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鞋墊夢境分析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作者:楊彥萍

小時候看書,目光總會不經意停留在頁面的插圖上,那一次次瞥視,讓心靈保有了對另一種美的感知。

朋友裏畫家居多,與他們接觸時間久了,受他們的影響,也不時生出想用畫筆表達的衝動。某天,夕陽的余暉透過窗淡淡投射在房間,在極度安靜的心境裏,我終於拿起畫筆……

一棵樹和幾間房子就這樣笨拙而不安地出現了,畫出來的東西似乎都在顫抖。一個人坐在那兒細細打量,不時捂嘴偷笑。那種奇妙的愉悅感,令人難忘。仿佛藏在最心底的愛,曾經試圖掩蓋,給它一個出口,終於得到釋放。

從那以後,一有時間,我就會摸索著畫上幾筆。先畫一棵樹,讓它長出枝椏。池塘邊,牧童牽著老牛正慢悠悠地走。老屋門口,一把椅子靜靜等候。再畫一條田埂蜿蜒至遠處,更遠處淡墨一片……伴著音樂,心底的鄉愁在流淌。

不知不覺間,畫出一輕舟,一茅亭,一扇窗,或一樹梅……就這樣與另一個自我相遇了。有道是“抱琴未必成三弄,趣在高山流水間”,都說山水可以寄寓身心,通過翻讀一些古人畫集,感到古人繪畫時心態是那麼平和簡靜。當你真正靜下來的那一刻,恍若與心儀的古人同在,漫長的歲月在這種靜寂之光的照耀下猶如一瞬間。

感恩一生中還能有這樣的時刻:窗前靜靜地畫,時光悄悄地流。一切素凈而美好。

人真正老了,會是什麼樣子呢?從微信裏,看到朋友曬出幾雙精致的手工繡花鞋墊,花鳥蟲魚圖案生動可愛,用色素雅又有民俗風味兒,非常好看。一問才知是出自一位九旬老奶奶的手,感慨不已。後來,和朋友一起去拜訪老人。那天,老奶奶正坐在陽臺的一角,身子朝著太陽,手裏正在納已繡好花的鞋墊,腳邊鞋筺子裏還整齊碼著幾個鞋樣子。老人除了耳朵有些背,給人的第一感覺面目清瘦幹凈,穿著白襪,坐姿清朗。她的兒媳說,老奶奶從當姑娘時起就喜歡繡,過去做衣服所剩下的邊角布料都被她一點不剩地用上,繡的鞋墊、小孩紅肚兜和桌墊等,兒孫們用不完又送給親戚鄰裏,大人孩子都非常喜歡。她繡的熊貓,都撅著紅嘟嘟的厚厚嘴唇,憨態可掬。繡的茶壺也很有畫面感,壺下錯落擺放著幾個茶杯,一個杯子下方甚至還畫出了一攤不小心潑灑的茶漬。仿佛人剛走,茶還未涼。當湊近老奶奶跟前與她聊天,她還不好意思,表情裏全是靦腆和羞澀。

我見她兩歲的重孫女不時從她鞋筺裏拿走還沒繡完的鞋墊在屋子裏跑來跑去,她並沒阻攔,但趁我們移步客廳與她家人閑聊時,她卻偷偷地站在重孫女背後一把將鞋墊搶走,童心十足。

有個一生的愛好,真好。幾十年來,老奶奶就這樣無聲地一針一線縫繡著,不急不躁,繡出了她心中所有關於美好事物的模樣。更像是將長長的光陰雕琢,也是一種修行。這樣的老人,上蒼不辜負,所以讓她又長壽又可愛。

一直向往能有這樣一扇窗,窗戶上爬滿藤蔓,綠意婆娑,風一吹,所有的葉子都一律輕輕側轉,彎成一只只聆聽的耳朵。尤其是黃昏,一推開窗,就能看到夕陽。

今年春天,朋友把一棵根部還裹著土的幼苗送給我,並囑咐我要用個大點的花盆栽上,旁邊再支個竹棍兒讓它順著爬。低頭一看那頂多有一寸長的小苗,說真的,我心裏壓根沒當回事兒,她又說,它叫藤三七,要不了多久,它瘋長起來的樣子,會讓你大吃一驚的。

果不其然,自從栽入盆裏,每天清早起來,我就明顯發現它好像又長了一寸,小蛇般的藤條細細地順著竹棍兒往上攀援和扭動,長到一米長時枝條上才開始分杈,試探性地四處攀爬,直至青枝縱橫,濃蔭紛披,一根根藤條上掛出一串串心形的綠葉。

從此,我的窗臺便有了無限生機。當青藤上掛出一串串白色的略微有點泛青的小碎花柱時,更帶來意料之外的喜悅。如同一盞盞細細的燭光搖曳,照亮這一團綠綠的夢境。想起明朝文學家、藝術家徐渭的青藤書屋,莫非他也是因癡醉於淋漓瀟灑、縱橫奔放的青藤,以形神兼備的潑墨畫開創了青藤畫派,而流芳千古?

前不久,到紹興出差。黃昏裏,獨自漫步在窄長的古巷,思緒在一路充滿人文氣息的明清古建築裏反復停留。古巷的盡頭,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橋,站在橋上,依著欄桿,順著河道望去,兩側都是灰瓦白墻的老字號店鋪,每家臨水的一面走廊都很低,幾乎要貼著水面,好像只要蹲下身子就能掬到河裏的水。晚風裏,斜插在木窗上、廊檐下的酒旗飄揚,一個個高掛起的紅燈籠倒映在水裏,燈籠的紅與水的清涼色調撞合在一起,如夢似幻,煞是好看。

一家店鋪設計的招牌吸引了我,黑色的“拾光”兩個字用一個月白色圓圈包圍,借一束強光斜或者打在青石板路上,或者打在河裏,印章一樣蓋在水面上,一艘艘烏篷船載著遊客一次次遠遠地搖過來又拖著長長的水痕遠去。頗有意味。

在漫長的歲月裏,撿拾一段光陰,一次次出發,從這裏到那裏。

本文刊登於2019年5月3日河南日報4版中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