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養了一只白毛猴子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央廣網北京10月14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在中華大地上存在著許多珍稀的動物和與之相關的有趣故事,比如本期生命故事的主角白頭葉猴,它是一種由中國人命名,且只在中國分布的神秘物種。

白頭葉猴,頭小,尾長,體型纖細,喜食樹葉,成年個體周身以黑色為主,頭部高聳著一撮直立的白毛,是除大熊貓以外,少有的僅有黑白兩種顏色的哺乳動物。但其幼崽全身毛色呈金黃,成長過程中會從身體中部開始慢慢變灰,直至呈現成年白頭葉猴的樣貌。

白頭葉猴是如何被發現的?為何如此瀕危?保護白頭葉猴的有效手段有哪些?

白頭葉猴(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白頭葉猴是如何被發現的?

20世紀50年代,原任北京動物園主任的動物科學家譚邦傑,曾帶領動物園飼養員、工作人員等去廣西崇左采集動物。期間,在當地一家小餐館吃飯時,店內擺放的用動物身體泡制的“藥酒”引起了他的註意。泡在酒中的動物像是當地的黑葉猴。黑葉猴,尾長、頭小,四肢纖長,頭頂有直立的毛冠,通身黑色僅耳基至兩頰有白毛,夜間喜歡棲息於天然的巖洞、溶洞中。廣西崇左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多山洞、溶洞,地下水豐沛,十分潮濕。當地人深受風濕等疾病的困擾,因此會用整只黑葉猴泡酒,並稱之為烏猿酒。他們認為黑葉猴能在潮濕、黑暗的環境中生存,身體一定具有防潮、防濕的特殊能力,具有治療風濕的功效。

然而,譚邦傑在酒缸中發現的猴子卻和普通的黑葉猴有所區別,頭部、尾尖皆為白毛。後來,在當地人的幫助下,譚邦傑在崇左的山包上發現了這種“中間黑,兩頭白”的猴子,並展開了研究,通過當地人為他找到的頭骨、毛皮、皮張等,發現這種猴子是一個全新的物種,譚邦傑為它命名為白頭葉猴,拉丁文學名“leucocephalus”即“頭是白色的”的意思,這也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為靈長類動物命名。

黑葉猴(圖片來源:中國動物學會靈長類學分會)

白頭葉猴為何如此稀少?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國家動物博物館副館長張勁碩指出,白頭葉猴在全世界範圍內只有中國有,中國只有廣西有,廣西只有崇左有,而崇左也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山頭上才有。因此,白頭葉猴的數量一度非常稀少,僅六七百只,後來隨著保護力度的增強,數量逐漸增長,目前,大概有1500只,是極危級的靈長類動物,甚至比大熊貓還要珍貴。

白頭葉猴為什麼如此稀少?張勁碩指出,這與它們的生活習性和人類活動的幹預有關。白頭葉猴是母系社會且不能近親繁殖,因此,群體中的雄猴需要進入別的群體“組建新家庭”,本群體中也需要引入其他雄猴進行繁殖。白頭葉猴善於攀巖、跳躍,雖習慣在山上活動,但也可以通過山間平地上的樹木遷移,穿梭於各山之間,繁衍生息。崇左當地原始森林資源豐富,但過去的大量“開荒”,導致白頭葉猴棲息地的嚴重破碎化,使每個猴群成為了“一座孤島”。

保護白頭葉猴有哪些方式?

張勁碩認為,建立生態廊道是保護白頭葉猴的有效手段。

生態廊道也稱生物廊道,《自然保護區名詞術語》中,將生物廊道定義:連接破碎化生境並適宜生物生活、移動或擴散的通道。生態廊道的建立方便了物種的生活、遷移和擴散,有利於減小“孤島效應”,增加野生動植物的基因交流,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手段。通過種植一些比較高大的喬木為白頭葉猴打造生態廊道,可以將兩個或多個不同山頭聯通,白頭葉猴便可以順利遷移,原本隔離的小種群之間得到溝通,種群才得以恢復。

監制:白中華

記者:富賾、劉飛

編輯:鶴佳、楊揚、彭毓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