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家裏舞龍獅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2月1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程思)五顏六色的花燈在孩子們手中被點亮,一個個身姿優雅的少年舞出一曲特別的中國舞,歡天喜地的大鑼鼓配上活力四射的舞龍舞獅……一幅熱熱鬧鬧過大年的景象徐徐展開。在農歷臘月三十這天,來自全國各地大中小學校的師生們,為歡度新春佳節帶來一場關於傳統文化的特別節目。今天,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主辦、中國青年報社承辦的“第四屆《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2021年春節特別節目播出,全國各地大中小學校的師生為新春獻上一場精彩的傳統文化視聽盛宴。

廣東省潮州市湘橋區意溪鎮是全國大鑼鼓之鄉,地處意溪鎮的意溪中學深受濃厚的大鑼鼓文化、龍獅文化影響,今天同學們就熱熱鬧鬧地敲起鑼、舞起龍、舞起獅來到了節目中;上海戲劇學院附屬舞蹈學校學生帶來各式各樣的中國舞讓人應接不暇,同學們用優美的舞姿,深情演繹著關於中國舞的故事與文化;北京市延慶區八裏莊中心小學專門開設了燈彩課程,歷時10余年研發、制作、傳承燈彩技藝,五顏六色的花燈在同學們手中演繹出別樣的精彩;從宮廷遊戲到民間技藝,再到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空竹球從未缺席,現如今更是走進了河南工程學院的體育課;上海市城市建設工程學校的師生們帶著已有3000多年歷史的中國傳統插花和我們一同歡度新春佳節,“雖由人作,宛若天開”,將中國傳統插花所蘊含的線條美、自然美和意境美展現地淋漓盡致;汕頭文化藝術學校同學們帶來獨具當地特色的運動體操,再配上潮州音樂經典曲目《畫眉跳架》,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

傳承的力量春節特別節目中,上海市松江區小昆山學校的師生們帶來傳統技藝展示——海派剪紙。從1988年開始,學校便著手海派剪紙藝術教育探索。從最初的幾人興趣小組,到如今將剪紙藝術教育納入學校發展規劃,已經整整歷時31年。曾被評為上海市松江區小小非遺傳承人的王可心便就讀於小昆山學校,今年已經是她學習剪紙的第七年。

在王可心眼裏,剪紙是一門傳統的中國民間藝術,更是一個精細的鏤空技藝。為了完成一副作品,她常常要花費兩、三天時間,“因為長時間握剪刀,我的手上已有了薄薄的繭子。也曾想過放棄,但看到精美的作品和人們對於剪紙的熱愛,感覺很驕傲,很快樂,也許剪紙就是我的使命。”

對於黑龍江省虎林市實驗小學的劉書涵而言,用手中的畫筆號召更多人保護環境,守護家園是她力所能及的事。今年二年級的劉書涵是學校小書畫家協會的一員,小書畫家協會的同學都和她一樣,用自己的想象力和畫筆描繪著未來生活的美好圖景。一直以來,黑龍江省虎林市實驗小學將藝術教育作為學校特色教育的一部分,為喜愛書畫的學生打造校園美術館,每年都會以“環保”為主題進行書畫比賽、展覽等活動,號召同學們“用行動做環保,用藝術愛家園”。

山東省鄒城市郭裏鎮獨山小學坐落在素有“伏羲聖地”之稱的郭裏鎮東南部的獨山腳下。近年來,學校充分挖掘當地伏羲文化特色優勢資源,以“伏羲”泥陶為根基,將伏羲陶藝制作列入學校的傳統文化課程,讓孩子們體驗伏羲泥陶制作的魅力。學生在一次次的失敗中收獲知識,也在一次次的驚喜收獲後懂得珍惜,實現了從“要我傳承”到“我要傳承”的改變與突破。

除了插花、繪畫、泥陶、剪紙等藝術創作形式,歡度新春佳節總是少不了一份熱鬧。來自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紅旗小學的同學們帶來當地特有的潮州音樂。紅旗小學傳承項目負責人林幼芝主任介紹,學校將潮汕本土文化引入校園,讓學生了解潮樂、熱愛潮樂,使潮州音樂成為學校傳承中華優秀文化藝術教育的一大特色、亮點。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孫誌勇則鼓勵同學們通過藝術傳承的方式“記住鄉愁,傳承鄉音”,為“儒藝人生”奠基。

來自北京市延慶區永寧學校的師生們通過傳統技藝南關竹馬將歷史故事《昭君出塞》搬上舞臺。南關竹馬屬於民間舞蹈,竹馬用竹篾紮成馬的形狀,外層包裹數層紙和紗布,彩繪後塗上桐油,成為表演道具。小演員們表演時,將竹馬道具跨於腰間,似騎馬狀。南關竹馬至今已有600年的歷史,但村裏的傳承人多是八九十歲的高齡。2011年,永寧學校將南關竹馬作為校本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後,改變了這一現狀,為南關竹馬技藝的傳承與發展註入了更多新鮮血液。“小小竹馬不簡單,不信你且看一看。生旦凈醜都齊全,今天我們來傳承……”,永寧學校的學生在表演後寫下小詩《咱把非遺來傳承》,記錄著自己和傳統技藝之間的故事。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