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婆婆殺魚吃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日本已經決定將福島核廢水排入太平洋。

Sir還是想再聊聊這事,以不一樣的角度。

除了目前輿論集中的關鍵詞:核能、放射性元素、政治……

Sir今天想著重說她——

海洋。

先上動圖:

動圖視頻為德國海洋研究機構Geomar Helmholtz-Zentrum在2012年夏,日本福島海嘯16個月後,對福島泄漏出的大量核汙染中可溶解放射性元素銫-137在太平洋擴散過程做出的電腦模擬。

這也是為什麼福島這次讓全世界揪心——

汙染一旦在海洋擴散,便沒有盡頭。

教訓很多。

同樣,誤區也很多。

今天Sir挖來的這部新紀錄片,不僅能讓你更全面地看待眼下這次熱搜危機。

更讓你聽見,數千米海底世界傳來的。

刺耳的哀嚎。

漁業陰謀

Seaspiracy

NETFLIX出品的最新紀錄片,目標清晰——

不合時宜地,揭開又一個人類長期心照不宣的陰謀。

海報裏漁網撈起了魚,同樣被困住是你我的家。

不過。

漁業,和我們有什麼關系?

那Sir先說點有關系的。

紙吸管,最近頻繁讓奶茶黨、咖啡黨、外賣黨崩潰的發明。

泡著怕軟了,含著怕化了,怎麼喝都不得勁。

能讓人甘心被紙吸管支配的,只有一個原因,環保。

但你有沒有想過——

把塑料管換成紙吸管,有用嗎?用處多大?

我們以為的忍耐,對環境來說,究竟有多少貢獻呢?

Sir提前預告,答案很紮心。

這兩張圖或許你有印象。

漂著成片垃圾的海面,和胃裏全是塑料的海鳥屍體。

來自大衛·愛登堡的高分紀錄片《塑料海洋》。

人們逐漸意識到,塑料汙染對海洋的危害,對應到生活中,是99%的環保組織全力抵制塑料吸管。

結果?

事實是:塑料吸管只占塑料海洋垃圾的0.03%。

別顧著驚訝。

再說一個你們熟悉的:

《海豚灣》,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揭開日本一隅的海豚大屠殺。

觸目驚心。

據估計,每年有兩萬三千條海豚與鼠海豚在日本被宰殺

事實是,還有比這觸目驚心成百上千倍的屠殺,每日上演。

包括鯨魚、鯊魚、海龜......

這些,和漁業又有什麼關系?

註意片名關鍵詞,“陰謀”。

區別於大部分環保紀錄片,要麼充當觀察者和記錄者,要麼是潛伏者和追問者。

《漁業陰謀》,要當偵探。

順著線索一點一點扒開那些看似無關的事件,挖出背後緊密聯系的鏈條。

末端,拴著我們每一個。

01

隱匿元兇

先認識一下“偵探”,阿裏。

他從小喜歡海洋館,最愛在媽媽的懷裏看海豚表演。

這份熱愛延續成興趣和事業,長大後他拿起攝影機,準備拍攝海洋紀錄片。

最開始,他鏡頭裏滿是美好。

海底波光瀲灩,魚兒歡快遊動。

△ 圖源:嗶哩嗶哩 小貓咪字幕組,下同

探索過程,也讓他撞上“美好”的另一面。

第一個線索,鯨魚擱淺。

短短兩周內,歐洲海岸就發生29次鯨魚擱淺事件,包括阿裏的老家。

擱淺的鯨魚體內,堆積著大量塑料。

憑借對海洋的了解,阿裏嗅到危機。

先說鯨魚。

海底世界有兩種重要生物,鯨魚和海豚。

智商高,聰明,還是平衡海洋生態的幫手。

靠它們排泄物存活的浮遊植物,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當於亞馬遜雨林吸收的四倍,為地球提供85%氧氣。

如果鯨魚和海豚滅亡,海洋也會滅亡,人類自然也跟著滅亡。

然後是塑料。

在今天,每一分鐘就有一卡車塑料被倒入海,與海面上一億五千萬公噸的漂浮垃圾融為一體。

分解出來的塑料微粒會滲入魚兒體內。

魚兒被端上餐桌,微粒順勢進入人體。

整個海洋,變成了一鍋有毒的塑料湯。

想要記錄,得先保護起來。

阿裏的鏡頭不再聚焦海底,來到岸上。

主角,從魚兒,變成被撿拾的垃圾。

但無論阿裏去哪個海灘,清理多少垃圾,總有更多的垃圾和動物被衝上岸。

第二條線索出現了。

日本已確定重啟商業捕鯨活動。

這個消息讓阿裏醍醐灌頂。

是啊,對海洋生態造成威脅的,除了塑料,還有人啊。

他趕緊把鏡頭挪到日本太地町,也就是那個臭名昭著的“海豚灣”。

在這裏,有兩樣東西最被重視。

一是海豚,一是攝影機。

前者,是惡行源頭。

每年有超過七百只海豚和小型鯨類

被當地人驅趕進這裏的港灣

後者,是被警惕的對象。

任何外地人來到這裏,從下飛機開始就會受到嚴密監視。

無論走到哪,背後都會跟著警察、特勤局探員、臥底警察、海岸警衛......

更讓人震驚——

阿裏眼前的海豚灣,與十一年前的紀錄片無異。

阿裏又疑惑了。

活的海豚和鯨魚,可以被賣到海洋公園換個好價錢。

那殺死這麼多又是為啥?

2000年至2005年期間,每活捉一只海豚,就有至少十二只海豚被屠殺。

漁民的回答聽起來十分荒唐。

防止海豚吃掉更多的魚

為了證明這一說法的可笑,阿裏和夥伴又去到當地的漁獲碼頭。

無意間發現,這裏是金槍魚漁業重地。

上岸的,是世界上最珍貴的魚類,藍鰭金槍魚。

每條售價超三百萬美元。

藍鰭金槍魚數量因此急劇下降,如今少於50年前總數的3%。

面臨威脅的不只有藍鰭金槍魚,還包括所有金槍魚種類……

好家夥,這是讓海豚背了“黑鍋”啊。

沒完。

一轉頭,在金槍魚的旁邊,阿裏看到到處是鯊魚屍體。

和金槍魚一樣熱銷的,是魚翅。

同樣百億美元規模市場。

收獲的魚翅被運往亞洲各國。

象征地位的魚翅羹湯,雖然毫無營養價值,味道也就那樣,但每碗售價一百美元起跳。

代價也沒有不同,短短幾十年,各類鯊魚的數量已經減少至少80%。

我們都知道鯊魚可怕——

每年全球會有10人死於鯊魚襲擊。

如今我們知道“殺魚”更可怕——

每小時,有一萬一千到三萬條鯊魚遭人類捕殺。

震驚的同時,Sir知道你們肯定也想問。

真有這麼多?就為了魚翅?

別急。

偵探阿裏的調查才摸到門道,真兇剛露獠牙:

意外捕撈。

每年至少有五千萬條鯨魚,因為意外捕撈落入漁網。

什麼意思?

雖然不是捕撈的對象,但一起被捕上船了。

上船之後,人家也不要,扔回海裏,但大部分被扔回去之前就已經死亡。

簡單說,就是誤殺。

此時,前面所有線索串起來了。

在法國大西洋海岸,每年有超過一萬只海豚因為意外捕撈而遭到殺害。

比在太地町被捕殺的海豚多出十倍。

真實例子:

一搜金槍魚漁船,會為打撈八條金槍魚,而犧牲四十五只海豚。

在冰島的一個碼頭,一個月內就意外捕撈了二百六十九只海豚,九百只不同品種的海豹以及五千只海鳥。

沒有一種捕撈的對象是海龜,但七種海龜如今有六種瀕危,就是因為意外捕撈。

阿裏找到了威脅海洋生物的元兇。

卻沒想到,還只是開始。

02

多方拽緊的破壞網

意外捕撈,其實一點都不意外。

大型的捕撈方式,主要有四種。

其中一種,拖網。

你可以想象成海綿寶寶去抓水母時拿著的小漁網。

只不過,放大N倍。

看這恐怖的形容——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拖網,能夠吞沒整個大教堂,或者是多達13架大型客機。

既大,且重。

順著海底一路剮蹭,摧枯拉朽。

別說鯊魚了,連海床都要去掉一層,一無所剩。

拖網作業每年削去的海床預計高達三十九億英畝,好比每分鐘削去4316個足球場。

另一種方式,延繩釣。

拖網的魚線長度,可以在一天之內環繞地球直徑五百圈。

所以,海洋生物的最大威脅,其實就是商業捕撈活動。

這麼明顯的問題,沒有人管嗎?

有的。

國外的海洋食品包裝上,常會見到一個藍色的標簽。

名為“海豚安全標簽”,意思是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沒有因意外捕撈傷害海豚,由地球島嶼協會頒發。

這是一個非盈利性環保組織。

但曾在這個組織工作過的人說,在這裏,年薪十萬,還有免費人壽保險。

有這好事?

錢從哪兒來?

自然和這個小小的標簽分不開。

采訪這個組織的過程中,阿裏捕捉到了最滑稽一幕。

被問到漁業生產者會因為意外捕撈多少只海豚,而失去這個標簽?

對面的回答非常肯定,一只都不行。

帶著王者睥睨般的笑容。

這麼牛逼?

那你們能保證所有罐頭的生產過程中,都沒有殺害任何海豚嗎?

王者依然淡定。

不能。

笑容頓時消失。

Sir翻譯翻譯——

組織工作不能說沒有價值,簡直毫無卵用。

組織為這個標簽所做出的努力,就是不定時派觀察員去監管。

但人家也很坦誠,可能會拿拿回扣什麼的。

至於其他時候……

誰tm知道漁民在做什麼。

現場一度陷入了詭異氛圍。

-也就是說你們不能保證這個標簽的權威性?

-是的。

-真要保護海豚應該怎麼做?

-勸人們購買具有海豚安全標簽的金槍魚,獲得地球島嶼協會認證,生產過程中未殺害過海豚。

-......你剛剛才說不能保證。

-我們不能保證是因為......這個世界有時太難了。

Sir的心情如同那一串飄過的問號。

一邊,是堂而皇之,一邊,是避重就輕。

還記得咱說的紙吸管嗎。

那些抵制塑料汙染為主的海洋環保組織網頁上,有99%的內容都以塑料吸管為主。

即使排入大海的塑料吸管只占所有塑料廢品的0.03%。

而海洋塑料廢品真正的大頭,幾乎無人討論。

漁網和漁具。

46%的海洋垃圾,都是由漁網,或者被廢棄的漁網組成。

畢竟,那些可繞地球幾圈的漁網,也是要扔的。

廢棄的漁網漁具,對於漁民來說,最方便的就是隨手扔進海裏。

這些成團成片的漁網,使用時,是魚的索命鉤,丟棄時,是魚的攔路虎。

阿裏也想起來,那些擱淺的鯨魚,其實胃裏塞滿的是漁具。

為什麼沒人在抵制塑料環保活動上提到這一點?

你可能想說,或許是因為受眾?

阿裏往背後一查,發現事情並不簡單。

他一直支持的抵制塑料汙染聯盟,就是由地球島嶼保護協會創立的。

也就是剛剛那個發放標簽的組織。

呵呵。

又串起來了。

在漁民手中獲利,又怎麼可能打自己的臉。

你以為這就夠細思恐極,夠陰謀了?

抱歉,到這裏,片子才過了不到一半(全長僅一個半小時)。

後續,阿裏還要一步步問詢,從組織,到政府,再到跨國違法集團、西非漁民、泰國漁奴......

到最後你會發現——

這個針對海洋的破壞網,遠比你想得大、想得牢。

所以Sir說,《漁業陰謀》就像一個偵探故事。

一開始,看見線索,於是見微知著、居安思危。

慢慢的,它只是固執地想要找到真相。

不為別人,就是為自己。

03

眾生相

誠然,這部紀錄片還不夠好。

擺拍明顯。

線索龐雜。

沒有明確的主線,每次行動就像是一時興起。

上一秒還在泰國采訪漁奴,下一秒就飛去北太平洋的法羅群島觀看當地的捕鯨活動。

觸手越伸越長,問題越來越多,卻都只是淺嘗輒止。

片中,關於為何屠殺海豚,漁民的回答是防止海豚吃掉更多的魚。

阿裏和夥伴因此前往魚獲市場,證明這是謊言。

將海豚的慘劇單純視為“背黑鍋”。

卻沒有想過,賺錢的人從來不做無用功。

《海豚灣》中就給出過答案。

政府和漁民會把含有超高汞含量的海豚肉,偽裝成無汙染的昂貴鯨肉。

而汞,是地球上非輻射性物質中毒性最強的。

過去,日本就發生過集體汞中毒,也就是著名的“水俁病事件”。

他們頭不能舉,目不能視,耳不能聽,口不能言,食不能咽

食用海豚肉,會對人體的大腦神經元造成極大傷害,甚至致死。

因此,這背後不僅是利益的驅使,還涉及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

為了穩固這一所謂的文化

太地町捕殺海豚的漁民

開始免費將海豚肉贈送給學校

最後,落點無力。

《漁業陰謀》的發起點,是對人類破壞海洋生態真相的一次大起底。

落腳點,僅僅只能徒增一個陰謀背後更大的問號。

解決方法約等於無:

呼籲不吃魚,要吃就吃植物魚。

對消費者的限制究竟能不能解決一個產業問題,相信不用Sir多說。

同樣是關註到漁業捕撈問題,另一個紀錄片系列節目《海洋零距離》就務實多了。

應該對捕撈活動進行相應的管理

規制、執法和監督,以規範漁民們的行為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維持這種良性的平衡

但比起給出答案,《漁業陰謀》更有價值的:

將各方陣營的答案都擺在明面,提供對比和反思。

虛偽、窘迫、責任和天真……

有之前那位自說自話的。

有假裝慈悲的。

在采訪終結塑料汙染聯盟的人員時,阿裏甩出數據,說明漁網廢品才是塑料汙染的大多數。

問到要如何終止漁網廢品。

對面只能回答。

其中一個辦法是杜絕吃魚

或是積極減少吃魚

有甩鍋的。

如果你能詢問戴安娜科恩,那就再好不過了

有翻車的。

戴安娜科恩:她沒說不吃魚,不,我不信

有揣著明白裝糊塗的。

-“永續漁業”是啥意思?

-這個問題問得好

還有來展現智商的。

來自一位部長的電視采訪。

-你在這片受保護的海域方面施加了哪些防護措施?有沒有打算通過抵制商業捕撈,來保護海洋?

-沒有

-有沒有打算抵制鉆油井作業?

-沒有

-那你打算采取什麼防護措施?

-我們打算進一步限制海上劃皮艇活動

(皮劃艇:???)

這些反應,眼不眼熟?我們身邊不就天天上演?

亦步亦趨的,不少。

可口可樂:將換紙瓶

翻車的,新鮮麻溜地不就來了。

悅詩風吟:紙瓶裏裹塑料瓶

放眼世界。

荒誕無處不在——

不管還有多少陰謀,不管真相如何。

有一件事是確定的。

最終要買單的,一定會是這根繩上所有螞蚱。

他們。

還有你我。

我們能做什麼?

從小事做起,紙吸管也好減少塑料使用也好,控制吃魚也好。

重要的,是不被帶偏,劃定自己的判斷。

就像片中一個致力於保護鯊魚的哥們。

十二年前,他曾遭受鯊魚襲擊,丟了右邊小腿。

但他說的話,值得我們所有人反思:

知識能夠消除恐懼。

人們不應該對海裏有鯊魚這種事感到害怕

而是應該害怕海裏沒有鯊魚

說到底,地球太大。

渺小的人類面對她,不免驚慌失措。

紀錄片所牽扯的,環保議題、道德議題、外交議題……這些也太大。

渺小的我們,不如就從小事做起。

哪怕就是今晚打開b站,看看這部片子——

嘗試了解、接觸、學習這龐大而復雜,卻又與我們,我們的後代息息相關的事實。

嘗試聽到、感受、共情那與我們共處的生物,發出的絕望求救。

Sir相信你們知道要做什麼。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超有錢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