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壽仙公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養生武義。張建成 攝

在過去一個多月的新冠疫情防控中,武義取得零感染的戰績,這當然是縣委、縣政府引領全縣人民抗擊疫情的一大工作亮點,往深處思考,這也是生態屏障、風物宜人、人文底蘊等綜合助力的福地效應,說明榮獲世界綠色城市、中國天然氧吧和創建全國生態有機農業示範縣等殊榮的“溫泉養生名城”,是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厚土和文化支撐的,“養生武義”山川秀麗,心安自律,名副其實。

逐水遷徙,依山而居,是古人避亂逃荒尋找心中桃花源的生存路徑。武義在大公山等地挖掘出土大量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遺址,說明約一萬年前的上山文化時期就有先民生養居住。武義版圖形如南北矗立的桑葉和琵琶,北部陸路入口有座金華、武義、義烏、永康四縣交界的八素山。據《東陽山水記》記載:“秦末,有八士從洛陽來,逮棲於此,皆青素冠履,因以名山。”洛陽八素士避秦隱居八素山,是明招山生根立足的隱逸文化開篇。八素山現有義武公路打通隧道便捷相連,縣邑茭道鎮下茭道以裏有內八仙、外八仙自然村,村名與洛陽八素士也有姻緣。

沿山脊走向往縣域邁進,八素山與白陽山、明招山一脈相承,蔓延羅列在小白溪和武義江之間,武義老縣城東門人稱八素門。東晉名列“兗州八伯”、鎮南將軍的阮孚避亂求生棄官歸隱明招山,不僅開辟武義東晉隱逸明招文化,還註入竹林七賢後裔文化的獨特養生之道和人文風骨。

張建成 攝

北部水路入口是武義江下遊濕地,與金華焦巖村沿江S形對望的範村,是範仲淹撫養侄子範槐後裔繁衍聚居村莊。清朝嘉慶庚申之年(1800),暴發一場強臺風引發特大洪水,相傳龍王怒吼咆嘯“要衝走一萬個村莊”,衝到方言與“萬”諧音的“範”村,才喘氣洄漩放緩了暴躁脾氣。洪水衝走了範村所有古建民居,只在溪灘留下一棵先祖範槐種植的老樟樹,這棵老樟如菩薩人梯救下很多人,700多年樹齡碩大挺拔,是金武交界人文交接棒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活化石。

範村古樟如渡口竹篙助力溯江而上,濕地、青山、松樹林,山環水繞簇擁武義徐氏最大居集地——履坦古鎮。武義江兩岸古村林立,因唐宋就坐擁興旺繁忙的水系碼頭,履坦自古便是縣邑商旅貿易重鎮,挖掘出土大量三國兩晉南北朝墓葬陶瓷青銅器皿,成為武義縣博物館、婺州窯等館藏文物貢獻大戶,一級文物“三國伎樂五聯罐”就是履坦官山出土國寶。

從葉長埠、履坦渡、白洋渡,東晉鎮南將軍阮孚他們沿武義江一路逆水行舟,發現兩岸青山與銅鏡般明亮的水系,負陰抱陽風光旖旎,特別是到了白陽山沿江而上,小白溪、永康江、熟溪匯合的三江口,內心感覺如同賈寶玉遊歷太虛幻境見到了實景,合掌感謝神祗送給他們一片隱逸養生的風水寶地。

阮孚攜東晉石崇寵妾綠珠弟子宋袆來時,永康縣令張彥卿和酒聖劉伶大女兒夫婦、阮孚胞弟阮侯和劉伶小女兒夫婦已隱居白陽山。阮孚攜帶尤物宋袆是東晉國色吹笛手,也是晉明帝司馬紹賞賜的寵妃,除吹笛,歌舞一流;劉伶大小女兒性情活潑,釀酒做菜絕佳。他們三對連襟親眷流連山水,互相宴請,釀制出千古流芳的武義大曲和造福至今的白溪豆腐,忘卻紅塵功名爭鬥,投入大自然懷抱找到真我。

關於武義良田美景和古樸民風,唐代詩人孟浩然留詩《宿武陽川》,贊譽“風物是秦余”;近代邑人徐鼎軾在《朝中措·白陽山居》詞中寫道:“峰巒萬疊繞煙霞,古木帶啼鴉,試問茅廬何處?翠微山下人家。千竿修竹,一彎綠水,滿地桑麻。怕有漁郎尋覓,沿溪不種桃花。”白陽山隔江西望,就是武義父親山壺山和母親河熟溪懷抱的縣城,與白陽山連綿東進的明招山,龍椅、案幾、筆洗、筆架畫龍點睛渾然一體,自阮孚將軍開啟隱逸文化;被日本僧人收入《中國一百位著名和尚》一書的五代德謙禪師,住持開蒙明招寺四十載;到了南宋,明招山被出過五朝丞相的呂祖謙家族買為私家墓地,遷移家族數代一百多穴墓葬匯聚一山,呂祖謙又因為父母丁憂守墓,開辦明招講學,不經意間辦出全國性高等學府,助力武義下王宅、鞏宅、劉宅、趙宅等進士村走向科考鼎盛。

明招山是集儒釋道為一體的文化山,明招寺和延福寺均為武義影響深遠名寺,明招文化是婺學和浙東學派的重要組成部分,呂祖謙“講實理,育實才,求實用”的教育思想,成為“浙江精神”活力元素。南宋本土詩人鞏豐召集朱熹、呂祖謙、陳亮等大家,在壽仙谷藥業掌門人李明焱老家車蘇,舉辦“水簾亭·江南遊”春天詩會,既傳承了竹林七賢後裔種在武義的魏晉風骨,也踐行了“溫泉名城,養生勝地”文藝養生的經典示範。

武義“八山半水分半田”,但這“分半田”肥沃好種,吃吃嬉嬉不成問題,造成武義人戀家輕商“三天不見壺山便要哭”的民俗鄉風。外人對浙中小鄒魯金華八縣評價是:金華甜頭,義烏拳頭,蘭溪碼頭,東陽噱頭,浦江筆頭,永康鬼頭,武義竽頭,磐安山頭。武義“竽”字當頭說明土肥,也是會享受的吃貨。縣邑為發展旅遊,梳理打造“五養武義”,其中食養美食芋餃、宣平餛飩、蓮子、竹筒飯、醋雞、炒鵝等數不勝數,特別近年挖掘推出的“宣平小吃”系列品牌,已受到長三角吃客追捧。

關於武義人性情民風概述,歷代縣誌均有記載。其中南宋縣誌概述是:“負山之民,氣俗敦愨,樂田畝,畏官府。邀嬉侈麗之習,獨不入其鄉。”清朝嘉慶縣誌記載:“武俗敦樸、儉嗇,狃常習故,絕不喜新鬥異。儒紳故家,頗有賢田,子孫名列膠庠,俱沾祖澤。民務農田,不為商賈、技藝,輕去其鄉。男不為廝役,女不作婢妾,敦尚義節……”

研究對照,武義人身上“敦厚尚義”亮點突出,當然很多特點會在時代發展中有所改變。不說遠古,網紅村莊壇頭有座民國三友墓,財主、夥計、書生三人組合,不求同日生死而求同穴墓葬,只求生死在一起,惹得三位老婆氣惱無奈,也另外選址連墳而葬。白溪童廬民國留日書生童維梓是武義首富,湯恩伯曾因從小做他跟屁蟲花他大洋,發達後推薦童做浙江省參議員,湯到他老家登門邀功拜訪,他慢騰騰起床愛理不理。日本人侵占武義要他做漢奸,童毅然隱居白陽山和新宅大山裏拒絕合作,跟隨抗日縣長蔡一鳴吟詩抗擊,七代老財視金錢如糞土,助力紅軍購買軍火和敵後武工隊收復故土。童維梓熱心教育和文藝,關心農事和百姓疾苦,從來不以勢壓人做惡事,也是踐行魏晉風骨文化養生的典範。

而在武義江三江口龍王山發掘出土的徐謂禮文書,是宋史紙質文物重大考古發現,墓主徐謂禮是名門之後,也是標準的武義人,忠厚,老實,勤政,禮規義矩,枕善而居,可視為宋代版最佳“公務員”。

張建成 攝

武義江匯合永康江、熟溪、小白溪和白鷺溪等縣域主要水系,縱橫公路上松線、永武線、武麗線貫穿全縣,分水嶺樊嶺、大殿嶺南進為原麗水處州地界,現為1958年並入武義的原宣平縣山水,兩地相連連接錢塘江、甌江支流上遊詩路。南部山區山多田少,因做人厚道和吃苦耐勞的傳統,被稱為“宣平老實”。那方水土養育的女人膚白腰細比較養眼,一搖一擺就容易搖出一片十裏荷花;宣平男人務實能幹也容易動真,脾氣一上來就是一座牛頭山。隨著超市大軍打響長江南北,宣平男女的性格特點也在變化,但宣平山水、人文和美食,總是經久耐品獨具特色。

主峰海拔1560米的牛頭山,是浙江排名第十一的高山,1328公頃國家森林公園有連片萬畝天然闊葉林資源,珍稀植物、野生動物不少是國家一二級保護對象,古樹眾多,是華東地區天然植被保存最完好、植物資源最豐富的生物基因庫之一。因為唐代道仙神醫葉法善從小在牛頭山采藥煉丹,又是民間傳說葉真人最後羽化登仙之地,所以武義實施全國知名的下山脫貧政策以後,搬遷一空的原始高山牛頭山,開發成全縣最知名景區,以“江南九寨,道教名山”聲名遠播。

了不起的大唐道士葉法善,以禦醫身份侍奉過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等五代皇帝,授封金紫光祿大夫、鴻臚卿、越國公、越州都督,葉真人105歲仙逝20年之後,唐玄宗還深夜夢見天師,伏案動容撰寫千古長文《葉道元尊師碑銘並序》。牛頭山有天師殿,柳城畬族鎮全塘口是葉真人外婆家,建有1300多年歷史的衝真觀,以武義南部山區為核心,輻射整個麗水市,天師殿遺址眾多。葉真人道學、醫術高超,是大唐道教領袖人物,也是“養生武義”不二代言人,他的草藥處方等流傳至今,對武義的道教養生和醫療治病影響深遠。

武義宣蓮種植歷史和文化淵源,傳說也與葉法善宗師有關。做好葉法善養生文化挖掘傳承,是武義文化界和全國有識之士的共同事業,武義曾邀請海內外嘉賓舉辦過幾次葉法善道教思想和養生文化學術研討,也從各種角度挖掘整理出過幾本書,但遠遠不夠。有人認為,葉法善的世俗地位、歷史影響遠遠超過金華北山黃大仙,但在傳播影響方面是倒過來,這太不應該了。

武義建有總長120公裏的浙江省首條田園綠道,現實中武麗線的“許曳線”上,天路、十裏荷花、有機茶園等都堪稱生態標本。有趣的是多年前,攝影師吳維康拍攝的大圓塘茶園圖片,曾被湖北恩施茶企盜用作茶園宣傳;宣蓮商標也曾被福建企業搶註,後者打官司物歸原主;而前者在媒體發過曝光文章後,實際行動卻不了了之。

武義是中國有機茶之鄉和中國抹茶之鄉,10多萬畝茶園中,成為絕美詩畫風景的到處都是,除大圓塘,還有臺山寺、九龍山、安鳳湯記和鄉雨、更香、郁清香等茶園,都養眼養心讓人陶醉流連。溫泉、生態、文化是武義養生旅遊發展三大優勢,近年梳理總結為“五養武義”吸引眼球。以牛頭山、大紅巖、千丈巖為代表的“氣養”是打青山綠色的空氣牌;“水養”突出溫泉,清水灣沁溫泉、唐風溫泉和牛頭山的夢溫泉,是“華東一流、浙江第一”的品質溫泉,40多度溫泉在殺菌祛毒同時,還能去除汙垢戾氣,回歸處子的潔凈平衡;“體養”以前以綠道騎行、汽摩頂級賽事、漂流知名,現在又開發了大鬥山飛行,海陸空齊備;“藥養”板塊壽仙谷藥業一枝獨秀,該企業也是最早開發葉法善養生文化的典型,又廣泛征集民間偏方驗方,在發展老“浙八味”基礎上,開發新“浙八味”助推浙產名藥走向全國。

“武義呆”深愛腳下土地,自洛陽八素士和竹林七賢後裔激活深耕隱逸養生之厚土,融入大自然的人文養生追求一直傳承至今。除了魏晉,唐代倉部侍郎徐镃和南宋儒家名臣徐邦憲,都是標準的武義人,入仕正直能幹,看透歸隱山水。竹林七賢遺風對武義人身心影響廣泛深遠,東晉,吳興太守金談,辭職歸隱武義小姬山;梁朝,平原人劉峻隱居武義講堂山讀書;唐代,東陽人舒元輿隱逸武義書臺山讀書;南宋,徐宗盛歸隱以處士終身;元代,桑惠夫婦同隱老家,舉案齊眉,訓子讀書,不求聞達;明代,長沙太守何貴掛冠歸隱郭洞,休閑寶泉巖設計開辟風水郭洞,成為武義人文山水旅遊開發先驅;明末清初,宣城人“海內三遺民”之一沈壽民,隱居巖塢多年著書立說;明代履坦徐俊、徐鳳歧、徐希朱爺孫三知縣和清代昆明呈貢知縣朱若功等,都是入世歸隱自如的武義名士……

時代變遷,現今的武義是浙江旅遊經濟強縣和全省旅遊綜合改革試點縣,新武義人和八方遊客蜂擁,人文民俗吐故納新,但隱逸休閑放達包容的人文基因始終沒變。鐘南山院士說,天下萬病,梳理心態最重要。在武義泡溫泉想念天空飛雪,攀爬丹霞洞穴,叫嘯竹海,如山泉融入原始植被,或徜徉清新茶園和芳香花海,人就如竹筍破土,在溫泉和山泉水中放飛,物我兩忘,在葉法善的道家拂塵和明招山的笛音屐聲中翩然成仙。

人間滄桑,歷經劫難是考試。蘇東坡贈詞同僚王定國南海歸來,留下不朽篇章:“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無疫,此心安處是武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