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給頭打針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新華社石家莊5月15日電(記者白明山)出生時不會哭泣,現在仍不會喊爸媽,唯一的自理動作是拉扯奶瓶吮吸……河北省臨西縣西水波村的腦癱患者沈延青,在母親楊翠玲的餵食照料下已經38歲了。每當楊翠玲和老伴沈善傑外出,鄰裏總是關切地問:你家妮兒最近可好呀?

“哪怕有一絲希望,我們也不放棄”

初夏時節,記者走進沈家小院,院子裏的柿子樹、石榴樹、棗樹、山楂樹枝繁葉茂,枝頭還不時傳來鳥鳴聲。

“孩子她娘,咱妮兒能喝水啦!”沈善傑把妻子楊翠玲拉到了女兒沈延青的床前。當看到女兒正吸著奶嘴喝水時,楊翠玲熱淚盈眶,抱著女兒失聲痛哭:“妮兒呀,娘這心裏懸著的石頭也算落了地!”

前段時間,沈延青出現嚴重嘔吐、咳嗽癥狀,十多天不能進食、喝水。作為母親的楊翠玲守在女兒身邊,按時用藥、擦拭身體、用水浸潤其嘴唇和口腔,生怕有什麼閃失。

沈延青雖然已經38歲,但幾乎沒有自理能力。沈善傑說,孩子一出生,後腦勺就長了一個手指肚大的皰狀物。後來皰狀物不斷增大,她的脖子始終無法直起來。他們輾轉全國各地求診,孩子被確診為腦肌膜膨出癥和腦積水。

↑楊翠玲在院子裏陪著女兒曬太陽。(通聯照片)

“哪怕有一絲希望,我們也不放棄!”楊翠玲說。

經過手術,孩子的命是保住了,但留下嚴重的後遺癥:沒有聽覺,不會說話,牙齒幾乎沒有發育,不能咀嚼食物。楊翠玲說,妮兒是俺的心頭肉,再難俺也要照顧好!

沈延青小時候,楊翠玲一邊照顧她,一邊種著12畝田地。開春小麥澆水時,深夜等女兒睡著之後,楊翠玲再去澆地。天氣寒冷,身上被水打濕的衣服結了一層厚厚的冰。

季節交替的時候,小青會持續嘔吐幾天,剛開始都得去醫院裏治療。在村裏當過赤腳醫生的楊翠玲逐漸摸索出了治療方案,自己在家為女兒打針用藥。

臥床38年,身上沒有褥瘡

沈延青的床有一尺半高,床頭有個奶瓶,奶瓶底座用膠布纏繞了好幾層。一根松緊帶一頭連著奶瓶一頭系在床幫上。

“自己能伸手拉扯奶瓶喝水,這是她唯一的生活技能。”楊翠玲說,喝水時她就拉扯松緊帶,撈起奶瓶吸幾口。然後就扔了下來,不知道奶瓶被摔壞多少個了,所以用膠布纏住底座。

夫妻倆從沒有把癱瘓的女兒當累贅,而是看成了人生中一段別樣的情緣。

↑楊翠玲、沈善傑與女兒沈延青。(通聯照片)

為了照顧沈延青,老兩口每年要搬兩次家。入冬,就帶女兒到租賃的樓房住。天氣轉暖,就搬回自家的小院。趕上好天氣,他們就把女兒挪到特制的“四輪床”上,推出去曬曬太陽。

常年臥床,為防止沈延青身上出現褥瘡,每天不論有什麼事,老兩口都堅持為女兒翻身20多次,每日為女兒按摩肌肉,抻展筋骨。

比起幫助翻身、做肢體按摩這些事來,最難的是餵孩子吃飯。由於沈延青沒有咀嚼能力,一日三餐都是楊翠玲將嚼碎後的食物送到沈延青口中。

“俺老兩口就算有一口氣,也要把女兒照顧好”

楊翠玲今年66歲,腿腳不像以前那麼利索了。

幾十年裏,楊翠玲不止一次在夢中夢見女兒會走了,會說話了,遠遠地張開雙臂,喊著媽媽向自己跑來。

“做夢的時候,一切都和真的一樣,真不願意醒過來。”楊翠玲說,女兒一聲媽媽都沒有叫過,但女兒一看到她,雙手不停地擺動,嘴裏不斷發出“嗯嗯”的聲音,這也成了女兒和她進行交流的唯一方式。

↑楊翠玲在給女兒整理床上用品。(通聯照片)

“俺倆兒就算有一口氣,也要把女兒照顧好。”沈善傑說,這麼多年來,老伴楊翠玲為照顧女兒操碎了心,自己常年忙工作,退休後打點零工,想為女兒留點積蓄。

周圍鄰居說,能夠38年如一日照顧臥床的孩子,這需要愛心、毅力和樂觀的精神,太不容易了。

沈善傑說,縣殘聯工作人員也一直惦記著沈延青,隔三岔五地要麼打電話、要麼登門看望。沈延青已享受低保,還有殘疾人護理費。熱心的鄰居不時送來牛奶、餅幹,有的還給包餃子……沈延青愛吃鹹雞蛋,一位鄰居經常把腌好的雞蛋送過來。

“一想到有這麼多人惦記、照顧我們,心頭熱乎乎的。”沈善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