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小海蟹屋頂跑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作者:行走的Leon君

騎上電摩托,環島不堵車

海南

倘若不是春節期間再度緊張的防疫形勢,我可能不曾想過會如此深入地遊歷 海南 ,更沒想過會騎著小電驢,沿著海岸線,環行整座島嶼。

在我的刻板印象裏, 海南 好像除了海浪、沙灘、椰子樹,就剩 三亞 離譜的物價了。這次陪家人來海南過年,又遇上出入島防疫管控,我就琢磨著以什麼樣的方式,重新打開海南,才不會虛度島上時光。

以我歷來「活著就要折騰」的旅行原則,環島似乎是「折騰自己」的不二選擇。

設想了幾種交通工具:自駕?太快, 海南 島環線一圈也就八百多公裏;騎單車?太慢,深度遊的話沒一個月下不來;騎摩托?一來沒駕照,二來海口和三亞都禁摩,被交警抓到扣車直接提前「完賽」……思前想後,貌似只有騎電動車,這唯一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了。

但眾所周知,小電驢的致命弱點就是續航問題,騎半道要是沒電了,那可就涼涼了。所以,為了避免技術性撲街,出發之前,對小電驢進行了一番升級改造:配置續航90公裏石墨烯電池,2小時高能電池快充器,以及十米長的大功率電源線——只要給我一個插座,我就能給全宇宙充電!

置辦好交通工具,再設計好路線就齊活了。這次旅程決定從陵水出發(因為我住這兒),自西向東順時針環島一圈再回到 陵水 。途中會經過13個市縣,停留10個目的地,預計用時兩周。

一切準備妥當之後,「千裏海灘號」小電驢載著頭戴「草帽團」頭盔的我,向西南海岸,一騎絕塵而去。

一、陵水:三亞後花園

陵水

話說,此行的出發地——陵水,你可能從未聽說過,但它隔壁的 三亞 ,就眾所周知了。

陵水 西接三亞,被稱作「三亞的後花園」,實際上就是三亞的房地產商把「候鳥小區」一路平推,建出三亞,建到陵水去了,從香水灣到清水灣,沿途全是高聳的商品房和大酒店,把整片海灘都包圓了。

要是想近距離看海,得把車停酒店門口,徒步從大廳穿過去。

陵水最有名的景點——清水灣,其最好的灣區地段已經被雅居樂的酒店和別墅群占滿了,本打算飛一波無人機,航拍一下這北緯18度的海景,結果我剛拿出機器就被不知道哪兒竄出來的保安勸退了……

繼續走了好遠,等看到遊艇碼頭的燈塔,才解除限制。這座燈塔名叫「自由燈塔」,是清水灣最顯眼的地標。

燈塔的小清新配色和防波堤的幾何形構件,頗有點墾丁的神韻。

無人機從這裏飛上去鳥瞰海灣,景色確實美不勝收,孔雀藍的海水拍打著象牙白的沙灘,顏色從藍到白有層次地暈開,沿岸的綠化帶編織著整齊劃一的樓群,偶有幾艘歸港的遊艇,劃出一道道白線。

陵水作為三亞海灣群向東的延伸,海景的質量自然也是毫不遜色。從清水灣開始預熱,沿途全是大大小小的海灣,一路到達三亞的海棠灣,海南的灣區「正片」上線了。

二、三亞:美好與金錢「灣灣相扣」

三亞

可能是在 陵水 鄉下住了太長時間,初到 三亞 居然把我給震住了,整個三亞順著海棠灣、亞龍灣、大東海、三亞灣和崖州灣「五大名灣」一字排開,占地面積比我想象中要大得多,今日份摩旅從三亞東橫穿到三亞西,就騎了70多公裏。

01.亞龍灣:三亞「名灣」課代表

亞龍灣

限於時間和續航裏程,我直接挑了「名灣」課代表——亞龍灣,來感受三亞的魅力。

亞龍灣素有「三亞歸來不看海,除卻亞龍不是灣」的美譽,不過相比其他海灣的規模,全長只有7.5公裏的亞龍灣顯得短小精悍。

放眼望去,三面青山相擁,環抱半月形的蔚藍大海,踩上灣區潔白細軟的沙灘,迎面吹來溫柔的海風,帶著淡淡的鹹味,讓人有種夢回東南亞的感覺……許久沒出國了,看到海邊曬日光浴、戲水嬉鬧的遊客,一股莫名的感動湧上心頭。

我對三亞的總體印象可以用加強版的 芽莊 ( 越南 )來概括,但在基建和旅投方面,三亞顯然比 芽莊 強上不止一個量級,而且 三亞 的商業化程度已近乎開發到無以復加的地步,盡管海灣這麼多,但幾乎每一寸沙灘都被豪華酒店圈占了……三亞仿佛一個偽裝成城市的酒店集團。

就算酒店如此紮堆,一到冬天,還是被南下的「候鳥」老人和富人們填得滿滿當當,春節期間更是一房難求,三亞的房價也跟坐火箭似的飆到 杭州 、 南京 的水平,但依然擋不住「怕冷星人」的趨之若鶩。

以至於我在亞龍灣附近看到擺地攤的居然都是賣房子的,有人路過,攤販就喊:「美女!買個房唄」,只見那路人還真去地攤上的圖紙瞅了一眼……哈哈哈,這有來有往的,不愧是我大三亞的「 凡爾賽 」日常。

02.鹿回頭:像極了愛情的日落

鹿回頭風景區

我在三亞呆了兩天,打卡了三大常規景點——鹿回頭、天涯海角和南山寺。

鹿回頭風景區位於 三亞 的中心地帶,是 海南 島最南端的 臨海 山丘,山頂上有個鹿回頭雕塑,是 三亞別稱「鹿城」的來源。

從邁進大門開始,沿路都是各種鹿的形象

「鹿回頭」雕塑—— 三亞 城徽在此

鹿回頭公園裏真有回頭鹿

關於「鹿回頭」有一個奇妙的愛情傳說,簡單概括就是一個獵人愛上了自己的獵物的故事,雖然情節談不上感人,但 三亞 必須有這麼一個以愛情為消費內核的海角公園,來滿足到 三亞 度假的小情侶們的精神生活。

而對於攝影師來說,這裏也是俯瞰 三亞 全城的絕佳地點—— 三亞 灣和大 東海 盡收眼底……而且,登上山頂西頭,還能看到 三亞 最美日落,就衝這也絕對值回票價了。

三亞灣——世界各大豪華酒店聚集地

鳳凰島——世界級國際郵輪母港

大東海——全 海南 開發最早的海濱度假區

不過最後悔的是沒有把無人機拎上來,因為之前在亞龍灣和大 東海 都遇著禁飛的警示牌,外加 三亞 還建有軍港,所以我到鹿回頭時就徹底放棄了航拍的念頭,結果在山頂居然遇到一個飛無人機的小哥,當時我就裂開了,心情堪比基金賣早了踏空一樣……

好在後來結識了這位小哥,放了一下他的飛機,晚上還一起吃了頓海鮮大餐,姑且撫慰了內心的憂傷。

03.天涯海角:為了這四個字躬身入坑

天涯海角

第二天一早起來就去拔草了天涯海角和南山寺。

老早就知道天涯海角是一個制造概念的圈錢景點,但為了這詩意雋永的四個字——「天、涯、海、角」,還是躬身入坑了……

去之後果不其然是教科書版的套路化設計,景點全部按照網紅模板布局,就連婚紗旅拍的新郎新娘都感覺是剛從流水線上走下來的。

為了挽回些許門票的尊嚴,我決定走到景區盡頭,看一眼天涯石和海角石,但沒想到真的要很久才能走到,然而到頭了也就是兩塊並沒有多大的海灘礁石,性價比確實有點低。

南天一柱——傳說是天柱的一小截,用以支撐南天

南天一柱石是第四版人民幣兩塊紙幣上的圖案,年代久遠,已經完全沒印象了

天涯石——這裏題字的石頭還真不少,最早可追溯到清雍正朝

海角石——忒難找,隱秘在天涯石背後的亂石堆裏

唯一慶幸的是,疫情期間遊客不多,石頭下面並沒有圍滿排著隊拍照的人。這要擱到以前,一個人承包整個天涯石的畫面,想都不敢想。

04.南山寺:推開山門見大海

南山寺

天涯海角再向西行,就到了南山寺。

寺院坐落於 三亞 西郊的南山嶺,緊鄰崖州灣,是一片以南山寺為主體的南山文化旅遊區,比起天涯海角來層次明顯高了一截,當然票價也超出一半。

景區最引人註目的要屬高達108米的海上觀音像,比自由女神像還高15米,建成於2005年,至今仍是世界上體量最大的觀音造像。

南山寺的主要殿閣建在南山景區的最西邊,1995年破土動工,耗時兩年半建成,是新 中國 成立後興建的最大佛教道場。寺院依山就勢,占地400畝,相當於38個足球場那麼大。

別看南山寺年紀輕輕,佛緣卻頗為深遠。

據說一千多年前,大唐高僧鑒真第五次東渡時被臺風刮到了南山,老人家索性就在這裏一邊宏法,一邊籌備第六次東渡……估計南山的風水確實非比尋常,第六次東渡的鑒真順利抵 達日 本,由此南山便被後世視作福地。

於是,今人在鑒真福地建造了仿唐風格的南山寺,一是紀念鑒真精神,二是背山面海的選址著實妙不可言。

這還真是我頭一次見到推開山門就能望見大海的寺廟,心曠神怡啊,如果在座的有看破紅塵的同學,想要出家的話一定要選擇這樣的地方,學佛修行都不會覺得青燈寂寞。

05.崖州古城:三亞僅存的人文底蘊

崖州古城

三亞的最後一站去了一個極其冷門的景點——崖州古城,主要是為了了卻我在三亞飛無人機的夙願。

景區說是古城,其實就剩一個文明門(城門樓)和一個崖城學宮(孔廟),不收門票,但也沒什麼出彩的,不過作為 三亞 僅存的歷史古跡,見證了從南宋建制以來 三亞 的風雨興衰,好歹算是給這座「銷金鍋子」保留了一抹人文底蘊。

圍著古城暴走了一圈,在城門對街的椰子攤喝了一個八塊錢的椰子水,新鮮解渴,滿血復活。

跨上座駕繼續騎行,出了 三亞 市的崖州區,直奔 樂東 縣的鶯歌海,西海岸環線行程就這麼開始了。

三、鶯歌海:女神的彩妝盤

鶯歌海

鶯歌海這個名字很美麗,但周遭的路況卻反差巨大。

作為一個偏遠小鎮的鶯歌海,地處 樂東 縣最西面,想要到那裏,就必須穿過外圍的層層村莊。

我按導航行駛的鄉道可以說爛到家了,堪比 老撾 瑯勃拉邦 ,路上坑坑窪窪,都是大卡車軋出來的深深的車轍,騎在上面都有種開摩托艇的「波浪感」。

而且,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沿途經過的村與村之間的荒郊野嶺,才是真正考驗神經的……幸好吃晚飯的時候在店家那裏蹭了一會兒電,不然在田間地頭熄火了,那才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從縣裏到鄉裏,再到村裏,七彎八拐了一大圈終於騎到了鶯歌海的民宿。要說前幾天的行程還是輕松應對的city-walk,到這裏算是真正深入民間的原生態旅行了。

這家民宿真的就是在沒有任何商業開發的原始村落裏開的,街巷犬牙交錯,家家戶戶都在門口曬著鹹魚,一陣陣海腥味兒飄散在整個村莊。

所以,我為什麼要選這裏作為環島西線的第一站呢?

對於地理控來說,鶯歌海——除了極富詩意的名字外,著稱於世的就是建在這裏的海鹽場了。

最早聽說它的大名,是中學地理課本上稱它為「中國南方最大的海鹽場」,以井字型鹽田分布於山海之間,綿延30多平方公裏,規模龐大,蔚為壯觀。

因此,這裏便是無人機飛手的天堂,在鶯歌海自由的天空中,飛一波無人機簡直不要太爽!

在上帝視角下,阡陌縱橫的巨大鹽場,整齊排列著一方方精巧的曬鹽池,在陽光映襯下泛著不同色澤的光……是不是像極了故宮文創出品的顏色奇奇怪怪的彩妝盤?

渠道和鹽池之間的田壟上,堆放著新曬的原鹽,閃著瑩瑩白光。

池裏的鹽農們正頂著晌午的烈日專心勞作。我原以為曬鹽主要在夏天,看來冬天他們也不休息啊,感佩當地農人的勤勞辛苦。

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大型制鹽現場,不看季節和氣溫的話,像走進了雪地。

原鹽堆成了小山,看著潔白如雪,但摸上去卻硬的像石頭,嘗起來鹹中帶苦,還有股礦物質的味道。

這座鹽場籌建於1958年,是那個激揚年代的產物,現今仍能在場區內看到當年的熱血印記, 比如 鹽場工人群像,和七個大字組成的時代口號「燒幹海水變 銀山 」。

他們要燒的海,就是鹽場隔壁的鶯歌海……是的,這個小鎮和這片海同名。

不過不同於三亞圈地造樓的豪華海灣,鶯歌海還是一片低調質樸的濱海漁場。狹長的堤壩伸向大海,半包圍出一片海塘,一艘艘近海作業的小漁船往來塘區,好不熱鬧。

海灘外的街市,有漁民出售的新鮮漁獲,也有正在街邊暴曬的魚幹,整個鶯歌海小鎮海味爆棚。

騎上小電驢,衝破海鮮和海鹽味兒的重重包圍,向80公裏外的東方市全速開進。

四、東方:在東方看日落

東方

出了鶯歌海鎮,沿著平坦的G225國道風馳電掣,騎行體驗感和來的時候形成鮮明對比,不到1個小時,就駛入東方地界。

關於 東方市 的名字,我第一次在地圖上看見它,腦子裏就冒出一個大大的問號。

明明建在 海南 島西邊的城市,為什麼叫東方呢?

走過中國這麼多地方,這種地理位置和地名完全「南轅北轍」的情況,還頭一次遇見。

在網上打聽了一番,才搞清楚,原來「東方」一詞並非漢語,而是源於黎族語言,跟方位沒有關系,只是恰巧同音罷了……好在東方並不出名,要不然這麼迷惑性的地名,分分鐘會被諧音梗段子手玩壞。

比如 此時,我就想到一個很爛的諧音梗:都知道太陽從東方升起,那麼請問在哪裏可以看到東方日落呢?答,在東方市咯!

東方雖然名不見經傳,但憑借擁有大型深水良港和腹地的礦產資源,成為 海南 最優秀的工業貿易港。我在進入市區之前,途徑一處占地廣闊的港口工業園區,園區中央的疏港大道寬敞筆直,一眼望不到頭,跟飛機跑道似的,吞吐量可見一斑。

但奇怪的是,道路兩旁只有高聳的廠房和煙囪,卻不見一個人影,生活服務設施也沒有,這是我萬萬沒想到的,甚至有點措手不及,因為我的小電驢電量已經報警了,當初選擇經由港區,就是想找個小賣部充電來著,結果尷尬了……

就在我擔心會如此湮沒在另一種意義的「荒蕪人煙」的港區時,眼前突然出現一家簡陋的農家菜館,聳立在路旁的高地上,當老板欣然應允我只買一瓶水還能在此充電時,這家叫做「鄉村二爺」的小炒店在我心中瞬間變得雄偉起來。

01.漢馬伏波井:一口永流傳

漢馬伏波井

一個小時快充解了燃眉之急後,我離開工業港,拐進市郊的城鄉結合部,尋找一口漢代古井。

對,你沒有聽錯, 東方市 的名字雖然感覺很現代,像是一個建國後才有的城市,但實際上早在兩千多年前,漢武帝就派人到這裏設縣建制了,歷史非常悠久。

據說東漢時「伏波將軍」馬援南下 平定 交趾叛亂以後,渡海入瓊,其部隊在此駐紮時因無水飲用,便下令掘得此井,永不枯竭,至今村民仍在使用,被譽為「天南第一泉」,這口井就是「漢馬伏波井」。

如今這口古井深藏在 東方市 八所鎮的尋常巷弄之中,早已無人問津,連導航都差點帶偏。

但是,我發現,在海南這樣一個天高皇帝遠的地方,作為劉秀得力幹將的馬援,他的點滴痕跡竟然無處不在,還一直受到當地人的尊崇和保護……從三亞天涯海角的馬援將軍像開始,到東方的漢馬伏波井,再到我後續會去的儋州、文昌,都能見到他老人家的身影,可見中央王朝、漢文化的強大影響力,無遠弗屆。

02.魚鱗洲:海上日落大片取景地

魚鱗洲風景區

望著太 陽西 沈的方向,奔赴東方之行的壓軸一站——魚鱗洲。

它坐落於 東方市 西海岸的三角形海岬的尖端,在平緩的海灘上拔地而起一座淩空兀立的石山,山體重巖疊嶂,遠看像遍布魚鱗一般,因此得名「魚鱗洲」。

若魚鱗洲是東方的名片,那魚鱗洲日落就是鑲在名片上的金邊了。

我抵達的時候日落已進行到一半,不長的小石沙灘上聚滿了遊人,海面被熾烈的夕陽染成了濃郁的橘色,雲天之間仿佛點起了火焰,遠處石山上的魚鱗洲燈塔也點亮了光芒。

跟在鹿回頭山頂上看日落相比,直面海濱的余暉顯得更加盛大輝煌!在驚艷之余,趕緊升起無人機,定格這動人畫面——於是,東方的魚鱗洲成就了我航拍生涯裏第一張海上日落大片。

03.四更烤乳豬:蜜汁好吃的「東方之豬」

黃記四更烤乳豬店

眼睛看飽了,嘴也不能落下。晚飯時間,跟著我一起揭開東方的第二張名片——四更烤乳豬,江湖人稱「東方之豬」,是東方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也是 海南 兩大烤乳豬之一。

東方市 區的 東海 路和農科路的交叉口,圍轉都是開燒豬店的,在網上搜一家評分高的,導航過去就可以了。

店面沒有多精致,但是香味足夠誘人。店家正在烤制半片乳豬,表皮被刷上一層蜜汁,烤出來金黃油亮,異香撲鼻,看得人食指大動。

這種剛出爐的炭烤乳豬,切片以後還冒著熱氣,外皮焦脆,肉質軟嫩,蘸上特制的糖醋汁,一口下去,唇齒留香,仿佛自帶「中華小當家」BGM……一天的車馬勞頓,就在這香酥可口的晚餐中化解了。

不過,當我吃完飯買單時看到166的價格,「中華小當家」BGM就戛然而止了……好家夥,這也忒貴了吧,雖然點餐前就看到烤乳豬標價180一斤,但沒想到這麼一小盤就快一斤了,這價位都趕上吃波龍了……

但話說回來,烤乳豬是真的香……想嘗試的小夥伴,最好多叫兩個人一起吃,平攤下來就劃算了。沒辦法,誰叫我只有一人一車呢,權當是為「吃獨食」交稅了。

今日份行程在下嘴有點心疼的烤乳豬裏結束,但令人欣慰的是幾個景點的時間線安排得恰到好處——早上看鶯歌海碧波萬頃,晚上看魚鱗洲落日熔金,最佳觀景時間一一對應,這無疑是旅行中最大的確幸了。

五、儋州:蘇軾人生的註腳

儋州

大段的鄉村公路,讓我見識到了 海南 十裏八鄉的風土人情,以及政府精準扶貧工作的「最後一公裏」是什麼樣的面貌。

這一程雖然沒有什麼特別出名的景點,但絲毫不影響我在「貧瘠」的旅遊資源中另辟蹊徑,發現新奇。

儋州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南部地區丘巒起伏,種植著漫山遍野的橡膠林。

這些排列齊整的橡膠樹一棵不落地掛著黑色的膠杯,樹幹上傾斜的割痕清晰可見,只是尚未到割膠的季節,橡膠樹們正悄然地積攢著「液態財富」。

我騎著電驢在四下無人的林間小道上呼嘯而過,微涼的山風飽含著負氧離子撲面而來,讓人想起在 越南 騎摩托翻山越嶺的自在時光。

01.猴子嶺水庫:吹風發呆好去處

猴子嶺水庫

就在我吹著風聽著歌穿行山林的時候,無意間掃視到一塊岔口處的路牌——猴子嶺水庫。

這個水庫沒有被任何攻略、遊記提及過,直到我滿懷好奇闖入之後,發現真的是一個搭三腳架、飛無人機、吹風發呆的好地方,甚至有足夠的空間讓我的電摩托和無人機同框出鏡,堪稱「舒克遇上貝塔」,可以說非常傳神了,哈哈哈。

這裏無人打擾,視野開闊,站在水壩上可以眺望整片庫區,航拍視角更是一覽無余。

遠處叢聚著三面合圍的防護林和伸向水域的草地,風吹皺湖面,拂動樹梢,眼前婆娑的景色像極了某位印象派大師筆下的南法田園畫。

02.葉榕海灘:藏在「禁林」深處的凈海

葉榕海灘

離開猴子嶺水庫轉向北面的海岸線,黃昏時分,伸向海邊的路上,充滿了自然野趣與鄉土風韻。

道路把剛冒芽的田壟筆直地切開,貌似是案樹的人工林修整得像城墻一樣,田壟和樹林界線分明,中間的缺口好似一扇通向奇幻世界的大門。

林子裏不時有騎著摩托戴著鬥笠的農民穿梭往來,也有牧牛人趕著成群結隊的黃牛踏著節奏感十足的蹄聲。

而離海岸越近的地方,樹林反而愈加茂密,尤其是緊鄰海灘的那一大片林地,古木參天,綠蔭蔽日,頭頂的枝葉像一張密織的大網,傍晚光線暗淡的時候,整個林子顯得特別幽深、詭異,感覺「哈利波特」劇組都可以直接來這裏取景拍「禁林」了。

趁著天還沒有黑下來,拉滿速度衝到林地盡頭,那是豁然開朗的沙灘海洋。

和海岸「禁林」的原始氣質差不多,這個地圖上名為「葉榕海灘」的地方,也是幾乎沒有被商業資本染指。這裏不收門票,也很少有遊人光顧,除了 白沙 碧海,就是搖曳的漁舟……這種未經修飾的天然美感,有著旅遊開發的海灘無法比擬的純粹。

03.白馬井古跡:有井的地方就有馬

白馬井古跡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儋州是一個主打原生態旅行的「蠻荒之地」,相反,它其實是海南最有文化的地方。

儋州擁有姓名可以從漢武帝始設儋耳郡算起,唐初「改郡為州」正式建制,宋元時期大量移民墾殖,於是儋州迎來了一批又一批南渡瓊海的文官武將,不論他們緣何而來,伴隨他們入島的先進知識和技術,無疑是為南海上漂浮的這片「文化荒漠」雪中送炭。

而我選擇從儋州域內臨海的白馬井鎮,開啟此番海南摩旅的人文篇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那個騎白馬的大佬……沒錯,就是多次提到的東漢伏波將軍馬援。

他老人家在這波「知識下鄉」浪潮中首當其衝,之前遊歷東方時就去看過他遺留的那口古井,這次來到儋州,又以同樣的方式與伏波將軍不期而遇。

不知道哪個是「正版」,也可能都是,但儋州的白馬井裝飾得比東方的出彩多了,雖然遺址也是小得可憐,但總歸是沒有被人忘記,至今仍有村民保護和使用,實屬不易。

04.伏波古廟:將軍化身高考守護神

伏波古廟

而且,不僅如此,白馬井鎮還為馬援修了一座廟——伏波古廟,感覺當地人對伏波將軍的熱愛和推崇絲毫不亞於東南沿海地區一貫的媽祖信仰。

最令人稱奇的是,他們已經自發的形成了一套本土獨有的信仰邏輯,從廟裏掛滿了參加高考的孩子們金榜題名的錦旗,便可初窺一二。

想想曾經創造過「老當益壯」和「馬革裹屍」兩大成語的馬老將軍,當是文武雙全,如今在天之靈為儋州考生保駕護航,似乎也合情合理。

儋州人民對將軍的熱情還愛屋及烏地關聯到我這個遊客身上,附近蹓跶的村民小哥看見我在門口拍照,居然主動湊過來給我介紹古廟的歷史,邊講著邊領我進去參觀,講完出來的時候還不忘喊我合影留念……這突如其來的好客陣勢活像是要跟我在廟前結拜,簡直可愛得像一群鐵憨憨,哈哈哈。

05.千年古鹽田:中國制鹽技藝的活化石

儋州千年古鹽田

除了伏波將軍的人文古跡,儋州還有一個重要的產業古跡——千年古鹽田,這裏自唐代傳承至今的石槽古法曬鹽令人嘆為觀止。

鹽田不收門票,還有位仍從事著曬鹽工作的阿婆,義務為遊人科普曬鹽知識。

從她嘴裏得知,1200多年前就有先民開創了這種高質量的「日曬制鹽」法,他們把火山巖削平鑿出一圈凸邊,中央打磨光滑,制成石槽,錯落有致地碼放在 鹽田 四周,猶如一方方巨型硯臺。

由於鹽田臨海,當漲潮時海水會自動漫入這些石槽,退潮時留下高鹽度的鹵水存蓄其中,讓烈日暴曬出鹽。

儋州的千年古鹽田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海灘古鹽場,復現了中國古老而智慧的制鹽技藝。

不過,對於當今大規模生產的工廠食鹽來說,這種手工制鹽就顯得非常難得了。所以用這種食鹽烹飪的鹽焗雞,賣60元一只,好像也說得過去。

古鹽田門口有一排賣鹽焗雞的檔口,用的就是農家散養的走地雞和自產的古法老鹽,因此成了只在當地才能吃上的「獨一份」,就衝這稀缺性都是不虛此餐的。

但店家只賣整只的規矩對於獨行的我而言委實很不友好,價高不說,吃不完還浪費……好在幸運如我,之前參觀古鹽田時邂逅一對 哈爾濱 來的大叔大嬸,吃雞的時候又碰到他們了,就天遂人願地搭夥一起吃鹽焗雞。

真是好久沒吃到這麼香的土雞肉了,皮薄肉嫩有嚼頭,海鹽剛好提振雞汁的鮮味,再配上特制的五香蘸料,一碗飯分分鐘幹完。

06.東坡書院:晚年蘇軾帶海南學子起飛

東坡書院

午後,本次人文之旅的重頭戲拉開帷幕,這亦是我將大把時間花在儋州的主要原由。

儋州市中和鎮曾是古儋州府衙所在地,鎮子東郊有一處始建於宋代的書院,正是大名鼎鼎的東坡書院,此番繞路也要前往打卡,為的就是朝聖曾經蔭庇儋州的文化巨星、城市之光——北宋大文豪蘇軾。

很多人都知道蘇軾一生仕途多舛,三度貶謫,在黃州和惠州創作了許多曠世名篇,卻很少有人了解他最後一次謫遷 儋州 ,是如何扭轉困局的。

營建在一片長滿椰樹、檳榔樹等熱帶樹木林地上的東坡書院,原名「載酒堂」,是蘇軾被貶儋州三年鄉間生活的遺址,雖然歷經千余年的風雨滄桑,但幸而有世代鄉黨的守護,幾經修繕,到21世紀的今天仍能瞥見宋代書院的風貌。

東坡書院整體坐北朝南,大門面水而立,院內的建築古樸典雅,布局也別具一格。由門而入,最先看到的是一座綠瓦重檐的八角亭,名曰「載酒亭」,取自漢代揚雄「載酒問字」的典故。

亭子建在長滿睡蓮的池塘裏,石亭與池水相映成趣,耐人尋味。

亭子裏有塊匾額寫著「魚鳥親人」,不管從左還是從右讀,都能體會到蘇軾親近自然的心境,也忽然明白亭子為何要建於水中了。

走出載酒亭,拾級而上,就來到書院的主體建築——載酒堂。堂前高懸的牌匾上寫著「先生悅之」,意為蘇軾即使謫居天涯海角,也依然保持著樂觀的心態,隨遇而安。

走進屋內,可見一組三人的彩塑,中間著藍衣的便是東坡先生了,左邊與之對談的是儋州鄉賢黎子雲,右邊立侍的是他的小兒子蘇過。

這兩個人的存在對蘇軾能夠於儋州安度晚年有著巨大的影響,要知道流放海南時蘇軾已是62歲高齡,而彼時海南島的副本難度則是「荒蠻瘴癘」級別,垂老投荒的他可謂「官方封號,重新開局」。

放在一般人身上,基本就「退賽」了,但是這個「挑戰副本」的男人叫做蘇軾,他擁有著廣闊的胸襟與超凡的才情,當地鄉親拜服於他的人格魅力,都自願前來幫他建屋辦學、改善生活……其中貢獻最大的就是這位名叫黎子雲的隱士,因為載酒堂的宅基地就是他們家的。

載酒堂建好以後,一來可作為蘇軾父子的棲身之所,二來可以用於會友論學、傳播思想,一時間吸引了眾多島內外士人雲集於此,蘇軾與他的書院成為儋州輻射整個嶺南地區的文化中心。

關於蘇軾為黎漢學子傳道授業,幫助百姓移風易俗的具體事跡,都很清楚地記錄在陳列館裏,而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他培養了海南歷史上第一個舉人,真正做到「珠崖從此破天荒」,不僅啟蒙了海南的人文教養,還將海南文化深深地嵌入中原地脈,不可分割。

難怪後世不禁感慨「東坡不幸海南幸」,蘇軾顛沛流離的命運讓大宋少了一名政客卻多了一代宗師。

走進東坡書院,使我得以穿過歲月的迷霧與東坡先生隔空相望,這裏不僅有他講學的堂屋,也有他親手開鑿的水井,以及象征著他勸課農桑的春牛塑像,每一處遺存仿佛都在向我訴說文忠公的傳奇人生。

他是我童年讀書時最欣賞的詞人,如今亦是我最欽佩的文化拓荒者……想必歷代到此憑吊的後人,無不為之動容,他們在西園的花壇裏豎起先生的銅像,那戴笠踏屐、手不釋卷的耕讀模樣永遠鐫刻在人們的心中。

傍晚時分惜別東坡書院,騎著車經過一大片翠綠的農田,野曠樹稀,風清雲靜,身後是夕陽余暉燙紅天際,眼前有筆直平坦的道路通向遠處的村莊,一切真是太美好了……遙想東坡先生當年也是在看到這番景象之後,決意余生寄寓儋州的吧,不然怎麼會寫出「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的詩句呢?

帶著對東坡先生的懷想,眺望晚霞遠去,朝著海口的方向繼續北上。但在抵達省府之前,還將途徑一座濱海小縣城——臨高,那裏我將遇見包括東坡先生在內的所有讀書人的祖師爺。

六、臨高:拜聖人與敬英雄

臨高

雖說臨高是此次環島旅程各站點裏,最沒有名氣的一個,但它恰好位於儋州到海口的中間點,是騎行者必須要經停駐紮的地方。而且,因為臨高文廟的存在,使這個看上去似乎沒有什麼玩頭的小縣城,成了全海南最低調且不容錯過的旅行地。

離開儋州後,一路騎到天黑才抵達臨高縣城,縣裏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沿文瀾河自南向北呈條帶狀分布。

縣城的核心區域就是位於文瀾河左岸的臨高文廟了,我當晚入住的酒店就在文廟隔壁,早上起來走兩分鐘就能到文廟門口。

01.臨高文廟:海南古跡裏的「珍稀物種」

臨高文廟

據說臨高文廟是海南現存的「四大文廟」之一,建築群保存的比較完整,雖然房屋看起來不高,但紅墻綠瓦的配色,在灰突突的現代樓群中顯得十分醒目。

當我循著院墻,步入大門,視線一下子就被打開了。眼前空闊的場地上矗立著四柱三間的「欞星門」,這是文廟的標配。

穿門而入可以看到一座拱橋,橋下是半圓形的水池,這也是文廟的配套設施——泮池和泮橋。泮橋又叫「狀元橋」,古時候只有皇帝和新科狀元才能從橋上走,一般人得從泮池兩側的小路繞過去。

再往裏進就是大成門了,這是文廟正殿的外門,朱漆的門廊後面我看見了金燦燦的「大成殿」匾額和天子臺上的石鼎。

所有文廟的正殿都叫大成殿,它是文廟必備的核心建築,就像每座佛寺裏都有大雄寶殿一樣。 臨高 文廟的大成殿屋頂用的是綠瓦覆蓋,不同於常見的黃瓦,看上去清麗脫俗。

殿內正中央供奉著孔子的盛裝塑像,在古代他是讀書人頂禮膜拜的超級男神,到現在,他依然被奉為教育界的祖師爺,作為同行晚輩,我肯定是得行個大禮的。

大成殿左右兩側還有東西廂房、鄉賢祠、名宦祠等附屬建築,墻上繪有歷史故事的壁畫,墻外種了許多椰樹一類的熱帶植物,把文廟裝扮的靈秀雅致、綠意盎然。

就在我參觀完了正要出去的時候,我發現院落墻角有一塊「進士」石碑,銘文顯示這個中進士的人是明朝萬歷乙未科的,名叫劉大霖。

查了一下度娘,恍然大悟,原來這位仁兄就是 臨高 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進士,逝世後還被供奉在鄉賢祠。那麼,這塊碑作為臨高縣學的「高光時刻」的見證物就非常具有史料價值了。

整個文廟逛下來,感覺確如簡介所言建築群落保存的挺完整的,從欞星門到大成殿一應俱全,而且還有一塊貨真價實的明朝進士碑,這絕對算海南古跡裏首屈一指的「珍稀物種」。

你以為講到這裏,臨高的遊覽就宣告結束了嗎?

No No No,臨高還有一個隱藏的硬核景點被我無意中在地圖上發現了。它就是坐落在縣域最北邊的海岬——臨高角上的海南解放公園!

要說在別的城市,解放公園那就是一個老百姓晨練、跳舞的消閑場所,但位於臨高角的這個,就大不一樣了,它實實在在的是七十年前解放軍渡海作戰的登陸點,發生過激烈的戰鬥,英勇的人民子弟兵曾在這裏血撒海疆……

這麼一個非比尋常的解放公園,又是建在海邊,離市區也就13公裏的距離,既然被我看到了,那就沒有理由不去解鎖掉這個隱藏任務了,特別是剛禮拜過萬世師表的孔聖人,千秋鬼雄的革命先烈也值得專程致敬一波。

02.文瀾文化公園:臨高版「Wall街」

文瀾文化公園

跨上戰鬥小電驢,從文廟出發直奔 臨高 角。本打算馬不停蹄地趕到目的地,但在途中又發現了一個計劃外的景點——文瀾文化公園。

這座公園位於市區主幹道和文瀾河之間的狹長地帶,長達1700多米,一字排開共計87間的牌坊隊列豎立在路旁,陣勢相當浩大,想錯過都難……要不怎麼說 臨高 是低調的華麗呢?總能不經意間塞給你點驚喜,讓你眼前一亮。

這些牌坊的樣式不盡相同,上面鐫寫了中國歷代流傳下來的經典對聯,還建有兩個文化廣場和150根史跡石柱……不知道這算不算臨高縣的面子工程,反正看起來挺宏偉的,應該是花了不少錢和功夫,騎車穿越這密密匝匝的坊柱都要好幾分鐘,堪稱臨高版的「Wall Street」。

03.海南解放公園:同名公園裏最硬核

臨高角解放公園

騎行了40多分鐘,快到飯點的時候抵達了海南解放公園。

這座公園始建於1995年,在2006年進行了翻新和擴建。遊客主要參觀的是渡海戰役紀念館,別看這場館地處偏僻的海角,但策展做的毫不含糊,甚至超過了許多市級博物館。

館內分為21個場景,運用聲光電等多媒體手段,再配合文物、模型展品,細致還原了1950年解放軍「四野」第40軍、43軍渡海登陸戰役的全過程,展示了我軍以木帆船打敗國民黨軍艦的戰爭奇跡。

解放海南島渡海戰役文物史料展

渡海戰役使用的木帆船

渡海戰役聲光動態戰局圖

臨高角登陸戰

千帆渡海之夜

從紀念館出來就是一條通向大海的寬闊步道,盡頭廣場上高聳著一座巨大的解放軍戰士紀念雕像,這就是海南解放公園的地標——熱血豐碑。

總高約19米,重達1600噸,雕像基座正面還有江的題詞銘文。遠遠望去,兩個舉著步槍和紅旗的軍人形象在碧海藍天的映襯下,顯得大氣磅礴。

人站在巨碑下面突然間就渺小了,內心也平靜了,仿佛感受到那曾吹拂過英雄的海風如今又掠過自己的靈魂。

木船打軍艦

04.臨高烤乳豬:業界良心的性價比之王

陳記烤乳豬

打破這種平靜的,是我餓得咕咕叫的肚子,畢竟飯點都過好久了,也該返回縣裏補充能量了。

在臨高只預留了一頓正餐,所以得把機會騰給之前提過的海南兩大烤乳豬之二「臨高烤乳豬」,在東方吃過「之一」了,這次嘗嘗臨高版的,一較高下。

這裏我要特別提名的是縣城的「陳記烤乳豬」,老板娘又熱情又良心,知道我一個人來的,就只按一人份切給我,外加三種蘸料(臨高烤乳豬竟然還可以直接蘸糖吃,南方人愛了)。

此外還推薦了另一道特色菜泰荷豆腐,外焦裏嫩,好吃又下飯。乳豬連同豆腐整個比在東方吃的便宜了一半(只要70多塊錢),性價比感人。

不過老板娘告訴我臨高烤乳豬之所以比東方的便宜,是因為「東方之豬」出欄的日齡要比臨高的小一半,只有30天,乳豬是越小越貴,所以價格更高。好吧,但我還是覺得臨高的更勝一籌,嘿嘿。

在臨高盤桓了大半天,下午一鼓作氣騎行75公裏到達海口,西線行程順利完結,而環島行程也已過大半,接下來在「大城市」海口稍作休整,為挺進東線做準備。

七、海口:椰城美食拔草機

海口

算上假期開頭飛美蘭機場閃現騎樓老街那次,這是我第三次來海口了。

不過呢,前兩次都是空降點對點地打卡景區,這次就完全不一樣了,從最西邊沿著濱海大道騎到最東邊地毯式地橫掃海口,把西海岸那些遊客較少會去的假日海灘、西秀海灘也都看了一遍。

這兩個海灘屬於濱海大道西段的起點,又因為在海口西郊,修得跟經濟開發區似的,馬路寬闊,海灘綿長,椰林綠化帶整齊劃一,騎著騎著還能碰到一些南洋鐘樓式的景觀建築,恍惚間有種置身獅城新加坡的感覺。

美名「椰城」的海口,城區地形沒有三亞那麼狹長,東西橫穿也就30多公裏,所以只要早起一點,全天都能以休閑模式騎遊:一邊循著海灘蹓跶拍照,一邊拔草海口的網紅美食,感覺自己好像從旅遊博主轉型到吃貨博主似的,副業轉正了屬於是,哈哈哈。

01.泰龍城小吃街:老海口人的解饞寶地

泰龍城小吃街

要說海口最出名的老牌美食街肯定是騎樓老街,但去過很多次了,而且旅遊團比較多、人擠人的,因此這次把探索目標放在另一個美食大本營——泰龍城小吃街,據說本地老饕常去逛吃。

在去泰龍城的路上,竟然無意中路過了「椰樹集團」的廠部,大門口那一罐碩大的椰汁瞬間把我震住了。一陣陣椰奶的香味從仿古牌樓的廠門飄出來,對於重度椰奶愛好者來說,簡直走不動道了。

走走停停騎

到泰龍城的時候已經是中午了,正好空著肚子迎接海南特色美食的轟炸!

這條小吃街是半室內性質的,中間過道不寬,頂上有簡易的遮陽棚。

從環境來看,有點像本土夜市的風格,以鱗次櫛比的檔口為主;而從這些檔口經營的品類來看,天南地北的口味都有,不單是海南美食,像陜西肉夾饃、湖南臭豆腐、廣東牛雜也比比皆是,甚至還有賣熱幹面的……嗯?有點不對勁,但轉念一想,這不正好說明咱來對地方了麼?要全是海南出品,本地人怎麼會來呢?

不過,作為外地人,最感興趣的還是當地小吃,挨個用眼睛檢索攤位,遇到想吃的就停下來買上一小份嘗鮮:先是打卡了鐵板螺肉,香辣帶甜,適合重口味海鮮控;然後又解鎖了老鹽芒果水,它是海口網紅特飲「老鹽檸檬水」的衍生版,有種喝芒果味鹽汽水的感覺(但沒有氣泡),很解渴;再是嗦了一碗海南腌粉,號稱海南「四大名粉」之首,用的是特別細的粉絲,加入牛肉絲、魷魚絲、酸豆角等各種菜碼,再淋上生抽、芝麻油幹拌而成,像極了全料熱幹面的做法,回味無窮;此外還拔草了同樣是「海南名小吃」的定安肉粽,裏面的餡兒都是黑豬的精瘦肉,粽子也很大只,一顆下肚就滿足了。

其他的,還有魚卷、海蠣餅、烤五腳豬等等都想一網打盡,但無奈一個人一副腸胃實在裝不下了,頂多再來一杯海南老椰汁,順順堆在胃裏的美食。

02.糟粕醋火鍋:海口美食江湖「扛把子」

同心齋菜煲

下午又去騎樓老街、鐘樓、海甸島沿岸轉悠了一圈,消消食,因為晚上還有一頓大餐等著我。

這次發出飯局邀請的是我讀研時候的師妹,她嫁到海口去了,聽聞我近期在環島騎行,特意攜先生做東,請我到博愛南路吃一家叫做「同心齋菜煲」的館子,據說他們家的糟粕醋火鍋很出名,前段時間李易峰都來過這兒做節目。

說實話,糟粕醋火鍋是我走南闖北這麼多年第一次吃到的品種,在其他地方還真沒見過,屬於百分百純正的海南菜。它有點類似廣東的打邊爐,以不辣的清湯打底,而糟粕醋火鍋的湯底自然就是糟粕醋了,看起來是乳白色的,散發著淡淡的酸味。

正當我狐疑醋竟也能煮火鍋的時候,師妹的先生告訴我,這種糟粕醋產自鋪前鎮,是把釀造米酒時剩下的酒糟過濾掉殘渣,再放入一些調味的香料進行熬煮,制成以後被海南人用來做火鍋湯底,煮海鮮、涮牛羊肉都特別香。

按照他的說法,在正式開吃之前,還要把豬雜、牛雜、海鮮、海菜統統加到糟粕醋裏一起煮開給湯底再加一層Buff。

這波操作就有點秀了,因為光糟粕醋本身就很酸爽,再混上其他配菜的鮮味,然後涮起生蠔、牛羊肉來,直接一發入魂,味蕾爆炸……不得不感嘆,海南人真是老天爺賞飯吃啊!

講道理,以前在海口街面上就多次看過「糟粕醋」三個字,一直不知道是啥,也不以為意……若不是這次有當地同學的強烈推薦,險些與「海南一絕」擦肩而過。

這頓糟粕醋火鍋,不僅一飽口福,還長了見識,可以說是為今日份海口美食探店之旅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所以,我要再強調一遍,來海口一定要嘗嘗糟粕醋火鍋,不然你還以為天天吃海鮮的海南人民過得多麼枯燥且乏味呢,哈哈哈!

03.東寨港紅樹林:一望無際的「海口之腎

東寨港紅樹林

一覺醒來海口又是陰雲密布,比起瓊南的燦燦陽光,海口的冬天還真是讓人覺得有點淡淡的憂傷……那就趕緊走吧,憂郁氣質不太適合我。

不過在離開 海口 境內之前,還安排了一個想去打卡的景點——東寨港紅樹林旅遊區,它位於海口美蘭區東南部的濱海泥灘,與文昌錦山鎮隔海灣相望。

從地圖上看這片紅樹林的規模非常大,據網上資料顯示有5240公頃,綿延海岸線長達28公裏,是我國面積最大的一片沿海灘塗森林,被譽為「 海口之腎」。

看到這樣的數據對於一個航拍愛好者來說,簡直如獲至寶。哪怕是可能要多折返十幾公裏,也一定要拍馬前去。

當我抵達東寨港碼頭,望見眼前寬闊的水道和無邊無際的紅樹林時,迫不及待地拿出背包裏的無人機,操作遙控器準備起飛。

然而極其尷尬的一幕發生了,飛機報警提示我禁飛區無法行動。

我定睛一看,媽耶……旁邊就是美蘭機場!一個糖果型的碩大紅框把東寨港整個包進去,這下完犢子了,航拍計劃擱淺直接白跑一趟,我端著機器當場石化。

半晌緩過神來,調整心態,沿著紅林路返回主幹道,誰曾想柳暗花明又一村,居然在路上偶遇了一個文藝氣息彌漫的村落,名叫「芳園國際藝術村」。

整個村子被裝扮得花花綠綠的,田間地頭擺放著各種動物雕塑、塗鴉墻、秋千架、景觀水車等等,活像一個鄉村版的「園博園」,讓我不禁想起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裏沈騰飾演的畫家馬亮下鄉扶貧的橋段。

八、文昌:沒有一只雞能活著離開

文昌

逛完藝術村,再向南騎行20公裏經過大致坡鎮,就正式告別 海口 進入 文昌 市域了。

文昌 雖說是一個縣級市,但國土面積排在全省第四,比 海口 和 三亞 還大,海岸線也是全 海南 最長的。

它的景點除了 文昌 古城不在海邊以外,其他名勝都集中在東南沿海一帶,所以騎行 文昌 的最優解就是略過老城區直搗濱海的龍樓鎮,打卡位於全島最東角的 銅鼓 嶺景區。

01.銅鼓嶺:瓊東山海「大陽臺」

海南銅鼓嶺景區

銅鼓嶺是文昌最知名的兩大自然風光之一,素有「瓊東第一峰」的美譽。要是講銅鼓嶺名字的來由,那就又要cue到本系列多次出鏡的「老熟人」馬伏波將軍了……沒錯,這次還是和他有關。

相傳當年馬援平定叛亂班師回朝的時候,因突遇風暴被迫屯軍銅鼓嶺海岸,但萬幸的是駐留期間受到了老百姓的擁戴和支援,臨走時馬援留下一面銅制戰鼓聊表謝意……這段古代「軍民魚水情」的佳話流傳至今,「銅鼓嶺」因此得名。

其實銅鼓嶺並不高也不雄奇,主峰海拔只有338米,但之所以成為熱門旅遊地,是由於它地理位置的獨特優勢:登臨山頂的攬月臺可以俯瞰北面的月亮灣和東面的鱷魚嘴,視線開闊,山海盡收眼底。

銅鼓嶺是海南最靠東的山,月亮灣自然就是海南最東端的灣了。

它名副其實地如同一鉤亮麗的彎月,擁抱著層層疊疊的滔滔白浪,宛若銀色的絲帶,飄蕩在藍寶石一般的海面上,美得像理查德·索恩的水彩畫。

此時背山面海,天高風勁,一種居高臨下的磅礴氣概油然而生。

山海形勝的銅鼓嶺不僅看起來養眼,還是一塊風水寶地。這裏我指的不是玄學,而是觀海長廊盡頭的那塊福字石……當時恰好又是一屆某寶「集五福」大賽,我看到石頭上有個福字,順手一掃,居然就掃出了一個「敬業福」,這運氣激動得我就地發了個朋友圈以示紀念,哈哈哈!

銅鼓嶺的植被特別茂密,下山的時候走了一段山間步道,那裏樹木成蔭,即使午後陽光直曬也不會感到炎熱。

所以時間充裕的話,可以爬爬山洗洗肺,估計兩個小時就能走完一圈;但如果趕時間又不想費腿的話,就掏錢坐觀光車吧,直接從山腳往返山頂,半個小時搞定。

02.文昌雞:制霸海南的「封面級美食」

文昌雞

遊完銅鼓嶺返回龍樓鎮中心,整體給我的感覺是進入東線後沿途要比西線熱鬧許多,最擔心的充電問題可能再也不會困擾我了。

而且,東線這邊美食發源地紮堆湧現,像做文昌雞的天賜村、做糟粕醋的鋪前鎮 、做抱羅粉的抱羅鎮都在文昌,後面還有「報菜名」的 萬寧 我就先不劇透了……東線真的是海南的寶藏地帶,「橫掃饑餓,做回自己」,讓環島下半程從生存挑戰秒變舌尖之旅。

所以,在文昌的第一頓飯,就從赫赫有名的文昌雞入手吧。

要說作為「 海南四大名 菜」之首的文昌雞,老早就吃過了,甚至是沒來海南之前在廣東就吃過,但這次在起源地吃好像多了一份儀式感。

龍樓鎮大街上到處都是做文昌雞的店鋪,然而在小鎮上探店看某點評上的分數是沒用的,想要不踩雷的唯一辦法就是觀察哪家餐館裏肉眼可見的人多,如果一條街的店子人都不多……那就閉眼選吧。

好在龍樓沒有給我出難題,很快就瞥到了一家幾乎坐滿人的館子,走進去找個角落的空桌坐下點單。

令我欣喜的是,這裏居然有一人份的文昌雞套餐,才25塊錢,而且很快就端上來了。

一份文昌雞切塊、一份煎蛋、一份青菜,攏共三樣再配一碟蘸料以及一碗可免費續的米飯……嗯,菜的份量不大,沒吃飽還可以再點點別的。

說回重點,他們家的文昌雞做得很正宗,尤其是蒜水、麻油、小青桔汁調成的蘸料,把白切的雞肉放進去一裹,讓蘸料的清香充分浸潤雞肉,再送入口中,偏淡的調料味反而襯托出文昌雞肉質的爽滑可口。

這和內地慣用烤制或醬燒的雞肉做法完全不同,文昌雞就是吃雞本來的味道,只有夠鮮嫩才敢這麼做。

因此,這是我唯一能接受的在白切狀態下連皮帶肉一起吃下去的葷菜。

03.龍樓鎮早市:紅紅綠綠的小鎮年味兒

龍樓鎮

好吃不貴的文昌雞撫慰了今日份超百公裏騎行的風塵仆仆,而遍地美食的文昌又吸引著我繼續覓食尋味。

不過,更重要的理由是,我到文昌的第二天剛好是農歷臘月廿四,按傳統就是南方的小年夜了,俗話說「官三民四船五」,像海南這種「又南又船」的地方,不得連過兩天?那我就多停留一天感受一番 海南 別樣的年味兒吧。

即使是過小年,龍樓的早市也照常營業,臨街商戶們早早地就支起了年貨攤子,一邊賣椰子一邊賣燈籠,這樣的節日氛圍可以說非常「海南」了。

不光如此,街上還有賣手寫的對聯和福字,而且銷售火爆,果然小城鎮的年味兒比 大城 市要濃得多。

早起去早市趕個早集,眼裏滿是紅紅火火的熱鬧景象。

在一片火紅中綠色的成堆椰子就顯得格外突出,我擡眼一瞧,堆椰子的店家是賣抱羅粉的。這就趕巧了,沒吃早飯的我拐進店裏拔草「海南四大名粉」之二—— 文昌 抱羅粉。

這種粉屬於湯粉類,大體類似武漢的牛肉粉,但肉料用的是腌牛肉,而且味道微甜。湯裏還加了花生米、酸筍、酸菜等小配菜,總體來說口感不錯,早晨嗦一大碗下肚渾身舒爽。

04.文昌航天發射場:最低緯度的最高夢想

文昌衛星發射中心

對於外省人來說,文昌想必是繼海口、三亞之後,海南第三個耳熟能詳的城市吧。它的出名除了因為坐擁海南「封面級美食」以外,恐怕還與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它的名字頻繁登上新聞頭條有密切關系。

這就要說到我的下一個目的地——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了,它是我國第四個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塔架距離海邊不到1公裏,是我國首個低緯度濱海發射基地。長征五號、長征八號都是在這裏騰空而起,首次火星探測、嫦娥五號等重大探空任務也是在這裏完成發射,可謂是功勛卓著。

由於這裏還是首個對外開放的航天發射場,所以來文昌旅遊的人大部分都會到此打卡,還可以掏100塊錢買門票進入航天科普中心近距離接受太空知識的洗禮。

然而,等我到門口的時候,發現航天中心受近期疫情影響已經停業了,大門緊閉、一片冷清……所以,這次打卡還真的就只能在門口「哢」一張遊客照式的「打卡」了。

小澳灣:真實再現「觀滄海」

小澳港銅鼓佛光

離開航天城,時間尚早,索性去海邊玩水換換心情。 文昌 最東邊的 銅鼓 嶺附近有一個叫做小澳灣的海灘,那裏的沙灘不同尋常的是,它的邊緣是由大大小小眾多花崗巖組成的石灘。海灣整體呈漏鬥狀向內收,海水一擁而入形成了風大浪高的盛況。

站在臨海的巨石上,直面風吹浪打,忽然覺得自己好像可以和曹公共情了,不禁念出「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詩句,大海總是能給人一種飽含浪漫主義豪情的激勵。

正對海面的山丘上還建了一座迷你的佛寺,就一間小廟加一尊露天的大佛像,總體還是東南亞風格的,雖然簡單但看起來非常精巧別致。

人在這種山、海、廟融為一體的超然光景裏可以發一下午的呆都不會覺得無聊。時間過得飛快,直到太陽要落山了,我才想起得繼續趕路了。

06.東郊椰林:海灘椰樹總動員

東郊椰林

從銅鼓嶺騎行30多公裏抵達文昌的東南角東郊椰林,這是文昌兩大自然風光之二,也是我晚上要駐紮的地方——東郊鎮的所在地。

這個鎮子感覺幾乎全都建在椰林裏,從清瀾大橋下來一路見到的椰樹連綿不絕,越靠海邊椰樹顯得越發巨大和茂盛,我還從來沒見過這麼廣袤而且遮天蔽日的椰林。

騎行在椰林小路上體感格外涼爽,看著周圍高聳的椰樹,不僅粗壯,而且姿態不一,莫名有種徜徉在「愛麗絲夢遊仙境」裏那個奇幻森林的感覺。

等我騎到海邊的椰林灣剛好遇到日落,椰樹蒲扇般的大葉子在余暉中形成美麗的剪影,像掛歷圖片似的,令人賞心悅目。

椰林外面的避風港,靜靜地泊著連綴成片的疍家漁排,看不到一個歸港的船家,想必都是回村過小年去了,那就由我替他們欣賞這椰林海韻裏的燦然暮色吧。

椰子雞:唯有文昌真絕味

瑞豐椰子雞(小島民店)

在東郊椰林,椰子掛在高高的樹梢,雞在樹下愉快地玩耍,多麼和諧又感人的場面,不爭氣的我淚水從嘴角邊滑落。決定了,晚飯繼續吃雞,而且是經典海南菜——椰子雞。

這道菜雖然全島都能吃到,但最正宗的做法還得是用文昌海邊長大的雞和東郊椰林結的大椰子,吃過這裏的椰子雞才發覺自己以前吃過的那些都白吃了……

這家「瑞豐椰子雞」是民宿房東推薦來的,餐館老板娘是黎族人,熱情好客,我邊吃她邊在一旁講解獨門的烹飪技法,還說他們家上過央視的紀錄片,以及即將登場下一季《沸騰吧火鍋》,我表示節目上線了一定去看!

他們家的椰子雞做得那叫一個新鮮,可以說是現做現吃:先是端了一鍋混合了椰漿和椰肉的湯底上來,大火封蓋煮開,沸騰以後把剛切好的生雞肉直接下進去,只需煮七八分鐘就能撈起來吃了,神奇的是居然一點都不難嚼,口感非常嫩滑,還帶著濃濃的椰香。再蘸一下店家秘制的調料,鮮鹹回甘,一種渾然天成的美味瞬間在舌尖起飛。

啥也不說了,先幹三碗飯為敬。

俗話說:「沒有一只雞能活著離開文昌」,這裏特別鳴謝一下文昌的小黃雞們,讓我的文昌之旅得償所願地從美食發端,又以美食結尾……但東線的地方名吃波委雲集,而文昌雞才只是給「海南四大名菜」開了一個頭。

08.椰林灣:與日出的一場「霧會」

椰林灣

與椰風、蟲鳴共眠了一晚,只為早起去海邊拍個椰林灣日出,結果天不遂人願,迎接我的是一場鋪天蓋地的大霧……即使飛無人機也看不 清遠 處的海岸線,東郊椰林整個陷落在白茫茫的霧氣裏。

盡管大失所望,但困意全無的我回去補覺是不可能的了,面對灰蒙蒙的大海和泛白的沙灘,又四下無人,索性脫掉鞋子踩進去玩水撒歡好了,多麼難得的一個人承包整片海灣的機會。

沿著海岸線漫步,會看到枝繁葉茂的椰林空隙裏,時不時顯露出漁民搭建的簡易棚屋,椰林前的狹 長沙 灘上則散落著一些破敗的漁具。

視線再往外遊移,只見淺海一帶支立著好多個捕撈用的木架和網罟,單看起來特別脆弱,感覺一個大浪打來就能全部掀翻了。

一條棕黑色的大狗不知從哪兒冒出來,讓眼前的畫面有了動感,它東張西望地在林地與沙灘之間徘徊,或許是在尋找它破曉時分就出海勞作的主人。

等濃霧漸漸散去,天已大亮,回民宿收拾好行裝,即刻動身奔向東線第二站——博鰲。

九、博鰲:假裝首腦來參會

博鰲

博鰲,雖然是一個僅有3萬人的小鎮,但論名氣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吧。它隸屬於海南省直轄的縣級瓊海市,位於瓊海的東南角,萬泉河與南海的交匯口。從2001年起每年固定在這裏舉辦的「博鰲亞洲 論壇」,見證了 中國 與日俱增的國際影響力。

從東郊椰林前往博鰲,中間還要經過長坡鎮和潭門鎮,這一路沿著平坦的S201省道騎行,滿眼盡是與內地迥異的熱帶田園風光。

讓我記憶猶新的是路過一片菠蘿田,乍一看還以為是巨型蘆薈,停下車來稍作觀察,就能發現被鋼鋸一般的長葉掩護著的小菠蘿,泛著鐵青色的 光澤 ,活像一顆顆鱗甲張立的手雷。

01.溫泉鵝:誤打誤撞的美味午餐

潭門鎮

差不多中午的時候,就騎到潭門鎮的中心街區了,剛好又到午飯時間,停車充電,上街覓食。

起先我只知道瓊海盛產「海南四大名菜」之二的嘉積鴨,後來發現潭門街邊有好多做燒鵝的店鋪,上網查了一下,原來 瓊海 除了名聲在外的嘉積鴨,還有一道美味——溫泉鵝。

忽然想起,在來的路上就碰見過一群昂首闊步的大白鵝,想必就是它們了吧……那麼「既來之則食之」,中午就吃它了,燒鵝飯走起,哈哈哈。

找了家門頭比較大的燒臘店,進去點了一份燒鵝飯套餐。

話說燒鵝吃了很多回了,溫泉鵝的口感還是有明顯不同的,它的肉質非常細膩,不僅沒有肥厚的皮下脂肪,也沒有那種大棚圈養鵝入口的柴木感,烤酥了的鵝肉調料都不用蘸直接送入口中,輕輕一咬,皮脆肉滑,焦香爽口。

02.中國南海博物館:問蒼茫大海誰主沈浮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

吃完燒鵝,我並沒有著急趕路,因為這裏還有一個不可錯過的景點—— 中國南海博物館。

別看這個博物館建在一個港口小鎮上,但規格卻是4A級的,無論外觀還是內容都完全不輸省級博物館。

它的外形很有特點,借鑒了黎族船型民居的建築形態,將海南文化元素融入現代美學風格,取義「絲路逐浪,南海之舟」。

館內分為「人文」和「自然」兩大主題,八間展室收藏、陳列了7萬多件文物,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明清時期陸續編撰成冊的《更路簿》,記載了古代海南人民航行南海諸島的地理知識及實踐經驗,堪稱南海版的「路標歷史正文」。

南海人文歷史陳列展

海撈青花瓷盤

海撈銅錢

南海航行更路簿

鄭和七下西洋

南海諸島沙盤地圖

而它的鎮館之寶,就是傳說中的「華光礁1號沈船」,是中國首次大規模遠海水下考古的重大成果,於2008年出水重見天日。

它原本為南宋大型遠洋商船,因觸礁事故沈沒於西沙群島,發現時船體遺骸仍有六層結構,殘長20米,覆蓋面積約180平米,從中發掘了上萬件外銷瓷器、金屬器皿和玉飾等隔世遺珍。

在專題展廳中,我第一次親眼得見「古海絲」的沈船遺跡,體量驚人,嘆為觀止,還順道被科普了一波中國古代造船的高超技藝。

沈船遺跡實景模擬

沈船出水文物一覽

沈船出水青白釉執壺

中國古代造船與航海技術

福船結構模型

華光礁一號等比復原模型

仔細看完一圈後了解到,博物館之所以建在潭門這個地方是為了紀念潭門漁民千百年來對 南海 的開發和經營,當地有一句俗語說:「沒有潭門鎮,就沒有 三沙市 」,可見潭門人耕海牧漁的歷史傳統對我國南海歸屬問題的深刻意義。

清代島礁海柱

三沙設市記

1946年國府頒布訓令收復南海諸島

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

出博物館時正值黃昏時分,騎行到附近的海灘——紅石灘,可以眺望博鰲灣的絢爛夕陽。

海面被萬丈霞光燒得火紅,伸向大海的水文觀測站的棧橋讓海景愈加壯觀,此時唯有航拍才能表達我對老天爺這幅神作的敬意,而剛好觀測站的岸基平臺就是放無人機的絕佳位置。

03.嘉積鴨:依舊白切,依舊鮮嫩噴香

嘉積鴨飯店

從紅石灘往南騎行,進入博鰲灣的濱海路段,就有點三亞的味道了,一路穿越碧桂園東海岸、博鰲亞洲灣海景公館、博鰲金色港灣等一系列海灣度假區,抵達博鰲的鎮中心——亞洲風情廣場,廣場以北就是繁華的商業街市了。

晚上霓虹閃爍,海風習習,躲避白天驕陽的人們開始外出探尋美食。

最吸引我的美食自然是「 海南四大名菜」之二的嘉積鴨,它產自瓊海的嘉積鎮,我在海南別的城市很少看到這道菜,可能因為這類品種的鴨比較少見吧。

從歷史淵源來講,嘉積鴨是早年南洋華僑從 馬來西亞 引進到嘉積鎮飼養的「番鴨」,長得就和普通家鴨很不一樣,羽毛為黑白雜色,緋紅的嘴巴上還帶有類似鵝的小肉坨。第一次見的時候,還以為是某種野雁呢。

嘉積鴨的經典做法也是白切,然後蘸著佐料吃,味道和文昌雞有點像,只是肉質會粗一點,而且鴨皮好像處理過,有種微微燒鹵的緊致感,總體說來也是鮮嫩噴香。

感覺 海南 人烹飪家禽慣用的都是白切的方法,這大概是拜海島上的優質食材所賜,在海南真的是「萬物皆可白切」。

來到文昌和瓊海之後,雞鴨鵝都被我吃了個遍,個人覺得最好吃的是椰子雞,另外潭門作為瓊海最大的漁港,其海鮮水產也以物美價廉著稱。

總之在東海岸騎行,完全不用擔心吃不到美味或者吃不出花樣,只會出現「胃到用時方恨小」的無奈。

04.博鰲亞洲論壇會址:開會的國際級理解

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

提起博鰲,它最大的看點無疑是舉世聞名的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顧名思義,從成立起歷屆亞洲論壇年會都在博鰲這個小鎮舉行,從來沒有變過。

那麼,博鰲究竟有沒有實力堪當大任呢?於是我安排了一個白天的時間,好好地「考察」了一番這個亞洲版的「 達沃斯 」。

和一般氛圍嚴肅的政府性會場相比,建在東嶼島上的亞洲論壇會址,更像是一個國際度假村。

它被三江一海包裹在半封閉的博鰲港裏,地貌奇偉,海景絕倫。而它的票務中心設在島嶼對岸,需要買票以後坐觀光車經過跨越萬泉河的大橋才能登島。

東嶼島面積比我想象的大得多,隨便轉轉就三四個小時過去了。

島內除了核心建築國際會議中心、論壇大酒店以外,還有大片的景觀公園、海岸休閑長廊、高爾夫球場等配套設施。

走在園區裏,噴泉、泳池、園藝綠化帶隨處可見,國際範兒的雕塑也不知凡幾,其中有兩座印象頗深:一座是「 博鰲 」的「鰲」的神獸石像,另一座是熱門議題「一帶一路」的抽象銅雕,兩者都設計得耐人尋味。

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主會場位於會議中心的二層,室內非常空闊,沒有一根立柱,據說總面積超過2500平米,可以同時容納2000人與會。

不過裝修風格有一點復(lǎo)古(qì),估計是二十年前的裝潢一直保留到現在吧……只是不知怎的初進會場時,總有種參加某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年會的既視感。

會場臺的背景墻布置還是2019的字樣,眾所周知2020年因為疫情中斷了一屆,時至2021年春節前夕,卻置身2019年的布景中,仿佛穿越回兩年前。

臺兩側擺著當時與會國的國旗,以及那一屆的特色禮服,有意思的是工作人員告訴我可以穿上禮服站在講臺處拍照留念……這一下不僅有穿越感還有平行時空的感覺了,直接來個夢回2019,作為「青年領袖」在圓桌會議上慷慨陳詞了屬於是,哈哈哈。

整個論壇園區還有一處必去的風光打卡點——玉帶灘,它就與東嶼島隔河相望,與南海比鄰而居,地形獨樹一幟,是世界上最狹窄的分隔河、海的沙灘半島。

從空中俯瞰,就跟一條腰帶一樣,牢牢地扼守著萬泉河、九曲江、龍滾河三江匯流的出 海口 ,千萬年任憑河海衝刷,依舊屹立不沈,絕對是難得一見的自然奇觀。

已經錯過了無數勝景的航拍愛好者,怎能再錯過這裏?果斷找到東嶼島碼頭,乘遊船到達對岸。

踏上玉帶灘,不由得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面是江流的碧波蕩漾,一面是 南海 的浪濤翻湧,而細細長長的玉帶灘就靜靜地橫臥其間。

沿著這樣神奇的沙灘漫巡,真有種「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超然自在。

參觀完博鰲亞洲論壇會址,最突出的感受就是沒有哪個國家比咱中國人更懂怎麼開會!博鰲屬實是個開會度假的好地方,但我也不能留連於此,因為再往後騎行60多公裏就到 萬寧 ,我的環島之旅就要圓滿達成了。

不得不說東線各站點不僅距離適中,而且好吃好玩的也分布密集,難怪成為騎行客們的首選線路。如果你只有五到七天的年假,又想多感受一點 海南 的風土人情,那就來東線吧!

十、萬寧:地理圖上報菜名

萬寧

從博鰲騎到萬寧,一路小鎮林立、人煙輻輳,其中名氣最大的非和樂鎮、後安鎮莫屬了,它們都因美食而聞名遐邇,甚至比它們的上級 萬寧 市還廣為人知。

這兩個小鎮,再加上市區東郊的東山嶺,合起來算的話,一個 萬寧 就出產了海南三大名吃(和樂蟹、後安粉、東山羊),而且全部以地名命名,像是照著地理圖報菜名似的,相聲演員見了都直呼內行,哈哈哈!

01.和樂蟹:膏滿黃肥的重磅海味

老爺海鮮漁市潘記連鎖(萬寧店)

傍晚抵達萬寧,最先打卡的是和樂蟹——「 海南四大名菜」之三。說實話,幾年前的秋天就在海口吃過一回,從此再也無法忘懷那股鮮美,這次來的目的很明確,重拾舊時光的味道。

不過,這十冬臘月的(盡管海南冬天也很溫暖),不知道是否過了食蟹的季節,只能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直接 上海 鮮酒樓打聽。結果沒想到餐廳大堂就擺著和樂蟹的水缸,束手就擒的螃蟹們在水裏吐著泡泡……簡直喜出望外,不過轉念一想,難道這種蟹成熟是不分季節的?

Whatever,反正不重要了,又可以吃上心心念念的和樂蟹就對了。

餐廳服務員喊我去水缸裏挑蟹,我隔著玻璃找了一只體格壯碩的,撈起來一看,塊頭比手掌還大,上秤一稱足有九兩多重……是的,你沒看錯,這就是和樂蟹,除開體型大的特點外,它殼裏的脂膏幾乎覆於整個後蓋;而且相比普通河蟹內裏的軟爛,它的蟹黃更加堅挺,肉質也更加厚實。

挑好以後拿到廚房加工,大約20多分鐘,蒸熟的和樂蟹就端上桌來。

通體橘紅的蟹殼,散發著誘人的油光,掀開它的蓋頭,隨即飄出海蟹特有的鮮香,殼下膏滿黃肥的大塊肉團,看著像腌好起沙的紅心鹹鴨蛋,色香味三個指標同時拉滿,讓人不由得食指大動。

更絕的是,和樂蟹的鉗子肉有小雞腿那麼大,而且口感軟嫩清甜,蘸佐料都顯得多余,原味就好吃到爆。

所以清蒸的方式是對和樂蟹這種海中珍味的最大尊重,從籠屜裏拿出來還冒著熱氣的大蟹直接掰開吃就完了,口口都是肉,像吃蛋黃月餅一樣,吃完一個基本就六七成飽了。

不過話說回來,海鮮大餐最好是多叫幾個人一起吃,一來是可以多吃幾樣不同的品類,二來是人均價位可以控制一下,不然一套蝦兵蟹將整下來,後面的行程就要吃土咯。

02.後安粉:清湯白肉憶江南

北樓後安粉湯店(人民中路總店)

騎行萬寧的第二天,我的環島之旅也進入了尾聲。

早起出發,在市區內找了一家高評分的早餐店「北樓後安湯粉」,拔草了「海南四大名粉」之三的 萬寧後安粉。

這也是一種湯粉,雖然看起來清湯素面的,但吃起來卻有一股熟悉的江南味道,大骨熬制的湯頭濃香四溢,白嫩的豬肉和翠綠的香蔥點綴其間,以大道至簡的形式勾起人們的食欲。

後安粉還有個特別之處,就是加了鮮甜的蝦酥作為菜碼,要註意的是蝦酥最好先吃掉,以免在湯裏泡久了酥脆的口感會消失。

粉和配菜都吃完了,粉湯也不用落下,後安粉的精華一半都在湯裏,連吃帶喝直接光盤行動。

除了後安粉,店裏還有和樂粽賣,它與我之前在海口吃的定安粽齊名,一同躋身「海南四大名粽」之列。

和樂粽具有典型的南方鹹粽口味,以肉蛋為主要餡料,肉用的是飼養在海邊的黑豬肉,肥瘦適宜,蛋則用的是海鴨蛋黃,自帶鹹鮮屬性。

肉蛋香、糯米香混然一體的和樂粽軟糯油潤,入口即化,再配上後安粉的清湯下肚,幸福感飆升。

03.東山嶺:實力詮釋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東山嶺文化旅遊區

一直在介紹 萬寧 的美食有多出眾,好像風景平平無奇似的,其實不然,萬寧的山水也萬萬不可低估。

其中,東山嶺就是最令我意外的海南景點,它的名氣在省外並不大,可能還不如它自己的「山貨」東山羊有名,但有著「海南第一山」之稱的東山嶺,卻是 海南 開發最早的景點,山上遍布奇石,石上還有古代文人題字,其山色在明朝時就被概括為「東山八景」,所以稱它是 海南 「網紅打卡地的鼻祖」也不為過吧。

東山嶺離萬寧市區不遠,大約在東郊2公裏處,山脈整體構造為三峰並峙,形似筆架,故而歷史上又稱之為「筆架山」。

光聽這名字就覺得此山底蘊不淺,登上「雲路初階」,果然非比等閑,所見之處,摩崖石刻層出不窮,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 彌勒 廣場上諸如「東山聳翠」、「東山奇觀」、「洞天一品」的巖壁題詞。

再攀登幾步則會看到一塊巨巖,鐫有「海南第一山」的醒目字眼,它出自明朝萬州牧曾光祖之手,正是東山嶺美名的起源。

行至山腰,道教、佛教文化元素也漸次浮現,山中不僅有道人修仙的「蓬萊香窟」,還有奇石壘築的佛寺「華封仙巖」。

穿過巖壁後的「一線天」石峽,忽然轉入一處曲徑通幽的靜思秘境,周圍斜立的石壁刻滿了「去思」、「會心處」、「了凡勝地」等巨幅銘文,石壁下方還有一套石制八仙桌,坐在這樣的氛圍裏休憩是不是有一種「龍場悟道」的感覺?

繼續拾級而上,又會遇到一座較大的寺廟,名曰「潮音寺」,其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鑒真東渡。

廟宇裏除了供奉佛像以外,還立有南宋抗金名臣李綱的牌位。相傳李綱被貶謫至此心灰意冷差點出家,三天後又被赦免召回京師,最終官拜宰相,所以後人結合地名附會說李綱是「東山再起」的成語化身,但其實真正的典故出處是東晉的謝安(不過不用較真啦,領會精神)。

看完李綱的故事再向上快要登臨山頂的時候,又出現了一座道教的「真武殿」,它被築在一塊巨石之巔,殿前視線非常開闊,可俯視整片陡巖峭立的山野。

我不禁感嘆這座海拔只有184米高的海濱山嶺,居然不但吸引到從古至今一眾文人留下墨寶,還如此和諧地包容了儒釋道三家的信仰地標,真乃「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典範吶!

此外,全山能叫的出名字的石景如「飛來石」、「仙舟」、「活石」也是不計其數,其人文遺跡多到爆倉,簡直可以稱之為海南「小泰山」了。

站在山頂的觀海平臺可以鳥瞰西邊的萬寧城區,也可以遠眺東面的汪洋大海,只是當時天公不作美,雲氣籠罩遮礙了視野。

不過,這一點小遺憾絲毫不影響東山嶺在我心中「海南文化名勝之最」的地位。

關鍵這裏門票的性價比也無敵,是沿線同類景點裏最便宜的,在景區買是44塊,線上買則更劃算,只要32塊……如果有人問我整個海南島只能去一個景點的話該去哪,那我毫不猶豫地選擇東山嶺。

04.東山羊:名不虛傳的朝貢山珍

東山羊

哪怕是對爬山完全不感興趣的人,東山嶺還有一個你無法拒絕的理由,那就是在這裏可以吃到,正宗的東山羊——「海南四大名菜」之四。

東山羊是一種海南特產的黑山羊,自宋朝以來就已享有盛名,曾被列為向朝廷進貢的山珍。

我在萬寧騎行的鄉間小道上就見過成群結隊遷徙覓食的黑山羊,它們比我在北方草原見到的羊只體型要小很多,跟杜賓犬似的,毛色黝黑發亮,走起路來搖頭晃腦地特別可愛。

這麼呆萌的東山羊,味道一定不錯吧?

那是當然,在 海南 ,東山羊有很多種吃法,常見的有白汁、紅燜、酥炸、幹煸、涮火鍋等方式,我找的這間農家樂的老板推薦我第一次吃可以嘗試幹煸東山羊,也是東山羊的經典做法。

這是我萬萬沒想到的,上次吃到如此拍案叫絕的羊肉還是在 蘭州 ,看來羊肉膻不膻真不是做法的問題,食材才是要害所在。

至此,「海南四大名菜」已悉數解鎖,確實名不虛傳,「雞鴨羊蟹」四類基本涵蓋了「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裏遊的」,可以說是極具代表性了,再加上這幾種食材全部是海南特有品種,在別的地方,尤其是中原腹地很難吃到,所以大家想深入體驗海南美食精髓的話,各懷絕技的「四大名菜」不可不嘗。

05.日月灣:傳統信仰和世俗玩樂的交輝

日月灣海門遊覽區

接下來是我環島之旅的最後一段路程,從東山嶺南下神州半島旅遊度假區,就進入萬寧的沿海旅遊公路了。

這一帶路況極佳,一水兒的柏油馬路,而且下坡路段偏多,騎行起來非常舒服,前方的視野也很廣闊,可以眺望碧藍的大海以及海外的離島。

像這般上乘的海景,是絕少不了房地產開發商的,所以公路兩側的海岸密林中聯排別墅、公寓樓群突兀而起,綿亙在 萬寧 南部的一連串海灣,如南燕灣、石梅灣,一直延伸到日月灣。

日月灣就差不多到達萬寧的盡頭了,這裏是 中國 十分著名的衝浪勝地,連國家隊都在此集訓。沿岸開設了許多衝浪俱樂部,沙灘上的人也幾乎是人手一塊衝浪板,而且曬得黢黑……

緊鄰海邊立有媽祖聖像,身旁兩位侍神是千裏眼 和順 風耳,他們面朝大海,望向遠方,身後是 海門 和媽祖廟……傳統信仰和世俗玩樂匯聚在日月灣,自然融通,一派祥和景象。

#尾聲

陵水

迎著日月灣的晚風,通過分界兩地的牛嶺隧道,我終於回到了當初「夢開始的地方」——陵水,整個環島軌跡在此閉合。這也意味著此番歷時13天、行程1263公裏的「環島摩旅」挑戰,圓滿完結!

此時,用一碗陵水酸粉作為環島旅程結業的註腳恐怕再合適不過了,它以酸湯「出道」,粉絲極為纖細,口感微酸帶甜,菜碼和海南腌粉一樣豐富而可口,騎行結束來一碗飽腹解乏。

陵水酸粉是我本系列中提及的「海南四大名粉」最後登場的一位,但又是我假期旅居海南(陵水)打卡的第一道名小吃。

這首尾呼應不正是對騎行環線的一種致敬嗎?生活需要儀式感,旅行亦當如此,哈哈哈。

講道理,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環遊一座大型島嶼,第一次騎電動車長途旅行,第一次一趟旅程吃遍當地「N大美食」……太多第一次讓我的人生list又增添了幾行非凡的意義,也讓我對 海南 旅遊界的刻板印象大有改觀。

總得來說, 海南 無疑是一個值得花時間慢慢玩味的寶島,它是 中國 版圖裏唯一臨近赤道的省份,擁有內地不可比擬的熱帶陽光海岸,而我最期待的是有朝一日 海南 能開放三沙自由行,到時候便可直抵祖國最 南海 疆,欣賞屬於我們的最藍海洋。

- END -

『更多獨家旅行指南、最in遊記、玩全攻略盡在VX公眾號:LeonsPlanet,我在那裏等你一起去探索這顆星球的非凡與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