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割油菜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新華社北京9月23日電題:“上新”啦!秋收大地唱贊歌

新華社記者

一臺臺收割機在金燦燦的稻田裏來回穿梭,一串串沈甸甸的稻穗被“吞”進收割機的“嘴”裏,又從“嘴”裏吐出一袋袋黃澄澄的稻谷……湖南省臨湘市坦渡鎮揚花咀垸農民李玉吾的1335畝有機稻開鐮收割,他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9月23日,第四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如期而至。在農業現代化的征程上,中華大地鋪陳出一幅幅豐收的圖景,跳躍著高質量發展的奮進“音符”。

(小標題)大地唱出“我們的風采”

今天的農人是什麼模樣?

“隆隆!”3臺無人駕駛智能聯合收割機靈活自如地穿行於北大荒集團紅衛農場有限公司智慧農業先行示範區。借助衛星導航定位,無人駕駛收割機每天可收割70多畝稻谷。

“嗡嗡!”1臺噴藥無人機在重慶銅梁區土橋鎮高埡村騰空而起。借助無人機防治病蟲害,作業量提升10倍,農民“足不出戶”也可照料田地。

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活動7日在北京啟動。展示展銷、直播帶貨、專場推介等營銷促銷活動,覆蓋超過150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涵蓋60余萬種農副產品,超30萬商家參與……

“掌握新技能、帶貨直播營銷,我們用新理念、新模式為農業註入新動力……要問今天的農民什麼模樣?這就是我們‘新農人’的風采。”山東省昌邑市柳疃鎮青阜農業綜合體負責人孫德東說。

在山東省昌邑市柳疃鎮,這裏的農民長久以來守著一片鹽堿地。2016年起,得益於青阜農業綜合體的創建,11個村2200戶人家“靠天吃飯”局面被徹底打破。截至目前,青阜農業綜合體打下40眼井,鋪設51.4公裏主管道,建成32個水庫灣塘,流轉托管土地10.2萬畝,“十年九不收”的荒涼地變為“大糧倉”。

(小標題)田間“詠”出發展活力

“過去散戶種稻,算上勞動力成本,一畝地虧損200多元。現在由村集體的合作社規模種植,一畝純利潤近300元。”重慶銅梁區土橋鎮高埡村黨支部書記龍思勇說,種地效益之變,讓越來越多農民把自家土地交給合作社來種。統一稻種、規範種植流程後,合作社的稻谷還拿下了綠色認證,每斤大米價格比普通大米高出近1元。

龍思勇是種田的老把式了,但在他眼中,合作社要把稻谷種出新效益,一靠機械化、二靠加工線、三靠“一田多吃”。

如果說現代化農業發展中,機械化生產是基礎,那麼新模式是發展新能量、新活力。

黑龍江省北安市楊家鄉,飽滿的大豆莢猶如金色的音符,在這片黑土地上奏響了豐收的詠嘆調。在楊家鄉民主村,種植大戶朱彩華流轉種植了1200畝大豆和400多畝玉米。朱彩華說,今年種的是高產品種,再加上雨水充沛,預計大豆畝產能達到360斤左右,玉米畝產能達到1300多斤,收益將明顯高於去年,這一年沒白忙活。

同樣是北安市。北安市革命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土地上,5.6萬畝大豆已經成熟。“大豆尚未收割,但已有貿易商找我們簽合同。”合作社理事長李富強說。

推行“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實施“互聯網+”工程,打造“網絡+實體+配送”運營模式;創建綜合性社會化服務新模式……越來越多的新型生產經營模式匯聚起農村發展新動能。

(小標題)豐收孕育美好新前景

黑龍江省樺川縣,有個創業鄉豐年村。村民谷盛艷與豐收後的村民聚集在一起,身穿統一的秧歌服、踏著歡快的音樂,舞動彩綢、扭起秧歌慶祝豐收。

谷盛艷說:“今年我家種的105畝水稻迎來豐收,水稻產量比去年增加,大家在一起慶祝,期待來年生活更美好。”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山東省鄒平市臺子鎮的十公裏水果長廊裏,琳瑯滿目的水果讓人“口水直流”。一處面積超60畝的葡萄園,種植了陽光玫瑰、冰葡萄等多個品種。

鄒平市臺子鎮副鎮長劉興華說,冰葡萄將在東北地區進行葡萄酒、葡萄幹的加工,提高附加值。通過精加工、延長產業鏈,無花果、黃河蜜梨、冰葡萄成為當地的致富果。

在農技人員的幫助下,2019年,李玉吾種植有機稻,並申請有機食品認證,比常規稻的市場價高了約100元/百斤。湖南省臨湘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李偉說,南方農村發展綠色農業潛力巨大,可以引導更多農戶搞有機種植,提升單位面積的收益,促進農民增收。

循著綠色發展的路子,高埡村在政府財政支持下,建成投產精米加工廠,日加工量達10多噸,農民到手的利潤又多了一份。

“可不止如此呢!過去水稻秋收後,農民進入農閑時節,現在大家還忙著種植油菜咧。”龍思勇笑著告訴記者,合作社還準備拿出適宜的水田,發展稻魚共養,“一田多吃”讓農業效益再上臺階。(執筆:李曉婷;參與采寫:周楠、張誌龍、李松、王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