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殯儀館內有麻煩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好久沒《掃黑風暴》這麼火的刑偵劇了。

正派接連跳反,命案接二連三。

熱播第一。

可是有的觀眾覺得還是不夠起勁。

不是案情還不夠猛。

而是破案的過程,少了些曲折、困頓,也就難以有真相揭曉時的驚雷之聲。

劇中有這樣一幕

摸著線索,專案組的何勇帶人來到龍尾山,找薛梅的屍體。

作為一名很有經驗的刑警,到了現場,第一時間讓開走工程車開回來。

接著,隔著老遠,就看出一輛鏟車不對勁,果然找到屍體。

說是“火眼金睛”不誇張。

作為觀眾,我們替劇情節奏、破案進度著急,可別忘了:刑警沒有上帝視角。

現實中的案件偵查過程,只會更難。

這時候,又要搬出一檔許多人提到的節目。

小到糾紛維權。

大到命案要案。

今天,Sir專門要挑幾個離奇的說說:

《今日說法》

01

順藤摸瓜,一瓜大過一瓜

2010年,山東商河。

有這麼一樁奇案。

偵查這起案件的刑警說,“幹一輩子警察,都不見得碰到一起這種案子。”

一口機井中。

發現了一具全裸男屍,被倒過來,頭朝下硬塞進井中。

死者身高1米83,體重90公斤,年齡在30到40歲之間。

初步判定,死亡時間在3個月到1年前,死於被鈍器擊打頭骨。

案發現場,是一片荒野,平時少有人經過。

現場沒留下任何指紋、腳印,難辨真兇。

又因屍體一絲不掛,高度腐爛,面部模糊不清,辨認死者的身份,也成了難題。

唯一的線索。

把屍體取出後,偵查員在井底,又有了新發現:

一把斧子。

斧子上沒有任何指紋血跡,樣式也並不常見。

在斧子和木頭把間,有兩塊加固用的金屬片。

當地唯一一家賣這種斧子的五金店老板,回憶起斧子的進貨時間。

警方大致推斷出,案發時間是在2010年1月。

接著,著手查找這一時間段內,當地的失蹤人員信息。

5天,找出17名失蹤者。

可都與死者對不上。

也就是說,死者是外地人,茫茫人海更沒有頭緒了。

這時。

刑警大隊大隊長,一語驚醒眾人:既然屍源確定不了,不如先排查犯罪嫌疑人。

失蹤的17人裏。

會不會就有潛逃的兇手?

警方再次排查,把目標鎖定在一個人身上:王希元,36歲。

半年前,他把剛買來半年的轎車,送去修車廠,做整車噴漆。

現在車還停在修理廠外,他本人也下落不明。

經仔細搜查,警方在後備箱備胎下面的一片小樹葉上,發現了一處印記,疑似血液。

就這麼一處針眼大的印記,經多次嘗試,提取出了人體DNA,確定就是死者的血液。

可王希元身高1米65,不太可能獨自把魁梧的死者扔進井裏。

會不會是團夥作案?

警方又了解到,他密切聯系過兩名天津人

老韓和小韓。

經過DNA比對,死者正是老韓。

小韓很快也交代,是他殺了老韓。

兩個老鄉,為何反目成仇?

原來這是一起案中案。

2009年,王希元出10萬塊,雇老韓和小韓去殺一個叫張本嶺的人。

兩人來到商河,多次對張下殺手(包括在車裏安裝炸藥),都沒得手。

一個月後,賞金追加到14萬,王希元對小韓說,如果他殺死老韓,所有錢都歸他。

就這樣,小韓用買來的加固斧頭,殺了老韓。

這次逆向偵查,由查作案人入手,反過來查被害人,成功告破。

刑警們準備好了慶功,以為真相近在咫尺。

沒成想案子還沒完,一拖就是兩年。

原因是,嫌犯王希元人間蒸發了。

一個人,兩年間沒用過身份證,沒發生任何存取款,這可能嗎?

突破口,來自一條看似不起眼的短信。

這兩年裏,王希元曾給親戚朋友,群發了一條短信,短信大意是說,他出去躲債了,不用擔心。

發現不對了嗎?

他群發的人有哥們,也有親戚長輩,可稱謂都是“兄弟”。

這在極註重輩分的當地,是很失禮的,也不合情理。

兩年裏,他不花戶頭的錢,不過問妻兒,發了一條短信,輩分還是亂的。

綜合這些信息,警方判斷,只剩下唯一一種情況

短信不是他發的。

王希元已經被殺了。

如果這個推測成立,最有可能行兇的,就是和他有金錢來往的小韓。

然而,小韓矢口否認,他也確實有不在場證明。

案件再次陷入僵局。

誰殺了王希元?

一名辦案民警形容,偵查案子的過程中,要推開無數扇門,而真相就藏在其中一扇門中。

想推開這扇門,需要一點運氣,更基於大量排查尋訪的洞察力。

一次,案發分析會上,有警員講起一個笑話,還記得王某雇兇想殺的那個人嗎?命大的張本嶺。

他口出狂言,對王希元一夥人的殺人手段,十分看不上。

還說這些人太笨了,如果是他作案,就“把他燒了”。

聽上去是玩笑。

但你猜張本嶺是做什麼的?

他在殯儀館上班。

真相已經越來越近了……

兇手的作案手段幾無破綻,但是這個謎一樣的連環案,還是被逐層擊破。

02

沈默的包包

2009年,西安未央區。

23歲的小敏下夜班回家,她的腳被磨破了,走路困難。

路上,一名駕駛三輪車的男子提出送她回家,趁小敏放松警惕,男子把她帶到一處偏僻的果園看護棚裏,毆打她,繼而對她實施強奸。

罪犯逃走後,小敏掙脫繩索,報了警,警方在她身上提取了作案者的DNA。

三四年過去,此案一直缺乏線索。

直到2013年8月,在西安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又發生一起類似案件。

受害人小芳,是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

當天晚上,她和男友在酒吧玩到後半夜,在回家路上,兩人發生口角,小芳下了車,男友揚長而去。

她打不到車,遇到一騎三輪車的男子,說可以載她回家……

同樣的犯罪套路,又來一次。

罪犯對她實施強暴,還拿走了她的手提包和手機。

小芳報警後,通過被害人體內的提取物,經過比對,警方確定了這正是09年那起強奸案的作案者。

根據小芳回憶作案者逃跑的方向,警方進行了走訪摸排。

已知1:作案人開一輛紅色機動三輪車。

既然開車,那平時維修車必不可少,通過修車行的老板,警方得知了作案人所在的村子。

已知2:

作案人體型偏瘦,面相老實,穿一件藍色的保安制服。

根據這些特征,偵查員打探到,此人名叫劉剛。

湊巧的是,偵查員剛根據村民提供的地址,來到劉剛家附近,就看到兩個女孩推開院門,他們赫然發現,院內就停著一輛紅色三輪車。

進了這戶人家,更湊巧的來了:

屋內,偵查員見到一躺倒昏睡的男子,正是劉剛。

旁邊赫然放著藍色保安服,制服內有一把折疊刀,家中抽屜內有小芳被搶的手機。

經過DNA比對,劉剛正是兩起兇案的嫌疑人。

看上去人贓並獲,板上釘釘的罪案。

接下來卻出了意外:

在全省戶籍檔案中,竟然找不到叫“劉剛”的人。

另一邊,看守所裏,劉剛拒不認罪,百般抵賴。

而隨後,偵查員在劉剛家,再次有了“大開眼界”的發現:

首先,一個賣水果的攤主,在枕頭下放了一把巨長的西瓜刀,據女兒說是“防身”用的;

接著,在劉剛家中,發現大量女式用品,包括多件胸罩、絲襪,以及26個女式包包。

兩個女兒證實,這些都不是她們的東西。

如果像她們說的,這些都是父親領來過夜的女人留下的,試問,她們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包,甚至是鞋子、內衣、身份證留下呢?

這些說不清來歷的物品,很可能來自受害者。

那麼目前已知的2起強奸案,會不會只是冰山一角?

通過包內的身份證或單據信息,警方又找到兩名受害人。

她們中,一個經過警方反復確認才承認了被強奸的事實,而另一個,則拒絕透露任何個人信息。

當初的傷害,讓她們無法承受,也不願重提。

或許,罪犯正是抓準了受害者這種心理,氣焰才更囂張。

劉剛咬定,這些女士用品是一個收廢品的人送給他的,此人也不見蹤影。

除了承認4起強奸案,他再沒交代其它罪行。

這場鬥智鬥勇,還在繼續著。

進看守所後,警方通過監控,關註著劉剛的表現。

他的舉止十分異常。

先是癲狂(經體檢他沒有精神疾病),在認罪2起強奸案後,他又冷靜了下來,變得寡言。

直到承認4起案件,他又開始搭訕獄友,甚至向他們描述自己的犯罪經過。

十幾天過去了,劉剛始終對自己的身份絕口不提。

但不湊巧的是。

潛意識,不受他的控制。

據一名在押人員反應,劉剛晚上說夢話,聽口音像山東青島的。

通過監控錄到的聲音,警方確認了他的口音,聯系到青島公安局。

果然,劉剛是青島下轄的山東即墨人,真名叫劉遵松,24年前涉嫌故意殺人,潛逃至今。

案子終於破了。

劉遵松被押解回山東。

但案子又沒有破。

留下來的那26個包包的主人,只確認了3人的身份,其他依然沒有找到。

她們的故事,也許永遠沈入了黑夜中。

03

追兇31年

1981年的上海。

一個悶熱的夏天,一間地下小旅館。

服務員聞到從42號客房裏,散發出一股濃重的臭味。

發現一具旅客的屍體。

死者臉頰上有七處燒灼傷,法醫斷定死於電擊。

現場被人為破壞,服務員在不知情情況下,打掃衛生,掃掉了鞋印的痕跡。

留下的唯一有價值證據,是一枚殘缺的指紋。

警方展開排查,出人意料的是,這起案件發生的14天後,浙江嘉善一家旅館,又發生一起電擊傷人案,受害者逃過一劫,兇手也跑了。

不久之後,在江西和浙江,接連出現電擊殺人案,作案工具均類似。

這些案件間,會不會有關聯?

根據比對三家旅館住宿登記單上的筆跡,經一個月的分析,警方認定筆跡為同一人所寫。

唯一的證據,只有那一枚指紋。

當年,案件引起公安部重視,南方八省偵查協作,重點排查南方。

主辦此案的刑警,行程遍布全國27個省市,接近10萬公裏。

不到三個月時間裏,警方要比對40多萬人的指紋。

當時不像現在那麼先進(用電腦),都是用“土辦法”,人工比對。

看到兩個相似的指紋,就交給專家。

況且這枚指紋很特殊,只有正常指紋面積的四分之一,中心部位很模糊。

導致比對速度慢,誤差大。

結果不盡人意,40萬人的指紋,無一比對成功。

30年過去。

當年調查案件的民警,很多都去世,兇手依然逍遙法外。

當年受限於刑偵科技,那麼如今能成功嗎?

時間來到1995年。

人工比對指紋,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上海市建起指紋識別比對系統,背後是一個巨大的數據庫,錄入違法犯罪人員的指紋樣本,與全國聯網。

指紋室工程師將1981年的這枚指紋,投放到了江西指紋庫,遠程查詢。

第二天早上,就收到反饋。

經過逐條線、逐個點的比對,終於確認,兩枚指紋屬於同一個人

63歲的江西男子艾紅光。

指紋對上了。

盡管警方握著證據,但案件畢竟過去了31年,嫌疑人的供述同樣十分重要。

被捕後,艾紅光一直堅稱自己沒來過上海。

幾天後才松口,可他交代的事,卻大大出乎民警意料。

他承認,當年在上海,用燈頭電擊了同屋的旅客,對方尖叫後,他就跑了。

蹊蹺的是,他交代的案發地點,不是發生電擊案的位於地下的建華旅館,而是金山區的一處二層小樓。

據卷宗記載,金山區史上從未發生過這類案件。

艾紅光交代的作案手法,符合電擊殺人案的特征。但其它犯罪細節,則一概對不上。

時間過了太久,偵查人員早就換了好幾批,很多根本不了解當年案件的情況。

利用這一點,狡猾的嫌疑人試探警方。

講話假中有真,真中有假。

警方自有高招,請來當年主辦這起案件的退休偵查員王學仁,協助破案。

他帶來了一幅自己畫的,80年代全國發生的13起旅館電擊案手繪圖。並憑借自己對案件的了解,推斷艾紅光交代的,正是1981年浙江嘉善的電擊案。

老刑警靈關閃現,回想起一個至關重要的細節:

嘉善電擊殺人未遂案,嫌犯當年是翻墻,跳入旅館後的小河,蹚河逃跑的。

於是,警方再審艾紅光,在追問下,他終於提到,逃跑後旅館後有一條小河。

與當年嘉善電擊案的細節,完全吻合。

坐實了這一案後,警方有理由懷疑,艾紅光在避重就輕,他身上的案子可能遠非這一起。

新一輪審訊開始了。

經過幾番較量,艾紅光終於交代當年在建華旅館電擊殺人的實情,也陸續承認在江西上饒、九江電擊殺人的犯罪事實。

這起跨越31年的案件。

讓Sir印象最深的,是老刑警王學仁。

這位70多歲的退休老人,仍然保留著當年的偵查筆記。

嫌犯蹚河這個細節,就是他靠親筆記錄,回想起來的。

他總掛在嘴邊一句話:

要窮盡一切

當年,該做的,能做的,他都做了。

因技術限制,無法逮捕真兇。

時隔多年,當他重回警局協助辦案,看著對面嫌疑人,這位老刑警臉上的表情很復雜,也很觸動人。

有慍色,有謹慎。

有對當年未結案的不甘心,也有如今懲治奸惡的信心。

也是這個眼神。

踐行了他在案件告破後,給當年遇害者家屬信中寫的那一句:

“請您相信,三十年來,我們從未忘記使命。”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布拉德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