的人越來越少,他們放映隊,到了無處可去的地步,為此,張先令悶悶不樂,在家裏借酒澆愁,妻子和母親勸他少喝一點,他非但不聽,還生起氣來。

不久之後,鄉裏通知張先令,一位農戶, 因違章用電,導致電擊身亡,這在鄉裏,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張先令急急忙忙和妻子趕往,他們要去放映,農村安全用電宣傳片,但群珍悉心安慰逝者家屬,張先令在一邊準備機器,有很多村民都擠在門口,伸長脖子要看一眼屋內放的宣傳片。

2003年 ,光纖入戶工程大規模展開,露天電影再沒人看,張先令和妻子放下了背簍,在鎮上開了一家小店,做起了最不擅長的小買賣。

最近幾天,鄉鎮府要對本鄉最後幾家,遲遲沒有通光纖的人家,接通光纖,張先令的家,就在計劃之中,這一政策,對於酷愛放電影的張先令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兒,

通光纖這天,張先令喝了一點酒,跟光纖師傅談天說地,一說起放電影,他就意氣風發,笑得格外爽朗,看著師傅手上的光纖線,他又惆悵不已,在現場來回踱步,連連搖頭,止不住地嘆氣,張先令對於放電影,有著極度的熱愛,光纖入戶,代表了他那個時代的終結,

背對著鏡頭,張先令偷偷摸了兩把眼淚,他明白國家政策的好處,只是家家戶戶都有了電視,就沒人會喜歡黑白的老電影,就連他的母親,也喜歡電視比電影要多,光纖師傅工作了一天,張先令也在門外,渾渾噩噩地徘徊到半夜。

第二天,張先令自編了一首竹板詩,內容是歌頌光纖入戶,政府對貧困縣的扶持計劃,

張先令接受了現狀,明白露天電影被淘汰,是大勢所趨,不久之後,鄉小學校長給他打電話,請他去學校給孩子們放一場電影,得到消息的張先令異常激動,把放映機拿出來,裏裏外外擦拭得十分幹凈,他知道,現在的露天電影,放一場就少一場。

張先令和妻子但群珍,依舊是背著背簍上路,在小學的操場上支起幕布,放的電影還是熟悉的《敵後武工隊》,曾經掀起狂潮的露天電影,現在基本看不見了,但張先令對於電影的執著,讓我非常感動。

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露天電影蛻變成了情懷,成了一個時代的印記和文化,背簍上的放映機,是張先令的熱愛,也是他的整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