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城門樓有女鬼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神武門(民國初期):神武門為明清宮城北門,初稱“玄武門”,清康熙年間為避康熙皇帝玄燁諱,改名“神武門”。

水關門:是1905年將正陽門東水關蓋板後擴建而成,以方便東交民巷使館人員進出之用,未建城樓和城臺。

天安門:是明清時代皇城正門,始建於明永樂時期,始稱”承天門“。清順治八年(1651)改建並易名為”天安門“。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此天安門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活動中心。

午門(清末):明永樂帝繼位後遷都北京,重建皇宮。於四垣各辟一門:南為午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後改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午門位於宮城南墻正中。整座午門樓為黃琉璃瓦頂,其平面有如展翅欲飛的金鳳凰,所以午門又稱“五鳳樓”。

西安門:位於皇城西墻中段偏北處,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明宮城西側有大片水面,無法由西華門向西直線通行,所以西華門與東安門不在一條直線上。1951年因西安門附近攤販不慎失火,西安門被焚毀殆盡。

西便門:位於外城北垣西段正中。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修建外城城門城墻。到嘉靖四十二年增建甕城時才出現此名稱,清乾隆十五年(1750)增建箭樓。1952年一並拆除。

西華門(清末):為明清宮城西門,與東華門相對。官員進宮是出入西華門,並須在西華門外下馬或下轎步行而入。西華門是四門中,唯一不與同側的皇城門在同一條直線位置上的。

西直門:位於內城西垣北側,元時名“和義門”,明永樂十七年(1419)年修繕後改名西直門。1969年因修地鐵環線拆除。

宣武門:位於北京內城南垣西側,距正陽門三公裏。與崇文門遙相呼應。元大都曾在宣武門北側建順承門,明永樂十七年(1419)向南拓建,門亦隨遷。正統四年(1439)重修,加築甕城、箭樓和閘樓,改名宣武門,又俗稱“順治門”。1965年拆除。

永定門:位於外城南垣正中,是明清外城中規模最大、最重要的城門。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重建城樓、箭樓和甕城。1950年拆除甕城,1957年拆除城樓和箭樓。2004年重建城樓。

右安門(清末):位於外城南垣西側,與左安門東西相對。俗稱“南西門,該城樓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建甕城,清乾隆十五年(1750)增建箭樓,1956年拆除箭樓和甕城,1958年拆除城樓和城臺

長安右門(1952年):位於天安門前西側,規格建制與長安左門完全相同。是皇城通往內城西部的孔道之一。此門與1952年因擴建天安門廣場二拆除。

長安左門(1950年):位於天安門前東側,長安街因門而得名,取長治久安之意。是皇城通往內城東部的孔道之一。此門與1952年因擴建天安門廣場二拆除。

正陽門(明國初年):位於北京內城南垣正中,北為大明門(大清門、中華門),南對外城之永定門。甕城包括城樓、箭樓和東西閘樓及四門。正南箭樓門僅供皇帝出入之用。1915年拆除甕城及閘門。明國初年的正陽門箭樓上仍可見滿、漢文的牌匾。

中華門:民國元年(1912年),大清門更名為“中華門”。滿漢文的“大清門”匾額改為漢文“中華門“匾額。1959年擴建天安門廣場時拆除中華門。1976年在其遺址上修建毛主席紀念堂。

左安門:位於外城南垣東側,與右安門東西相對,俗稱”將擦門“。該城樓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建甕城,清乾隆十五年(1750)增建箭樓,30年代將殘破的城樓、箭樓拆除。1953年拆除甕城及全部城臺。

來源:網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