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眼睛中風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1,Nat Genet | 林希虹團隊揭示多組學數據的有效整合增強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研究中罕見變異與表型和常見疾病關聯性的發現

來源:BioArt

8月24日,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林希虹教授團隊在Nature Genetics雜誌上發表了題為Dynamic incorporation of multiple in-silico functional annotations empowers rare variant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large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studies at scale 的研究論文,提出了一個針對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數據的罕見變異與表型和常見疾病關聯性分析有效的和可 擴展的檢驗方法STAAR(variant-Set Test for Association using Annotation infoRmation)。

該方法通過動態加權有效地引入並整合了多組學功能註釋數據,顯著地提高了罕見變異與表型和常見疾病關聯性檢驗的統計功效。STAAR方法可以用於分析多種類型的表型數據,包括連續性表型和離散型表型,同時可以避免由人群分層現象和親屬及相關樣本所帶來的關聯分析混雜性。這一研究創新地在關聯分析中引入了多組學功能註釋數據,填補了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數據中罕見變異關聯分析方法的重要空白。

閱讀鏈接:

林希虹團隊揭示多組學數據的有效整合增強大規模全基因組測序研究中罕見變異與表型和常見疾病關聯性的發現

2,建立大樣本獼猴腦影像標準化模型為個體化分析奠定基礎

來源:細胞

近日,《Cerebral Cortex》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Normative Analysis of Individual Brain Differences Based on a Population MRI-Based Atlas of Cynomolgus Macaques》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王征研究組完成。該研究在162只健康食蟹猴上采集了高分辨的磁共振影像數據,制作了食蟹猴腦圖譜並同時建立了標準化模型,描述單個獼猴大腦的解剖結構特征隨年齡變化的軌跡。此大樣本標準化模型可用於獼猴疾病模型的參考對照,為實現個體化定量統計分析鋪平了道路。

閱讀鏈接:

建立大樣本獼猴腦影像標準化模型為個體化分析奠定基礎

3,【Nature子刊】新發現:激活Wnt蛋白可治療耐藥性髓母細胞瘤

來源:轉化醫學網

難治性MBs中罕見的內源性wnt活性MB細胞降低了其致瘤特性

成神經管細胞瘤(MB)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腦瘤,近年來已被分為四種分子亞型。第一組腫瘤預後良好,很少擴散,也很少致命。但第二、三和四組仍然具有侵襲性,有轉移性擴散,盡管接受了全面治療,20-30%的患者仍會死亡。第一組MB也被稱為Wnt亞型,其特征是Wnt信號通路的明顯激活,而Wnt信號通路在多個組織和器官的正常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麥克馬斯特大學希拉·辛格博士實驗室發表了一項研究,該研究發現了一種小分子化合物,可以激活成神經管細胞瘤非Wnt亞型中的Wnt通路,使這些惡性腫瘤對治療更敏感。這項工作還發現了Wnt通路,它在歷史上被認為是促進癌癥的,在某些情況下起著癌癥抑制劑的作用。該研究在8月28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題為“Wnt activation as a therapeutic strategy in medulloblastoma”。

閱讀鏈接:【Nature子刊】新發現:激活Wnt蛋白可治療耐藥性髓母細胞瘤

4,患阿爾茨海默病風險高的人有導航缺陷

來源:阿爾茨海默病

一項由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和弗萊堡大學的Anne Bierbrauer博士、Lukas Kunz博士、Carlos Gomez博士和Nikolai Axmacher教授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患阿爾茨海默病風險高的人也發現有空間導航問題。文章於8月28日在線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

團隊使用了計算機化的導航任務,其中參與者無法使用外部地標找到自己的路。研究人員比較了無遺傳阿爾茨海默病風險的202名誌願者和有遺傳風險增加的65名誌願者的導航性能。後者具有載脂蛋白E(APOE-ε4等位基因)基因的特異性表達。結果表明:有阿爾茨海默病遺傳風險的參與者表現不如對照組。

閱讀鏈接:

患阿爾茨海默病風險高的人有導航缺陷

5,傷口總是留疤?沒關系,激活這種傷害感受器,或許能與疤痕說拜拜~

來源:生物探索

γδT細胞是TRPA1介導的組織再生所必需的

8月28日,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皮膚科的研究人員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藥理激活皮膚感覺神經元上的傷害感受器——TRPA1可減少疤痕形成並促進組織再生。相關成果發表於《Science Immunology》上。

閱讀鏈接:

傷口總是留疤?沒關系,激活這種傷害感受器,或許能與疤痕說拜拜~

6,柳葉刀子刊:數字化心理幹預用於中低收入國家的有效性

來源:醫脈通精神科

8月28日,《柳葉刀·精神病學》在線發表了一項系統綜述及meta分析,為數字化心理幹預用於減輕中低收入國家精神健康問題提供了新的證據。本項研究是首項探討數字化心理幹預用於改善中低收入國家個體精神健康問題的meta分析。

針對22項研究的分析顯示,數字化心理幹預的療效優於包括常規治療在內的對照,效應量中等(Hedges’ g=0.60),需治數(NNT)為3。此類手段有望填補資源有限的國家的精神健康服務缺口,而這一點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尤其有意義。

閱讀鏈接:

柳葉刀子刊:數字化心理幹預用於中低收入國家的有效性 | 研究速遞

7,AI解夢成為現實,貝爾實驗室新算法嘗試找到夢境的隱藏含義

來源:學術頭條

在近期發表於《皇家社會科學學會》的一項研究中,諾基亞貝爾實驗室發表了他們設計和編寫一種新的算法,並利用該算法自動分析了 DreamBank.net 數據庫中的 24000 多個夢境。

該算法基於一種心理學家歡迎的“評分”系統,為每個夢境計算出多個“分數”:例如,夢境中人物的攻擊性,或情感之間的關系以及消極、積極的情緒。當研究人員將他們的工具得分與心理學家所計算的得分進行比較時,他們發現算法計算出的分數與心理學家給出的分數匹配率達到了 76%。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利用這個新算法所創建的工具,可以識別並量化夢境中的特征、互動和情緒,並幫助心理學家快速識別患者潛在的壓力源和心理健康問題。

閱讀鏈接:

AI解夢成為現實,貝爾實驗室新算法嘗試找到夢境的隱藏含義

8,PNAS新鮮出爐:自私的人成功難維持長久!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

9月1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跟蹤調查了那些性格不好的人(自私、好鬥和善於操控他人)從大學或研究生畢業走上職業生涯約14年後,用科學數據得出的明確結論:自私的人在追求權力過程中沒有優勢。

研究通訊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的心理學教授Cameron Anderson教授說:“我對調查結果的一致性感到驚訝。無論是個人還是環境,不友好並沒有給人們在權力競爭中占得優勢,即使是在更殘酷的‘狗咬狗’的組織文化中也是如此。”

閱讀鏈接:

PNAS新鮮出爐:自私的人成功難維持長久!

前文閱讀

1,腦科學日報:換血或能改善中風癥狀;睡眠不足增加憤怒感和挫敗感

2,腦科學日報:人工蛋白質成功修復神經連接;午睡超1小時有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