樅陽周公解夢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封建帝國。全國統一之後,,秦始皇一共進行了四次巡海活動。

當時,天下初定,民心未穩,社會治安較為混亂。在這種形勢下,秦始皇頻頻巡海極具風險。事實也的確如此。在巡海過程中,他曾遭到刺殺,險些喪命。盡管如此,他還是堅持每隔幾年就要到海上去巡視一次,直到最後一次在出巡途中病死方休。秦始皇如此熱衷於巡海,引發後世無限聯想。民間觀點普遍認為,他頻頻出海,是為了尋求海上神山和長生不老的仙藥。

在古代的帝王中,有不少人對成仙或長生不老一類的事情感興趣。在科學尚未昌明的年代裏,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從古到今,深邃的星空和蒼茫的大海,都能引起人們的無限聯想。關於神仙和長生不老的傳說,口口相傳,一直就沒有斷絕過。人們對於宇宙自然以及自身的認識,是一個恒久的過程。秦始皇肯定也對神仙充滿了幻想和好奇,對長生不老抱有一定的期冀。然而,僅僅以此作為他巡海的理由,那也未免太過牽強。如果認真分析一下當時的社會和歷史背景,就會得到另外的答案。

在秦滅六國的過程中,堅持抵抗到最後的都是海濱之國。齊、燕、越三國與秦相距甚遠,又擁有海外交通優勢,因此很難征服。即使當秦統一六國之後,這三個地方的人心仍未被完全收服,南方沿海地區甚至發生了“百越叛去”的事件。就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巡海的時候,同時派出軍隊,配合強大的舟師,發動了攻伐百越的戰爭。這並非巧合,而是秦始皇出於戰略考量之後,才做出的決定。

在第一次巡海過程中,秦始皇先上了鄒嶧山,又登泰山封禪立碑。而後,他到了渤海灣以東,經過黃、腄二港,到了成山和之(芝)罘,再次立碑,歌功頌德。之後,他向南登瑯琊臺,“大樂之”,在那裏住了三個月,並且下令從內地遷徙三萬戶百姓到瑯琊臺下,免掉當地十二年的稅賦。一切就緒後,秦始皇再次立碑,歌頌秦德。當秦始皇準備返回都城的時候,齊人徐福上書,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有仙人居住,請求秦始皇下令,派他率領數千名童男女出海。秦始皇答應了。

秦始皇在返回都城途中,經過彭城,想打撈沈到泗水裏的周鼎,派了千人下水,結果沒找到。之後,他又向西南渡過淮水,到了衡山和南郡。最終從武關回到了都城鹹陽。

從秦始皇的巡視路線,和其采取的一系列舉措,可以看出,他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求仙,而是通過封禪立碑,巡視重要港口,向齊人宣示大秦威儀與功德,以此安撫剛剛投降尚未完全順服的民心。此行具有強烈的政治意味。他派人打撈周鼎,也是出於政治方面的想法。因為,周鼎是周朝政權的象征。秦朝的天下是從周朝得來的。如果能夠找到遺失的周鼎,對於秦朝政權的合法性具有一定象征意義。渡淮水、湘江,則是他對內河航運系統的一次視察。視察衡山、南郡顯然是出於軍事目的。

秦始皇第一次巡海,以齊地為第一站,大舉宣示威德,與秦人曾失信於齊人不無關系。

在攻伐齊國的過程中,秦人誘騙齊王,許諾封給他五百裏土地,作為他投降的條件。可當齊王投降之後,秦人不但沒有給他五百裏土地,還把他餓死了。秦人的這種做法,顯然無法讓齊人信服。為了重新獲取齊人的信任,從心理上徹底征服他們,秦始皇借巡海之名,視察當地情形,三次立碑歌頌秦德。同時,秦始皇還加強了對瑯琊港的建設投入,從其它地方遷三萬戶百姓到此。其動機不言而喻,因為他並不完全信任齊人。這麼重要的港口,如果放在齊人手裏,一旦發生叛亂,後果是不可想象的。他在瑯琊港住了三個月,做了大量工作安排,加強朝廷對這一重要港口的控制,以此斷絕齊人入海的去路,從而避免再次發生諸如“百越叛去”那樣的事件。

秦始皇批準徐福出海的奏請,一方面是為了驗證海上仙山傳說的真偽,另一方面也不排除,他可能是想借徐福出海之機,對海上航線進行探索與勘測,為將來發展海外貿易做準備。秦始皇當時的真實想法,後世無從得知。不過,對於他的一些言論和行為,不能僅從表面上簡單的加以理解,要結合當時的歷史和社會背景,從其內心的真實動因進行深刻的分析,才會得出相對可靠妥帖的解釋。下面這件事,就可以說明一二。

秦始皇剛開始準備在泰山封禪時,先讓當地的儒生討論封禪儀式如何進行。然而,秦始皇發動當地儒生討論封禪儀式,並非真想聽取他們的建議,而是利用這個由頭,來窺測儒生們的內心世界,以此判斷他們對於封禪一事的真實態度。事實上,儒生們所提的建議也並非不可行。他們只是引用了一些典籍上的記述作為建議的依據。秦始皇之所以不采用他們的建議,自創一套儀式,是因為他並不信任這些儒生。

事實上,如果秦始皇真的采用了儒生們的建議,乘坐蒲車上山封禪,是有很大風險的。他在第二次巡海時的遭遇就可以作為佐證。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二次巡海。出巡車隊的規模一定是很龐大的,而且,也做了很周密的安全布置。然而,秦始皇還是險遭不測。張良雇傭的刺客用大鐵椎砸中了車隊中的副車。所謂副車,既是隨行人員的乘車,也是用來掩人耳目,使得一般人無法猜測皇帝所乘車駕的措施。還好,刺客只是擊中了副車。如果砸中秦始皇乘坐的車駕,就很危險了。盡管如此,秦始皇還是受到了驚嚇。

試想,如果秦始皇在登泰山時,坐著簡陋的蒲車,緩慢攀行在艱險的山道上,更容易為人所害。在給秦始皇所提的建議中,儒生們還說“惡傷山之土石草木”,表面上是建議秦始皇向古人學習,秉持帝王仁心聖德,不要因為修建車道而傷了土石草木,實際上,從安全角度來講,這是極大的隱患。土石草木之間,隱蔽性極強,無疑是刺客藏身的絕佳位置。出於這種考慮,秦始皇當然不會采用他們的建議。同時,秦始皇也有理由懷疑,這些建議的背後隱藏著儒生們不可告人的意圖。

秦始皇在第二次巡海遇刺受驚之後,並未因此而停下巡視的腳步。他先後到了之(芝)罘和瑯琊這兩個重要的港口。此次巡海,距第一次不過一年時間而已。秦始皇連番巡海,頻率之高,顯然不只是為了尋找海上仙山。從他的巡海路徑可以看出,重要港口和戰略要地才是他巡視的重點。在視察過之(芝)罘和瑯琊二港,且刻石記功之後,秦始皇又去了上黨。

統一六國後,秦始皇在中國設置36郡,其中就有上黨郡。治所位於今天的長子縣。上黨,地勢高險,自古為戰略要地。狄子奇《國策地名考》裏說:“地極高,與天為黨,故曰上黨”。盡管上黨地勢如此險要,秦始皇還是親自前往巡視。由此可見,他第二次巡海,還是出於政治和軍事方面的目的。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海。他先是巡視港口,刻石記功頌德,又拆除原燕國在關東修建的舊城墻,決通舊有堤防,再視察上郡,仍然是出於政治和軍事目的。

期間,他派盧生入海求仙,與第一次巡海時派徐福入海求仙的意圖應該是一樣的。盧生回來之後,以仙人的名義向秦始皇獻上圖錄之書,上面寫著“滅亡秦朝的是胡”。這無非是盧生向秦始皇提的一個軍事建議罷了。當秦國一統天下之後,內部的敵對勢力基本上消失了。能夠對秦政權造成威脅的,只有外部敵人,也就是草原上的匈奴人。即使沒有圖錄上這句話,秦始皇也一定會向北出兵征伐匈奴。盧生的舉動,或許只是為了交差而已。畢竟,秦始皇派他入海求仙,最起碼要派一支船隊隨行。這需要消耗不小的人力、物力、財力。神仙自然是找不到的。如果盧生無功無返,肯定要受到責罰。因此,他以此舉迎合秦始皇的心理,也就避免了相應的責罰。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巡海。

秦始皇這次巡海的航線比前三次都長。他先到了湖北的雲夢(今湖北安陸南),朝著九嶷山(今湖南寧遠)的方向遙祭葬在那裏的虞舜。然後,沿長江而下,視察那裏的木材生產情況,渡過海渚(今安徽樅陽),經過丹陽(今安徽當塗西北),抵達錢唐(塘,今浙江杭州),前往江岸邊。因江上波濤洶湧,於是向西一百二十裏,從陿中(今浙江富陽)渡過富春江。之後,他登上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南),祭祀大禹,眺望南海;刻碑頌德。回程時,他經過吳(今江蘇蘇州),從江乘(今江蘇南京東北)渡過長江。隨即沿海北上,抵達瑯琊、之(芝)罘。在海上射殺大魚。接著由之(芝)罘沿海西行,到達平原津(今山東平原南之黃河渡口)就病倒了。

前三次巡視,秦始皇先後視察了碣石、瑯琊、芝罘以及黃、腄等北方港口。這些港口是齊、燕故地。當時,人心未定,形勢未穩。在這種情形下,秦始皇巡海,並實施一系列政治活動和軍事舉措,對於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最後一次,秦始皇選擇從南方開始巡視。當時,百越的反抗勢力已經基本肅清。社會形勢漸趨穩定。他此次巡視,可能是為了解南方各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從而制定相應的措施,以恢復因戰亂而受到破壞的經濟。

秦始皇大力建設瑯琊港,除了將其作為重要軍事基地之外,應該還有發展海上貿易,提振全國經濟的意圖。這一意圖,產生在全國真正統一的基礎之上。

秦統一六國,創建了新的政治體制和格局。在政體和格局的劇烈變化過程中,各諸侯國原有的利益集團受到嚴重打擊。其具體表現形式就是,新興的商人地主集團紛紛興起,推翻了舊封建領主的割據。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秦始皇就是商人地主集團的利益代言人。事實上,也正是在商人地主集團的大力支持下,秦始皇才實現了最終的統一大業。幫助秦始皇的父親嬴異人登上王位,擔任秦國丞相的呂不韋,本身就是一個大商人和大地主。

疆域的統一,只是形式上的統一。真正的統一,在於制度的一致性。秦建政之初,全國的文字、貨幣、度量衡,乃至車軸的長度都不一致,嚴重阻礙了全國範圍內的經濟、文化交流。商人地主集團的利益因此而受到影響。作為這一集團的代言人,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新政和制度,以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隨著新的政策和制度的推行,全國性的商業體系逐漸形成。商品流通和交換,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得到大力發展。在此基礎上,商人地主集團需要拓展更大的市場,以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海外貿易是實現這一訴求的重要渠道。在這一社會背景下,秦始皇四次巡海,除了政治和軍事目的之外,也有一定的經濟原因在內。

要發展海外貿易,就要進一步加強海上航線的開辟和利用。在這個前提下,秦始皇派徐福和盧生入海,就不只是為了求仙了。他們或許帶著探索海上新航線的任務。

徐福第一次入海,沒有找到神仙——他也不可能找到。不過,他應該在新航線的探索方面有了一定的進展。在秦始皇的支持下,他一直沒有放棄,也做了不少準備工作——等待下一次機會的到來。

當秦始皇最後一次巡海到瑯琊港時,徐福的機會來了。於是,他再次晉見,向秦始皇匯報了近幾年的海上工作進展情況,並謊稱海上有大鮫魚擋路,沒辦法求仙問藥,需要帶著弓弩手,用連弩將其射殺,以清除入海求仙的障礙。徐福說的雖然是謊話。不過,他的謊話卻正好驗證了秦始皇做過的一個夢。

就在徐福晉見之前,秦始皇夢見自己在海上大戰海神。夢中的海神長得和人模樣差不多。秦始皇巡海途中,在海上不知度過多少日夜。閑暇時,他難免看著大海浮想聯翩。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做這樣的夢本來也很正常。醒來後,他問善於解夢的博士(秦朝設立的一種官職),自己做的這個夢是什麼意思。博士告訴他,常人是看不到海神的。不過,兇惡的海神會化作大鮫魚的形狀。所以,把大鮫魚除掉,也就等於除掉了惡神。這樣,就可以見到善神了。

秦始皇的夢境,博士的解釋,再和徐福的謊話聯系起來,這很容易讓秦始皇相信,徐福在海裏碰到的大鮫魚,應該就是與自己在夢中大戰的海神。因此,秦始皇聽信了徐福的話,又給了他一次機會,派出規模更為龐大的船隊,攜帶弓弩手,隨他入海。同時,秦始皇也做好了射殺大鮫魚的準備。他令人準備好捕捉大鮫魚的魚具和連弩,從瑯琊港北到榮成山,一路尋找大鮫魚的蹤影,沒有發現。到之(芝)罘港的時候,發現一條巨大無比的魚。這條被視作海神化身的大魚,被兵士用連弩射殺了。

徐福入海之後,卻未必殺死過什麼大魚。作為替秦始皇尋找神仙和長生不老藥的使者,徐福帶領的船隊,無論從裝備,還是人員配置上,都應該是當時最好的。據說,秦始皇派給他的船上,載著足夠三年用的糧食和淡水。三年的時間,就算他來個環球旅行,也足夠了。不過,徐福並沒有麥哲倫和哥倫布那樣的理想,這一次,他帶著船隊入海之後,再也沒有回來。即使他真的回來,也見不到秦始皇了。因為,在他入海不久之後,秦始皇就病死在巡視途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