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水裏有鱷魚之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新智元導讀】當我們熟睡時,夢會帶我們進入一個非常奇妙的世界,雖是幻想,但卻和清醒時一樣真實。有關夢的理論繁多,從弗洛伊德到激活-合成模型,再到用科學手段「進入」夢境,其中也不乏毛骨悚然的猜想。人類尋夢千年,是否已經觸及到夢的本質了呢?

你可能會發現自己跌倒了無盡的空隙。

或者,你正被一只鱷魚追趕;

也許你甚至重返學校,即將要參加一次考試卻完全沒有復習。

當然,你也可能一絲不掛,完全赤裸著的。

無論是夢見相識已久的熟人,還是有牙齒的蜜蜂(別問為什麼!),做夢都是我們最奇怪的事情之一。

即使不記得,我們大多數人通常每晚仍在做夢兩個小時。

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在思考這些在夜間「飽受」精神騷擾的原因。為什麼即使睡著了,我們的頭腦仍在「風暴」呢?

這些夜間幻覺在一種稱為快速眼動(REM)的睡眠中往往最為生動。

但即使到了今天,科學家仍然對夢的還沒有完全解析。相比之下,我們確實知道了睡眠的作用,它有助於增強大腦功能,調節免疫系統和促進身體活動。

但對夢的研究尤其令人生畏,科學家們不得不依靠「醒著的」學科深入研究。

從神經活動的副產物到激活-合成理論,夢學之初體驗

夢的理論不僅限於一門科學學科。

弗洛伊德以他經常引用的精神分析方法激發了數十年的爭論。

他認為,夢的部分是源於覺醒世界中的刺激和經驗,是通向無意識的路線圖,反映了我們最深切的欲望和願望。

然而,夢的激活-合成模型(Activation-synthesis hypothesis)是從神經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的。

該理論由哈佛大學的精神病學家J. Allan Hobson和Robert McCarley於1977年提出,認為,夢是大腦試圖在睡眠時隨意激發神經元的隨機模式。

換句話說,它們只是睡眠過程中大腦過程的副產品。

根據該模型,REM睡眠期間腦幹中的某些電路會打開。一旦激活,處理記憶和情感的邊緣系統部分(例如,參與長期記憶形成的海馬體、控制對恐懼的反應的杏仁核)就會產生一系列電信號。

然後,大腦在醒來時試圖將意義和敘事結構編織到這種活動中,從而催生了夢想。

概括地說,激活-合成理論基本上有三個關鍵假設:

腦幹的高水平活動是做夢發生的必要條件;

大腦這些區域的激活導致REM睡眠和做夢,由此推斷,所有的夢境都發生在REM睡眠期間;

前腦試圖將腦幹激活產生的隨機信號賦予意義,從而產生連貫的夢。

自從70年代首次提出該理論以來,我們已經走了很長一段路。

但是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神經病學家Patrick McNamara指出,「如果你現在與Allan Hobson交談,我不認為他會這麼說了。大腦只是采取這些隨機的激活模式?這太簡單了!」

他說,這些模式並不是隨機的。

有一組特定的區域大腦網絡在REM睡眠和做夢期間被高度激活。所以,他們不僅僅是試圖處理從腦幹傳來的隨機衝動,然後圍繞這些衝動旋轉一個故事。

McNamara認為,這些大腦網絡正在做特定種類的工作,並創造特定的夢境內容。

關於夢的作用的另一種理論是,夢可以幫助分析和鞏固記憶,這一過程將最近學到的經驗轉化為長期的記憶。

McNamara說,夢特別有助於記憶情感經歷,並在第二天幫助調節我們的情緒。有很好的證據表明,夢非常擅長調節創傷和恐懼。

數十年的研究已使科學家將REM睡眠與記憶鞏固聯系起來。

但直到最近,這種存儲背後的具體大腦機制才得以確定。光遺傳學,是一種刺激神經元的技術,經過基因改造,可以對光脈衝作出反應,現在研究人員可以觀察REM睡眠期間神經元的精確群體。

2016年,一項利用光遺傳學的小鼠試驗發現,一種叫做θ振蕩的腦波,是記憶鞏固所需的因果證據。

來源:Causal evidence for the role of REM sleep theta rhythm in contextual memory consolidation

後來,來自日本築波大學和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同樣的技術,確定了海馬體中的一小部分神經元(成體神經元)也有助於記憶存儲。

夢的操縱手:與做夢的人實時對話,打開連通現實的「任意門」

近年來隨著神經科學的發展,有科學家發現了操縱夢的秘訣。

在MIT的夢境實驗室(Dream Lab)中,一群人正在創造能夠挖掘潛意識的技術,該實驗室2017年成立,正在開發新穎的開源可穿戴設備,通過各種方式跟蹤夢並與之互動。

例如這種名叫Dormio的「手套」,戴在手上,它就可以跟蹤你的心率,肌肉張力還有皮膚電導情況。

此外,你還需要睡在一個機器人的旁邊。

當手套檢測到你已經進入到清醒與睡眠之間的狀態時,機器人會發出單詞或音頻,與你「對話」。這時的你,會被輕微叫醒,但並不是完全清醒。

然後,用戶會重新進入睡眠狀態。直到他們的生物信號顯示他們陷入了更深的狀態。機器人會再次「吵醒」你,並且此循環重復進行,引導進入定制的夢境。

試驗的結果表明,它可以成功地影響夢境。

當參與者被告知夢到一棵樹時,67%的人表示在夢中看到一棵樹。「我的夢確實和一棵樹有關,」一名參與者說,「我和某人跟著樹根走,樹根把我帶到不同的地方…」

近期,Cell子刊刊登了一項新研究,來自四個實驗室的結果表明,人們可以在睡眠中接收和處理復雜的外部信息,比如,回答數學問題。

該研究總共涉及36名誌願者,實驗圍繞一種特殊的夢境體驗——清醒的夢。

其中有些人是自覺做清醒夢的專家,他們有可能在20分鐘的第一分鐘內實現REM睡眠(夢境最常見的睡眠階段)。

首先,研究人員訓練參與者識別他們何時在做夢,通過解釋清醒夢境是如何工作的,並演示提示--聲音、燈光或手指敲擊,他們將在做夢者睡覺時呈現。

這些提示將向參與者發出信號,表明他們在做夢。

午睡時間被安排在不同的時間:有些是在晚上,有些則是在清晨。

每個實驗室都使用不同的方式與睡眠者溝通,從口語問題到閃爍的燈光。

睡眠者被告知,通過移動他們的眼睛和臉部的特殊方式來表示他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清醒的夢境,並回答問題,例如,向左移動三次眼睛。

設計方法

結果顯示,在與清醒夢者進行交流的158次中,他們的正確回應率為18%(最常見的回應約為60%,沒有回應);對3.2%的問題給出了錯誤的答案。

這些數字表明,即使困難重重,溝通也是可能的。

在幾個問題之後,夢者被喚醒,並被要求描述他們的夢境。有些人記得這些問題是夢的一部分。一個做夢者報告說,數學問題從汽車收音機中傳出。另一位是在一次聚會上,他聽到研究者打斷他的夢境,就像電影中的旁白一樣,問他是否會說西班牙語。

為了防禦危險而做夢?夢或是清醒生活的虛擬模擬

其他理論認為,夢可以作為清醒生活的虛擬模擬。

夢境的威脅模擬理論(The threat simulation theory of dreaming)認為,我們的夢境意識基本上是一種古老的生物防禦機制;是我們進化的自然結果。從本質上說,做夢使大腦能夠排練新的生存策略,而不必防禦實際的威脅。

「所有關於夢境內容的數據都支持這樣的觀點,即有很多關於威脅的夢,」McNamara說,「從蛇咬到社會威脅的一切。」

但他說,目前還不清楚這些潛意識訓練是否真的在白天有所作為。「我認為這還沒有被證明,」他說,「但這似乎是合理的。如果我們在夜間模擬,大概這是一種練習形式。並且以某種方式將其延續到白天。」

同樣,社會模擬理論認為,我們的夢境為大腦提供了一個無後果的區域來練習社交和行為策略。

McNamara說,這裏的想法是,夢境有助於模擬我們的社會現實,以便我們能夠更好地駕馭互動和關系。例如,如果你夢見人際衝突,那麼第二天你在處理這些衝突時就會做得更好。

創意靈感和問題解決

另外,還存在一個浪漫的理論:夢是成為創造力的畫布。

流行文化中充斥著以夢想為靈感的創意類型,無論是薩爾瓦多·達利融化時鐘的標誌性圖像,

還是約翰·列儂的#9 Dream.

亦或近期諾蘭的《盜夢空間》,

他們都說,是從自己清醒夢中的經歷中獲得了啟發。

除此之外,夢想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可能違背傳統智慧的問題。

19世紀的德國化學家AugustKekulé聲稱自己夢見一條蛇吃著自己的尾巴,使他發現了苯分子的環狀結構。當時,其他科學家還都認為分子都將遵循直線結構。

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人表示,做不出來的數學題目,睡上一覺就都解決了。

但夢究竟是怎樣的?我們總是在接近夢的真理的路上,但卻從未真正探尋到它真正的奧秘。

參考資料:

https://www.verywellmind.com/what-is-the-activation-synthesis-model-of-dreaming-2794812

https://www.discovermagazine.com/mind/why-do-we-dream-science-offers-a-few-possibilities

https://www.centreforbrainhealth.ca/news/2020/06/22/adult-born-neurons-develop-longer-previously-thought-and-are-distinct-neonat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