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賣牛排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怎知自己不是缸中大腦?Dream,Sweat Dream

#克裏斯托弗·諾蘭##盜夢空間十年##盜夢空間#

本文所有觀點與想法均源自個人淺薄的知識存量。

如有錯誤請君指正,如有冒犯請君擔待,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趁著《盜夢空間》(Inception)重映還沒結束,趕著和好友又一次觀摩了這部諾蘭的神作。再次觀影,關於道姆最後是否處於現實之中,兩個宅男產生了分歧。

好友認為,那個陀螺壓根就是男主老婆的圖騰,不是道姆的圖騰,所以從頭到尾他就沒有清醒過,一直都是在做夢,電影的故事就發生在夢境之中;我認為,前半段是發生在現實世界的故事,而從道姆去招募隊員準備大幹一場時,在試藥的時候就沒有醒過來,電影的後半段是道姆的夢境。

《盜夢空間》劇照

關於最終道姆是否醒過來,網上很多分析貼,甚至有專業人士從片末播放字幕時加速播放音樂(《玫瑰人生》:用來同步喚醒的那一段音樂)來解密,認為最終道姆沒醒過來。

當然了,網上胡謅居多,諾蘭本人也說只要有道姆嶽父在的場景都是現實。不過能引起影迷如此熱烈討論,不得不佩服導演講故事的能力。

Whatever,是在夢裏還是在現實世界裏,故事是個好故事,能博的觀眾開心就好。諾蘭的新片《信條》(TENET)上映了,從預告片花來看,像是融合了《盜夢空間》和《記憶碎片》(Memento)的燒腦元素,至於諾蘭會如何講這個故事,讓我拭目以待。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黑夜將人們在白日裏的欲望化為各種奇思妙想裝進夢裏,在現實世界無法顯現的事物都可以在夢中顯現。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中所見是現實世界在夢境中的投射,這一觀點的真實性至今仍然被包括心理學在內的認知科學專家所研究。

事實上,德國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在其《夢的解析》(Die Traumdeutung)中有過對夢境中出現的“像”有所解釋,但同時這本書也出現了如“本我”這樣的哲學概念,因此,與其說這是一本心理學理論著作,不如說它是一本具有哲學內核的心理學著作。

《夢的解析》引入了“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是用於解析夢,然後引申到心理學,解讀人們的潛意識在夢中的投射。不過這本書裏面的很多理論都建立在對人的性欲解構之上,所以曾經一度被打上“小黃書”的標簽。

德國心理學家弗洛伊德

中國古代著作《周公解夢》(註解1:靠人的夢來蔔吉兇的一本流傳於民間的解夢書籍,共有七類夢境的解述。)一說為周公(周文王第四子,姓姬,名旦)所著。一說為孔子所著。

然而從內容來看它更像是一本民間異能人士編纂的“人間指南”,它以一套近似玄幻的說辭,對夢進行解讀,進而指導人們應該怎樣行動。可以說它並沒有科學的對夢本身的分析,而只是將現實中的物與夢中的“像”進行了對應,然後比較附會的給夢境好的或壞的寓意。

周公

如果說《夢的解析》告訴你“為什麼”,那麼《周公解夢》則是啟發你下一步“怎麼辦”。總的來說還是反應當時有限的生產力水平和人們對世界的有限認知。不過這類玄學的東西在現代社會仍然很受追捧,星座運勢、屬相匹配、算命蔔掛本質上都一樣。

馬克思認為物質決定意識,這為夢境的現實基礎提供了相當理想的一種理論解釋。我相信夢中所有一切皆有現實基礎,或是長相奇特的人或物,或是情節誇張離奇的影像片段,仔細分析皆能找到現實中的對應物。

只不過我不是專業人士,就不在這裏開黃腔的討論了,但我相信無論是做夢,還是我們在現實世界的創造都有其物質基礎,即我們所見所接觸到的人、事、物,這些現實基礎不僅給我們做夢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也為我們創造性勞動,尤其是創意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盜夢空間》劇照

當然,以上兩部著作是最常被國人提起的關於夢境的著作,不過他們關於夢的解釋和描述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我們現在身處在一個真實的世界。

那麼,要是反過來呢,我們現在正身處一個夢境之中,做夢的時候卻是清醒之時?又或者,我們做的夢是我們的第二層夢境?

以上假設是科幻作品中常見的橋段,這些橋段稍作延伸便是“缸中大腦”的設定。

# 在現實世界邊緣的試探,他可能意識到了我們身處的世界並不是一個真是的世界#

“缸中大腦”是希拉裏·普特南(Hilary Putnam,美國哲學家,1926-2016)在其《理性,真理與歷史》(Reason、Truth、and History)一書中,闡述的假想。其原本在於提出“你如何擔保你自己不是在這種困境之中?”的哲學疑問,但卻被很多的科幻迷們戲稱為“在現實世界邊緣的試探,他可能意識到了我們身處的世界並不是一個真是的世界。”

“缸中大腦”可以這樣描述:“一個人被邪惡科學家施行了手術,他的腦被從身體上切了下來,放進一個盛有維持腦存活營養液的缸中。腦的神經末梢連接在計算機上,這臺計算機按照程序向腦傳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覺”。

有沒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的確,按照”缸中大腦”的設定被很多科幻影視作品所借鑒,代表性的作品當然是《黑客帝國》(Matrix),故事情節不在此處贅述。

希拉裏·普特南

缸中大腦

《黑客帝國》海報

希拉裏·普特南的“缸中大腦”構成了《黑客帝國》電影的基本架構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關於計算機欺騙大腦的設定,”......明明什麼都沒有,但是我的大腦會告訴我這是一塊多汁美味的牛排......”確實是對“缸中大腦”運行機制的最好解釋,至於說外部計算機輸入的信號為啥要讓“缸中大腦”以為自己仍然身處現實世界的可能性有很多,也許真的會像《黑客帝國》中講述的那樣,機器人把人當作了生物電池,不過為啥要給“電池”模擬出一個虛擬世界讓人費解,難道這是機器人的所謂“人道主義”?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玩意兒有個法國名字叫“déjà vu”。科學上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又被稱為“既視感”,也叫“海馬效應”,是人在現實環境中相對夢境,突然感到自己曾於某處親歷過某一情節的感覺。

小時候我曾天真的以為自己有預測未來的能力,長大後在一次和大學室友的聊天中才知道,大家都曾有過類似的體驗。

之後隨著網絡資訊的發達,發現實際上幾乎人人都有過這種經歷。雖然不同的學科也努力對這種現象進行科學解釋,但真的不是模擬系統因支線系統重啟造成的程序循環?

光的雙縫實驗

物理學中曾經有一個結論很BUG的科學實驗——光的雙縫實驗。當我們觀察電子或光束通過雙縫時發現電子是以粒子態達到偵測屏,此時偵測屏上有兩個明亮的區域,這顯示出電子和光是粒子態;當我們不觀察電子或光束時,通過雙縫後的電子或光束則會在偵測屏上呈現出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條紋,意味著幹涉現象的發生,此時電子和光是波,而不是粒子。這也就是著名的光的波粒二象性。而光線通過雙縫時是粒子態還是波取決於我們是否觀察它……

有沒有覺得這個世界其實Bug還蠻多?

《西部世界》宣傳海報

科幻美劇《西部世界》已經來到第三季,第三季中那個模擬出來的處於二次世界大戰的世界真實感不可謂不強,但超負荷的運算也會導致模擬出錯,出現一些在現實世界根本就不可能出現的現象,比如被扔出去的東西停在半空,經過幾秒後再落地。

而我們可能就是模擬器上的一顆球,也可能是連接在一個計算機系統裏的一個個“缸中大腦”。現實世界中一些Bug現象也在最近幾年被陸續觀察到,比如網絡上那只著名的原地行走的貓。

原地行走的貓

好了,我們總結一下我們的問題:我們的世界真實的嗎?我們是不是泡在缸中的大腦,通過電線和計算機連接?我們將如何在這個讓人搞不清楚真實還是虛擬的世界中體面的活下去?

關於這個問題我問過自己,也和朋友所過探討,但是越往深了想,最終又回到最初的哲學三問,仍然無法直接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憑添煩惱。也許這就是沒有Administrator權限的低階玩家所處的尷尬境地。拿著白菜價的工資,操著賣白粉的心。

作為教師,同一門課程幾乎同樣的內容需要給不同的班級不斷地重復講解,一周兩次到三次,這種酸爽誰能懂?也難怪身邊很多從事教師職業的朋友會自嘲講課講到懷疑人生。這種因為頻繁重復某種特定動作而造成的恍惚感的確讓人懷疑。真的讓人懷疑這是不是一個無限循環的噩夢。

# 可醒過來就真的美好嗎?#

遭受不幸的人自認為正在經歷一場噩夢,希望這場噩夢早點醒來;享受著世間繁華的人願這場美夢永遠不要醒來。

來自現實世界的暴擊太多:高考失敗、考試掛科、失業、愛慕之人被人橫刀奪愛、投資A股高買低賣……。

《盜夢空間》中,在道姆招募新成員的那場戲裏,一位老者指著7、8個正在分享夢境的人說:“對他們而言,這才是現實”。夢裏的世界也許才是最美好的世界。

日本動畫導演今 敏神作《紅辣椒》(paprika)演繹了夢與現實的交織

夢是現實的延續,夢是欲望的投射。隨著年齡的增長,睡眠越來越少,過了愛做夢的年紀,即便艱難入睡,可連夢也沒有了。

每天上床刷手機,困到不行倒頭就睡,一睜眼天就亮了,一夜無夢。也許是不想在另一個世界醒過來。

無論現在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是它本來的樣子還是計算機模擬的結果,對於普通玩家來說這個問題並不重要,我們終究是別人遊戲裏的互動玩家甚至NPC(對學生來說,老師絕對是NPC),又或者是機器人世界中的生物電池。

無論是真實世界還是虛擬世界,努力工作(挖礦賺錢)、強健身體(打怪升級)、豐富生活(結交新朋友探索新世界)才是在這個世界裏快樂生活之根本。在還能做夢的年紀keep dreaming。

至於我和好友關於電影的分歧,可能是在這個或虛擬或真實的世界裏吃太飽。

願大家夜夜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