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得肺病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一、夢真是反的嗎?做夢暴露你的健康狀況;

二、40歲後腦力加速衰退 應遠離電視每天大笑;

三、積極社交,活到百歲 。

1

提起“敏感話題”,恐怕就會引起人們尷尬的苦笑。上過網的朋友大概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接觸到有些話題時,會使網友很是苦惱和煩心,使網監很是警惕和緊張。《蝙蝠俠》的導演諾蘭的一部電影《盜夢空間》,再一次引起了全世界的關註,成為不少人議論的話題,而它的全球票房目前已超過6億。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成績,是因為它講了一個關於夢的科幻故事:盜夢人是如何潛入別人夢中,竊取他們潛意識裏有價值的信息和秘密。

夢,從來都帶有一定的神秘感。在夢裏,我們愛恨交織、悲喜交加,夢醒的時候,卻發現一切空空如也。每個人都會做夢,因此每個人都想知道,夢究竟是怎麼回事。《盜夢空間》上映後,《周公解夢》、弗洛伊德《夢的解析》等書相繼大賣。人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黑沈沈的夜裏,我們的大腦中到底發生了什麼,讓所有故事,在猝不及防中,進入了我們的夢?

人人有夢,夜夜必夢

"每個人每天至少要做2-6個夢。"蘇州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心理生理學、催眠專家陳錫林告訴記者,"人人有夢,夜夜必夢"是現代心理生理學得出的科學結論。也就是說,盡管你今早起來大腦中空空如也,以為自己一夜無夢,實際上,夢已經悄悄地來過,又悄悄地走了,沒有在你的意識中留下痕跡。

為什麼我們有時知道自己做了夢,有時卻不知道?陳錫林說,這和你醒來的時間有關。按照對腦電波的分析,人的睡眠分為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兩種。剛剛入睡時,處在慢波睡眠中,然後慢慢進入快波睡眠。慢波睡眠也叫無夢睡眠,是對肌肉和身體各個系統疲勞的調整,對於增高和生長有很大意義。而快波睡眠才是真正讓大腦休息的睡眠,也叫有夢睡眠。這時,負責邏輯思維、白天最辛苦的左腦幾乎不工作了,負責情感思維的右腦接了左腦的班。夢,就在右腦中產生了。

在漫長的一夜中,慢波和快波睡眠循環往復地交替。先是80-120分鐘的慢波,接著是20-30分鐘的快波,然後再是慢波、快波……循環4-5個周期,大約是6-12小時,恰好一夜,所以人的夢也是反復出現的。如果你醒來時正好處於快波有夢睡眠中,就會依稀記得自己做了夢;但如果醒在慢波無夢睡眠中,就會認為自己一夜無夢。

做夢是健康的標誌。研究發現,人在做夢時腦血流量和葡萄糖代謝水平都比不做夢時高,這是腦功能更強的標誌。如果一個人完全不做夢,那說明他的右腦肯定出了問題。蘇州榮格心理咨詢中心高級督導王國榮說,只有植物人和癡呆癥患者是不做夢的。英國研究發現,當一些病人頭昏頭痛,並稱好久沒做夢時,他們都有輕度腦出血或長有腦腫瘤。此外,美國研究指出,人在做夢時,會產生一種來自骨髓和淋巴結的物質,它有預防疾病的功效。日本研究表明,夢多的人,體內會產生大量有夢催眠肽,它能讓人延年益壽。

夢中沒有語言和顏色

"你知道'冰山理論'嗎?"陳錫林說,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意識就像冰山露出水面的那個小小的山尖,而它隱藏在水面之下的龐大身軀,則代表著人的無意識和潛意識。人做夢時,就像冰山一樣,思維搖擺、浮蕩在意識、無意識和潛意識之間。人的前1/3夢境在意識和無意識裏,反映的是睡前24-48小時的生活;中1/3夢境在無意識裏,反映的是上周和上個月的生活;後1/3夢境在無意識和潛意識裏,反映的是一生的經歷。在夢中,所有你以為忘記的、潛意識中的愛與恨,都可能向意識中衝撞,重新在夢境中以不同的面目表現出來。

做夢就像是拿了你左腦中的所有記憶,在右腦中重新洗牌。由於右腦是沒有時間順序、沒有邏輯、沒有語言,只憑直覺和感悟的,因此記憶中的事被打亂,在夢中,你可能一會兒上山、一會兒下海,一會兒和朋友在一起,一會兒和家人在一起。王國榮說,夢中是沒有語言,或語言很少的;也沒有顏色,即使有也很單調。(上接第一版)而且不知有人註意到沒有,夢中人不可能唱歌。這是因為,語言、顏色、記住歌詞,這些都屬於左腦邏輯思維的內容,做夢的右腦不能完成。

國際夢境研究協會曾將人的夢分為12個類型,分別是:遇到追擊、受傷、遇險、丟失重要物品、考試、高空墜落、出醜、遲到、電話斷線、災難、迷路、死人。王國榮認為,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夢確實是有類型的。比如男人經常做被人追殺、格鬥等暴力的夢,與其參與社會競爭多有關;女人夢見花、草、動物、雲彩等物體比夢見人多,因為她們的神經更敏感神秘;老人常做和死去的親人見面的夢,恰恰說明他們潛意識中對死亡的恐懼;小孩常夢見自己從高處落下或飛翔,一方面表明他們在生長,另一方面表明他們有很多夢想,在現實中受到制約。

關於夢的七大疑問

關於夢,人們有著太多太多的不解,所以解夢一事大為流行。關於夢的說法,哪些可信,哪些又不可信呢?

一、我們該相信《周公解夢》嗎?

夢到棺材就意味著發財,夢到蛇則意味著吉祥,不少人都篤信《周公解夢》中的這些說法。陜西省人民醫院心理門診主任醫師張天布指出,《周公解夢》中絕大部分說法都是錯誤的,因為它們刻板、機械地定義了夢裏的形象。而夢的內涵實際上是靈動的,隨著夢裏的情緒而變動。比如夢到棺材時,如果是探究的心態,意味著你發現了一些具有神秘感的事;如果是恐懼的心態,意味著你對親人或自己的健康狀況非常擔憂;如果你逃跑了,則意味著生活中有什麼讓你厭惡的事,你想避開。而蛇和鴿子,一般在女性排卵期前後容易夢到,意味著較多的性欲。

二、夢和現實是相反的嗎?

陳錫林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這樣的。因為夢反映的是心底最直接的願望、現實中得不到的東西。最典型的例子是肚子餓時會夢到紅燒肉,寒冷時會夢到熊熊的火堆。抑郁癥患者的夢都是很開心的,因為他們在白天非常痛苦;一旦他們夢裏變得痛苦了,就說明病就要康復了。

三、為什麼老做同一個夢?

王國榮分析,這是因為有一件事對你心理的刺激太強烈了,或者是你潛意識裏特別怕的東西,或者是你非常渴望得到的東西,而這個心理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比如非常想結婚的女人,就會做同一個關於離婚的夢。

四、夢裏為什麼會見到陌生的人、去陌生的地方?

陳錫林說,人的記憶分為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兩種。比如你走在大街上,記得你看到了一棟大樓,幾輛汽車,實際大樓和汽車以外的東西也進入了你的記憶,只不過你沒有意識到。在夢中,它們都會跑出來。而且由於右腦的無邏輯性,夢中的人和地方可以張冠李戴,比如這個人的臉,卻有著那個人的身份;這個地方的大樓,卻在另一個地方出現,這些都會讓你覺得很陌生。

五、老做噩夢是身體有病嗎?

夢確實和疾病有一定的聯系。陳錫林說,比如有膽囊炎的人,可能會夢到心臟病發作,因為膽囊和心臟處於同一個神經上;有肺病的人,常常夢見胸部受壓;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容易夢見被追趕。老年人夢見有人追逐,自己身體歪斜扭曲、醒後心有余悸,可能與心腦供血不足有關;青年人夢見吃飯、飲酒,可能是潰瘍病的先兆。壓力太大的人常夢見自己走路困難、邁不動腿;有疏離焦慮感的人則會夢見找不到親人或家門。

六、為什麼有人能清晰描述自己的夢,有人不能?

張天布說,容易記住夢的人,大多是喜歡反思的人,而不容易記住夢的人,往往在生活中壓抑自己的情感、與世隔離。此外,王國榮認為,這和夢的強弱程度,以及做夢人的記憶力好壞有關。女性雌激素水平高,也有一定的影響。比如女性懷孕時夢就特別多,而且記得非常清楚,因為此時雌激素水平比平時高2-3倍,導致右腦與夢有關的邊緣系統活動更穩定。

七、我們能進入別人的夢嗎?

《盜夢空間》中,由於能進入別人的夢,使盜夢者擁有了改變別人思維的能力。陳錫林說,其實現實中,催眠師做的正是這樣的事。催眠控制的是一個人的註意力,當註意力變窄時,人就會進入睡眠狀態,但聽覺還和催眠師的語言相聯系。催眠師通過語言和夢境中人的潛意識交流,把他無序的夢引導成有序的,達到調整心理的目的。

最後,陳錫林提醒大家,貿然將一個正在做夢的人叫醒是件"危險"的事,因為夢和現實的反差越大,對人情感的衝擊就越大,會對他造成驚嚇。平時喊醒一個人,一定要輕柔的。可以先判斷他是否在夢中。由於做夢的快波睡眠期,也叫快速動眼期,所以一個人的眼皮如果在動,就說明他正在夢中。

2

40歲後腦力加速衰退 應遠離電視每天大笑

二三十歲時正值事業打拼期,人們從不覺得年齡、體力、腦力是問題,然而一過四十,很多人卻忽然發現自己很容易分心、記憶開始減退,話到嘴邊時詞不達意,常想不起熟人的姓名……

其實,這只是中年“腦力危機”的一個縮影。臺灣《康健》雜誌就刊文稱,“邁入40歲,是保養腦力的重要關卡。”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人腦特定區域的細胞數會逐漸減少。

一項由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研究人員主持,涉及2000名18歲—60歲人的研究發現,腦力達到最高水平的平均年齡為22歲,從峰值期開始,腦力最大降幅出現在27歲。《康健》刊文稱,從峰值開始,我們大腦處理信息的速度每年下降1%,理解新知識的能力衰退0.5%,這些變化人們通常在40歲左右才意識到。倫敦大學的一項研究還發現,男性比女性腦力衰退的速度更快,65—70歲男性的腦力衰退為9.6%,同一年齡層的女性則衰退7.4%。

對此,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王玉平告訴《生命時報》記者,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人出生後大腦就開始活動,20多歲腦力將達到頂峰,大腦的思維速率等各方面反應最快。頂峰以後,大腦的衰老就開始顯現,思維速率逐漸下降,但處理問題的經驗卻不斷提升,兩者相互彌補讓人感受不到變化。到了40歲左右,人的判斷力以及累積的經驗可能很難提升,大腦的認知衰退卻還在繼續,所以開始逐漸意識到“腦子不夠用了。”

那麼,40歲後又該如何保持大腦“清醒”呢?《康健》雜誌援引多位權威腦神經、認知心理及營養專家,提出“健腦、養腦”的全新觀念,包括思維模式、營養學、運動等六大方面。

學習掌握四大技巧。如果你總是為自己的健忘煩惱,有個消息可以提高你的信心。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及沙克生物研究所的研究都證明,大腦其實是可以訓練的,最簡單的訓練方法就是學習。就像身體需要運動一樣,學習就是腦的體能活動,它能使腦細胞更活躍更健康。

專家推薦:學習也是有技巧的,要掌握這四個關鍵詞:新事物、有趣、多感官、關聯性。臺灣陽明大學認知心理學教授洪蘭表示,大腦中的記憶就像在黑板上寫字一樣,寫了又擦,擦了又寫,再寫就看不清楚了。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學習那些自己原來不會,又能引起興趣的事物。而多感官的刺激,如嗅覺、聽覺、觸覺等的參與,能幫助提供多重的記憶線索,提升你的腦力。內容的關連性也是如此。掌握了這四大學習技巧,就可自由選擇學習的內容,演講、閱讀、打橋牌、手工藝等均可。

每天來點“腦部有氧運動”。美國杜克大學神經生理學家卡茲及曼寧提倡大家每天多做“腦部有氧運動”,不管是吃飯、工作、購物、休閑等,都可以來點新變化,為自己創造一些全新的經歷,引起知覺註意。

專家推薦:“腦部有氧運動”每時每刻都可以做。比如早上可將時鐘和臺歷倒置,增加察看難度,給大腦上緊“發條”;超市購物時,可先將要做的事情劃分成幾組,想想在蔬菜區、肉禽區等都需要什麼;回家路上來段即興駕駛,重新認識周圍的環境;每隔一個月調整下家裏的布置;嘗試不用眼睛看,在抽屜中找鑰匙等。

多吃樸實的食物。紐約西徹斯特醫學中心神經醫學部主任隆巴德認為,營養是“主宰”腦健康的主要因素,適當飲食能使腦和免疫系統達到平衡,避免神經系統疾病。如果大腦有足夠的營養物質,其衰老進程也能減緩。

專家推薦:中老年人腸蠕動減慢,臺灣臺北榮民總醫院主任章樂綺提出,一定要多吃樸實的食物,也就是要避免暴飲暴食,多吃低脂食物,每天盡可能吃5種不同的果蔬,盡量少吃甜食,不吃精致、化學處理過的食物。此外,全谷類、魚、堅果、核桃、咖喱、牡蠣等,都是對大腦至關重要的超級食物。

適當運動改善記憶。美國國家老化研究所的研究發現,過去不運動的人在每周做完3次每次45分鐘的快走運動後,註意力、記憶力等都得到加強。

專家推薦: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顯示,參試者在每周鍛煉4次,連續堅持4個月後,大腦負責記憶的區域得到明顯改善。而加拿大麥吉爾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跳探戈比散步能更好地改善老年人做復雜任務和在有限空間移動的能力。

給大腦放松“排毒”。就像我們的身體一樣,大腦也需要“排毒”。美國心理學家和生物學家瑞司塔克博士提出,“保養”腦力,絕對不能忽視對壓力的管理,因為長期的壓力,會使腦部釋出自由基及壓力激素等有害腦細胞的物質。

專家推薦:控壓有度、每天大笑。王玉平表示,調節情緒可以幫助對抗壓力,比如通過冥想、音樂等讓身體放松的方式都能紓解大腦壓力。研究發現,每天大笑1次具有抗擊心理衰老的功效。哪怕回想大笑場面,也能使壓力激素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分別降低39%和70%。

保持與不同年齡層社交。瑞典斯德哥爾摩市一項針對老人的研究顯示,單身、獨居是加速大腦衰老的危險因素,與子女關系不好的老人大腦衰老得更快。而積極的社交關系能對大腦產生有效刺激。

專家推薦:71歲的夏威夷大學醫學院副院長五十鈴的經驗是,保持與各種年齡層有趣的人交往。他一直用電話和電子郵件與他們聯系。而中老年朋友急需做的一個改變是:遠離電視。研究發現,每天多看1小時電視,患上老年癡呆癥的風險就會增加1.3%。其實,只要走出去,多參加社交活動,與人接觸,就有利於保持大腦健康

3

積極社交,活到百歲

一個人能不能長壽,遺傳基因有很關鍵的作用,但除此之外,美國衛生保健中心的一項最新民意調查顯示:生活方式的選擇也是長壽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百歲壽星中,80%多的人承認自己在社交活動方面非常活躍,從而成就了他們的長壽人生;二戰後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群中,也有同樣比例的人認為,積極的社交方式有助於他們品嘗到百歲生日的蛋糕。美國衛生保健中心的首席醫療官朗達·蘭德爾博士主持了這項調查,他認為,活躍的社交對延長壽命的作用越來越大。

百歲老人樂於接受新事物,他們的兒孫輩工作和生活都離不開互聯網,促使老壽星們也忙不疊地上網衝浪。在接受調查的百歲老人中,有25%的人承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網絡,這個比例比上一年翻番了。在這部分常上網的老壽星中,又有一半的人用因特網觀看和分享照片,與過去的同事和親朋好友用電子郵件保持聯絡,並積極嘗試用各種搜索引擎來尋找相關信息。

調查還顯示:有10%的百歲老人會在視頻網站上觀看自己偏好的視頻片段,或是用蘋果播放器聽音樂,3%的人會登錄瀏覽臉譜網站,還有1%的人曾經用過推特這個社交網絡及微博網站。對於非常時髦的網上約會,百歲老人也不甘落後,有4%的老壽星敢於嘗試這種新生事物;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群參與這種帶有一定風險性的愛情遊戲的比例則為6%。此外,百歲老人還會主動向年輕人傳授自己的養生方式。

蘭德爾博士分析認為,百歲老人都能意識到長壽是精神、身體和情緒健康的完整綜合體。

在生活習慣上,百歲老人中有近一半的人將散步作為他們最喜歡的體育鍛煉方式,也有11%的人會進行瑜伽、太極或是其他類似的柔韌性鍛煉。8%的人經常騎自行車,5%的人每天堅持慢跑,更有2%的人還能參加強度比較大的運動(如網球)。調查結果顯示,百歲人群的運動方式出現了多元化趨勢。

有71%的百歲老人每晚睡眠8個小時或以上,而年輕人中只有38%的人能得到這麼充足的休息。有近3/4的百歲老人會為美國總統大選投下自己莊重的一票,他們認為,積極的生活,對預期壽命的影響作用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