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老家有許多燒肉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來源:嘉興日報-嘉興在線

嘉興是有名的魚米之鄉,富庶之地當然講究吃了,諸多菜肴中有一道膾炙人口的美食——紅燒肉。紅燒肉外觀體現出“濃油赤醬”的特點,它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深受禾城人家的喜愛。紅燒肉雖好吃,但在以前物質貧瘠的年代可不是隨意就能品嘗到的。

1975年的夏天,我從秀州中學高中畢業後就待在家裏等定位,其實也不用等,我是必然要去鄉下插隊入戶的。大熱天的閑來無事,父親讓我幫他單位的王阿姨女兒做地皮。

王阿姨女兒下鄉插隊在南湖鄉七號橋一帶,離城並不算遠,她的知青小屋可能是新搭建的,搬進去後,墻上地上濕漉漉的,被子似乎能擠得出水。王阿姨怕女兒得關節炎,就想用煤渣、石灰渣拍地皮,防止泥地泛潮。這些材料要用水泥船運到鄉下,還要擡上岸摻水攪拌好,再擡進屋內拍平,待拍出石灰漿就可以了。這麼繁重的生活,女小人肯定是吃不消的,父親就讓我去幫忙,還特意關照說,你和隔壁有根跟著去擡就是了,就是走跳板當心一點,王阿姨中飯有紅燒肉招待你們。

那天中午開飯時,果然有一大碗紅撲撲、亮晶晶的紅燒肉端上桌來,那色澤誘人的紅燒肉冒著滋滋的熱氣,濃郁的香味直撲五臟六腑,咬一口,肥而不膩,香潤可口,我們幾人勞累半天,出了很多汗,竟然把一鍋白米飯吃了個精光,那個大碗盛的紅燒肉也碗底朝天。這活做得吃力,紅燒肉也吃得滿嘴流油。到了晚上,覺得肚子不舒服起來,急著要上廁所。後來我才曉得,因平時下飯小菜沒什麼油水,一下子吃了這麼多肥肉,是要鬧肚子的。

幫王阿姨女兒弄好地皮沒多久,我也插隊到了鄉下。我下鄉的地方位於城西的嘉北公社紅光大隊,從家裏走到我們村子要40來分鐘。那個年代,對於很多知青來說鄉下生活就是一種磨難,我比其他知青可能更加艱辛,父母沒有給我一分錢的資助,全憑自己在田裏拿工分。父母雖不給我經濟上的補貼,但他們每月發工資後的第一個休息日,母親總會起早買好肋條肉,在老家燒好紅燒肉裝在大杯子裏,趕在燒中飯前給我拿來。當然,她廠裏發的38號搪瓷杯裏不會全是紅燒大肉,大熱天的多數是黴幹菜燒肉、洋山芋燒肉,寒冬臘月往往是蘿蔔燒肉、油豆腐燒肉。對於每人每個月只有半斤肉票的困苦歲月,這紅燒肉實在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有意思的是,我在村辦企業做生活時,把全部家當搬到了位於馮家浜的倉庫裏,豆制品加工廠收來的黃豆就在我睡的竹榻之下。有年冬天,住在加工廠邊上的金林姆媽給我端來一碗紅燒肉,藍邊小碗不大,平平的一碗紅燒肉也沒幾塊。望著這碗非同尋常的紅燒肉,我雖極饞,想想還是沒敢動筷。不知何故,金林姆媽為何要送我肉吃呢?在那個物資短缺的特殊歲月,鄉下人家既使有肉票,平時也不會去買,除非過年過節才會到九裏匯稱幾斤肉回來。

做豆腐的許家阿媽見狀,開玩笑說:“進喜,這個老太婆可能讓你做她女婿呢。”許師傅連忙打斷她的話:“你不要亂說,她家就一個兒子,也沒有女兒,做什麼女婿啊!”他吸了口煙,接著關照我:“進喜,你明天給金林家留點豆腐渣,估計這幾天沒稱到,想請你幫個小忙。”當年,這豆腐渣是養豬玀的上好飼料,往往拌些粗糠餵豬。聽許師傅的話,我連續好幾天都留了一些豆腐渣,但金林姆媽始終沒來稱過。這幾塊紅燒肉,也許是鄉下人家對知識青年的特殊厚愛,我一輩子都忘不了。

1978年11月初,我下鄉務農的生產大隊組建了出海排澇工程民兵連,並自帶被褥草席、洋鍬鐵搭、扁擔土笪等工具,坐掛機船來到了海鹽境內的工地,參加長山河開挖工程。在四面漏風的倉庫裏,百十來號人挨個睡在下面墊著稻草的地鋪上。用草簾披成屋頂的廚房,就搭在倉庫門口,我們生產隊的“老黃牛”一個人張羅著整個民兵連的三頓飯。

參加過開河的人都曉得,這開河挑泥的生活極苦,收工回到住地每人一份小菜還沒什麼油水。好在村裏開了掛機船送來了整頭的豬。望著已屠宰成白胴的大肥豬,大家立馬來了精神,晚上有紅燒肉吃了。吃晚飯時,“老黃牛”悄悄給阿龍加了一塊油肉,還多舀了一勺肉湯。只見阿龍動作極快地把大肉放在白米飯下,這情景正好讓我撞見。當時我正端著飯碗要到住地邊上的農戶家去吃,他家還在讀小學的兒子讓我去吃熱山芋。後來我發現,阿龍總是最後一個盛飯,“老黃牛”趁人不註意總會給他多留一塊紅燒肉。有一天老清早,農戶的兒子又來叫我去吃山芋粥。我忽然發現,阿龍在挑水!原來廚房裏的用水是阿龍在挑的。我恍然大悟,難怪阿龍能多吃一塊紅燒大肉。

我家搬到金都景苑後,有天路過龍鳳大橋工地,只見幾位鋪人行道地磚的外地民工在捶胸頓足地罵娘。我一問,他們上午燒的一鍋子紅燒肉,中飯幾個人沒舍得吃,就著榨菜把飯吃了。這鍋紅燒肉他們要留到晚上吃,晚上要過老酒。不知那個殺坯把他們這鍋紅燒肉端走了。他們懷疑是撿廢銅爛鐵、硬板紙塑料瓶的老頭趁他們忙生活時端走了。聽了他們的話,我心裏實在不是滋味。細細想來,偷走紅燒肉的人也蠻可憐的。要是家裏有的吃,誰會去端那鍋只放些料酒醬油的紅燒肉呢。

現在請客吃飯,許多人會點上一份稻草紮肉,但也就夾一小塊嘗嘗滋味,碟子裏總會剩下好多。端上來的大肉包,有的人只吃外皮不吃肉餡。望著富麗堂皇的大廳,還有滿桌的各式葷腥,想起當年吃紅燒肉的情景,我的心裏常會泛起一種莫名的酸楚。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現在有的吃了,但我們不應忘記那個缺衣少食的歲月。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沒經歷過那個年代,體會不到長輩曾經的艱辛,很難談得上去珍惜,我們有義務告訴他們這一段歷史。

本文來自【嘉興日報-嘉興在線】,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