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畫架是什麼意思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15歲聾啞女孩從未上學,心中卻有奇幻色彩。

5月11日,萍萍(中)通過手勢給老師傳遞她的創作想法。

5月20日,張鳳琴(左)和徐小嬌正在通過視頻給遠在城口縣河魚鄉的萍萍上課。

萍萍用她的視角帶著兩位老師欣賞自己的作品。

萍萍(中)帶著兩位老師去她經常尋找靈感的山坡。

萍萍的作品。

萍萍的作品。

萍萍的作品。

墻上的白板固定著畫紙,青年藝術工作者、川美黑白灰美術學校教師張鳳琴和徐小嬌正在給一位學生視頻連線教授繪畫。這是一幅豎構圖的風景畫:天空由遠及近從紫色漸變到藍色,山谷裏樹木參天,明黃色的小屋點綴其中。

這幅畫仿佛就像視頻連線對面——15歲聾啞女孩萍萍(化名)的家,重慶城口大山深處,一支畫筆,就是她與這個世界的聯系。她筆下的世界,山林裏遍地鮮花,狐貍、小鹿在林間跳躍;筆間婉轉,長有羽翼的人,望向遠處層疊的山峰……山的另一邊,是這個女孩的好奇與渴望。

5月10日,當張鳳琴和徐小嬌去往城口縣,看到這個聾啞女孩如何作畫時,一場特殊的送教就開始了,她們要用畫筆,助飛大山裏的夢。

追夢:聾啞女孩癡迷畫畫

“一個大山深處的聾啞女孩,從未接受過學校的正規教育,是如何創作出一幅幅帶有奇幻色彩的畫的?”當張鳳琴看到城口縣河魚鄉河魚小學校長高鵬的一條朋友圈的時候,一個充滿驚奇的問題,在她腦海裏揮之不去,她要去城口,去小女孩生長的環境,看看這個小女孩作畫。

5月10日,張鳳琴和徐小嬌從九龍坡黃桷坪出發,兩個人開了近6小時的車,來到了城口縣。簡單休息一晚,5月11日一大早,二人又駕車近兩小時,終於到達了河魚鄉。山坡上,一處農房的水泥墻面坑坑窪窪,萍萍穿著淡黃色外套,紮個馬尾,早就在等待“新朋友”。她趕忙搬出椅子笑盈盈地邀請張鳳琴二人坐下,一點也不羞澀和膽怯。

萍萍從房間裏拿出了這一年多所創作的畫作,一沓畫整齊疊在一起,張鳳琴和徐小嬌一張張看著,萍萍不時手舞足蹈,試圖用肢體語言向二人解讀畫作的內容。“雖然我不能明白她所有的意思,但是一提到畫畫,她是多麼地高興。”張鳳琴說。

城口縣河魚鄉河魚小學校長高鵬是最先發現萍萍喜歡畫畫這個秘密的。那是2018年秋天,河魚小學對轄區內適齡入學孩子挨家挨戶進行了摸排。最後在萍萍家中,發現這個女孩已經13歲了,卻從來沒有接受過學校的正規教育。

“無論孩子家裏是什麼條件,孩子有著什麼問題,只要到了入學年齡,就應該讓他們接受到教育。”高鵬和教師們當即決定,每周開展一次送教,並為萍萍定制了教學計劃。萍萍開始拿起從未見過的紙、筆,和老師學習一些簡單的生字、算數。

一天,高鵬和送教老師宋勤像往常一樣來到萍萍家裏,在用過的算數本背面,一只兔子、松鼠正從萍萍的筆尖誕生。“原來這個女孩喜歡畫畫!”水彩筆勾畫的一匹奔馬,讓宋勤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河魚小學調整了送教計劃,並為萍萍增添了畫筆、調色盤。學校沒有專業的畫紙,宋勤就每周帶幾張A4紙給萍萍作畫,學校沒有專業的美術老師,宋勤就教萍萍畫一些簡單的景物。

剛開始,宋勤畫一筆,萍萍就模仿一筆,一年多的日子裏,萍萍創作的內容和色彩越來越豐富,既有小女孩和狐貍親吻這樣的童話世界,也有兩個人在紅葉林中相逢的浪漫。萍萍樂觀堅強,對生活充滿了希望。隨著萍萍畫得越多,宋勤心裏高興著,但又充滿了擔憂——自己不是專業出身的美術教師,甚至整個學校也沒有專業的美術教師,誰來給萍萍提供專業的指導……

解夢:“她的畫既有對自然的向往,又流露著害怕”

那天上午,張鳳琴和徐小嬌帶著萍萍,畫了一上午的畫。萍萍拿出平日裏使用的畫板,各種顏料沾染在畫板四周,中間留下她使用的紙張大小的區域。“這塊畫板完全不像是使用了半年多,而是像用了好幾年,畫畫在她的生活中是占了多大的一部分啊!”徐小嬌說。

萍萍望向四周,目光停留在房屋後面的樹林,她將棉簽捆紮在一起,墨綠色的顏料在紙上點綴,一塊青蔥的草地從紙張下方開始生長,萍萍又換了毛刷,畫出樹幹,並開始點染。

每當萍萍創作的技法不夠成熟的時候,張鳳琴二人就在剛畫好的區域打一個小叉,對萍萍滿意的地方就打上一個小勾。不一會兒,一棵色彩漸變的樹從紙上生長出來:畫中從上到下,從紫色漸變到淺綠色,再漸變為藍色,最後回歸墨綠色。“這張畫是富有層次的,空曠的草地是墨綠色,一棵綠色的樹正在生長,再往遠處是藍色的天空,天空的更遠處,是紫色的天際。”徐小嬌說。

萍萍又拿起了畫紙和蠟筆,示意二人和她一起去往屋後的山坡。七八分鐘後,一處視線開闊的山坡植被茂密,對面的高山聳入雲端,山窪裏公路向遠方綿延,三人一起,用萍萍從未接觸過的技法,完成了對周圍熟悉環境的風景寫生。“她就是在這樣的原生態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周圍的一草一木,都是她入畫的素材。”張鳳琴說,她的畫作大多以自然環境為基調,大膽運用色彩的衝擊,她對色彩的運用和觀察能力非常強。

最讓二人意外的是,從未接受過專業訓練的萍萍還會采用綜合材料進行創作。她的畫盤裏出現了牙刷、棉簽等工具,采用綜合材料進行創作是畫者創造力和個性化的體現。

徐小嬌在翻看畫作的時候註意到,萍萍的畫作,經常會出現兩個人。“她畫有帶刺的羽人,還有暗色調的運用,我能感受到她對外界的向往,但又充滿了害怕和焦慮。這些元素是她對自由的向往,對大千世界的遐想。”徐小嬌說。

造夢:“繪畫精靈”每周上兩次視頻課

臨走之前,張鳳琴二人了解到萍萍擁有一部舊手機,可以微信視頻通話,這讓網上視頻教學成為了可能。回到學校,5月12日上午,張鳳琴第一次和萍萍進行了視頻連線一對一教學。“她對視頻和圖片的交流還是沒有問題的。對她進行步驟引導,我們畫一筆,讓她跟著畫一筆,然後讓她把畫好的畫拍照發過來,用打勾和打叉的方式做標識引導她。”

5月20日下午,已經上了兩次視頻課之後,張鳳琴增加了課程的難度,挑選了一幅色彩豐富,進遠景交錯,需要運用透視畫法的畫作,帶著萍萍一起模仿。每次上課,都需要張鳳琴和徐小嬌配合完成,由張鳳琴演示,並進行手語解說,徐小嬌拿著手機連線,對如何調顏料,如何構圖等步驟分解,提醒萍萍註意每一個細節。徐小嬌打開備註著“繪畫精靈”的對話框,在徐小嬌眼裏,屏幕對面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學生,而是不斷帶給她們驚喜的“繪畫精靈”。

約定的時間裏,城口那邊,宋勤和萍萍已經擺放好了畫架和所需的顏料。張鳳琴指著畫上的線條比劃著近大遠小,萍萍點了點頭。視頻對面,宋勤提醒著萍萍,兩邊同步創作著每一個景物。“這幅畫叫做《初春的家鄉》,畫的是家鄉初春時日,代表著追夢的繼續,因為異於平時上課,我們一堂課需要花近兩個小時。”徐小嬌說,現在每周會給萍萍視頻連線上兩次課。第一次視頻連線,二人選擇了一個長方體和草莓素描構圖,萍萍卻始終畫不出立體的構造。徐小嬌再一次感受到,對於從未接受過系統教育的萍萍,素描技巧教學是困難的,創意畫教學更能展現她獨特的感知和創造力。

圓夢:未來為萍萍舉辦獨立畫展

“讓萍萍能夠接收到專業的教育,不要讓大山埋沒了她繪畫的天賦,讓她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實現她畫中的夢想,就是我們最大的希望。”張鳳琴二人的送教,也讓河魚小學校長高鵬滿是高興。

而提到女兒會畫畫,55歲的朱秀坤總會露出笑容。“以前也沒有看到過她在地壩畫畫啊,就是送教的老師來了,才看見她在畫。”朱秀坤說,自萍萍開始畫畫以來,變得更加開朗,增添了笑容。“我也看不懂她畫的什麼,但是看見女兒開心,我就開心了。”

為了讓女兒安心畫畫,朱秀坤和妻子吳德碧商量,把側屋的空房間拿出來給女兒當了“畫室”。一個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間,畫筆和調色盤被萍萍分類整齊擺放,這裏是她思維肆意飛奔的一方天地,所有對世界的期盼都在筆下,最後凝結成一個又一個夢幻的形象。

“我們正計劃在視頻教學的同時,今後也能為萍萍舉辦獨立畫展,對她的畫作進行拍賣,幫助她改變生活。”張鳳琴說,“開放的六月·川美創谷藝術遊”快要到了,黃桷坪在等待這個女孩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