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尿盆裂了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作者:劉永華

前天晚上又夢見祖母了。她坐在中間窯洞的炕上,慈祥地望著我,看著進進出出的人們,樂呵呵地豁著幾顆牙。母親依舊在隔壁的窯洞裏(廚窯)忙碌著。我掀起門簾把院子裏玩耍的兒子叫進來,給他介紹放在窯洞最後面的棺材,告訴他這是太祖母去世後要用的,兒子撲閃著眼睛好奇地端詳了好半天……醒來後,我覺得要為祖母寫點什麼了。這也是祖母還在世時我的願望。

洗 腳

祖母的腳是標準的“三寸金蓮”。用笤帚把鞋底掃一掃便上了炕,平時睡覺也從不脫鞋。遇到大晴天,她會燒許多開水,將鞋子小心翼翼地脫掉擱在攔檻或炕頭上,把纏在腳上的裹腳布一圈一圈的取下來,1米多長的布條落在地上形成一個小布堆,腳便露出了本來面目。祖母在開水中加入艾葉或者柳樹、槐樹、花椒樹葉,坐在小板凳上,認真燙洗好長時間,仔細地將腳擦拭幹凈。

嚴格說來這不是一雙正常的腳,在祖母7-8歲時,把雙腳拇趾以外的腳趾連同腳掌生生地扳到了腳心,用長條布纏住固定,時間久了,就形成了被譽為“三寸金蓮”的“筍”形小腳。由於腳趾嚴重變形,擦洗起來還是比較費勁。

祖母擦拭完,在太陽下晾幹,再用幹凈的裹腳布,像包粽子一樣一層一層地把腳包裹起來,套上襪子,穿上鞋,很舒心地走上兩步。她洗一次腳,基本要一個下午。裹腳布承載的歷史人們一直在考證著,可祖母每次洗腳耗費半天時間的安逸卻一直定格在我的心間……

磕 頭

我每年生日時,會給祖母磕頭。還沒下跪時,我就偷偷地瞄著她,只見她很嫻熟地從肚兜裏掏出疊得非常整齊的一沓錢,等我作完揖,才從中抽出一張,隆重地遞給我。

每年春節時的磕頭,特別是除夕晚上,是最具儀式感的。除夕下午,祖母會提早穿好新衣服,認真洗過手,將祖父的遺像擺在擦拭得油光鋥亮的櫃子上,供上點心,倒上酒,燃著香,一同“過年”。

祖父在我3歲時就去世了,我沒多少印象,祖父去世後祖母健康生活了20年。

呈放祖父遺像的櫃子純木打造、朱紅色,據說是祖母的陪嫁品。靠墻的一半櫃面固定,用於陳列鏡子、空酒瓶等雜什,空酒瓶通常會插上塑料花或雞毛撣子,另一半櫃面用合頁連接,帶鎖,可以揭起來放衣服或其他值錢物件。櫃子的右下方嵌著一組小櫃,帶一個小抽屜和兩開門儲藏櫃,裏面經常會儲藏一些罐頭、蛋卷、餅幹等誘人的美味,這組小櫃同樣會有一把鎖,而鑰匙就藏在祖母的肚兜裏。

祖母的新衣服是由大媽或母親在臘月裏趕制而成,面料從最初的滌卡、嗶嘰、的涼,再到綢緞,顏色以棕、黑、灰為主,剛開始基本是單色,後來有了暗花或圖案,大襟褂子的樣式基本沒變。用碎布頭襻成的盤扣整齊地排列在左腋下。

年夜飯上齊後,祖母端正地盤腿坐在炕頭上,等著兒孫們磕頭。大伯領頭,兒孫們按長幼排兩列,先磕一個頭,起身作揖,再下跪再作揖。

窯洞地方有限,當二叔一家都回來過年時,我只能排在院子中了。有了重孫後,這支隊伍就更長了。盡管在院子中,也得大聲喊著“奶,我在院子裏給你磕頭了”。每當磕第二個頭時,祖母一般會說“好了、好了,快起來,地上冰著......”,但千萬別當真,那只是“客套話”。有一年除夕,大伯不知什麼原因沒有給祖母磕頭,她不依不饒,整個晚上郁郁寡歡,直到大伯來補磕了頭才了事。

磕完頭,祖母將早已準備好的壓歲錢從被子下掏出來,按長幼順序逐一分發。壓歲錢從最初的五毛,慢慢到一塊、五塊再到十塊。祖母不識字,但她會根據錢上的數字和紙幣的大小把錢從大到小整齊地排列,當晚需要的錢準備得不多不少,且絕不會給錯。

敬 神

老家山下有座廟,裏面供奉著玉皇大帝、觀音菩薩等泥像。每逢農歷初一和十五,祖母通常會提著供品拄著拐棍早早地去祭拜,老家叫敬神。祖母以前愛吃肉,自從開始敬神就忌肉吃素了,敬神當天也絕不吃蔥、姜、蒜。

從家到廟全是山路,坡很陡,農忙時空架子車一個人很難拉上來,而拉了糧食的架子車必須用牛來牽引才能上坡。小腳的祖母在敬神的這天走得很堅定,她說“神保佑著呢”,我想這大概就是信仰的力量吧。對於祖母來說,泥像是誰她不清楚,只是虔誠地祭拜,且口裏念念有詞,希望“神”能庇佑全家老小平安、健康。

有一年正月初一早上,祖母提著父親新買的酒壺去廟上,那個酒壺非常漂亮,我擔心摔壞上前制止,結果她雷霆大怒,第一次對我發那麼大的火,在我抖抖索索地退讓中,她提著酒壺拄著拐棍,跺著小腳,頭也不回地走了,到了中午她和酒壺也都安全回來了。從此凡是與廟上有關的事,我再不敢說半個“不”字了。

過廟會時,作為“會員”的祖母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廟會的籌備中,由於我們家距離廟最近,自然就是供給的主戰場。根據廟會方案,後勤保障一般會采取“眾籌”方式,村裏人會自願捐一些白面、清油、柴火等,要不就是參與勞動。當我放學回家時,祖母有條不紊地指揮著,母親和一幫婦女有說有笑,熱火朝天地揉著面、蒸著饃、擰著花卷、炸著油餅、撥著饊子。酥脆可口的饊子,在當時簡直就是極品美味。但出於對“神”的敬畏,盡管在我家制作,我們也絕不會多拿一份,只會享用屬於自家的那份戰果。

廟會一般要持續好幾天,包括祖母在內的“會員”會輪流排班“續香”,確保神像前的香火不斷、油燈不滅。輪到祖母晚上值班,她會早早地趁著天亮去廟上,值完晚班第二天回來補覺,這位六七十歲的老太太可真夠敬業的。遇上離家遠的“會員”或者“香客”,祖母會非常熱情地帶她來家吃飯甚至留宿。

艾 灸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祖母學會了艾灸治病,對咳嗽病人尤其管用。農閑或者雨雪天,村裏的大爺大媽們就會前來“就診”,祖母會非常熱情地“接診”。

她點上煤油燈,將打碎的碗用鏟鍋刀磕出一個小塊,有時要磕好多次,拿著磕出鋒利刀刃的碗片,麻利地在“患者”大概第七塊脊椎骨處劃出一道小口子,將廢紙(通常是我的舊書本)點燃放到火罐中,快速地扣在刀口處,用中指關節當、當敲兩下,確定火罐牢牢地吸住了皮膚,然後蓋上被子,有時火罐沒扣牢就再重復一遍。

等待的時候,祖母和老鄉一邊閑聊,一邊將艾葉去除硬梗挑揀幹凈,只留下毛絨絨的艾葉,搓成圓椎狀的艾棒備用。艾葉一般是端午時節采摘,也有些是“患者”自帶。祖母會認鬧鐘,十五分鐘後,將火罐取下,一般都會吸出血塊,咳嗽嚴重者血塊會發黑,讓“患者”過目後倒在事先備好的臉盆中。用毛巾將傷口處擦拭幹凈,將艾棒小的一頭在油燈上點燃,大的一頭敷在傷口上,滿窯洞的艾香味飄開來,老鄉非常愜意的趴著繼續開聊。艾棒燃燒到快接近皮膚時,祖母敏捷地將艾棒抓起扔到臉盆裏,然後再點燃第二只。灸上四、五只艾棒後,全流程結束。我小時候經常咳嗽,自然是祖母的忠實“患者”,這也許是促成祖母“醫術”日益精湛的原因。

起初背上切口子時我嚇得要命,艾灸時會早早地喊疼,祖母通常不為所動,非要等到艾棒快燒到皮膚了才抓起來。有時她不小心將艾灰掉到脊背上,我就會借機撒潑“報復”,她忙不疊地為她的失誤賠不是,我心裏頭會偷偷樂一陣。

當艾香飄到廚窯時,母親就會開始炒菜或者下面,鄉裏鄉親的,一頓飯不算什麼。祖母艾炙治咳嗽的手藝,很快聲名遠揚,十裏八鄉的都會慕名而來,母親雨雪天也就更忙了。當“患者”千恩萬謝地離開時,祖母會目送他們出大門,叮嚀著雨雪天再來。他們下次再來時,最多會多拿些艾葉作為回報。祖母樂此不疲,母親毫無怨言。

家 長

我出生時祖母已經61歲,在老家,這個年齡已然是正宗的老太太了。她去世時,大姑已有重孫,但按老家說法,兒子有重孫才算五代同堂。祖母共有6個兒女25個孫子孫女,我是最小的也是祖母最疼愛的。

我15歲初中畢業之前,一直和祖母住在中間窯洞裏。小時候,夜裏我要撒尿時,只需用腳蹬一下熟睡中的祖母,她便悉悉索索地摸出火柴、點亮油燈、爬下炕,我半閉著眼睛站在炕沿上尿,祖母站在地上端好尿盆接著,尿液飛濺到祖母的臉上是常有的事。

中間窯坐西向東,是正宗的客廳。盡管後來院子北邊和南邊先後蓋了三間房,但中間窯作為客廳的地位始終沒有改變,祖母作為家長一定是生活在中間窯裏。

每日茶飯的第一碗自然是祖母的。她有一個帶花邊的專用碗,大多是由我或母親端到中間窯裏吃,吃完飯再由我把碗端回廚窯,母親認真洗凈放好。祖母在老家的輩份高,親戚也多,多年積德行善人緣好,再加上母親這個熱心腸的兒媳,平時家裏從不冷落,逢年過節更是賓客盈門,祖母很享受這種殊榮,總是非常熱情地勸飯勸酒甚至勸宿,她認為這是她這個家長應盡的義務。當然客人越多,小櫃裏面的食品會越豐富。過段時間我會非常“善意”地提醒祖母,蛋卷快吃完了,裝辣椒需要一個罐頭瓶......

祖母從來都不是個“閑人”。村裏開會時,她會拎著小板凳頂個人數掙工分;農忙時,她會盡力在家做飯,為忙碌了一天的母親分擔一些家務。隨著年歲增長,獨立做飯有點困難,就在母親做飯時幫著燒火、剝蔥蒜,打個下手;曬麥時,她坐在用碎布頭拼接成的墊子或用玉米葉編成的蒲團上,用拐棍驅趕偷嘴的雞。晚上在麥堆旁,祖母搖著蒲扇驅走蚊蠅,我依偎在她懷裏望著滿天星鬥,聽著牛郎織女的故事,當流星劃過天際時,我已進入了夢鄉。平時,她趕集、敬神、串門子、樹蔭下和老太太們拉家常一樣不少……

祖母姓魚,名轉葉,屬馬,生於1918年,具體時期不詳,卒於2002年2月13日,農歷正月初二,享年84歲。她經歷了從舊中國到新社會的歷史變遷,閱盡了人情冷暖。她一生聰慧賢淑、廣結善緣、勤儉持家、生兒育女。盡管離開我已經十七載了,但還屢屢出現在夢中,她留給我的精神財富必將繼續傳承。

————————————————————————

附1:投稿說明 ↓↓↓

1.申報作品須由網友自發原創,不得抄襲、盜用他人作品,不得侵犯他人或機構知識產權;

2.申報作品須發表時機恰當,尤其側重於國內及省內重大活動、重大政策、重大事件、重大主題、熱點問題和突發事件中在網上形成關鍵性正面引導作用的網絡文字作品(作品可以是網絡新聞、評論、詩歌、散文、小說、故事、傳記等各種體裁;單件作品不超過2000字,連載小說可視情放寬);作品須主題鮮明,立意新穎,導向正確。

3.申報作品具體分為國際類、國內類、軍事類、社會類、文教類、其他類(包括網絡文學、詩歌類作品等)六大類別。

4.申報作品作者可為單位、團隊或個人。同一作品作者僅限報1篇。

5.參評作品必須為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期間創作完成的作品。

6.以單位推薦的方式申報作品,須下載申報推薦表和版權承諾書,並加蓋申報單位公章,將蓋章電子掃描件(或照片)上傳;個人自薦申報作品,須上傳個人身份證件正反兩面的電子掃描件(或照片)。

7.申報“百名網絡正能量文字作品”電子版及蓋章材料文件以“百名網絡正能量文字+作品名稱”命名,並上傳至郵箱:wu100wz@gsc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