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孕婦夢見清水河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古人習慣於把亡國的根源歸結到女人身上,出口便說,夏桀寵妹喜而夏亡,商紂寵妲己而商亡,周幽王寵褒姒而西周亡......大有一口氣舉完歷朝歷代之勢。古人總愛說,紅顏禍水。古代中國,女人從來就沒有話語權。女人被視為禍水,昭示了古代中國的男權屬性。

且看褒姒,“讓西周滅亡”的褒姒。

故事要追述到周宣王時候。周宣王是周朝的“中興之主”。他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周厲王,就是那個不讓百姓說話(百姓只能“道路以目”),被憤怒的百姓趕跑並遭流放的國王,周朝在他手中元氣大傷。宣王英明,身邊有方叔、召虎、尹吉甫、仲山甫一班賢臣,周室赫然中興。宣王在位四十五年,可惜未能善始善終。最後的幾年,他也犯暈了。

宣王三十九年,宣王親征姜戎,大敗而回。正在沮喪之時,鎬京的街市上傳來了兒歌——

月將升,日將沒。

檿弧箕服,幾亡周國。

一群小孩正在拍手而歌。宣王聽到“幾亡周國”,感覺是在罵自己。寡人剛吃了敗仗,正應著一個“亡”字。一路大逃亡的境遇與這“幾亡周國”之聲相碰,宣王的心咯噔了一下,一股怒氣火一樣點著了。把這群小孩給我綁了!他大喝一聲。

虧得賢臣進諫,宣王火氣才小了。問抓來的孩子:誰教你們唱的?回答說是個紅衣小兒。又問紅衣小兒何在,回答已不知去向。於是宣王下令不得有小孩再唱此兒歌,否則父兄同罪。

宣王立馬叫來一幫大臣,要搞清楚兒歌到底是什麼意思。

召虎說:“檿”就是山桑木,可以做成弓,所以叫檿弧;“箕”是一種草,可以用來織箭袋,所以叫箕服。二者指弓矢,說明國家有弓矢之禍啊!

仲山甫說:大王想要報姜戎之仇,可能意味著戰爭不斷,有亡國之禍啊!

太史伯陽父博學多智,他說:月者,陰也;日者,陽也。月主女,日主君。月升日沒,主我朝有女妖之禍。紅衣小兒乃天上熒惑火星幻化而成,火者,紅也。他教唱的亡國之謠,乃是上天給人君的一個告誡啊。

宣王對天還是敬畏的,說既然這樣,那朕就不再勞民傷財去打仗了。如果朕將所有的弓矢都毀棄,也不許再打造,能躲過這一劫嗎?

大臣們說,弓矢倒不必毀掉,只要大王誠心修德,為民造福,足矣!

這事按說也就了了。可是不巧,又出事了:一個老宮女生下了孩子!

這事是宣王回宮,姜後告知的。這事奇了: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宮女,產下一女。更奇的是,老宮女竟然懷孕四十余年!而懷孕的過程更具傳奇性:夏桀末年,褒城有神人化為二龍降於王庭,自稱是褒城二君。夏桀本想殺掉二龍,讓太史占蔔一番之後,乃是大吉之兆,於是在龍前設祭,用金盤收存龍之涎沫,然後置放在朱櫝之中。忽然風雨大作,二龍飛了。這朱櫝便收藏在內庫之中,歷經商代六百四十四年,傳到周朝,又將三百年,從未開觀。結果在厲王的時候,櫝內放出毫光,厲王叫打開觀看,突然失手,金盤墜地,涎沫橫流。這涎沫流到庭下,忽然變成一個小小的黿,直入王宮,內侍逐之不見。老宮女那時才十一二歲,一個偶然踩了那黿的印跡,居然就懷孕了。未幸而孕,這還了得!厲王將此宮女囚於幽室,一囚就是四十年。沒想,年過半百的她,竟然生了!

宣王急問嬰兒何在,姜後說,已經扔到二十裏外的清水河中了。宣王不放心,派人順河察看嬰兒的下落,回答說已被流水漂走。宣王還是不放心,叫來博學的太史伯陽父占了一卦,得到的蔔詞是:

哭又笑,笑又哭。

羊被鬼吞,馬逢犬逐。

慎之慎之,檿弧箕服!

宣王聽到最後四個字,心裏不禁咯噔了一下。但究竟是何意,還得聽伯陽父解說。伯陽父推算一番,認為妖氣雖然出宮,妖尚未除。宣王很不高興,立馬下令在城內城外捉拿女嬰,捉拿賣弓箭之人,且城內城外,一律不得賣山桑木弓和箕草箭袋,違者處死!

一個男子背著山桑木弓跟在一個女子身後,女子抱著幾個箭袋。他們是夫婦。他們是要靠它們討生活的。但是,前面的女人被抓起來了。男人反應快,逃了。不久,他得知,他的妻子被處死了。

背山桑木弓的男人含著淚,走到了清水河邊。一陣奇異的鳥鳴讓他猛然擡頭,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眼前:河上,一大群鳥在飛旋,它們圍著一個漂流的包裹發出巨大的歡聲;眨眼間,它們竟將包裹“抱”離了河面,向著河岸緩緩而來。它們在幹什麼?男人驚異地註視著。

包裹上了岸。眾鳥打開包裹,一個嬰兒赫然在前,嬰兒驚啼。

男人不由自主走了過去。眾鳥歡飛而散。

男人想,這是天意吧。他很貧窮,但是他不能拒絕天意。他抱起大難不死的女嬰,向可能避難的褒城逃去。

且慢,女嬰的事還沒有完。三年之後的一天晚上,周宣王做了個夢,夢中,一個絕色女子闖入了太廟。宣王讓人捉拿這膽大包天的女子,女子神出鬼沒,竟拿她不住。之後,女子大哭三聲,又大笑三聲,將七廟神主一股腦兒挾裹而去。宣王驚醒,心有余悸,便找來太史伯陽父解夢。

伯陽父說:大哭三聲,又大笑三聲,正與三年前臣占的蔔詞吻合。這說明妖氣仍未除去,亡國之禍未解啊!

宣王吃驚:三年前,朕已經除掉了那個賣箭袋的婦人,妖氣從何而來?難道......

宣王突然意識到什麼,立馬派人去叫上大夫杜伯。朕且問你:當年是你在負責查訪那女嬰。那女妖究竟何在?

杜伯說:臣查訪很久,毫無蹤跡。見大王處死了那賣箭袋的,以為從此可以安寧,便放棄了查訪。

豈有此理!宣王勃然大怒道,竟敢怠慢朕事。來人,給我綁了,斬首示眾!

一個叫左儒的大臣為杜伯叫屈,宣王哪裏聽得進去。杜伯被斬。左儒自刎,以示抗議。據說,杜伯有一個兒子逃到了晉國,當了士師,子孫為士氏,後又封於範,又為範氏。天不絕良臣!

明君變成昏君,也就一步之遙。

古人篤信因果報應。馮夢龍在《東周列國誌》中說,宣王死於遇鬼。宣王殺了杜伯之後,就神思恍惚,倦怠健忘,疏於上朝。某一天,忽然神清氣爽,精神煥發,便要帶著一幫侍衛出獵。一路上,他告誡屬下不要踐踏百姓莊稼,也不要驚擾百姓,儼然又成了從前那個英明的國君。這有點類似回光返照。接下來他就遇見了鬼。

歸途中,宣王在輦車上打了個盹,突然看見一輛小車對直開了過來,上面兩個人,正是杜伯和左儒。二人指著他痛斥道:無道昏君,還我命來!宣王驚叫一聲,下令速速捉鬼,眾人都莫名其妙,說鬼影也不曾見過呀。宣王知是幻覺,便未理會。可是那二人又直撲過來了,一面張弓搭箭,一面高呼“昏君,還我命來”。宣王躲閃不及,胸口中了一箭,大叫一聲,一頭栽倒。

回到宮中,宣王就臥床不起。很快,這位“中興之主”就駕崩了。太子宮湦即位,是為周幽王。

一個國君,愈不自信就愈虛弱,愈虛弱就愈不自信,就愈易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很多昏君都死於內心的驚恐。

曾經的一代明君,終死於一場驚擾。無異於庸人自擾。

但是,那個女嬰還安然無恙,一個國君鬥不過她。

歷史的反諷比比皆是。周宣王在地府無法料到,那個女嬰,成了他兒子的心肝寶貝,成了歷史上婦孺皆知的人物。她,就是褒姒。

寵幸她的周王叫幽王,西周最後一個國君。

相比宣王,幽王是不折不扣的昏君。明君身邊奔走的是賢臣,昏君周圍環繞的是奸佞。幽王繼位之後,賢臣漸被疏遠,諂諛之徒成了紅人。虢公、祭公、尹球,三個無恥小人,並列三公。

幽王二年,涇、河、洛三川同日地震。報知幽王,幽王一笑了之:山崩地震,常事也,何必告朕。博學睿智的伯陽父不這麼看,他認為,這是不祥之兆,是上天給君王的一個警示。他私下對賢臣趙叔帶說,本朝最多還有十年的氣數,你應該早作打算。趙叔帶赤膽忠心,身為言官,他就要盡言官的責任,他要向幽王進言。他指斥幽王不體恤災區百姓,反而四處訪求美女。如果早一點改過,天下還可拯救。

簡直是危言聳聽!虢公石父說,眼下天下太平,休得妄議君王!

幽王縱情聲色,被說到痛處,老羞成怒,當即將趙叔帶罷官,放逐田野。叔帶痛感天意不可逆轉,攜家帶眷,逃往晉國。此人即為後世趙氏之祖。

幽王正在左擁右抱、不思朝政的時候,一個絕色美女又來了。昏君,通常喜歡在女人堆裏忙活。他註定要被美色擊倒。

當年的那個女嬰,是怎麼成為天子寵妃的呢?

賣山桑木弓的男人來到褒城,將女嬰交給一個叫姒大的人的妻子哺乳。之後,女嬰取名褒姒。就在這個貧苦農家長到十三四歲,長成了傾國傾城之貌。姒家有女初長成,養在荒野人未識。美麗姑娘在荒僻之地無人打擾,非常安全,又非常快樂。貧窮與快樂相伴,美麗與純潔為鄰。多好的女孩。但是紅顏通常薄命,悲劇還是發生了。

遇上洪德是一個偶然。悲劇常常源於偶然。

洪德何許人?此人乃大夫褒珦之子。褒珦聽說趙叔帶被逐,從褒城趕到京城向幽王進諫。什麼?你們都反了不成?幽王正在氣頭上,大喝一聲,將褒珦打入囚牢。從此無人再敢進諫。幽王的心情便好起來,理直氣壯享樂去了。

洪德到鄉間收賦,路上,看見一個村姑,十七八歲模樣,破舊的衣服難掩國色天姿。美是擋不住的。洪德吃驚,以為仙人下凡呢。小女子出來割草,忙過一陣,正在那裏追逐蝴蝶呢。看見洪德一行,羞容難藏,驚得像兔子躥回家去。她哪裏知道自己的命運即將改變?

洪德不是好色之徒,卻是一個孝子。一個本能的念頭產生了:老父尚在獄中,何不用此美色打動天子,救出老父?天子什麼樣的美色沒見過?但是他敢保證,這個鄉村女孩的美,天下獨一無二,一個好色之君,不可能不上鉤。

洪德用三百匹布買回了褒姒。香湯沐浴,精心調養,亦精心調教,一個村姑脫胎換骨,成了千嬌百媚、風情萬種的女子。之後,她被送到了王宮。幽王看見褒姒,雙眼發亮,目不轉睛,癡了。洪德的美人計見了功效,老父當即放出,且官復原職。孝心成全了,色心滿足了,真個兩全其美。

得到了絕色美人兒,滿足;但如果不能時時刻刻與她廝守,還是不滿足。幽王有非常充足的理由不上朝。整天摟著這軟玉溫香,實乃人間美事。

正宮娘娘申後就很不滿了。天子一天兩天不回枕邊可以理解,居然幾個月都不見蹤影,這是怎麼回事?誰有這樣的魔力?很快她就清楚了,是一個叫褒姒的鄉下丫頭把天子拴在了褲腰帶上。這狐貍精!

後宮女人的相鬥是個恒久的話題。中國歷史幾千年,後宮也是風雲詭譎之地,這是眾所周知的。褒姒,一個活潑野趣的村姑,被突然扔到這樣一個變幻莫測的是非之地,她會怎麼樣呢?

一日,申後引著一群宮娥,徑直來到瓊臺。果然,狐貍精正在天子懷中!哀家來了也不起身相迎!申後氣憤已極,當即指著褒姒痛罵:哪裏來的賤胚,竟敢惑亂君王!幽王趕忙打圓場,介紹二人相識。申後不屑一顧,甩袖離去。褒姒默然。她被君王摟得緊緊的,哪裏能夠起身相迎?她被天子緊摟,已然窘困不堪,又突遭一頓辱罵,哪裏還能言語?夜深人靜,她雙淚長流,誰知?

緊接著,太子襲擊了她。申後在太子面前訴說天子冷落之苦,太子便要為母後復仇。他故意派人在瓊臺搗亂,引出褒姒。外面有爭吵之聲,她自然出來了。太子搶上前去,她還沒反應過來,已吃了一耳光。在她驚愕之時,太子又已抓住她的發髻痛罵:哪裏來的妖精,竟敢目中無人!

幸虧眾宮娥求情,太子才沒有要她的命。

這時她才知道來人是太子。她委屈地哭了。

別人都羨慕她到宮中享福,可是她厭惡這裏的一切。這裏有一個巨大的陷阱,她掉進來了,難以脫身。天子沒日沒夜地蹂躪她,她還得笑臉相迎。如今,還要遭受娘娘的妒嫉與羞辱,甚至被打罵。想到這些,淚水就止不住。

幽王得知寵妃被太子毒打,大發雷霆:這小子好勇無禮,太不像話。去!到申國去,讓國舅好好管教管教!

太子宜臼當即被打發到申國申侯那兒去了。東宮太傅、少傅等一幹人,教導太子無方,被削官為民。

褒姒十月懷胎,生下一子,取名伯服。幽王愛若珍寶,整天摟著孩兒不放。虢石父、尹球等奸佞小人極會見風使舵,看見幽王與褒姒、伯服整天廝守在一塊兒,就想:天子肯定想廢舊立新,何不挑明了,讓天子和新後高興高興?新後一高興,將來咱們就有了穩固的靠山啦。這麼一琢磨,他們就行動了。幽王聽了果然快活,只是,只是這申後無過,朕憑什麼廢掉她呢?找不到廢後的理由。

申後沈不住氣,正好給了天子一個口實:

申後想念太子。被遺棄在深宮的她,既孤獨又痛苦。她想給太子一封信,告訴他自己的艱難處境。誰來傳遞信息?一個宮女說:賤婢之母頗通醫術,可讓她假意來宮中為娘娘看病,伺機將信帶出便是。申後想,只有這樣了。依計而行。信已經在宮女母身上了,她就要一步跨出宮門了,且慢——一個侍衛攔下了她,搜出了書信。王後勾結太子與申侯謀反?這還了得!

堂堂一個正宮娘娘,說廢就廢了,還被打入了冷宮。申後對褒姒恨之入骨:如果不是這個狐貍精,哀家安能如此?被一個鄉野女子算計到這樣地步,奇恥大辱啊!

眨眼間,鄉下丫頭成了正宮娘娘,無知小兒居然成了太子!

幾個奸佞小人興奮異常:終於立下大功了!這下子朝中全是他們的天下了。忠賢者紛紛棄職歸田。小人樂得頤指氣使,為所欲為。

但是,做了王後的褒姒娘娘並不開心,自從進宮以來,她還從未開顏一笑。幽王很納悶:你要什麼我給什麼,就差天上的月亮沒給你玩了。朕全身心在你身上,變著花樣讓你開心,你為何就不肯笑給朕看看?

幾個奸佞小人感覺立功的機會又到了,紛紛獻計獻策。其中虢石父一向奸計多,餿主意也多。他建議天子和王後到驪山遊玩,夜舉烽火,諸侯援兵見烽火必到,到時卻不見敵人,王後必定會開心一笑。

司徒鄭伯友聽說大驚,上奏道:不可不可!烽火豈能隨意而舉?諸侯不可戲弄也!

石父說:當今天下太平無事,烽火無用,舉之有何不可?

幽王怒道:朕與王後出遊驪宮,以此消遣,司徒何必多言?

有小人在,忠臣就是眼中釘。忠臣惹不起奸佞小人,一退場,天下就不可收拾。

於是上演了一出空前絕後的荒誕戲:烽火戲諸侯。

烽煙四起,火光衝天,鼓聲如雷。諸侯聞訊,調兵遣將,飛奔而來。至則無敵,只見樓臺亭閣,只聞管弦之音,天子與褒後正相擁取笑,飲酒作樂呢。天子一揮手:沒事沒事,去吧去吧。諸侯面面相覷,卷旗而回。褒姒大受刺激,忽然展眉一笑。冤家呀,你終於笑了!幽王開懷大笑,將褒後擁得緊緊的。

此後,為了多看她笑,幽王一次次燃起烽火。諸侯自然不來了。

虢石父又立大功,天子賞黃金千金。這便是成語“千金一笑”的來歷。

申侯終於得知女兒被廢之事,上書天子,希望天子收回成命,納賢臣,遠奸佞。申侯說,只有這樣,大周的江山才能千秋萬代,不然就岌岌可危。

一派胡言!天子大怒。

虢石父發現立功的機會又來了。這個申侯,仗著自己女兒是國後,沒少跟他擡竹杠。如今他女兒被打入冷宮,如果讓他先打回來,豈能放過他石父?

石父獻計道:申侯一向目中無人,分明是想謀反。依臣之見,先削去他的侯爵,即刻發兵先發制人,方為上策。

昏君總是乖乖地聽奸臣使喚。昏君糊塗的時候就徹底糊塗。他當即下旨削去申侯侯位,調兵遣將。

但是他們慢了一步,天兵未出,犬戎的軍隊洪水一樣席卷而來了。犬戎鬧鎬京,歷史上一出大戲,驚心動魄。

申侯借戎兵殺奔而來。

犬戎在申國西鄰。向犬戎借兵實屬無奈。聽說天子在調兵遣將,申侯驚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小小申國,哪裏是天兵的對手?一個手下獻計:借兵西鄰。女兒在冷宮,不能不救;太子不復,亂象不止。為今之計,管不了那麼多了!

申侯向戎主許諾:打下鎬京,府庫金帛,任憑搬取。戎主笑笑:就這麼說定了!

戎兵兇猛,勢如破竹,入鎬京,如入無人之境。鎬京一片混亂。死傷者無數。逃難者無數。吶喊聲,刀劍聲,哀嚎聲,哭泣聲,各種聲音匯成一片。

虢公石父、尹球等護衛著幽王、褒姒、伯服逃命。石父無能,鬥了不過十合,就被對方一大將斬於車下。危急之中,虧得司徒鄭伯友及時趕到:吾王勿憂,臣保駕來矣!鄭伯友是幽王的叔父,因為忠心,一向受冷落。見他危難之時顯身手,幽王大愧。

鄭伯友手持長矛,英武非凡,接連斬數戎將於馬下。但是,戎兵大隊人馬相擁而來,將他圍在了當中。一時間,萬箭齊發,一代賢臣,倒下了。

幽王、伯服、尹球等,被戎兵一個個砍死。昏君與奸臣,死作一路,正好黃泉作伴。

可憐褒姒,弱女子而已,落入戎人之手。戎兵大肆搶掠,奸淫,殺戮,放火,無惡不作。褒姒在戎將營帳,受盡折磨。

申侯見宮中火起,一路尋跡而來,得知幽王被殺,大為驚恐。這不是他的本意。糟了!後世一定以為是我殺了天子,此罪難逃也!

申侯下令厚葬了幽王,回宮隆重招待戎主。戎主有輕慢之色。他的意思是:如果沒有我,你申侯能打回來嗎?申侯從他的舉止神色讀出了這個意思,暗暗叫苦。

果然,戎兵遲遲不撤。如果他就此盤踞不去,大周豈不是落入了狼窩?這可不行!

申侯悄悄發出了三道秘信,約會三路諸侯速速進京勤王。哪三路?北路,晉侯姬仇;東路,衛侯姬和;西路,秦君嬴開。申侯這一招,確屬明智之舉:一則可救大周,二則可贖己過。雖然自己借戎兵是不得已,但天子因此被殺,自己難逃幹系。當務之急是趕走戎兵,再立新君,也是將功補過之舉。

三路諸侯果然如約而來。還多了一路,鄭伯友之子姬掘突。掘突聞父噩耗,報仇心切,帶鄭兵最先殺到。一到就攻城,結果中了犬戎的埋伏,吃了敗仗。正巧三路諸侯殺到,戎兵趕快躲進了城中。

衛國國君衛武公姬和八十多歲,白發瀟瀟,目光如炬。他在諸侯中威望最高。他召集幾路諸侯商議一番,定下攻城之計:衛、晉、秦攻東、南、北門,留下西門,讓戎兵逃命,卻要遭遇掘突的伏擊。

申侯在城中迷惑戎主。酒喝到高興的時候,就勸戎主派兵先將部分財物運送回國,戎主欣然贊同。戎兵少了,外面開始攻城了。三路諸侯攻城何等急迫。這時,申侯叫人悄悄開了城門,諸侯軍隊哄然而入。戎兵哪裏頂得住,紛紛從西門逃命。正在逃,前面忽然喊聲四起,掘突的伏兵殺出。戎主在大將滿也速的保護下僥幸逃得一命。

四路諸侯會合在一起。申侯自然也來相見。申侯看見渾身縞素但英氣逼人、鐵塔一般的掘突暗自稱奇。忠賢之臣鄭伯友(即鄭桓公)的兒子,居然如此年輕有為!申侯這時動了一個念頭:把女兒嫁給他不會有錯!

衛武公提議迎太子姬宜臼即位。太子還在申國。掘突自告奮勇到申國迎接太子。太子很快被迎回鎬京,即位,史稱周平王。

周平王論功行賞,首先就封申侯為申公。這可是他的外公啊,前朝國舅。他想,沒有國舅殺入鎬京,他哪裏能夠當上天子?申侯還算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開門揖盜、引狼入室,才招致幽王殞命,哪裏還敢指望公爵之位?當初幽王削掉了他的侯位,讓他成了申伯,眼下能夠復原侯位,也是萬幸了。申伯心想事成,果然又成了申侯。

衛武公姬和有主帥之功,進爵為公。晉侯姬仇賜封了河內附庸之地。秦國原是附庸,從這位秦君開始,正式被封為伯,成為諸侯。申後當然成了太後。褒姒和伯服被廢為庶人。三個奸佞虢石父、尹球、祭公因先世有功,只削其爵號,子孫仍可襲位。衛武公授司徒之位,掘突進為卿士。年紀輕輕的鄭國國君又成了朝中大臣,申侯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不久,他的一個女兒果然嫁給了鄭武公掘突,她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姜,堪稱春秋第一女人。

褒姒被廢為庶人,她不得而知。在野獸的魔爪下,生命毫無意義。傳說她自縊於戎兵營帳。一個在歷史上轟轟烈烈的女人,其實何其卑微,就這樣悄無聲息,消失在歷史的陰影中。

經過戎兵浩劫之後,鎬京已成荒城,毫無生氣。宮殿大多被焚,府庫空虛,無力再建。加之戎兵已經熟悉鎬京地形,不斷放縱騷擾,侵占土地,歧豐之地,已半數淪陷。這種情況下,新上任的天子在鎬京找不到當天子的感覺,心情很是郁悶。他猛然想到了東都洛邑。心想,先王修築洛邑何意?顯然是有備無患,以防萬一。難道應在我朝?

公元770年,也就是周平王元年的某一天,周平王召集群臣,宣布了自己的決定:遷都洛邑。

一石激起千層浪。眾大臣議論不絕。贊成者最多,以太宰周公咺為代表。周公說:宮殿焚毀,如果大興土木,又勞民傷財,招致民怨;如果一任如此,又如何抵禦西戎入侵?

司徒衛武公反對遷都,理由是:鎬京一帶沃野千裏,又有崤山、函谷關作為屏障,披山帶河,易於固守;而洛邑位於平原,四面受敵,非久居之地。如果舍棄鎬京而都洛邑,周朝恐怕從此就要衰退了!

周平王不太高興:聽聽,簡直是胡說八道!但是這衛侯德高望重,有大功勞,他還得忍著。他強調說:朕東遷洛邑,實屬不得已而為之。宮闕殘毀,豈能揚我大周天威?戎人時時騷擾圍困,絕無寧日啊!

衛武公再德高望重也拗不過周天子,何況贊同者甚眾。

於是擇日東遷。百姓扶老攜幼相隨而行。

秦襄公嬴開聽說天子決意東行,自告奮勇帶兵護駕。秦為列為諸侯,秦襄公嬴開心中大歡喜。還有更大的喜事等著他呢。

有諸侯護駕,一路浩浩蕩蕩,天子總算找到做天子的感覺。到了洛邑,見集市繁榮,宮殿壯麗,心裏樂開了花:天意啊!天意啊!同時給自己遷都找到了理由:不是我姬宜臼對列祖列宗不孝,委實是天意難違啊!雖然遷了都,天下,還是我大周的天下。看看這洛邑,多好的地方,真是命定的帝王之都啊!

周平王想做太平天子了,想屁事也沒發生過一樣安享天下。

天子在洛邑安頓下來。一個王朝在這裏安頓下來。

秦襄公嬴開完成了護駕任務,周天子握著他的手不肯放。這樣忠心的臣子,不能不有所表示啊。周天子望著西方說:眼下歧豐之地,半數淪陷於戎人。那可是朕的沃野江山啊。卿如能收復,就歸卿所有,卿以為如何?

秦襄公滿臉堆笑:臣保證不出三年,定要將他們趕出大周!

秦襄公說到做到。回到秦國,就一心驅趕戎人。秦兵有戎兵之猛,訓練更有素,打仗更有謀,不出三年,秦兵果然收復了歧豐之地。秦國由一個巴掌大的小國,一躍而成為幅員廣大之國。

周平王開始安享太平了。他哪裏知道,周朝也開始衰落了。

王朝的興廢不由帝王說了算,但王朝的興廢帝王難逃幹系。

2011.6.20上午心遠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