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瓣玉米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一,頻繁選擇的真相是:選著選著就老了。

前兩天,公司舉辦了21周年慶祝活動,活動上,表彰了一部分員工。表彰的理由是:在公司工作了20年!

對於工齡還是個位數的我來說,在一家公司連續工作20年,是無法想象的,也是非常讓人佩服的。畢竟人生有限,本能喜新厭舊,20年風雲變幻,還能耐心的呆在一家公司,定力讓人佩服!

20年下來,他們稱不上富貴,但生活工作都安定有序,過得比較幸福。與這樣的人相比較,很多年輕人,跳槽就像一日三餐一樣頻繁。

曾經看過一個段子,一位顧問告訴公司經營者說:

不要罵剛畢業的年輕人,一罵他們就會走人。要罵就罵那些有孩子有車子有房子的中年人,再怎麼罵他們也不會走。

從側面可以看出,剛畢業的年輕人,離職、頻繁換工作已經是一種社會普遍現象。

頻繁跳槽後,不僅沒有積累專業的技能,還會讓以後的就職越來越難,沒有忠誠度,也沒有克服困難決心的人,一招進來,教你點知識就走人了,時間和精力打水漂,想必沒有公司想要。

而且,對於頻繁跳槽的人來說,就是不斷選擇自己的職業之路,就像黑瞎子掰玉米,掰一個扔一個,總想著後面還有更大的。殊不知,社會給我們的機會真的沒有那麼多,跳著跳著就老了,我們並沒有那麼多選擇。

心理學上有一個試驗,分析了選擇的多少對於客戶購買行為的影響。

試驗設立了兩個貨架,分別堆了六種果醬和二十四種果醬。結果出乎人的意料,二十四種果醬的貨架,比六種果醬的貨架吸引的顧客數要多得多,但是,實際購買轉化率卻只有後者的十分之一。

也就是說,當人有更多選項時,就會有選擇疲勞。而選項較少時,才更能刺激人的行動,讓人更容易做出選擇。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說:你混得不好,就是因為你選擇太多。

深以為然。

當有多種選擇時,你也許會得意,不同工作可以隨意轉換。但是,正因為選擇太多,你會把精力用在選擇的比較和猶豫上,這是最浪費精力的事情。而選擇少的人,會安下心來,盡全力把這條路走通。在一條路上做出的努力,會一點一滴積累起來,幾十年後,就會成為專家,甩別人幾條街。

二,那些做出選擇後,堅守選擇人,都怎麼樣了?

2019年,《中國機長》這部電影,讓女演員袁泉又走到輿論前端。袁泉的演技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她對事業的選擇和堅守,比演技更篤定。

袁泉是中央戲劇學院“96級明星班”中的一員,與章子怡、梅婷、秦海璐等並稱“中戲七朵金花”。

袁泉外形有很高的的辨識度,專業能力強,大學期間就參演了首部電影《春天的狂想》,獲得金雞獎最佳女配角。2000年主演電影《藍色愛情》,獲得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按照這樣的路徑,袁泉順勢接廣告、拍電影、演電視、做宣傳,走紅是可以預見的。但是,她沒有選擇大多數一人的發展路線,而是選擇了更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演話劇。

話劇傳播範圍相對小眾,曝光率低,收入也少,非常考驗演員的功力和耐力。但這才是袁泉終於自己內心的工作。

2007年,袁泉30歲,入選“中國話劇百年名人堂”,同在名人堂裏的,還有老舍、曹禺等前輩,她是其中最年輕的演員。而且,袁泉集齊了話劇梅花獎、學院獎、話劇金獅獎,成為話劇演員的大滿貫。

袁泉自己也坦誠,接拍影視劇帶來的名氣和收益具有誘惑力,但是自己沒有辦法同時做好幾件事,必須做出選擇。

選擇多,在多想選擇之間來回搖擺,不是一件好事,不如就追隨內心,選定一條路,俯下身子,把路走通。

40歲+的袁泉,沒有一點人到中年的老態,因為她的選擇忠於內心,而她的行動,忠於選擇。所以,她不焦躁,不匆忙,優雅而篤定,是由內而外的“好姿態”。

袁泉角色造型

有一天,我做了一個夢,我習慣性的查了一下周公解夢。給的解釋是:你今天會有比較多的想法,會讓你猶豫不決,但不管哪一個想法,只要做成,就會帶來很大的回報,最怕想法多不行動。

這個夢境,我已經不記得了,但是解夢的內容,我記得很清楚。而且這個解夢,不僅適用於我那一天,更適用於所有事,所有人。選擇一個,去行動,讓選擇變成現實,就會帶來很大回報。

我想,這句話,不僅對我自己說,也是和各位讀者共勉。

三,選擇後,在漫長前路上,要不忘初心。

前幾天開會,我們的總經理說:

“我們這一代人,都很珍惜物品,衣服鞋子破了,修修補補再穿。即使老婆厭倦了,也不會扔掉,咬咬牙接著過。現在的年輕人不一樣啦,沒有吃過苦,東西舊了,隨便扔掉,有的人連老婆都扔了。”

聽得會上的人,一陣笑。不過我深深覺得,這種態度,是一種認真、嚴肅的人生態度:一旦選擇,就不輕易放棄,不忘初心,走到最後。

村上春樹,在一場籃球賽的觀眾席上,決定成為一名作家。村上春樹寫了很多作品,讀者粉絲無數,即使諾貝爾獎陪跑7年,他始終不改初衷地寫作。村上春樹說:比起諾貝爾獎,讓我的讀者滿意,更重要。

再說一個更感人的故事。

現在日本另一位人氣作家東野奎吾,成名路也是百轉千回。

1981年大學畢業後,在日本電裝公司當組裝工人,一邊工作,一邊寫小說。他寫的兩部小說《人偶們的家》和《魔球》都沒給他帶來收入和名氣。他在1983年左右,結了婚。

1985年,東野奎吾憑借校園青春推理小說《放學後》摘得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而正式出道。之後的1986年3月,他辭掉工作,奔赴東京,從事專職寫作。

可是,命運並沒有就此眷顧他。

此後的十年,東野圭吾的作品一直備受冷落,沒有收入,生活沒有保障,妻子也與他離了婚。直到1996年《名偵探的守則》出版暢銷,東野圭吾才重新受到關註。

2011年11月21日,2011年第六屆中國作家富豪榜子榜單“外國作家富豪榜”發布,東野圭吾以48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榮登外國作家富豪榜第5位。

我想借助這個例子來說明,不論是偉大的人,還是普通人,人生路都不容易,選擇之後,一定會遇到挫折,遇到誘惑,這個時候,是通往更高境界的關卡,過去了就成了,放棄了,就完了。如果害怕困難,就此放棄,再去選擇別的事情,不僅放棄了之前的積累,也會讓你形成放棄慣性。

任何一個成功,都是死磕、不放棄打拼出來的。所以,我們都不要被“選擇大於努力”這句撲街金句迷惑,選擇固然重要,但是保證成功的,恰恰是後邊那些鍥而不舍的努力,是用於直面困難的勇氣。

我們站在局外所看到的,是別人光鮮的成就。但是,你知道嗎,所有成就,不都是有趣、好玩、輕松的,而更多的是單調、乏味、疲憊的。熬過那些單調乏味的日子,才是對選擇的最大尊重,才能讓閃光一刻變得有可能。

選擇,不要多做,對選擇的堅守,才能帶你走向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