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自己撈魚打理魚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33.57米!”7月12日,湖北第三大湖泊長湖的水位突破歷史記錄,一場“長湖保護戰”打響。

今年72歲黎士香和老伴在長湖邊養魚近40年,她家的30畝魚塘位於荊州市紀南文旅區紀南鎮勝利垸,這裏地勢低窪,是長湖的分洪區。長湖水位一旦上漲,便會威脅到這片魚塘。

7月15日下午,黎士香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早在7月5日晚,當地幹部連夜一家家敲門,通知撤離;第二天,大家就撤離了,“(他們)也是為老百姓好”。

從勝利垸撤離的人員一共有215戶、695人,大部分選擇回家或投親訪友,剩余的54戶、80人被安置附近的董場中心小學。在這處安置點,黎士香漸漸安心下來,她說這是天災,自己也看開了些。

澎湃新聞了解到,白天,不少漁民會進入勝利垸,開展生產自救,他們或提前把魚撈起來出售,或在魚塘四周設置圍網,以防止魚逃出。而根據當地防汛要求,晚上8點後,漁民禁止進入勝利垸,因此當地政府成立多個工作組,每晚一戶戶上門查看,以防止漁民私自回魚塘過夜。

紀南鎮防汛抗旱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余克才表示,長湖水位略有回落,他們有信心守住境內的大堤,漁民們也基本完成了生產自救。

董場中心小學臨時被改造為安置點,校門口滾動播放歡迎入住的字幕。 本文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陳緒厚 攝

養魚近四十年,經歷過五六次大洪水

位於湖北荊州、荊門、潛江三市交界處的長湖,是湖北省第三大湖泊,最大庫容約7億立方米。其中,荊州市境內長湖湖堤長35.68公裏。

黎士香的家在魚塘邊,臨近長湖,屬於長湖的分洪區。紀南鎮人大副主席李吉華說,這片區域低窪,且魚塘較多,適合分洪,於上世紀70年代被化為長湖的分洪區。

據多位當地人士介紹,勝利垸有廣義、狹義之分,長湖大堤內側的魚塘區域是狹義上的勝利垸;大堤外側也有一片魚塘,系漁民早年自行開發,該區域叫外蘆臺,而廣義上的勝利垸包括外蘆臺。

當地一位官方人士直言,外蘆臺在大堤外側,基本和長湖相連,一旦長湖水位上漲,此處的魚塘很容易被淹,大堤主要保護的是狹義的勝利垸。

據多位漁民介紹,過去,附近村民在長湖裏種田,那時為了產糧,鼓勵圍湖造田;改革開放後,村民們發現養魚更掙錢,便轉變為漁民,在這裏養魚至今。勝利垸的魚以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黃骨魚等為主,經過經銷商之手,遠銷全國各大城市。

黎士香家的30魚塘在外蘆臺,由她和老伴、兒子、兒媳等四人打理。收成好時,一年能賺十幾萬元。她說,在養魚之前,她家在那裏有十幾畝的田。

養魚近四十年,讓黎士香印象深的大洪水有五六次。

第一次是上世紀80年代初,長湖水位上漲,漁民們完全靠自救,只得在船上搭小棚,住在船上,“風一吹,船搖得厲害,挺危險的”。

1998年,發洪水時,長湖水位也很高,黎士香一家也是在船上熬過的。

改變發生在2016年。這一年,長湖水位達到歷史新高,在政府的安排下,黎士香和家人提前撤離勝利垸,住進了附近董場中心小學的安置點,平安度過了這次險情。

幹部半夜上門敲門,通知提前撤離

今年7月初,受暴雨天氣影響,長湖的水位接連攀升。7月5日淩晨,長湖進入32.5米警戒水位,防汛搶險工作立即進行。

之後,按照湖北長湖防汛應急預案安排,長湖荊州境內的馬子湖、勝利垸和長湖荊門境內的喬子湖、幸福垸作為預分洪區,要做好分洪準備。

李吉華介紹說,漁民們長年在勝利垸養魚,絕多數在魚塘邊蓋有簡易的房屋,用來放置工具、飼料等,也有一定的居住功能,少數漁民在勝利垸直接蓋了樓房。

當時,紀南鎮做了兩手準備:一是啟動董場中心小學,立即消毒、通風,把教室改為宿舍,打造出可容納100人的安置點;再是做漁民思想工作,當晚立即派幹部上門,通知漁民提前撤離。

勝利垸共計4.18平方公裏,有農田1800畝、魚池4500畝,且臨近長湖的均為魚塘。李吉華表示,部分漁民有抵觸情緒,不願離開,需要幹部一點點地做思想工作。

對此,黎士香的看法是,要求提前撤離,也是為了漁民們好。一旁的一位漁民補充說,“生命是第一位的”。

第二天,勝利垸215戶、695人均服從安排,撤出了勝利垸。多數漁民回家或投親訪友,剩余80人被安置到附近的董場中心小學。因疫情原因,這學期董場中心小學沒有開學,學校臨時被改造為安置點,免費提供食宿。

安置點一共有80人入住,漁民們多上了年紀,喜歡在一起聊天。

安置點免費提供食宿,標準為每人每天35元。

安置點7月15日的晚餐是四菜一湯,有葷有素。

根據當地防汛要求,晚上8點後,禁止漁民進入勝利垸。為了防止偷偷回到勝利垸過夜,紀南鎮成立多個工作組,每夜上門巡查,防止“漏網之魚”。

紀南鎮黨委副書記王寧透露,極少數村民抱著僥幸心理,偷偷留宿勝利垸,如7月12日晚,他帶隊上門巡查中發現,一棟房屋有亮燈,進門發現一對夫妻留宿,經過一番思想工作,夫妻倆才願意撤離。

一家門口堆滿雜物,掛著漁網,工作人員拆下魚網,從而發現角落裏躲了人。王寧表示,為了萬無一失,這樣的巡查每晚都在進行。

學校教室被改造為宿舍,按性別分為男宿舍和女宿舍。

水位創下歷史最高記錄,24小時守堤

據荊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報,今年6月8日(入梅)-7月12日,荊州共出現6次強降水過程,平均累計降水量575.5毫米。

長湖的保證水位為33米,歷史最高水位是2016年發洪水創下,為33.46米。紀南鎮防汛抗旱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余克才表示,受周邊地區暴雨天氣影響,長湖水位一路上漲,很快突破歷史最高水位。

數據顯示,至7月8日8時,長湖水位33.36米,超保證0.36米,離歷史最高水位僅差10厘米。到7月12日,長湖水位升至33.57米,高出了保證水位0.57米,比原歷史最高水位高出11厘米。

紀南鎮境內的長湖大堤長達16余公裏,守護大堤成為當地防汛的重點工作。7月15日下午,澎湃新聞在大堤上看到,每隔幾十米就有一人蹲守,他們身處迷彩服,並穿有救生衣。

余克才說,為了守住這段大堤,紀南鎮共投入117名幹部和723人值守,按兩班制、三班制,實現了24小時蹲守。大堤也出現過險情,如滑坡、背堤面出現散浸,一旦出現,守堤人要立即處理。

長湖水位達到33.57米後,便出現回落,至15日下午,水位為33.37米。余克才表示,水位有所回落,一方面是自7月14日8時起,江漢運河開始為長湖撇洪,另一方面是最近幾天周邊的降雨量較小。

澎湃新聞看到,長湖水面距離大堤上端還有1-1.5米,比大堤內側勝利垸魚塘的水位高1-2米。這意味著,這段長湖大堤的安全暫時有保障,但若一旦發生決堤,魚塘將會遭受巨大衝擊,漁民們損失慘重。

在漁民心中,這段長湖大堤也非常重要,若直接決口,湖水直接衝進魚塘,會衝垮圍網,“魚都跑光了”。而就算水位上升,勝利垸需要分洪,分洪的洪水比較緩慢,對魚塘衝擊力較小,損失會小很多。

2016年,長湖水位創下當時的歷史記錄,勝利垸有分洪,黎士香家的魚跑了一半,不僅一年白幹,還虧本了。

余克才表示,勝利垸是否會分洪,由省裏決策,他們暫時沒有接到分洪通知。根據目前的情況,他們有信心守住這段大堤。後面幾天可能會有強降雨,長湖水位也可能會再次增長,防汛守堤工作不能懈怠。

紀南鎮境內的長湖大堤有16余公裏,每隔幾十米就有一人蹲守

白天到魚塘生產自救,回安置點食宿

漁民們最關心的是,魚塘的魚會不會跑。他們在配合防汛工作的同時,也展開了生產自救。

生產自救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提前撈魚出售,由於魚兒個頭較小,且價格也低,一斤可能會有2元左右的損失;二是不撈魚,而是在魚塘四周設置圍網,防止魚逃跑。但後者也存在隱患,若圍網被風吹倒了,或圍網出現洞口,魚會大量逃走。

黎士香的老伴、兒子、兒媳沒有住進安置點。黎士香解釋說,他們三人不放心,白天去魚塘檢查圍網,給魚餵食,晚上就在附近的安全區域休息。

為了生產自救,防止魚逃走,漁民們在魚塘四周設置圍網

安置點的負責人李吉華表示,安置點的管理較為人性化,白天相對寬容,可以讓漁民自由出入,不少漁民會去魚塘看看,到了飯點再回,而晚上就嚴格管理了,不允許出去。

67歲熊傳林也住進安置點,他養魚29年,目前有10畝魚塘。為了生產自救,熊傳林提前撈了7000斤魚賣,估計魚塘裏還有13000斤魚。熊傳林說,他的一日三餐都在安置點吃,白天會去魚塘看看,“哪怕是心理作用”。

澎湃新聞註意到,多數漁民都上了年齡,住在安置點漁民也多在50歲以上。熊傳林表示,漁民有老齡化趨勢,養魚不怎麼掙錢,又辛苦,年輕人都不願意幹,像他養魚10畝,正常情況下一年才賺3-4萬元。

漁民們在魚塘邊蓋有簡易的房屋,部分房屋被淹了。

7月15日下午,澎湃新聞走訪長湖大堤時發現,部分勝利垸的魚塘有圍網,部分魚塘又沒有圍網。對此,余克才解釋說,沒有圍網的魚塘,是多數魚被撈起來了,已經沒有圍的必要。目前,漁民們的生產自救工作已基本完成。

在董場中心小學的安置點,校門口滾動著歡迎入住的字幕,工作人員每天會為漁民們測幾次體溫,免費為漁民提供一日三餐,標準為每人每天30元,像15日的晚餐,是四菜一湯,有葷有素。漁民們的娛樂主要是聊天、看電視。

跟記者聊天時,黎士香的心情不錯,臉上帶著笑容。不過,她說,剛來安置點時,睡不著,要吃點安眠藥才能入睡,後面才慢慢習慣。

李吉華表示,漁民們畢竟遭受了損失,心理壓力大,剛來安置點時,能感覺到他們的心情壓抑,因此安排了工作人員跟他們談話,幫他們做心理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