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洗服自巳掉了下水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2020年3月12日,廣西南寧市武鳴區太平鎮慶樂小學的老師在錄制“三月三空中課堂”。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攝

院子裏的花漸漸開了,好一派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景象。

又到一年一度的農歷三月三,這個春天裏的傳統節日,承載著中華兒女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我的腦海中,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記憶,也正是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傳統節日串連而成。

多彩紛呈的習俗

在神州大地上,關於“三月三”這個節日,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有著多彩紛呈的展現形式。

漢族將“三月三”稱為上巳節,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因巳日多逢三月初三,所以便將上巳節定在農歷三月三這天,沿用至今。《後漢書·禮儀誌上》記載:“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絜”。祓除,也就是去水邊沐浴。

農歷三月三恰逢冬春換季之際,陰氣沒有完全褪去,“祓除”寄托了人們祛除病痛和災禍的心願。

“三月三”是壯族的重要節日,也已經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法定假日。在“三月三”節日期間,壯族兒女有對歌談情、搶花炮、拋繡球、吃五色糯米飯等民間習俗。

其中,歌節不僅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亦是民族間相互交流的盛會。據記載,歌節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

“三月三”也是畬族的傳統節日,每年這一時間,當地人都會舉行盛大歌會,並祭祖先,拜谷神,載歌載舞。還要吃烏米飯,緬懷祖先,款待來客,所以,當地人又把“三月三”稱為“烏飯節”。

農歷三月三同樣是黎族人民追念祖先、喜慶新生、贊美生活、追求愛情的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會早早起床,婦女忙著舂山欄糯米,準備過節食品,姑娘們上山采擷染飯的樹葉,男人們則合夥上山放狗打獵,下水抓魚。家家戶戶殺雞買肉備好酒,姑娘們穿上盛裝,披金戴銀,且歌且舞,歡慶一年一度的節日。

文化傳承的紐帶

從古至今,“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流傳了下來;在廣西,“三月三”是重要節日,在當地人民心中的地位不亞於春節。“三月三”是中華文化中一個重要的民族民俗元素。

“三月三”的節日記憶,通過豐富的民俗形式和詩詞歌會展現並傳承了下來。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這是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所寫的江南過“三月三”的場景;陸翙在《鄴中記》中提到的“石虎三月三日臨水會,公主妃主名家婦女無不畢出。臨水施帳幔,車服粲爛,走馬步射,飲宴終日”,是北方過“三月三”的場景;《晉書·李玄盛傳》中所說的“玄盛上巳日宴於曲水,命群僚賦詩,而親為之序”,則是西北過“三月三”的場景。

千百年來,“三月三”不僅作為一個傳統節日流傳至今,更是成為一條紐帶,將凝聚起來的中華文化從古至今娓娓道來。

如今,為了讓“三月三”更多地留住中華兒女的記憶,許多與“三月三”相關的習俗已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6年,在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海南省申報的“黎族三月三節”榜上有名;2008年,國務院公布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申報的“畬族三月三”入列其中;2011年,貴州省貞豐縣、望謨縣的布依族“三月三”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國務院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擴展項目名錄中,貴州省鎮遠縣的“報京三月三”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武鳴縣的“壯族三月三”名列其中。

越來越多與“三月三”有關的文化遺產得到保護和發揚。聽一首壯族三月三的山歌,定能想起那些美好的春光;吃上一頓烏米飯,哪怕是遊客,也會對浙江畬鄉的歷史與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旅遊推廣的品牌

“三月三”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元素,如今已成為了許多地方旅遊推廣的品牌與形象代表。不少地方紛紛借助“三月三”的節日影響力,推廣當地的旅遊資源,讓世人借此窗口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

“三月三”春光正好,往年此時,廣西南寧邕寧區的壯家兒女們穿上漂亮的壯族服飾,在家精心制作各式美食迎賓客。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三月三”,邕寧區蒲廟鎮取消線下文藝演出和美食品嘗活動,轉到線上開展文藝演出和美食展播活動,展現別樣的精彩。此外,蒲廟鎮還推出A級旅遊景區線上雲遊活動,市民和遊客足不出戶就能在網上欣賞到美麗的蒲廟古鎮人文風光。

今年“三月三”定會讓人難忘,借節日的契機,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通過“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網”“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微信公眾號,圍繞“壯族三月三”及相關的文化事象,開展“雲賞三月三”專題系列報道,綜合介紹壯族三月三的歷史淵源、活動內容、代表性傳承人,呈現相關的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

翻開“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微信公眾號的推送,便能聆聽到來自“壯族三月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歌聲,我的思緒也跟著飄到了千裏之外的祖國西南邊陲。

在中國的東部,浙江麗水景寧畬族自治縣今年有關“三月三”的線下慶祝活動也全部取消,而最近在當地廣為流傳的“三月三”視頻,記錄著往年的精彩瞬間,呼喚著人們心中的文化記憶。

雖然防控疫情,不宜聚集,今年的“三月三”難見街頭熱鬧的場景,但美好的節日情懷仍在心中蕩漾,花開三月三,春光暖人心。每一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都如“三月三”這般,共同凝聚起中華兒女的血脈。(劉發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