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奶奶衝我兇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來源:錢江晚報

“看到她微信我就緊張”、“我現在還是有點怕她”……60歲的杭州阿姨展梅(化名)很苦惱:我和80歲的媽媽怎麼了?

6月8日,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報道了展梅和媽媽的故事《“看到她微信就緊張!”杭州60歲女兒天天苦惱:我和80歲媽媽怎麼了?》,引發大量讀者的留言和討論。

無論是20+、30+、還是40+們,在和父母的相處中都有打不開的結、繞不過去的坎。很多人說自己有“同款爸”、“同款媽”。

“我和媽媽的關系和文中的母女差不多,我的媽媽甚至比那位媽媽更兇。我40歲後開始復盤媽媽的人生,花了很多時間去思考造成我們這種關系的原因。現在我們之間緩和了很多,我覺得自己也得到了某種解脫。”48歲的孟美(化名)給我們留言說。

我於是找到孟美作了一番長聊,不知道她的經歷能否給苦惱的“展梅”們一些啟發。

視覺中國供圖

很兇很兇的媽媽

讓我從小就疏遠甚至懼怕

孟美是杭州人,她的媽媽今年70多歲。

“我媽媽很兇很兇。”這是孟美對媽媽的評價,“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給她買了衣服,她嫌棄便宜沒好貨,剪了墊在廚房做墊子。”

大概6歲之前,孟美是跟父母在一起,6歲以後到初中之前,她一直跟奶奶生活。

“那時候住房緊張,家裏地方小,我爸媽帶著我哥,我就跟著奶奶。”奶奶家也在杭州,兩家相距並不太遠。

“所以,我和展梅不同,她可能是長期不在媽媽身邊,我是目睹了我媽的很多言行:記憶中,我媽對奶奶和我爸都很兇,那種兇不是打罵,是說話用詞很刻薄。我看著,很心疼奶奶和爸爸,可又沒有辦法。”

這樣的媽媽讓孟美從小就覺得疏遠,甚至有些懼怕。

“她很強勢,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說女孩子讀書沒有用,不讓我上學。”孟美至今記得,小的時候,家裏地方很小,她放學回來,媽媽在家打麻將,沒有多余的地方給她寫作業,“我媽就說:別上學了!”

不過,孟美的學業並沒有中止,一直到高中畢業,又考上了大專,直至專升本。

成長過程中

提醒自己不要變成媽媽那樣的人

“我很早就結婚了。我覺得以前我媽都不怎麼重視我的,結婚之後,她突然重視起來,要求我每個周末都要回家。不過回家是要帶禮物的,如果空手回去,她是會罵我的。”

有一年中秋節,孟美在婆婆家吃飯,媽媽突然打電話過來,指責孟美的婆婆,“她說我婆婆沒有禮貌,中秋節不讓我回家看她。”

那是最讓孟美崩潰的一次,她和媽媽之間爆發了最嚴重的一次爭吵,“我說,我以後都不會回去了。”

可是,事後,孟美發現自己做不到,“她還會來找我,我做不到無視她,或者掛掉她的電話。”

長久以來,媽媽的很多做法都讓孟美覺得難以理解。

“別人的父母都是希望子女和睦,她卻經常挑撥我們兄弟姐妹的關系,甚至包括孫輩的關系。比如哥哥家的孩子給她買了好吃的,她就會說‘還是你最疼奶奶,不像妹妹,從來不給買。’”

“她說的妹妹就是我女兒。我女兒聽了就會有逆反心理:你說我不買,我就是不買。”

正是因為此,年少時,孟美和媽媽不親昵,成年後,她對媽媽則是厭煩,也對媽媽說過一些很決絕的話。

家裏最大的溫暖是來自沈默的父親,這也是她願意回家的緣由。

“前幾年,我爸爸離世的時候,我甚至一度想:為什麼走的不是另外一位?我知道這麼想是不對的,但當時就是冒出了這個念頭。”

長長的成長過程,孟美提醒自己不要變成媽媽那樣的人。

“但我情緒失控和老公吵架時,會脫口而出一些刻薄的詞語,有時會歇斯底裏。我老公說,我那個時刻非常像我媽。她對我潛移默化的影響怎麼也洗不掉。”這個時刻的孟美會更怨念媽媽。

視覺中國供圖

桌上那碗梅幹菜扣肉

讓我心裏酸酸的

孟美一度覺得自己和媽媽的關系就如此了,直到她40歲之後。

“那段時間,我自己的家庭出了些變故。孩子讀書也到了關鍵時刻,我搬家到孩子學校附近,方便照顧她。當時,身邊沒人支持我,都覺得我在瞎折騰。”

搬家那天,沒有人來幫忙,媽媽卻來了,默默幫她收拾整理東西。

“我媽年輕時搬過很多次家,知道這是件辛苦的事。”孟美是把家從市中心搬到郊區,新家距離她上班的地方有40多分鐘的車程。

視覺中國供圖

“有天晚上下班很遲,回去天都黑了,通往家的小路也沒路燈,黑乎乎的,但我遠遠就看到屋裏亮著燈,進去看,我媽給我燒好了梅幹菜扣肉。”

孟美當時心裏酸酸的,卻又無比溫暖, “她畢竟是我媽媽啊。”

就這麼一件小事,讓孟美開始認真思考媽媽這個人,她是怎麼長大的,她年輕時經歷了什麼。

“她沒讀過書,10多歲就上山下鄉,然後經歷文革。她青春期整個生活環境是動蕩的,接受了很多不正的三觀,她都不知道愛自己,怎麼會愛別人?有時候,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傷害了別人。”

“她是家中老大,有很多弟妹。她當初下鄉是為了養家。這個觀念根深蒂固,所以她至今都是愛她自己的兄弟姐妹甚過我們。”

“她為什麼會挑撥我們之間的關系?她其實是想得到大家的愛,但卻用了一種錯誤的方法。”

媽媽對我說:

我以湯代酒向你賠罪

父親去世後,孟美覺得媽媽有些微的改變。

她會頻繁地給子女打電話,說自己當天去哪兒了,見誰了,家長裏短,絮絮叨叨,一說就是一個小時。

“有時候,我正在上班,真的很煩。她打給我哥,我哥會幹脆掛掉。我也煩,可又不忍心,因為我猜她是太孤獨了,只是她不自知。我爸去世前,雖然她對他很兇,但兩人是個伴,現在另外一個走了,她要獨自一人熬過一個個夜晚、白天。”

除此之外,孟美感到一向強勢的媽媽開始討好子女。

以前,媽媽到她這裏吃飯,菜做好後,孟美一盤盤往外端,同時會招呼媽媽:準備吃飯了。

“她通常在看電視,會不耐煩回我:叫什麼叫?你碗筷不是還沒備好?”

孟美如果懟回去,媽媽會發飆:“你不要以為我沒地方吃飯!”

但是現在,做飯前,媽媽會主動來幫她撿菜,飯好了後,會主動提出幫她擺碗筷。

在一次吃飯時,惹惱孟美後,媽媽甚至端起湯對她說:“我以湯代酒,向你賠罪。”

她不能做一個好媽媽

我努力去做個好女兒

展梅的報道出來後,很多讀者有長長的留言,孟美一條條都翻過去仔細看了,“有一條留言我印象特別深:當年媽媽對我不好,現在媽媽老了,來給我買東西,討好我,但我不需要了。媽媽現在給的這些我也不需要,但看她這樣還挺心酸的。她的確不好,有一堆缺點,但也不是十惡不赦。”

有時候,看媽媽心情好的時候,孟美會細細慢慢和她聊聊以前的事。

“她大多時候不說話,有時候會嘟囔一句:那怎麼辦,錯都錯了。”

對孟美來說,這已經夠了。

“父母子女之間那些結,要不要打開,怎麼打開,就看你想要一個什麼結果吧。如果你想斷絕關系,再不往來,那就劃清界限。但我做不到,做不到見到她也無視她。我就想,媽媽來了,我能陪她去公園散散步,一起吃個飯。我想要的是這樣的結果。”孟美微微嘆了口氣, “那我就要想辦法化解,包括復盤我媽媽的成長,思考她那些不可思議言行的背後。”

孟美說了一句話:我媽媽沒讀過書,做不好一個媽媽,但我讀過書,我可以思考,我可以努力去做好一個女兒,“關鍵這樣,也讓我自己心裏好受些,放過了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