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一只母雞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姜尚,姓姜,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

民間傳說中,這個人叫姜子牙。他有好幾個名字,只有姜子牙這個名流傳最廣,最被人們熟知。

據說,姜子牙大約生活在公元前1017年至公元前1156年,當然,這只是他大概生活的年代,他活了130多歲是不太可能的。不要說那個年代,就是今天,一個人生活條件再好、保健及醫療條件再高,活這麼大年紀,也是非常稀少的。

據史載,姜子牙,祖籍在今山東日照莒(音:舉)縣一帶,其遠祖曾隨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河南西陽呂地,也有的被封在河南申地,封在呂地的被稱為呂氏,封在申地的被稱為申氏。姜應是是姜子牙媽媽(母系延續)的姓。所以,姜子牙也稱為呂尚。

姜尚祖上,自從被封在呂地,應該因立功受賞就開始富貴起來了;但到了姜子牙出生,已歷多代,家道已漸衰至跟最下層百姓沒多少區別。

姜子牙年輕時,為謀生,曾在商都殷城南的朝歌宰殺牛等牲畜賣肉、在盟津(今河南孟津)開酒店賣酒,直到70歲也還平平無奇,終是普通百姓;不過,姜子牙不氣餒,非常有理想、信念,業余時間一直學習天文地理、研究軍事與治國之策。

某日,姜子牙忽然想起要到渭水北(支流潘溪)岸垂釣。

當時正是商末紂王在位,西伯侯姬昌一直心心念念、如饑似渴的想訪求賢能,幫他壯大周國奪取商朝天下;這日想出門打獵,出發前先占了一卦,所得卦辭為:"所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乃是個能幫助成就霸業的輔臣"。姬昌外出打獵,果然在渭水邊遇見正在釣魚的姜子牙。

只見姜子牙釣魚的方法非常奇怪,只是弄個魚竿、垂個直釣鉤,釣鉤離水面很高,口中還念念有詞:快上鉤吧快上鉤,願意上鉤的都來上鉤吧(這個故事被記錄在史書上,就是俗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由來)!

姬昌與姜子牙談話,覺得姜尚有大才,完全能輔佐自己壯大周國奪得天下,十分難得,極興奮,不由得高興的對姜尚說:"先君太公(姬昌的爸爸季歷)在世時曾說:'將來一定有極賢能的人才到周(方)國來,我們才能興旺。這說的就是您吧?'"

姜子牙與姬昌同車回到周國都,被姬昌任命為“太師”,主管全周國政治、軍事。

周國之始祖,據傳是上古帝嚳之子後稷(稷音:寄;後稷,傳說為中國農業之神);後稷當初為禹最倚重的三公之一(主管農業);其後代、族人在今陜西一帶遊牧為生,後來因受周圍戎、狄等欺淩,在古公亶父帶領下遷徙到陜西岐山東北的周原定居下來,改遊牧為發展農耕,後來逐步形成村落、城市,於是部落名定為“周”;當時其周圍有好多部落,這些部落曾都比周強大,周人被欺辱侵略,不得已對外不斷征伐,以武力壯大自己同時削弱消滅周圍威脅;一代一代傳下來,直至周文王在位,仍以岐山為都城。

因姜子牙這樣的賢才在周的“太公”季歷時就熱切盼望,於是後世也稱姜子牙為“太公望”或“太公”、“姜太公”。

關於姜子牙遇姬昌並被立為“太師”的故事,《史記》說還有兩種說法:(1),姜子牙曾去紂王處任職,但發現紂王昏庸無道,就離開了紂王。又到其他諸侯處,無人重視;最後發現姬昌尊敬老人,很多老人都投奔周,於是姜尚也到了周,故意在渭水邊垂釣,遇見姬昌。(2),姬昌被紂王囚禁在羑(音:有)裏,周官員閎(音:宏)夭、散宜生知道在民間隱居海邊的姜尚有謀略,就邀請姜尚,幾個人一起想辦法用美女、稀奇的良馬等稀世珍寶通過商朝大臣費仲賄賂紂王,紂王一見樂壞了,嘴都合不上了,不是地球有引力下巴和門牙都可能樂飛了,不禁說:“這麼多寶物,有其中一樣也足矣放姬昌了”!於是放了姬昌,還告訴姬昌:“跟我進言誣陷你、使你遭囚禁的就是崇侯!”此後,姜尚仕周。

姜子牙偷偷幫姬昌謀劃如何打敗紂王,奪得商朝天下。他輔佐姬昌積善行德,對內施行仁政,大力發展生產,訓練軍隊;對外,聯絡對紂王不滿不給紂王納貢的諸侯,促使其恢復給紂王納貢,以此麻痹紂王。

虞國、芮國的人,因事有了爭端,想入周找姬昌調停,剛入周境還沒見到姬昌,就見周人互相謙讓田界、尊敬老人及長輩,於是慚愧的說:"我們爭執的,正是周人以為羞恥的,我們還去找姬昌幹什麼,不是自取其辱嗎?"於是,互相謙讓著自動解決了爭端。天下人聽說這事後,都說:“姬昌應是天下之主了吧!”

姬昌在姜尚輔佐下,對周邊密須、犬戎、耆(音:齊)、邘(音:於)等國大力討伐,逐漸消滅了這些小國;又把當初曾向紂王進言使紂王囚禁姬昌的崇侯的崇國也攻破,崇國滅亡,姬昌又派人在崇國土地上建立豐城(在今陜西省西安市,後來建立的鎬京也在西安市,西安市簡稱“鎬”來於此),做為周的新都城。

姬昌多次征伐附近部落、小國,逐漸把附近小政權都消滅了,有很多原商朝附屬的方國都叛商歸順周。當時天下領土,三分之二都是周的了。

後來,姬昌死了,姬發即位,尊稱姜尚為“師尚父”(繼續任姜尚為太師,並稱姜尚為“父”,可以看出認幹爹從那時就有了),繼續施行姬昌在位時的各項政策。

姬發即位九年,姬發、姜尚想看看消滅紂王天下諸侯會不會積極響應、大力支持,就號召諸侯到盟津(今河南孟津)去搞閱兵。姬發車中載著姬昌的木牌,對外稱是奉文王之命討伐,一手持黃鉞一手持白牦牛尾做的旗;姜尚也一手拿黃鉞一手拿白牦牛尾做的旗,指揮軍隊說:“蒼兕(音:四;蒼兕,古代掌管舟輯的官職名或借指水軍)蒼兕,總爾眾庶,與爾舟輯,後至者斬(姜尚命主管舟輯的官說:集合你的軍隊,給你船只,遲到了就要斬首) ;”二人率軍到盟津;天下諸侯沒邀請就準時到達參加的有八百多個。

盟津到朝歌、商都殷城大約只有四百裏左右;閱兵、演習畢,眾諸侯都對姬發說:"是時候了,可以下令對紂王發兵了。"

姬發說:“不行不行,還不到時候。你們不明白天命。”於是,帶軍隊返回周都。

姬發這次在盟津閱兵,歷史上稱為“孟津觀兵”。

之所以觀兵後返回,應是姬發、姜尚知道紂王還有很多軍隊和支持者,這時候進攻,沒多少勝算把握,不如再回周地養精蓄銳、靜待時機。

姬昌活著時,紂王就曾設炮烙殺大臣,醢(音:海)九候(把九候做成肉醬)、脯鄂候(“脯”音:斧,本意為“肉幹”;此為把鄂候做成肉幹);孟津觀兵二年後,姬發聽說紂王更昏庸無道:他殺了忠心進諫的比幹、囚禁了箕子,大臣微子見紂王殘暴逃走了,商朝的太師疵、少師疆都帶著祭器、樂器投奔到周國。

姬發說:“是時候了!”於是,遍告諸侯說:“殷(紂王)有重罪,不可不伐”。姬發出發前占蔔,卦象不吉;姜尚力勸出兵;於是,姬發在車中又安放姬昌木制牌位,帶著三百輛戰車、三千勇士、四萬五千穿著鎧甲的戰士,向東進發;途中突遇暴風雨,姬發及眾將士都很灰心,姜尚力排眾議、極力勸說增強了姬發必勝的決心,於是周軍繼續進兵,一直到盟津(二年前閱兵演習的地方)。

上次參加閱兵演習的諸侯們不但都到齊了,還又帶來共四千輛兵車助戰。

姬發作《太誓》(討伐紂王的檄文)對眾人說:“一定要勤勤懇懇、不能懈怠啊,紂王自絕於天,毀壞三正(毀壞天、地、人的正道),聽信女人的話,廢止以前典雅的音樂,改奏靡靡之音只為取悅宮中婦女。我們要恭敬的替天討伐他,努力吧,這樣的事不會有第二次,更不會有第三次。”

姬發軍隊來到距朝歌七十裏的牧野,整頓軍隊後,又對眾人講話:“西方來的眾將士們,辛苦了!我的友邦各君主(商代,國家最高王稱“帝”,各下屬小國王稱候,周代最高王稱“王”,各下屬小國王稱為“君”)們,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長、千夫長、百夫長們,庸、蜀、羌、糸盧(音:盧)、微、髳(音:矛)、彭、濮(濮音:仆;除了糸盧,庸、蜀、羌、微、髳、彭、濮都是當時少數民族,基本都在今陜西、山西、四川、雲南、貴州、湖北一帶)民族的人們,請高舉你們的戈、排好你們的盾、豎起你們的矛,讓我們一起宣誓;古人說,母雞是不報曉的,母雞報曉必傾家蕩產;現在紂王只聽信婦人之言,不祭祀自己祖宗,拋棄國家大政,不任用自己的同祖兄弟,反對各國逃亡罪犯重視、重用,放縱他們橫行霸道,商朝政事被奸佞(音:寧,四聲)控制為禍,今天我要恭敬的執行上天的懲罰。•••••••不要攻擊前來投降的人,要讓他們為我們所用••••••努力吧••••••誰不努力,我就處死他!”

聞姬發來攻,紂王慌忙組織起七十萬(《史記》說是七十萬,也有說是十七萬;如是七十萬,牧野之戰應是中國有史以來參戰人數空前的一次戰爭)奴隸等編成的軍隊抵抗。姬發下令進攻,紂王的軍隊調轉矛頭跟周軍共同攻打朝歌。

紂王忙逃回朝歌,在鹿臺穿上他平時喜歡的綴著美玉的衣服,自焚而死。火勢之大,連鹿臺上四千塊玉石都被燒毀了。

武王率人攻進鹿臺,用弓箭射了紂王三箭,又割下紂王的頭懸掛在白旗上,(關於紂王的死法,各種史料記載不一,有的說是紂王非常勇猛,在牧野跟周軍做戰時被抓住後被殺了,也有的說是在鹿臺自焚而死,也有說是被武王射了三箭後砍下其頭••••••反正是死於武王討伐),又殺了妲己;紂王的另兩個小妾都自縊而死。

朝歌破,紂王死,商朝算徹底亡國。但,其他商朝原部族、方國,有的是商死黨,姬發和姜尚,又派多人帶兵多路出擊,繼續作戰,最後徹底消滅商朝所有殘部。

武王、姜尚在朝歌,把紂王兒子武庚封在朝歌以北一塊地方,稱為“邶”(音:倍,《詩經》中邶風即源於此);令武庚還施行殷商時政策管理原商朝遺族,供奉其祖先牌位。姬發又封商王室二人分別建立“鄘”(音:擁)“衛”二小國;姬發對武庚等人不放心,就又把自己仨弟弟叔度、叔鮮、叔處分別封在武庚附近(為三小國:叔度為管國,叔鮮為蔡國,叔處為霍國,史稱“三監”),監視武庚及其族人。

武王派人加高了比幹墳墓,又表彰了深受民眾喜愛、對商朝忠心耿耿因直言進諫遭紂王罷免的商容;釋放了箕子和一些被囚的百姓;向貧苦百姓散發了鹿臺的錢財、囤積在鉅橋的糧食;祭奠了此次伐紂犧牲的將士。

姬發帶人回到原周地,同時帶走了象征天下王權的禹鑄的九個鼎;又派人新建一都城,定名“鎬(音:號,在今陜西西安市)京”,定國號為“周”。

武王對這次進攻商朝將士論功行賞,姜尚功勞第一,被封在營丘(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國名為“齊”(戰國七雄之“齊”始於此);周公旦(武王親弟弟,姓姬名“旦”,就是後世周公解夢的“周公”)被封在曲阜,國名為“魯”;封其弟召公奭於燕(“奭”音:是;戰國七雄之“燕”始於此)。此次征戰其余有功者皆被封。中國歷史上的分封制從周代開始。

姜尚帶兵到營丘附近,附近萊國人(原商朝方國)帶軍隊出來,想趁姜尚遠道而來立足未穩用武力搶占營丘,姜子牙指揮軍隊,一通激戰,打敗萊國人占領營丘。

姜子牙以營丘為中心治理齊國,清明政務,順風俗,簡禮儀,倡導工商業,發展當地漁、鹽業優勢,齊國人都富裕起來,於是,附近很多百姓都紛紛歸附齊國,齊國成了當時天下諸侯國中的大國。

姜子牙是商末周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被後世譽為:兵家鼻祖(還稱其為謀略家,似有點多此一舉);他寫了本兵書:《六韜》,內容思想深邃,邏輯嚴密,關於戰爭的方方面面幾乎都涉及到了,在中國軍事史上有非常高的地位(歷史上曾有人認為非姜子牙所做;目前出土文物中,最早有西漢竹簡,稱是姜子牙所著)。《六韜》歷代都被認為是中國兵學第一書(應是以年代論),其和另一中國歷史上著名兵書《三略》(傳為秦末"漢初三傑"之一張良師傅黃石公所著),在北宋神宗元豐年間,被政府定為國立武科學校教科書之一;現在,又早已被譯為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傳揚海外。

中國歷史上,年代久遠又非常傑出的軍事家很多,如:先軫(音枕),田穰苴(音:居),吳起,孫武,孫臏,曹劌(音:貴),白起,廉頗,李牧••••••

但是,論年代,這些人都遠不及姜尚久遠,距今最遠的曹劌,也是春秋、魯莊公時期的,比姜尚晚了好多年。後人研習政治、軍事,還可翻看前人著作或戰例,姜尚時想找這方面史料可能有一定困難,但他卻有高深的政治、軍事謀略。

姜尚最著名的成就,就是輔佐姬昌姬發父子,消滅紂王、建立經營齊國。

《史記》載,紂王非常聰明、神勇:“知足矣拒諫,言足矣飾非",能“手格猛獸”;廣收天下珍禽異獸等寶物充斥宮廷、沙丘、苑臺(沙丘、苑臺應是紂王養殖各種珍奇動植物的花園、動物園),大肆搜刮百姓花巨資建了奢華無比的鹿臺,建巨大的糧倉“鉅橋”供自己揮霍享樂;愛妲己至對其言聽計從,設酒池肉林,令男女裸逐其間。廢棄典雅音樂奏靡靡之音愉悅寵幸的婦人,曾醢九候、脯鄂候、設炮烙;當年姬昌聽說紂王設炮烙、醢九候、脯鄂候,嘆了口氣,這事被崇侯虎知道了,告訴了紂王,並對紂王說:“姬昌廣施恩惠,積善行德,對大王將不利”,於是紂囚禁姬昌。

還有史書記載,紂王多次對東夷大規模用兵,造成朝歌、殷城防備空虛、國力日衰,因此被周滅。

商湯伐桀、武王伐紂,其實除了私仇,也還都是巫者(各方國、部落)與統治階級爭權奪利的結果。夏商時,政令多出於占蔔,國家大小事務,幾乎一切都由占蔔來決定行動與否。占蔔都有專門的巫師具體負責,巫師有男有女,男巫稱“覡”(音:習),女巫稱“巫”;巫師一般由國中各有權勢的方國或部落首領擔任,也有的由國王妻擔任;這樣一來,各巫師們都想方設法左右朝政想讓國家做出利於自己方國或部落的政策。

夏商的國王(夏稱"後",商稱“帝”)們也不傻,所有的事幾乎完全看的明明白白,於是,就常想方設法改變政策決定方式,於是,有的國王就逐步廢除祭祀天地、祖宗這樣的事,把政策決定權盡量全攬到自己手裏;但這樣變革,自然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常有不從者;加上有的國王、帝,處理跟下屬諸侯、部落首領的方式失策,急於成功或授人以柄,反擊者便正好以其不祭祀天地祖宗來號召眾人討伐他。

姜尚建立的齊國,傳32君,存665年,被田和建立的齊國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