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車裏有很多蟲子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記不清在幾年級,一個問題讓我困擾了很久:“南京為什麼會有雨花石?”我在課上舉手提問,但老師用4個字就完美“解決”了我的問題——

“這個不考。”

幾乎每個人家裏,都有幾本《十萬個為什麼》。

初版於1961年的《十萬個為什麼》,是中國家喻戶曉的科普圖書品牌,被譽為“共和國明天的科學基石”,六個版本累計發行量已近2億冊。

《十萬個為什麼》 評分9.1

最近,這套陪伴新中國青少年成長的國民科普讀物在出版60周年之際,正以一種全新的形式,繼續護航每一顆好奇的心。

昨天(12月15日)起,抖音聯合《十萬個為什麼》出版方少年兒童出版社,推出“十萬個為什麼”系列短視頻,眾多院士教授、科普機構、科普工作者共同參與。《十萬》叢書“大科學家做小科普”的理念,在當下以一種最合乎時宜的方式傳承了下去。

15日,周群、腦洞老爸、蟲小綠等科普達人在“十萬”系列中分享知識

未來一年內,叢書編委更將親自“下場”,攜手抖音科普達人等百位知識創作者,將第六版《十萬》的數千條問題全部視頻化。

第六版《十萬》分冊主編汪品先院士已率先在抖音開始了知識科普。“短視頻非常有效,我算是體會到了。覺得你就跟這麼多人在一道談話。”汪院士說。

“面向未來,我們要以更加積極和開放的心態,擁抱新時代。”少年兒童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馮傑在 @十萬個為什麼 官方抖音賬號上說。

最新的第六版《十萬》叢書一共18卷,涵蓋了“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古生物、醫學、建築”等十幾個版塊,總字數也達到600萬字。這套紮實的大部頭精裝版官方售價980元。

但在數字時代,厚重的書頁轉化為跳動的比特。方寸屏幕裏建構出一個個動態的奇妙世界,每一個青少年和大孩子都可以隨時隨地探索科學的“信息流”。

為了新中國的“求知欲”

已無法統計多少人是讀著《十萬個為什麼》長大的了。它是眾多青少年的科學啟蒙,也是“大孩子”們的“童年回憶”。

據中科院介紹,1956年,國家發出“向科學進軍”的號召,少年兒童出版社也很受鼓舞,想為孩子們出一些科普好書。最初定位為兒童讀物的《十萬》,於1961年6月1日兒童節時在全國各地上市了第一版,轟動全國圖書市場,3年重印11次。

《十萬》不僅成為最熱門的青年讀物,一些政府工作人員也建議全國青年幹部“每個人都要從中學點知識”。周恩來總理也很喜歡《十萬》,在他的車裏放了一套順手翻閱。很多老師還把這套書作為講課的參考材料。

第一版共收錄了1484個“為什麼”,總計105萬字。

1961年 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

到了1964年出版的第二版,僅僅是審稿人,就網羅了各個領域的大家——李四光、竺可楨、華羅庚、茅以升……銷量也達到了四千萬冊。平均每100名中國人裏,就有約有6個人擁有一本。

少兒社科普讀物編輯曹燕芳回憶,上世紀80年代初,她碰上過好幾位大學畢業生,對她充滿感激,說是靠著讀《十萬個為什麼》在恢復高考時考上了大學。

此後,《十萬個為什麼》又出了好幾版,每一版的內容都與時俱進,修改陳舊的科學認知,增添富有時代性的“新問號”。

1980年 經典的第四版《十萬個為什麼》

1999年的“新世紀”版涉及50多個學科,3000多個“為什麼”,總計300余萬字,其中三分之二的內容都有“刷新”,新增了環境科學、材料科學、信息科學、基因科學等最前沿的科學知識。

最新的第六版《十萬》於2013年首發,其中九成以上都是全新內容,不少分卷100%更新。

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

權威、系統,是最新版《十萬》的特色。科學家“總動員”參與編撰,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韓啟德任總主編,21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擔任分卷主編,110余位兩院院士、7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各個學科的科學家與科普作家共同參與,這在我國科普出版史上是空前的。

“都是一線科研領頭人,放下手頭很多事來做這件事。”中科院院士、《海洋》卷主編汪品先教授說。

找到科普“最優解”

為了適應、利用新媒介,總主編韓啟德強調,最新版要突破圖書的單一模式,努力打造一條以“十萬個為什麼”為核心品牌的科普產業鏈。

於是,“十萬個為什麼”正走在品牌化的道路上,一條涵蓋圖書、期刊、報紙、電子出版物、網絡平臺、微視頻、動漫、科技活動的科普產業鏈正在逐漸形成。

2018年起,“十萬個為什麼”舞臺劇在全國巡演,2019年“十萬個為什麼”App教育產品上線。今年8月,少兒社還推出“十萬個為什麼·好奇問宇宙”科學藝術展。主辦方介紹,“十萬”希望實現傳統科普與多樣化的藝術傳播表現形式之間的融合創新。

“十萬個為什麼·好奇問宇宙”科學藝術展

因此,銳意創新的《十萬個為什麼》和日活用戶超6億的抖音聯手,拓寬科普路徑和形式,無疑是碎片化、視象化時代的科普“最優解”。

從一個細胞的分裂,到一顆白矮星的形成,運動中蘊含著科學的奧秘。為了讓知識更形象,第六版《十萬》精選了7000張插圖。但短視頻給了科學家和科普工作者們更加靈活的知識呈現方式。

這個月來,剛剛“登陸”抖音的“十萬個為什麼”賬號已開設了數場直播。少兒社邀請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全球硫元素代表人姜雪峰、復旦教授盧寶榮等科學大咖,在線回答網友們的“為什麼”。

為什麼大蒜那麼臭而香水那麼香?姜雪峰在直播裏介紹,硫乙醇是世界上最臭的分子,在500億個空氣分子中,只要有一個硫乙醇分子,大家就能感知到臭味。但是,硫不僅僅是臭的,有時反而是“香”的。

人體中也有硫元素嗎?硫有哪些作用?直播中,姜雪峰教授還回答了觀眾們提出的一個個問題。

盧寶榮教授則在直播間向抖音網友們科普水稻是什麼、水稻的來源和用處,以及未來對人類產生的影響。一張張水稻的照片,引領觀眾探索一粒稻米的前生今世。

“好奇心是人類的基本特質,沒有好奇心就發展不到今天。”在直播一開始,盧教授就談起了《十萬個為什麼》這套書以及好奇心的重要性。

連中國第一艘載人深潛器“蛟龍號”的第一副總設計師崔維成也做客十萬的直播間,向超過2萬名網友講述“海洋深潛難在哪裏”的問題。

抖音與少兒社聯合發起“十萬分好奇”活動,號召科普知識領域的作者解答青少年的“小問號”。優質內容以“十萬分好奇”專題形式,在青少年模式內呈現。

一直以來,不少聲音感嘆現在是個“娛樂至死”的年代。有人覺得,長時間沈浸在社交媒體中,除了快樂,似乎什麼都沒有得到。

然而,在抖音上和有益又好玩的內容相遇,其實並不難。

抖音一直在知識領域發力。近日發布的《2021抖音自然科普內容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抖音自然科普類視頻累計播放近330億次,7億人次為相關作品點贊,短視頻成為自然科普內容的重要傳播形式。

隨著自然科普內容的走紅,大批專業又有趣的科普創作者開始受到關註。據介紹,過去一年,抖音萬粉以上自然科普賬號同比增加107%。

視頻化,是未來科普教育的王道。抖音平臺除了讓知識變得有趣,還愈發重視科普的權威性。抖音的青少年模式的“十萬分好奇”內,專業的科學大咖、學者和科普工作者直接分享一手的知識,還和用戶親密互動,解答更多的“為什麼”。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精準科普”方面抖音也走在前列。短視頻科普的另一個優勢,是根據年齡段精準推送。無論是5歲以下的兒童還是18+的大孩子,在“十萬分好奇”裏都能刷到定制化“知識流”。

哪兒那麼多“為什麼”?

幹嘛要知道這些?能讓我考更高的分數嗎?能讓我工作的KPI更高嗎?

從功利主義的角度出發,這些問題很難回答。抖音“十萬分好奇”專題中,有“為什麼微波爐可以加熱食物”這種問題——我都會用微波爐了,還要知道它是怎麼加熱的嗎?

當然,大可搬出“無用之用”這種說法。但這到底是無奈的辯白還是深刻的哲學,真的是仁者見仁。

不過愛因斯坦曾說:“我沒有特別的天才,只有強烈的好奇心。”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盧寶榮在抖音分享稻米知識時,坦言說“我是《十萬個為什麼》忠實粉絲,從小讀著這本書長大。”

現在的《十萬》負責人、少兒社副總編洪星範也回憶稱,他是“第三版《十萬》的小讀者。”

也許“有什麼用”這種問法從一開始就偏離了主題。一個奇怪的想法、莫名的冷知識,都可能成為一個鋪墊,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改變人生軌跡的走向。

可能根本就不用賦予這些“為什麼”以意義,因為求知天然就是內心深處的欲望。發現自己“不再好奇”的那一刻,便是生活“靈韻"消散的時候。

不少人都問過,《十萬個為什麼》裏的問題到底有多少個?其實遠不到10萬個,第六版的《十萬》一共收錄了4000多個問題。

最初,少兒社借用了蘇聯科普作家伊林的作品《十萬個為什麼》(One Hundred Thousand Whys)的書名。俄語裏,“十萬個”也並非實數,是用以形容數量之多,象征著人類如野火般的求知欲。

1938年蘇聯《十萬個為什麼》作者:伊林

這或許就是抖音推出《十萬個為什麼》系列短視頻的初衷。第六版《十萬》中的幾千個“問題”將在一年內實現視頻化。這種科普創新,更匯集了各個學科的權威和垂直領域的專家,打造一個液態的“為什麼”問題庫,不斷豐富著這個國民科普IP的內容,為每一個青少年和大孩子貢獻刷不完的“知識流”。

願你對這個奇妙的世界永遠充滿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