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到石頭開花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一座地質博物館,就是一段地球的發展史。大年初一到初五,新華網小編帶你雲遊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地質博物館。探訪博物館裏的鎮館之寶,聆聽奇珍異寶、史前生命濃縮的地球科學故事。

大年初五武漢行,

荊荊有味品瑰寶,

進化詩篇繪演變,

花開似海喜迎春。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7年建成的北京地質學院陳列館。建館初期,標本主要來自於北京大學地質系、清華大學地質系、天津大學地質系和唐山鐵道學院地質科的收藏,歷史己逾百年。學校遷址武漢時,部分標本也隨之運至武漢。

博物館建築面積近萬平方米,陳列展示面積5千余平方米,主要展出礦物、巖石、古生物化石等地質標本,其藏品是由幾代地質學者、本校師生自上個世紀以來在各種艱苦的野外環境下采集、積累起來的,也包括校友和國際友人捐贈的標本、以及部分購置的標本。目前館藏各類地質標本4萬余件,其中自然界罕見的珍品3千余件,如著名的黑龍江東北龍、和平永川龍、鸚鵡嘴龍等恐龍骨架化石等。博物館現分為6個常設展廳——地球奧秘展廳、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礦物巖石展廳、珠寶玉石展廳、礦產資源展廳和張和捐贈展廳,未來計劃開設水資源、環境和地質災害展廳,以及2個臨時展廳和科普教室。

走進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15.7平方米的化石上,數十朵綻放的“百合花”栩栩如生,根、莖、冠全都清晰可辨,演繹一部穿越2.3億年的石頭開花記。這塊產自貴州關嶺的海百合化石如花似畫,是逸夫博物館的一大“鎮館之寶”。海百合是一種海生無脊椎動物,屬於棘皮動物門海百合綱,最早出現於距今約4.8億年前的奧陶紀早期。一個理想的海百合化石由根、莖和腕三個部分組成,但由於形成環境比較苛刻,大多數化石保存並不完整。所以像逸夫博物館所展示的特征清晰、保存完整的化石便顯得十分珍貴。透過這塊珍貴的海百合化石,人們可以看到海百合的內部結構,為研究海百合的演變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更為參觀者勾畫出史前海洋與海洋生物的奇妙景觀。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內精美絕倫的珠寶玉石世界、五光十色的礦物巖石天地以及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地下寶藏為觀眾描繪了一幅關於地球46億年滄桑巨變的宏偉畫卷,搭建了一座地球生命38億年進化的歷史長廊。同時,也為觀眾講述了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協調發展的重要性,保護環境是每個人的神聖職責。

科普中國中央廚房

新華網科普事業部

中國地質博物館

湖南省地質博物館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

甘肅地質博物館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

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

聯合出品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