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吃海螺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守得了心,才能守得住島

——追記王繼才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王繼才走後的三年零兩個月,開山島上的紅旗照舊每天升起。

9月26日8點,江蘇連雲港開山島民兵哨所第四批守島值勤民兵準時登島,與第三批民兵換崗交接。

蒙蒙細雨中,開山島上遍地可見的小花、簇擁而生的樹木,郁郁蔥蔥,讓第一次登島的90後民兵孫海港眼前一亮。他是此次第四批登島的民兵之一,同行的哨長孫存東告訴他,這些植物大都是王繼才、王仕花夫妻倆在30多年前親手栽培的。

好多民兵都是第一次上島,“守衛祖國東大門”的重任令他們激動不已。孫海港和戰友們一起把手中的小袋泥土撒在樹木根部。“我們守島民兵之間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上島時都要懷揣一抔家鄉的泥土,撒在開山島上,滋潤島上的一草一木。接過英雄手中的接力棒,我們有信心守護好開山島,把王繼才愛國奉獻的守島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日復一日,把平凡事做到極致

“老王,距離我們上一次寫信,得有40年了吧?從咱倆相識、結婚到守島,這些年我們沒有分開過。今天坐在這裏給你寫信,我感覺就像是在做夢,我多麼希望夢醒了你還會憨憨地笑著和我說話……”3月30日,坐在江蘇省灌雲縣開山島哨所那張熟悉的桌子前,全國“時代楷模”、開山島民兵哨所名譽所長王仕花淚眼婆娑,給丈夫王繼才寫下一封家書。

1986年7月,王繼才瞞著家人第一次登上開山島。這是一座距陸地12海裏,面積只有0.013平方公裏的孤島。小島四面環水,不通電、沒有淡水,除了幾排空蕩蕩的營房,就是漫山的野草、陡峭的懸崖、呼嘯的海風。

上島的第一晚,聽著營房外呼嘯的海浪聲和風聲,王繼才一宿沒敢合眼。黑夜中,他想著打退堂鼓,但黎明來臨,太陽升起,他又改變了主意:“祖國的海島,你不守,我不守,誰來守?”

見丈夫鐵了心紮根海島,王仕花辭掉小學教師的工作,上島和丈夫一起值守。從此,開山島上每天都能看見一高一矮的兩個身影,形影不離。黃海前哨,從此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升旗、巡島、觀天象、護航標、寫日誌……每天在島上做著同樣的事情,一件事情要重復成千上萬次,說句心裏話確實枯燥。王繼才守島32年,那種滋味,是常人難以想象和體會的。”孫存東說。

島上的環境實在太惡劣,王繼才想方設法一點一點改善。貧瘠的巖石寸草不生,他托漁民從岸上捎來泥土,第一年栽下100多棵白楊,全死了;第二年,種下50多棵槐樹,沒有一棵活下來;第三年,一斤多的苦楝樹種子撒下去,夫婦倆從喝的水中擠出淡水,悉心澆灌,終於長出一棵棵小苗苗……

有一回,夫妻倆斷糧時間長達20天。那年,臺風連續刮了17天,島上糧食吃完了。無奈之下,王繼才帶著王仕花在礁石上撿海螺充饑。等救援人員上島時,兩個人已經3天沒吃到一口飯。

“前20年,伴著我們的只有煤油燈、煤炭爐、收音機。”王仕花說,光收音機,他們就聽壞了20臺,煤油燈用壞了10多盞。

“與哨所守島民兵們在島上一同值勤後,我才深切地體會到孤島環境的艱苦、守島的不易,對王繼才同誌‘守到守不動為止’的愛國奉獻精神也理解得越來越深。”開山島民兵哨所所長陳誌顯感慨。

2018年7月27日,積勞成疾的王繼才倒在了開山島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王繼才同誌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王繼才同誌守島衛國32年,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我們要大力倡導這種愛國奉獻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奮鬥者的價值追求。

王繼才被追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9年被授予“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王繼才、王仕花夫婦榮獲“最美奮鬥者”“時代楷模”等稱號。

發揮個人的光和熱,於細微處、平凡中

王繼才走了,他的精神仍留在這座島上。2019年,開山島執勤班成立,15天輪換一次,每次由3位民兵駐島。受王繼才精神感召,灌雲縣首批誌願報名守島的民兵500多人,經過層層選拔,第一批最終挑選了10個人。至今,已有4批民兵上島輪值,共50多人。王繼才留下的40多本巡島值班日誌,成為守島民兵們守島護島的重要參考。如今,一茬一茬換崗,值班日誌卻從未間斷。

孫存東算是開山島上的“老兵”了。2019年10月28日,他作為第一批守島民兵踏上開山島,如今已是第三個年頭。守島3年,孫存東印象最深的是今年7月發生的一件事。中午時分,前一刻還是晴空萬裏,突然烏雲密布,下起傾盆大雨,海邊的苦楝樹被大風刮得幾欲折枝,海上浪濤翻滾,一片蒼茫。孫存東通過燈塔望遠鏡觀察海面,發現有漁船在大海裏隨波逐流,呈跳躍狀,情況十分危急。

情急之下,孫存東頂著狂風的阻力,搖搖晃晃來到碼頭上,奮力揮舞著國旗,指揮漁船趕緊靠岸。漁船幾經周折,終於靠岸,漁民夫婦渾身濕透,瑟瑟發抖。孫存東緊緊拽住他們的手,一路攙扶著回到值班室,打開取暖器,拿出自己的衣服給他們換上。過了3個多小時,風浪和暴雨漸漸平息,漁民夫婦一再表達感謝後才離去。

四五天後,漁民夫婦又來到開山島,把孫存東給他們換的衣服送回來,還給孫存東帶來了滿滿兩筐梭子蟹。孫存東執意不收,漁民夫婦就把螃蟹擱在碼頭上,想要解開纜繩悄悄離開。孫存東追上去,不由分說把梭子蟹“扔”回了船上。“孫哨長不顧個人安危,舍命救了我們,卻當沒事人一樣。”漁民夫婦拉著救命恩人的手,久久不肯下島。

漁民夫婦離開的那天晚上,孫存東想起了王繼才頂住壓力,在守島期間舉報了10多起走私違法案件的線索。“我救助漁民夫妻脫險,讓他們在危難時刻感受到溫暖和力量,這是在完成王繼才大哥留下來的事業。開山島永遠是漁民的保護神,是犯罪分子望而卻步的神聖領地。”孫存東說。

“我知道,你最掛念的就是島上的事了,你放心,島上一切都好!這兩年開山島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做夢都想不到的海水淡化系統、太陽能和風能離網發電系統等,都來到島上,連太陽能路燈也裝上了,咱們的小島夜裏也有亮光了。如果你還在,肯定不會再因為摸黑巡邏而摔倒了。”家書中,王仕花向王繼才傾訴道。

王繼才傾註了32年青春和心血的海島,如今一派盎然生機。這是一座紅色的海島,每年約有五六萬名黨員幹部和遊客前來開展黨性教育、接受精神洗禮。這是一座充滿愛心的海島,王繼才生前撫養的小白狗,在守島民兵的精心照料下,9月4日生下了5只可愛的小狗寶寶。幾天後,它們就滿月了。小白狗和她的伴侶毛毛,先後跟著王繼才和民兵們守衛海島,一有異常情況,總是第一時間發出信號。它們也是守島英雄。

支撐王繼才守島32年的,是他那“家就是島,島就是國”的樸實無華的信念。他的愛國奉獻精神,正以開山島為圓心向外輻射,成為一個精神坐標、一種社會風尚。第一代守島民兵劉文金回到工作崗位後,於疫情期間,組建龍苴鎮退役軍人王繼才誌願服務隊,28名隊員默默發揚王繼才擔當奉獻的精神,每天24小時三班次輪崗值守,勇挑抗疫重擔。

弘揚王繼才的愛國奉獻精神,不一定要轟轟烈烈,更是要於細微處、平凡中。正如孫存東所說:“我只是在發揮我個人的光和熱。”

欄目主編:顧萬全 張武 文字編輯:宋慧

來源:作者: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