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寺院拜龍鳳配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五大文史謎團尚待破解

探索發現北緯30°石柱的神奇魅力

人類對未知的探索,從未止步。勇於探索的精神,正是驅馳人類文明不斷前行的不竭動力。

北緯30°線貫穿四大文明古國,是全球公認的一條充滿神秘魅力的緯線。埃及金字塔、百慕大三角、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巴比倫空中花園……許多世界級的自然和人文奇觀,均出自這條線附近。

位於北緯30°線的石柱,是全國四個土家族自治縣之一,也是中國唯一以軍功登錄正史的巾幗英雄秦良玉的故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羅兒調”、世界經典名歌《太陽出來喜洋洋》均發源於此。

秦良玉究竟魂歸何處?盛傳掩埋著太平軍殘部的山洞,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幾百座古巖棺群,何以安居千仞絕壁?我國最早的煉鋅遺址群所產的大量“毛銀子”,為何後世難覓?古老的“皇家寺院”,是否暗藏南明政權的“國家寶藏”?

悠久的歷史,厚重的人文,為石柱留下眾多待解之謎,也為石柱縣平添了幾許神奇的魅力。

1 秦良玉墓葬之謎

疑冢叢生,巾幗英雄魂歸何處?

提起巾幗英雄,人們往往會想到花木蘭、穆桂英、梁紅玉。事實上,這些“巾幗英雄”多為民間演繹。而石柱的秦良玉,卻是一位中國歷史上貨真價實的巾幗英雄。她不僅是我國歷史上唯一憑戰功封侯拜將的女將,也是唯一被正史立傳(《二十四史·明史》將相列傳)的女將。

秦良玉,字貞素,生於明萬歷二年,明朝石柱宣慰使馬千乘之妻。丈夫死後,秦良玉承襲了其官職,從26歲起開始領兵打仗,一生多次率師遠征,歷經44年戎馬生涯,足跡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官至光祿大夫、太子少保、太子太傅、四川招討使、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鎮東將軍、四川總兵等職,並被封為忠貞侯、一品誥命夫人。

秦良玉

和充滿傳奇的一生相同,秦良玉的身後事同樣充滿神秘。在石柱境內,現存兩座有據可考的秦良玉墳塋。而據民間傳說,石柱境內的秦良玉疑冢多達47座。

公元1648年5月21日,戎馬一生,戰功顯赫的秦良玉與世長辭。彼時,逢明末清初。據傳,秦、馬兩氏後人料定,身世顯赫的秦良玉身後必將招致仇家和盜墓者覬覦,便準備了48副棺材一起發喪。其中,除一副送往秦良玉老家忠州下葬外,其余皆葬於石柱境內。不僅如此,送葬隊伍集體消失,具體下葬地點便更是鮮有人知。

秦良玉的白桿兵古戰場—萬壽山全貌,以及男女石柱遠景

位於石柱縣城以東3公裏的回龍山上,是馬氏、秦氏家族墓地,總面積320畝。墓地中現存兩座秦良玉墓,即分別為碑文“秦良玉之墓”的東墓,和碑文為“馬母秦氏貞素之墓”的西墓。前者據傳仿明孝陵而建,用於官方公祭;後者是秦馬氏族人以秦良玉唯一的兒子馬祥麟名義建的衣冠冢,為家族祭祀所用。

據石柱縣文,新中國建國前夕兩座墓以及位於石柱縣三河鎮的另一處秦良玉疑冢,都曾被人挖開,但均未有發現。

秦良玉陵園三教寺

而除了兩座秦良玉墓外,墓園中還有秦良玉之子馬祥麟,後裔馬光仁、馬祜昭,麾下將官馬德音等人的墓葬20余座。其中,多為衣冠冢。

秦良玉真正葬身何處?馬秦兩氏家族墓地為何衣冠冢遍布?歷史的謎團,尚待後世揭開。

2 太平洞藏寶之謎

太平軍殘部葬身險洞或留寶藏

位於金鈴鄉五星村油罐溝山頂那座被稱為“太平洞”的神秘山洞,一直被人所覬覦。以至於而今仍有人在網絡上打聽它的具體位置。據傳,洞中不僅埋藏著一支數十人的太平軍殘部,更隨葬著他們劫來的大量財物。

據介紹,大約是在1862年左右,一支數十人的太平軍小分隊占據了這座地勢險要,洞口狹小,洞道長達3公裏的山洞,用以熬硝和制造火藥及火器。

最初,這支太平軍隊伍與周邊村民相安無事,他們還經常以熬制的硝向周圍村民換錢易物。然而,隨著太平天國的覆滅,失去經濟來源且無人制約的太平軍逐漸淪為土匪,開始頻頻搶劫和滋擾周邊居民,最終激起民憤。

位於金鈴鄉五星村油罐溝山頂的太平洞

1869年大年三十,一場蓄謀已久,精心設計的伏擊戰在太平洞口打響。村民們借“拜年”之機,將洞內太平軍悉數灌醉,合力用一副巨大的棺材堵住了狹窄的洞口。然後,將預先囤積在附近的大量毛竹投入洞中,在洞口生火對洞內進行“煙攻”。

據傳,戰鬥打響之初,洞內尚有清醒者試圖反抗。但他們無法將棺材推開,只能把投進洞內的毛竹不斷拉進洞內。隨著煙氣的熏燎和洞內空間逐步被毛竹填滿,洞內太平軍逐漸喪失了抵抗能力,直至整個洞口被村民用土石完全封死。

光陰荏苒,硝煙散盡。但太平洞傳奇的故事和藏寶的消息卻流傳甚廣。上世紀末,當地村民曾組織過兩次人工開洞,均無功而返。

太平洞地處深山,洞口狹小。而今,隨著開洞親歷者的不斷離世,連當地村民也少有人知這個被稱為“太平洞”的山洞的具體位置。

幾年前,曾有探險者找到隱匿的洞口,發現了埋藏在泥土中通往山洞深處的石梯,以及洞頂上鐫刻的“太平天國,天下太平”大字。

石柱縣文物所相關負責人證實,1862年2月,太平軍在石達開的率領下由湖北利川攻入石柱,太平洞的傳說流傳甚廣,當地政府曾組織過對太平洞的非正式勘察,發現了傳說相印證的一些痕跡,但多次塌方已經將太平洞洞道完全堵塞,囿於地理環境,目前還無法使用機械對太平洞進行發掘。

3 山崖古墓安放之謎

大量沈重棺木,如何送上絕壁墓穴?

發源於石柱縣冷水鎮七曜山南麓的龍河縱貫石柱,在龍河流域沿岸的懸崖峭壁上,分布著大量被當地人稱為“仙人洞”的人工洞窟。民間傳聞,這是古人的一種墓葬形式,他們把死去的先人置於高崖之上,望之重生。

據文物部門考證,石柱境內龍河流域沿岸的巴人崖墓群,共分布著61處759孔。分縱、橫兩種形制。通常長約2米,寬和高均在0.8米左右。由於墓穴較小,無法放置正常的棺木,故而學者判斷,這種墓葬屬於“二次葬”,即將死者遺體放至腐爛之後,將遺骨裝殮到小型棺木中再放上崖墓。

據《朝野僉載》、《溪蠻叢笑》等古籍記載,歷史上只有僚人(今仡佬族)有崖棺葬俗。唐宋時期,貴州的僚人沿著溪流到了湘西,然後再到與石柱接壤的鄂西。考古學家判斷,其中一支僚人進入石柱,定居在了龍河流域。龍河流域崖墓,便是他們所建。每處崖墓,都是一個家族墓葬群。

唐《朝野僉載》有載:“五溪蠻,父母死,於村外擱其屍,三年而葬。打鼓踏歌,親屬飲宴舞戲,一月余,盡產為棺,於臨江高山半肋以葬之,自山上懸索下柩,彌高者以為至孝”。

盡管基本搞清了崖墓的“身世”,但古人是如何將沈重的棺木送上崖墓,仍是一個重大的未解之謎。

玉皇頂巖棺

玉皇頂巖多年來,考古專家和民間文考愛好者對此多有爭論。主流的判斷有三:

一是搭架法。即從下往上用木頭搭建用於攀爬的腳手架。不過,此法雖簡便易行,但高度有限。無法解釋距地面數十米的高處的崖墓該如何使用。

二是棧道法。即搭建棧道將棺木層層擡送上去。考古人員曾在貴州松桃類似的崖墓石壁上,發現有可安裝木樁的鑿孔。石柱崖墓也曾有零星的樁孔被發現,但尚不足以支撐形成連續的棧道。且棧道法施工復雜,成本較高,古僚人是否能普遍應用不得而知。

三是吊裝法。此種方式在《朝野僉載》中亦有提及,即從山崖背後或側面將棺木運至山頂,再利用機械裝置將其吊運送至事懸崖上的墓穴中。但說法亦無實證支撐。

此外,除了上述主流判斷,民間還有壘土說、船運說、地貌變遷說等。

4 老銀廠“毛銀子”去向之謎

我國最早煉鋅遺址群暗藏石柱深山

在石柱境內七曜山上的大風門、龍洞灣、老廠坪一帶,保存著明清時期遺留下來的大量冶鋅遺址。這些鋅礦,與秦良玉夫家馬氏家族關聯緊密。

馬氏為東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後,因祖上有功世襲石柱土司。明朝萬歷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秦良玉的丈夫馬千乘之父馬鬥斛在石柱開鋅礦,因被查虧損而貶戍,馬千乘也被牽連。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馬千乘染上暑疫,又被朝庭監軍太監邱乘雲誣告在冶鋅過程中有貪汙行為,被投入獄中病重而死,這才有了秦良玉承襲夫職南征北戰的一系列傳奇。

清末,七曜山上的冶鋅遺址逐漸淡出世人視線。1987年後,深藏在七曜山中的明清冶鋅遺址群才陸續被發現。

石柱七曜山冶鋅遺址群,主要包括龍洞灣遺址、老窯廠遺址、大風門遺址、罐子窯遺址、老廠坪遺址、寶龍塘遺址、天仙橋遺址、白沙嶺遺址、爐渣石遺址、羅河東遺址和官湖灣遺址等10余處遺址,分布在七曜山西南麓約10平方公裏的山嶺上。

鉛鋅礦冶煉遺址

2009年,石柱等4個區縣的冶鋅遺址群以“重慶冶鋅遺址群”為名,成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石柱縣龍洞灣、老窯廠兩處遺址一起躋身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命名為“重慶冶鋅遺址群”。

學術界確認,重慶冶鋅遺址群系迄今為止我國最早的煉鋅遺址群,也是中國煉鋅古遺址的首次發現。為解決我國古代(明、清)煉鋅的起源,和揭示其技術特點提供了豐富的考古實證,在世界冶金史上意義非凡。

據石柱縣文管所相關負責人介紹,古時石柱人鋅銀不分,喜歡把冶煉鋅礦的地方稱為“銀廠”,把鋅塊稱為“毛銀子”。甚至眾多史籍也將鋅礦記錄為銀礦。七曜山上的冶鋅遺址,一直石柱人被稱作“老銀廠”。

也正是基於對“銀子”的貪欲,明代各方勢力對鋅礦的爭奪非常激烈。《明史》有載“以石砫(柱)地鄰酆都,互爭銀場相訐,有司不為區治,致相仇殺”。

史籍中,對於鋅錠的用途並未有令人信服的解釋。明清兩代,“老銀廠”冶煉出大量“毛銀子”去向一直成謎。民間認為,這些鋅很可能被土司家族勢力掌控,做成了可以流通的“銀子”。但此說法缺乏實證。

2004年至2007年,市考古所對七曜山上的龍洞灣遺址、老窯廠遺址進行了發掘,發現冶煉爐、作坊、煤坑、水渠等遺跡,以及大量冶煉罐等生產工具,但均未發現成品鋅錠。

5 銀杏堂“皇家寺院”之謎

傳聞曾秘藏南明政權“國家寶藏”

在石柱,有一座名為“銀杏堂”的禪寺。銀杏堂位於石柱縣河嘴鄉盤龍山上,原名蟠龍寺。清乾隆二年後,更名銀杏寺,後又更名銀杏堂,是石柱境內最大的寺院,與雙桂堂齊名。

銀杏堂的歷史,或可追溯至唐代。到明朝,其建設規模在西南地區首屈一指。種種跡象表明,當時的蟠龍寺規格頗高,或為暗藏南明政權“國家寶藏”的皇家寺院。

千年寺廟銀杏堂

“皇家寺院”疑雲重重

明代高僧破山大師曾受邀蟠龍寺主持寺務多年。據傳,赫赫有名的秦良玉,亦為他的皈依弟子。

其《破山語錄》記載:“師蟠龍解制,與徐公說法,以酬為法懇求之願也,蟠龍則有牟吏部尚書郎秉素,奉差金陵,遇朝宗和尚告以天童衣缽,正在破山。歸鄉與樊總制我劬,肅簡迎師於蟠龍,大振法道,風勵初學,朝夕咨決,其愜積懷。萬福則有譚兵部道四,闔放講武,累世談兵,雖當大亂之際,無敢侵梁萬之疆,安居在陣,雲闡化亦如治世。末後雙桂……”

這段文字記錄了蟠龍寺禮請破山大師任職一事。所提人物,均為當朝要員,包括吏部尚書牟秉素,總督川陜軍務的兵部右侍郎樊一蘅,以及明末國師朝宗和尚。

一座寺院禮請方丈,原本只是禪寺內務。但蟠龍寺禮請方丈,卻要經過吏部、兵部審批,足見其地位非同一般。

除破山大師的文字記錄外,銀杏堂在其建築形態上也多有存疑。

銀杏堂山門、前山門、天王殿大門、大雄寶殿金柱上,飾有共計八條四爪金龍。院內屋脊、飛檐均以龍鳳配對修建。眾所周知,龍鳳為封建王朝皇權象征,私用後果極其嚴重。但凡能使用的地方,均屬與皇權有關的特殊之地。

此外,銀杏堂中許多清代碑刻,為在原碑上磨去以前文字重新雕刻,有的筆跡甚至並未完全處理平整,至今仍隱約可見。碑文書法水平和雕工上乘,不似普通人所為。

曾駐僧兵助明抗清

石柱民間傳聞,作為皇家寺院的蟠龍寺及附近的三教寺,曾駐“八百僧兵”助明抗清。蟠龍寺方丈永真智先是崇禎皇帝親封的“和尚將軍”,曾兼任秦良玉白桿兵總教頭,隨秦良玉屢立戰功,京都受封。

1649年,明楚王後裔朱容藩在奉節叛亂,起兵血洗石柱。永真智先為掩護南明朝廷退守貴州,帶領手下僧兵和部分明軍從蟠龍寺且戰且退,最後戰死於三教寺。

事實上,接任永真智先的破山大師,也在其詩作中自稱“僧兵”,並提及“濟眾日攜解虎錫(兵符)”。其在《吊永真上人》詩中寫到“從軍識面始為因,避亂重逢拂袖行”,再次點明了自己“半僧半軍”的身份。

銀杏堂近年發現的一塊殘碑,進一步印證了這裏曾駐僧兵的說法。並闡明了蟠龍寺被封為皇家寺院的來歷和具體年代,說明了建寺於西南的目的和作用。

碑記寫道“室者至少昊迄懷崇四千五百八十六年中畿不可多得,甚哉!守成之匪易,易事也帷我。國朝自世祖開基,聖祖嗣統,逮三傳而至。宣宗成皇帝,聖聖相承,世守勿替,國家承平已數百年矣……”

小寨隱居“護寶後裔”

關於銀杏堂最誘人的傳聞,還是這裏藏有“南明寶藏”。

明末清初蜀地戰火不斷,明朝舊軍、南明軍隊、李自成殘部、張獻忠舊部及清朝軍隊相互混戰。

據傳在南明永歷政權從廣西全州撤退時,大量僧兵並民夫曾頻繁出入蟠龍寺搬運黃金珠寶,時長達兩月之久。1649年朱容藩起兵石柱,曾把蟠龍寺翻了個底朝天,但卻並未發現寶藏。此後,吳三桂滅南明,所獲財資僅為南明國庫的十分之一。

蟠龍寺附近,還有一座名為“洞山寨”的小寨子。寨子建於一百二十畝左右的山頂之上,分前、中、後三寨。其三面臨崖,入寨僅有一條山路可通行,最寬處不到1米,最窄處僅容一人通過,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洞山寨實際居住人口並不多,總計不到三十戶,戶主均為朱姓後人,無一雜姓。傳這些寨民均系朱元璋之後,攜南明國庫財資撤到蟠龍寺。後遇朱容藩兵變,便留下秘密看守寶藏,最後隱居於此。

四條旅遊新線

帶你領略石柱之美

石柱地處神奇的北緯30°,位於重慶東部,長江南岸,東鄰湖北利川市,距重慶主城160千米,是重慶的“東大門”。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賦予了石柱非比尋常的康養資源。這裏空氣清新,常年優良空氣質量天數超過300天,達到環境空氣功能區一類區標準;水體自然,境內地表水達到I類水體水質要求,溶洞水達到天然飲用礦泉水要求;環境靜謐,森林蓋率達到59.04%,特別適宜遊客養生度假。

這裏自然人文美景雲集。重慶黃水民俗生態服遊度假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大風堡和千野草場、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西沱古鎮、高原生態明珠太陽湖等眾多景區風光旖旎,美不勝收。石柱(黃水)獲評重慶市首批十大市級旅遊度假區,成功入選“美麗中國”十佳度假區、中國避暑養生休閑旅遊最佳目的地、新三峽十大旅遊新景觀。

這裏土家風情濃郁。以“啰兒調”、吊腳樓、擺手舞等為代表的土家文化千年傳承,是世界經典民歌《大陽出來喜洋洋》的誕生地。

這裏美食齒頰留香。作為“中國黃連之鄉”、“中國辣椒之鄉”、全國最大蒓菜基地,黃連花、蒓菜、野山菌、土家臘排酸肉等眾多極富地方特色的美食,讓人流連忘返。

石柱自駕遊地圖

石柱景點介紹

近日,石柱精心策劃,全新推出的四條旅遊新線路,將帶你領略這裏的風情風景之美。

高山花海.雲中花都

文化祈福線:揭秘石柱·文化溯源

石柱縣城——大歇鎮——沿溪鎮——西沱鎮——河嘴鄉——臨溪鎮——王家鄉——石家鄉——魚池鎮——悅崍鎮——龍沙鎮——石柱縣城

推薦遊覽:萬壽山 萬壽古寨 西沱古鎮 銀杏堂 姚家院子 千野草場 楓香坪 十裏荷塘 佛蓮洞

自然生態線:土家三名·親孝康養

石柱縣城——六塘鄉——沙子鎮——黃水鎮——冷水鎮——楓木鎮——黃水鎮——中益鄉——三益鄉——橋頭鎮——三河鎮——石柱縣城

推薦遊覽:萬壽山 萬壽古寨 蒓菜觀光園 畢茲卡綠宮 薰衣草莊園 太陽湖 月亮湖 油草河 中國一號水杉母樹 雲中花都 let’s go 遊樂世界 白天池滑雪場 G50冷水服務區生態自駕營地 大風堡

農耕體驗線:樂遊巴山·耕讀武陵

石柱縣城——六塘鄉——黃鶴鎮——馬武鎮——龍潭鄉——六塘鄉——石柱縣城

推薦遊覽:萬壽山 萬壽古寨 馬盤溪峽谷 羊子巖 來佛山 大風門 石巖瀑布 獼猴桃基地 中藥康養院

山地探險線:探索世界·感受奇跡

石柱縣城——下路鎮——三星鄉——六塘鄉——沙子鎮——金竹鄉——金鈴鄉——新樂鄉——洗新鄉

推薦遊覽:萬壽山 萬壽古寨 觀音洞 七曜山風電群 獐子巖 白果古樹 黃草坪 齊運動養公園

畢茲卡綠宮:

畢茲卡綠宮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海拔1560米。區內森林茂密、蒼挺蔥綠、瀑飛溪碧、溝壑縱橫。主要有森林迷宮、土家樂園、山路十八彎、擺手堂、樹屋、旱冰場、彈琴蛙池、森林拓展訓練等景點,有“綠色氧吧、天然空調、土家樂園”美譽。

西沱古鎮:

西沱古鎮位於石柱縣北端長江邊,是一座因古代商業發展而興起的古鎮。古鎮中的雲梯街是當年“川鹽濟楚”巴鹽古道的起點。街道垂直於長江,沿山脊走向由長江岸邊直達山頂。晴天隔江相望雲梯街,石階層層疊疊,石板光耀刺眼,狀如雲梯,直上雲霄。

佛蓮洞:

佛蓮洞可供遊覽的線路長1.5公裏,洞廳開闊、氣勢恢宏,洞壁墻面紋路清晰、獨具韻味。可以觀賞到歷經千年沈澱形成的“因果石”,品味大地自然形成的象征母親乳房的“生命之源”,可以誦讀古人修行的“戒苔遺訓”,感受有峽谷天梯的“菩提之路”,體驗“時空隧道”。

佛蓮洞 廖禾 攝影

萬壽山:

萬壽山位於石柱縣城東部10公裏,是以明代巾幗英雄秦良玉築寨禦敵古戰場為主的歷史文化和自然奇觀景區。萬壽山最高海拔1530米,山頂平闊,四周險峻,奇峰突兀。萬壽山南北各有一個酷似男女的石柱聳立,稱為“男石柱”“女石柱”,石柱縣得名於此。寨上有保存完好的官廳(帥府)、白桿兵營、練兵場、點將臺、烽火臺、缺門、駐馬關、歇馬臺、忠貞臺、前中後三道寨門和寨墻遺址等。寨頂”官井”,清泉甘冽,常年不涸。

千野草場:

千野草場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巴渝新十二景”黃水林海的重點景區之一。景區集山、林、草、石、畜於一體,萬畝草場、萬畝火棘、萬畝石芽、萬畝森林四大特色旅遊資源鑲嵌其中。遊客可以穿越火棘大道看群羊下山,可摘火棘子坐森林秋千,可騎馬、射箭、駕駛卡丁車。

萬壽古寨:

萬壽古寨位於石柱縣城邊寶鼎山下,這座石柱最大的仿古建築群高低縱橫交錯、疏密有度,表現出質樸的“土”味和“古”味。萬壽古寨以它獨特的表現方式聚合土司文化和土家民俗,生動集中地展現了石柱風情。古樸建築的靜態之美,結合摔碗酒、民俗表演、土家美食等動態之美,使得萬壽古寨美名遠播。

《風情古寨》 -萬壽古寨 黃偉 攝影

十裏荷塘:

十裏荷塘位於魚池鎮,與有400多年歷史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萬家店子和佛蓮洞景區相融合。散步於荷花掩映的小道,宛如置身畫卷。每年八月,當地還會舉辦荷花節,選出當年的“荷花仙子”並舉辦盛大的“全藕宴”。

石家荷田

薰衣草莊園:

薰衣草莊園位於黃水,占地面積500畝,其中薰衣草種植面積300畝,野果林面積200畝。風起時,薰衣草莊園宛如深紫色的波浪層層疊疊,上下起伏。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遊客還可以體驗采摘野果的樂趣,是情侶、朋友、家人放松身心,拍照留戀的絕佳去處。

薰衣草莊園

楓香坪:

楓香坪位於悅崍鎮,主要景觀包括楓香坪民俗風情園、土司古城遺址、新場古街道、悅崍楓香峽谷、碉樓群、土蠻古峒寨遺址等,是集土家民俗風情、土司文化展示、峽谷探險等於一體的文化旅遊景區。

七曜山風電群:

七曜山風電群位於七曜山地質公園內,地處海拔1600多米,擁有大小景點80余處,是中國第二級臺階邊緣向第三級臺階的過渡帶、貴州高原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帶、分割隔擋式和隔槽式褶皺的分界線,是研究侏羅山式構造的地質教科書。

大風堡景區:

大風堡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黃水國家森林公園的核心景區之一,有峽谷景觀懸空玻璃廊橋、十二花園姊妹峰、燕子巖、三神樹、玉泉寺、玉泉樓等20多個景觀。大風堡有“森林的海洋,繁花的世界,動物的王國,飛鳥的天堂”之美譽。曾被推評為“重慶市最美森林”。

中國一號水杉母樹:

水杉是世界上珍稀的孑遺植物之一,被譽為“植物界的活化石”。中國一號水杉母樹生長在黃水鎮萬勝壩村,樹齡約300年,樹幹通直挺拔,枝葉茂盛。1972年,我國從該樹上采集了約1公斤樹種贈送給朝鮮。從此,從石柱走出水杉開始在東南亞地區開枝散葉,“中國一號水杉母樹”因此馳名。

蒓菜觀光園:

蒓菜觀光園是全球最大最優質的蒓菜基地,消夏避暑、康體養生的理想場所。在這裏,高原水鄉的田園風光讓人流連忘返,綠樹掩映的生態環境讓人心曠神怡,森林、濕地、田園步移景異。園中,遊客還可以親手采摘晶瑩剔透的蒓菜。附近村民90%以上為土家族,近百家土家吊腳樓及農家小院散布其間,蒓菜羹、都粑塊、野生菌等土家美食淵源久遠,美味養生。

雲中花都:

雲中花都位於冷水鎮八龍村半仙花果山,地處武陵山脈,園區依托花、果、山、水、林、菜六大產業元素,巧妙利用山巒起伏、泉水蜿蜒地貌,以二十四節氣主題環線串接,形成五行格局。白天,遊客可看百花爭艷、瓜果飄香,體驗空中花卉長廊、洛陽花梯、雲中棧道,領略“空中漂流”別樣刺激。夜晚,可到“星空屋”或帳篷外享新鮮空氣,賞漫天繁星。

雲中花都

G50冷水服務區生態自駕營地:

該營地集生態旅遊﹑露營、攝影、運動、篝火、燒烤等休閑項目於一體,配套木屋、房車、鋼架幻影球客房、集裝箱房、北歐式膜結構帳篷等住宿設施和專業服務團隊。營地周邊旅遊資源豐富,是黃水國家森林公園、雲中花都、高山滑雪場和土家生態民俗旅遊線的重要導入口,毗鄰大風堡和千野草場、太陽湖、油草河、悅崍土家山寨、萬壽古寨、蒓菜田園等精品景區。

冷水Let's go遊樂世界:

Let's go遊樂世界位於冷水鎮,以“森林康養,四季遊樂”為主題,精心打造山地運動歡樂谷、生態體驗服務區、森林休閑康養園和原真森林探秘境。景區綠化率高達85%以上,夏季可體驗七彩速滑、跑跑卡丁車、山地汽車等驚險項目,冬季則是冰雪運動的天堂。

太陽湖:

太陽湖位於黃水鎮萬勝壩村,是西南地區海拔最高、水質最好、植被最豐富的人工湖。景區平均海拔1450米,湖面面積3390多畝這裏曾是巴鹽古道上繁華的小鎮,歷史人文厚重,是遊客度假療養、水上遊樂、遊覽避暑的最佳去處。

油草河:

油草河發源於黃水鎮,向東北流經石柱、湖北利川、萬州、雲陽,全長170公裏,在石柱縣境內有42.9公裏流程。最高海拔為1569米,最低為1230米,高差約330米。河水在峽谷中蜿蜒流過,清亮碧綠,經冬不涸,形成山水相依的自然美景。

月亮湖:

月亮湖位於黃水鎮北部,建於20世紀80年代初,是一座以高原人工湖泊為主要景觀的景區。湖岸林木繁茂,湖水清澈見底,是遊客泛舟、垂釣、放松身心的理想之所。

姚家大院:

姚家大院是隱藏在渝鄂交界深山中的豪華地主莊園,建於19世紀中葉。盡管歷經百年滄桑,但其建築主體仍保存完好。圍繞主樓的50多間木屋、木樓,仍保持著清晚期土家山寨的建築風格。

銀杏堂:

銀杏堂始建於唐朝,因寺前有三棵銀杏古樹而得名。景區匯集文物古跡、宗教文化、休閑度假於一體,與梁平雙桂堂齊名,有“川東二堂”之美譽。銀杏堂坐北朝南,有四重大殿和若幹間僧舍組成,形成“殿殿相接、道道相通”的建築格局。寺內各式神像圖案精美,神態逼真。各類碑刻林立,書法極佳。此外,這裏更有明朝“皇家寺廟”藏寶的神秘傳說等待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