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蟑螂往衣櫃爬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2021年,只剩不到一個月了。

不知各位在年初立下的flag都完成了多少。

或許你也和魚叔一樣,還有很多小目標沒達成。

但好在,又到了節日聚會接踵而來的時候。

再多的煩惱,都能被團圓的氛圍瞬間撫平。

每到這時,我都會和家人朋友一起重溫幾部經典電影:

把親情、友情、愛情一次說透的《真愛至上》;

讓人重新發現人性真善美的《生活多美好》;

令人感動於舐犢情深的《天倫之旅》……

但今天,魚叔要給大家推薦更特別的。

一部私藏許久的寶藏英劇。

明媚的色調,溫暖的故事,尤其適合一家人共賞。

季季9分+,妥妥的的五星神劇——

《德雷爾一家》

The Durrells

這部劇真是神了。

連拍四季,豆瓣評分都是9.1+,最高飆到了9.5。

憑的就是它治愈人心的魔力。

故事改編自作家傑拉爾德·德雷爾的真實經歷。

他可是個鬼才。

雖然小學一年級就輟學了,最後卻成了三所頂級學府的榮譽博士。

還創辦了動物園、動物保護及生態學學院……

因為社會貢獻巨大,被授予不列顛帝國勛章。

德雷爾是如何成功逆襲的?

這得從他的家庭說起。

他童年時就失去了父親。

母親路易斯(凱莉·霍威 飾)成了家裏的唯一支柱,但只能靠微薄的撫恤金勉強度日。

就這麼苦熬8年,時不時還會遭到周圍人的嘲諷。

更麻煩的是,家裏的4個孩子也不成器。

大兒子夢想當一名作家。

但總是怨天尤人,恨自己生不逢時。

實際上就是好吃懶做,都22歲了還想啃老。

二兒子有一定的暴力傾向。

平時寡言少語,熱衷擺弄槍支彈藥,總是惹是生非。

危險系數100%。

三女兒向往浪漫愛情。

16歲的她無心學習,渴望盡早邂逅真愛,步入婚姻殿堂。

小兒子是個動物發燒友。

雖然乖巧聽話,但偏偏喜歡研究老鼠、蟑螂。

在學校裏慘遭霸淩,最後只能退學。

他也是作者德雷爾的原型。

盡管母親精打細算,節衣縮食。

但日積月累的入不敷出,已經令家裏債臺高築。

更可悲的是,孩子們也失去了往日的活力,愁眉不展。

一家人貌合神離,人心渙散。

她開始質疑現在的生活方式是否正確。

最後的救命稻草,就是全家人在倫敦居住的房子。

母親一咬牙,決定賣房還債。

她準備拿著最後剩下的一點錢,移居物價低廉的希臘科孚島。

離開大城市,和孩子們開啟嶄新的生活。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科孚島非但沒有如詩如畫的田園生活,還落後艱苦宛如中世紀。

這裏尚未通電,夜裏照明只能點蠟燭。

全島只有一輛私人小汽車,交通工具除了雙腿,就是驢。

大城市的熱鬧和便利,在這裏無處可尋。

這還沒完。

由於資金有限,大家夢想入住的海景房,最終降級成一棟年久失修的海邊老宅。

墻體爬滿裂縫,護欄一碰就掉。

家具殘缺老舊,甚至連張床板都沒有。

一家人只能窩在藤椅上睡覺,累得腰酸背痛。

天花板也曾多次坍塌。

稍有不慎就有生命危險。

但越是逆境,越能展現母愛的偉大。

母親雖然背負著全部壓力,卻很少抱怨。

她總是給予孩子們最大程度的耐心、理解和尊重。

天花板掉渣。

她就撐著傘給小兒子傳授課本知識。

女兒被人罵「傻瓜」。

她立馬獻上一個大大的擁抱。

二兒子交友不慎,被人誣告。

她堅信他的清白,最後果然證明無罪。

大兒子悶在房間裏寫稿。

她沒有罵他廢物,反而認可他的才華。

沒錢買吃的,她就先自己挖野菜。

實在不夠吃了,才發動孩子們去搜集食物。

在她的努力下,一家人的生活慢慢回歸正軌,向好的方向發展。

科孚島就像一個巨大的禮盒。

雖然沒有什麼娛樂活動,但4個孩子都找到了心靈的歸屬。

小兒子收獲了熱愛。

他喜歡研究動物,而這裏有無窮無盡的研究樣本。

他還遇到了誌同道合的生物學家,教會了他書本裏學不到的知識。

最後在家裏辦起了小型動物園。

大兒子收獲了夢想。

他埋頭苦讀,筆耕不輟,不久後處女作完成,並得以在報紙上發表。

不算多的稿費,卻解了家裏的燃眉之急。

這讓他感覺很自豪,決心當一個職業作家。

二兒子收獲了愛情。

鄰家女孩有美麗的面孔和名字。

為了與她交流,他每天自學希臘文。

性格變得越來越溫柔、踏實,不再惹是生非。

女兒收獲了智慧。

她找到了一份陪聊的工作。

公爵夫人的豪宅和衣櫥不僅能滿足她的虛榮心。

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她也學會了不少有用的知識。

母親則在這裏收獲了自信。

以前她總因為寡婦的身份被人看輕,眼神中不時流露出局促不安的神態。

但在這座熱情洋溢的小島上,沒有人在意她的過去。

相反,她的堅強和樂觀,使她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變得愈發美麗動人。

雖然德雷爾一家在島上過得有滋有味。

但在倫敦老家的親戚們眼中,他們無疑是異類。

為了檢閱德雷爾一家的新生活,親戚們遠道而來。

一下船便面露鄙夷之色,有如來到了一片「蠻荒之地」。

才呆了幾個小時,姑媽便提出讓女主一家回國。

承諾可以資助孩子們念完大學,並且幫他們找到工作,同時在死後將一部分遺產分給她們。

這優渥的條件,讓母親產生了動搖。

孩子們也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確實。

與科孚島相比,倫敦的優越是顯而易見的。

滿地都是小汽車,夜裏燈火通明,百貨商場裏應有盡有。

但是轉念一想,大城市真的意味著更好的生活嗎?

對德雷爾一家而言,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

大兒子成了職業作家,有了穩定收入。

女兒也找到了兼職,可以補貼家用。

房屋早已修繕完成。

大家的餐桌也變得越來越豐盛,就餐地點甚至移到了海裏。

這可是終生難得一遇的經歷。

母親曾經說過:

「我們不需要施舍,我們是一個有本事又獨立的家庭。」

這也是她遠渡重洋的原因。

不想向外界袒露自己的脆弱。

一旦回到倫敦老家,就意味著他們會淪為寄生蟲。

失去自我、失去尊嚴,而這正是小島生活帶給他們最寶貴的東西。

因此,母親拒絕了姑媽的提議。

幸而姑媽也在幾天的度假中,被荷爾蒙旺盛的小島所征服。

摒棄了多年來的嚴肅和無趣,選擇尊重她的決定。

這部劇以一場聚會收尾。

人們在科孚島上歡聚一堂,載歌載舞。

盡情地感受陽光,音樂,海風。

德雷爾一家被原住民全心接納。

母親和醫生的夫人成了閨蜜,兩人互訴衷腸。

島上唯一的司機對一家人照顧有加,任何小事都親歷親為......

而每個家庭成員的煩惱,也得到了化解。

他們在這裏收獲了友情,親情,愛情。

更學會了理解,分享,悲憫。

這恰恰是他們在倫敦時最欠缺的東西。

也是作為人,最珍貴的品質。

是科孚島的壯美與包容,彌合了家人間多年來的心靈隔閡。

科孚島就像是桃花源。

隔絕了現代社會的虛偽矯飾,私心雜欲。

誰又能說,這裏沒有文明?

返璞歸真、化繁為簡,或許就是文明的高級形式。

從遠道而來的德雷爾一家,到科孚島上的原住民。

他們的身份,本來迥異。

有習慣了車水馬龍的城市人,也有世世代代與自然共生的島民。

有肆意揮灑靈感的藝術家,也有酷愛研究野生動物的冒險家。

甚至語言都無法完全相通。

但在科孚島的這場聚會上。

人們用歌聲、舞蹈作為語言。

一起用當地出產的向日葵裝點派對。

自由的空氣中充滿了歡聲笑語。

在這裏,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又在相聚中收獲著同樣的快樂。

人與人之間回歸最純粹的情感聯結,才是相聚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