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鍋裏豆腐湯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牛肉面:我只是甘肅早餐的N分之一

甘肅,最“瓷實”的模樣,最悠然的姿態,藏在早餐裏。

這是一個狹長的省份,當最東邊的慶陽看到第一縷陽光時,西邊的敦煌還是明月高懸。巨大的經緯跨越,也擴大了早餐的選擇範圍,當甘肅人迎著日出逐漸醒來,他們手裏的早餐,可能完全不同。

當慶陽人早上吃饸饹面時,敦煌人在喝羊肉粉湯。

圖1攝影/醜建龍;圖2攝影/花啾

盡管如此,早餐賦予的是同樣的朝氣,以及,不管甘肅哪裏的早餐,都長得十分“瓷實”。瓷實,是因為重視,甘肅有多重視早餐呢?這麼說吧,牛肉面,甘肅最紮實,最著名的一碗面,蘭州人就留給了早晨。

尋常的油條包子菜夾饃,是早餐中的一種吃法,如果你有心留意,走進甘肅各地街頭巷尾熱氣蒸騰的早餐店裏,會進入一個甘肅特色的早餐江湖——

當蘭州人早上“紮”起一碗牛肉面,酒泉人在吃濃稠的糊鍋,武威人在吃“硬核”菜面,張掖人在吃牛肉小飯,隴西人在吃熱涼面,隴南人在吃面皮,天水人出門吃呱呱,在家就著幹饃喝罐罐茶......

隴東南的油餅油果罐罐茶,一頓日常早餐。

攝影/子梳,圖/圖蟲·創意

夜市的熱鬧被黑夜稀釋殆盡,吃早餐的甘肅人平平淡淡,輕言細語,卻是一份實在的溫情。悠閑的人們,三言兩語問候鄰裏,坐在店裏吃完,再捎一份帶將出去。分量超足的早餐吃完,甘肅人元氣滿滿的一天,才正式開始。

01 早上吃面,“肅面朝天”!

面條在外地,大多拿來當午餐或者晚餐,可甘肅人“固執”地認為,面條在早上口感最佳。蘭州牛肉面能成為甘肅美食“一哥”,很大原因就是它在早餐界雷打不動的地位。不過,甘肅絕不只有牛肉面,各地都能看到早上“咥面”的場景,尤其是河西走廊各地,紛紛端出自己的牛肉面“改造款”。

張掖臊面,不輸蘭州牛肉面。

攝影/一只喜歡拍拍拍,圖/圖蟲·創意

不來個“牛大碗”,這床白起了!

在蘭州,公認的主流早餐就三個字:牛肉面,再親切些,兩個字也行——牛大。許多蘭州人每天開口說的第一句話,大概都是:“老板,來一碗牛大”!

牛肉面套餐全家福。

攝影/嚴肅

每天的清晨六點半左右,數以千計的牛肉面館同時開門營業,黃河兩岸的大街小巷裏,到處飄蕩著牛肉面誘人的香味。

對於蘭州人來說,牛肉面是可以私人定制的早餐,“師傅,下個二細,辣子多些蒜苗多些”,食客可以自由選擇面條粗細及份量大小,辣子、蒜苗各多少,是否輔以肉、蛋及小菜,按需搭配,滿福滴很吶!

“紮一碗牛大”是蘭州人清晨補充能量的開始。

圖/視覺中國

前陣子蘭州出現疫情,封閉管理了一段時間,其他問題都好說,早上一碗牛肉面可真讓憋在家的蘭州人“心火難捺”。不吃牛肉面,心裏總覺得空落落的。疫情一結束,牛肉面館前排隊的盛況馬上又回來了。沒法堂食,那就裝在塑料碗裏吃,蹲在街邊吃,反正早上吃一碗,心裏才踏實。

疫情期間,蘭州人紮個板凳在門口吃牛肉面。

攝影/嚴肅

出了蘭州往北,到河西走廊,“一清二白”的牛肉面,人們卻覺得些許單調,面條、湯、配料、配菜,能否換個吃法呢?

河西走廊,也是“改造牛肉面”走廊

白銀大肉面,肉是真的大!

圖/網絡

白銀人的一天也是從“大口吃肉,大口吃面,大口喝湯”開始。這裏的大肉面,面條和牛肉面差不多,不同之處主要在於湯。大肉面熬湯時用整雞燉煮出濃湯,再配上一定比例的豬骨湯。撈上勁道爽滑的面條,再加上一勺秘制的肉臊子和油潑辣子,吃起來十分過癮。

武威菜面,涼粉是亮點。

圖/網絡

再到武威,這裏的菜面又像是另一種改造而成的牛肉面。改造的方法,一是加菜,有白菜、蘿蔔還有豆角;二是改面,不同於牛肉面現場抻拉現煮,菜面是煮熟晾好的面條,臨吃前放到滾水裏“冒”一下,很快就能上桌,簡單方便,非常適合早上吃。

張掖人的一天,是牛肉小飯賦能。

攝影/Jsonin,圖/匯圖網

張掖人的早晨,“沈迷”於花式做面條。鹵肉炒炮,面條形似炮仗,與蔬菜相拌炒熟再加鹵肉,肉與面紅白相間似百炮齊鳴;張掖臊面的肉湯鮮美濃稠,配料豐富,面薄、色亮、勁道,也是喚醒腸胃的好選擇。

不過,張掖最有名的早餐還是牛肉小飯。這“飯”不是米飯,而是比米粒稍大的面丁。面丁小、肉塊小、豆腐小、菜丁小,所以叫小飯。面丁和牛肉一樣有嚼勁,用牛油炒的小料,和用牛骨熬制的湯都是小飯的靈魂,吃起來“攢勁得很”。

牛肉小飯,面丁是亮點,骨湯是靈魂。

圖 / 紀錄片《早餐中國》

吃完河西走廊往南,在定西的隴西縣,早上吃擔擔面。和四川擔擔面來歷也類似,都是早先挑夫們在街頭挑著擔擔賣面而得名。不過,它還有另一個名字:熱涼面。冬天熱吃夏天涼吃,配上一份肥腸或者鹵肉,吃得尤其紮實。

註重麻辣調味的成縣牛肉面片,在隴南各地頗為流行。

攝影/冉創昌

再往南到隴南成縣,打開那裏早晨的,往往是一碗湯濃肉香的牛肉面片,調味加麻加辣是點睛之筆,強勢宣告了川味的登場。

02 早飯沒饃,嘴邊寂寞

早飯無湯,心裏就慌

如果早上不吃面條,甘肅人會吃些什麼呢?作為碳水大省,面粉總能被甘肅人做出無數花樣,饃饃,是早餐的另一個大類。饃饃+湯/茶,也被甘肅人吃出無數種花樣。

罐罐茶配烤熱乎的幹饃。

攝影/古韻風骨,圖/圖蟲·創意

除了油條配豆漿,甘肅多的是饃饃配茶/湯!

天水的黃饃,趁熱吃當然就是在早上了。

攝影/孫鎮

天水人早上愛吃豬油盒與黃饃,前者是最早來自於清朝宮廷的“豬油餑餑”,如今,它裝在一只被胡麻油浸得濕漉漉的木盤裏,等待著剛從睡夢裏醒來的天水人。黃饃是金黃色的油酥,入口酥脆松軟,除了鹹味黃饃,還有糖酥、杏仁甜饃饃。

天水人的早餐三件套:黃饃呱呱杏茶。

圖/網絡

吃豬油盒與黃饃,少不了一碗杏茶。敦煌人做杏皮茶用的是杏皮,天水人做杏茶用的則是杏仁,而且是苦杏仁。磨好的杏仁汁喝的時候加一些白糖,再撒一層茴香粉,口感柔滑,清淡與濃烈碰撞,一股攝人心魂的淡香,不知不覺間賜予人們一個溫潤的早晨。

“寧喝一碗頭肴湯,不吃一碗牛肉面“。

攝影/嚴肅

蘭州人早上不吃牛肉面的話,還有頭肴湯配花卷。頭肴湯其實就是臊子湯,但比臊子湯還要濃稠。它往往是宴席上的開胃早餐,其香濃郁,其色養眼,其味飽口福,在蘭州更有“寧喝一碗頭肴湯,不吃一碗牛肉面“的說法。

米湯油饊子,去晚了就吃不到了。

圖/網絡

武威的米湯油饊子,米湯是黃米扁豆米湯,油饊子是炸制成的饊子,剛炸好的油饊子金黃酥脆,油香面香融為一體,剛端上桌就讓人忍不住的拿起來送入口中。先別急,將油撒子掰成小段,泡入扁豆米湯中,喜甜的可以再加些白糖,甜滋滋的,留味綿綿。

嘉峪關烤出來的燒殼子,香豆粉和胡麻的香味被揉進面餅,沙棗花為餡,配上熱乎的羊湯,回味無窮。定西岷縣人早餐吃得更“野”,用黃酒泡饃,還用麻花(油絲兒)泡姜湯粉魚兒,粉魚兒滑滑溜溜,麻花綿軟而味足,早上來一碗,非常溫暖。

油茶泡油餅,或者雞蛋灌餅鹹菜配油茶。

攝影/嚴肅

還有油茶,全國許多地方都吃,甘肅也不例外,靖遠縣的早餐,是羊油油茶泡饃饃。甘谷的早餐也有一碗油茶,一個油餅,多加一個菜盒或者韭菜包子。不過,甘肅人早上吃饃饃,配的最多的還是罐罐茶。秦安人早上吃幹饃,甘谷人吃酥油圈圈,平涼人吃蕎麥油圈圈,隴南人吃豬油餅,都少不了罐罐茶。

炭火旁沸騰的罐罐茶。

攝影/連建強

罐罐茶也叫“熬罐子”。只要有罐罐,哪裏都可以煮罐罐茶:爐子邊、田地裏,甚至烙餅的鏊子上面的炭火,也可以用來煮茶。在爐子旁烤棗兒和饃饃,等棗烤出焦香味後放到瓦罐裏。最後,放入茶葉再煮一會,等茶香和棗香滲入茶湯,就能配饃饃喝茶了。罐子裏還可放入枸杞、龍眼和葡萄幹,本來極濃極苦的茶又有了一絲甘冽,呷一口釅茶,越喝越有精神。

圖1 油面罐罐茶;圖2 正在制作的面茶(即常規的油茶)。

攝影 / 嚴肅

在隴南,罐罐茶還可以從清茶變成油茶,也就是在茶裏加油、鹽、雞蛋。成縣人早餐除了牛肉面片,還喜歡用油茶泡麻花;康縣產綠茶,油茶更具特色,除了常規的幾樣配料,還要加核桃面、香料、豆腐、洋芋,最後的成品,上有油花漂浮、中有雞蛋核桃、下有豆腐、土豆打底,名曰“三層樓”,簡直要比正餐還要隆重。

不喝白粥,“糊糊”也有N種花樣

甘肅人常常把粥/湯叫“糊糊”,不吃饃只喝糊糊,也很瓷實。

灰豆子,早上來一碗也滿福!

攝影/嚴肅

在蘭州,早上吃一碗灰豆子也很不錯。豆子是當地的麻豌豆,出鍋後濃湯包裹的灰豆微微發亮,如同黑色珍珠,混著棗味的豆香。這碗灰豆子吃起來口感像紫米粥,卻更加綿軟香濃。

漿水拌湯,簡單樸實。

圖/連建強

天水人如果不出去吃呱呱和豬油盒,就會在家“甩”一碗漿水拌湯喝。熗開的漿水裏,加入剁碎或者搓成顆粒的粗蓧面糝子和白面,“甩”成糊糊,如果再配上炒好的韭菜,酸湯開胃,飽腹暖人。

牛肉糊糊,暖心暖胃。

攝影/盧永捷,圖/圖蟲·創意

定西岷縣除了姜湯粉魚兒,還有更常吃的牛肉糊糊和羊肉糊糊,是大米在牛肉湯或者羊肉湯裏熬制而成。調上湯中靈魂胡椒,這一碗高原寒冬的限定早餐,吃起來實在是香噴噴,辣乎乎。

隴南成縣甜漿。

圖/網絡

隴南成縣人還把豆漿配上主糧,改造成獨特的甜漿。所謂甜漿,便是大米加入豆漿中熬制。一碗甜漿端上桌來,米粒散在豆漿中,口感獨特,加一勺白糖,爽滑甜香,不但解渴,還管飽。

03 早餐吃小吃,也攢勁滴很!

除了面條、饃饃、湯和茶的“常規操作”,甘肅還有花式早餐小吃,南北差異分明,北邊的河西走廊,吃的十分紮實,根本分不清到底是粥是飯還是饃饃,比如酒泉的糊鍋與張掖的糊粕;而隴東南一帶則重口味,一天的精神,就被呱呱、釀皮和面皮子的火辣撩起。

麻花泡著吃,是很多甘肅人的早餐。

攝影/嚴肅

酒泉的糊鍋,有點像河南的胡辣湯,但要豐富得多。這裏的糊鍋當然不是炒菜時由於火候過旺而糊了鍋,而是當地以蠶豆粉皮、面筋、麻花為主料的早點。在糊鍋店中,你常常能見到店主架起了一口高高大大的鋁制湯料鍋,鍋裏盛著加入蠶豆粉汁勾芡的濃稠雞湯,永遠處於滾燙沸騰的狀態。

張掖的糊粕,黏黏糊糊。

圖/網絡

炸好的大麻花掰成麻花瓣,還有自制面筋,最後放入配好的湯中,金黃香軟,飽浸芡汁、久煮不爛的面筋,永遠是糊鍋的靈魂,吃完渾身通透,好不痛快。在張掖,與糊鍋發音相似的另一個早餐是糊粕,長得也有點像,倒是更偏重泡軟的麻花。邊吃邊泡,清香可口。

天水人睡覺枕的是蕎麥皮子枕頭,早上出門就吃用蕎麥面做成的呱呱。為什麼要叫“呱呱”呢?因為在天水土話中,呱呱其實就是鍋巴的意思。蕎麥粉在煮的黏黏糊糊成半凝固狀的時候,會在鍋底結成一層厚厚的鍋巴,這層“鍋底”是一碗呱呱的靈魂,有時候天水人也叫它“皮皮”。

油潑辣子是呱呱的靈魂。

別被辣椒嚇住了,呱呱其實不咋辣。

攝影/孫鎮

呱呱必須是用手捏碎的好吃,隨意抓取,用手碾成不規則的小塊,拌上醋、蒜汁等調料,最後再來一勺油潑辣子。外地人第一次吃呱呱,肯定被那麼多的辣椒震驚到,其實香不辣,甚至微微發甜。吃完再來一碗清水荷包蛋,一頓早餐就完美了。

圖1 熱辣辣的禮縣熱面皮;圖2 豆花澆在隴南面皮上。

圖1 攝影 / 冉創昌;圖2 / 隴南發布

隴南禮縣人最愛的早餐是熱面皮,所謂的熱,一是要剛剛出蒸籠,熱氣騰騰;二是碗要用沸水燙得火熱,吃起來才有勁;和天水呱呱一樣,最重要的是那一口熱辣辣的油潑辣子,再配上一顆茶葉蛋或臘汁肉鹵蛋,就能開啟沸騰的一天。

釀皮子加饃饃,也是甘肅人的早餐搭配。

攝影/嚴肅

細嚼慢咽地吃完早餐,擦去額頭沁出的汗,再心滿意足地打個飽嗝,不管太陽有沒有升起,人的“朝氣”馬上就上來了。吃早餐,就是一天的喚醒儀式。

對於在外地的甘肅人來說,家鄉的早餐還寄托著最質樸的思鄉情懷,就算吃不到,想起來也總能掃除夜晚的陰冷和人的疲倦,讓人滿血復活。

平涼涇川縣的油糕,泡在稀豆粉裏吃。

攝影/左雪蘭

紀錄片《早餐中國》裏說:“只需早起,就能找到故鄉”,不知多少甘肅人懷念的鄉味,就是那道永遠無法代替的家鄉早餐呢?

文 | 李亦

文章首圖 | 嚴肅

封圖 | 嚴肅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