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說謊夢境分析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文/小米桶

圖文:審稿-蟹黃撈飯、制作-七

正文照片(圖片)除標註外:均來自作者

轉眼2021年的聖誕節即將來臨,空氣中彌漫著節日氣氛,讓寒冷的冬季也綻放出美麗的色彩。

今年的聖誕節,關鍵字必需是“瘋狂”二字。去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球民眾都盡可能將過節的儀式降到最低,避免群聚導致疫情擴散。到了今年,大部分人已有疫苗護身,也有很多人相信新冠病毒已降低威力。於是,一波“爆衝式消費”已經展開。

兩個月前就已經傳出,聖誕禮物前線告急。接著,聖誕樹也供不應求。現在,連聖誕老公公本人也不夠了。

這下事情大條了,要知道,一切的彩燈、音樂、裝飾、都是烘托氣氛用的。在這個節日,這位一身紅衣、須發皆白的可愛老人才是真正的主角。少了他,聖誕節就沒有了靈魂。

職業聖誕老人是個不錯的季節性工作

圖:Vancouver Santa Claus Parade 2021

隨便找個發福的老人,穿上紅衣,戴上假發胡子,背上大口袋,出場就“厚厚厚”的笑幾聲,有那麼難嗎?答案真的是“這樣不行”!因為聖誕老公公的存在,在歐美孩童的心中是絕對的真實,稍有不慎,演穿幫了,毀了孩童們心中關於聖誕節的美麗夢幻,實在是成年人罪大惡極。

因此,為了長久維護這個美麗夢境,全歐美的成人都不能有半點馬虎。

穿個紅衣服就來扮演聖誕老人,也是要看條件的

圖:電腦王阿達

隨便裝扮一下就來充當聖誕老人是頭號大忌。

在歐美,每逢11月左右,就有一些專門培訓聖誕老人的學校開始招生。

學生們主要以符合基本形象的男士為主,不過基於聖誕老人是有配偶的,所以符合條件的女性也可以參加。畢業後組成“聖誕老夫老妻”同時出場,也是相當不錯的部署。

老夫老妻了

圖:Metairie Bank

要成為聖誕老人,化妝術必須要熟練。除了合身的服裝、妥帖的假發和牢固的長胡子,就連小細節都不能馬虎。特別是今年應對新冠疫情,還增加了口罩或面罩裝備,也要先設計好。不然,一不小心露出馬腳,讓孩子們發現聖誕老公公用著和自己爸爸一樣的手表,或者戴著飆風族的戒指等等,那就糗大了。

有煙癮也要忍住了

圖:電影 Bad Santa

樂於奉獻,是成為聖誕老人的必備美德。雖然有很多商場、派對、遊行花車,是有付薪水雇請聖誕老人來顧場子。但是很多慈善機構,也會請求誌願服務。無論有錢沒錢拿,服務品質不能打折,都要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來,唱歌跳舞,放聲大笑,還要應對孩童們的各種刁鉆難纏的提問。

很多慈善機構也會請聖誕老人去醫院等地慰問

圖:BJC HealthCare

強大的社交能力絕對也是必要的。我們常有看到聖誕老人和哭鬧孩童的合影,也就知道吵鬧小孩出現機率是有多高。作為兒童保護神的聖誕老人,怎麼能在這種場合下失態?無論懷裏的那位小童以何種掙紮姿勢來拼命,都要保持微笑繼續端莊下去。而且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家庭還要求自己的寵物也要和聖誕老人合照,一視同仁地合作,才是唯一的選擇。

和聖誕老人合照,是歐美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來源

圖:ABC13/Omaha World

要熟知節日的歷史文化,全球地理知識也不能少。扮演聖誕老人的角色,必需演員與角色的合二為一,臨場應變才能自如。

要脫口而出自家在北極的門牌號碼,手下有多少妖精跟班也要爛熟於心,最喜歡的食物是曲奇餅幹,配上超大杯的蛋酒。後院住的九只麋鹿,幾公幾母,各個都叫什麼名字,如何駕駛它們。還有領隊麋鹿Rudolph標誌性的紅鼻子,和背後催娃淚下的勵誌故事。

曲奇餅幹和蛋酒是聖誕老人的最愛

圖:Rimma Bondarenko /Shutterstock

麋鹿小抄全是重點,背下來

圖:Carrie Paris

駕照是必要道具,小孩子都會要求聖誕老人出示身份證,這十美金不能省

圖:eBay

說到這裏,各位應該覺悟扮演聖誕老人不是件容易的事。用我們的俗話“舉頭三尺有神明”,要有誌扮演神明本人,是值得花幾百美金,找一個補習班好好充電一下的。

聖誕老人的地址,在加拿大、美國、芬蘭等地,

是不一樣的,不能搞錯了

圖:Canada Post

這大概是世界上,少數合法教授騙人招數的學校了吧。很多聖誕老人培訓學校歷史頗為悠久,例如密歇根州的CWH Santa Claus School,建於1937年,業界資深堪稱“聖誕老人哈佛大學”。

還有Noerr Programs Santa University(位於科羅拉多州),表演逼真考究,服裝細節完美演繹,甚至會教授學生飲用辣椒水,以完美求得聖誕老人那沙啞的嗓音,成為近年來北美大型商業表演的寵兒。

歷史悠久的聖誕老人培訓機構

圖:CWH Santa Claus School 官網

一群準老公公在好好學習,如何欺騙孩子

圖:Noerr Santa University

聖誕老人何德何能,竟然在耶穌生日這天搶盡主角風頭。他的真實身份,是在羅馬時代救濟窮人、保護孩童的大善心人士-尼古拉,也擁有12月6號-聖尼古拉節這個專屬的節日。

更衍生出很多黑暗分身,在德國奧地利會變成專吃小孩的坎蔔斯(Krampus);在法國和荷蘭有大壞蛋黑彼得做幫手(Zwarte Piet)。暗黑聖誕老人是專門懲罰壞小孩的,也非常符合過去的童話故事中,喜歡用超自然的力量恐嚇壞小孩的一面。

黑彼得也是很有特色的聖誕跟班

圖:SeeWide

這些住在歐洲的暗黑聖誕怪獸,讓不少當地小朋友內心深處還充滿陰影。米桶有一位巴伐利亞出身的學長,聖誕節等來的就是家人所扮演的坎蔔斯,讓他飽受驚嚇,直到許多年後依然無法擺脫恐懼。

聖誕老人原本是有黑暗分身的

圖:mydrop

直到19世紀初,消費文化在北美興起。可口可樂公司為了宣傳旗下飲品,按照可樂罐的招牌顏色-紅色,創造出一個身穿紅衣,身材微胖的老人,出沒於聖誕夜,專門給小孩子送禮物。

聖尼古拉原本也不是穿紅衣的

圖:St. Nicholas European Christmas Market

並且去蕪存青,抹掉了令人害怕的黑暗一面。又將聖經故事中為耶穌寶寶獻上禮物的東方三賢者,和愛分享糖果和硬幣給孩童的聖尼古拉,這些形象融合發展,才有了我們今天流行文化中設定的這位聖誕老公公。

為Baby耶穌送上禮物的東方三賢者,

也是送禮文化的推波助瀾

現代意義的聖誕老人形象,原本是1930年左右,

可口可樂公司創造的廣告形象

圖:Campaign

原來,這一切都是快樂肥宅水的陰謀。由於這和藹可親的形象太具吸引力,一舉成為整個聖誕節日不可缺的促銷代言人。

為了維護“聖誕老公公真實存在”感,歐美爸媽可是操碎了心。不,何止是爸媽族,整個社會都武裝到了牙齒。

相當多數的歐美爸媽,鼓勵孩子相信聖誕老公公的存在,希望籍此來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培養分享節日喜悅和祝福的心態。小孩子們也把這位老人當作是自己可親手觸及的守護神,寫信給他,傾訴心事、向他許願、每年都要求抱抱合照。

一個十歲的孩子寫信給聖誕老人借錢,

幫父母度過難關

圖:USA Today

社會生活中宣揚聖誕老人,也是看中了他老人家“不分貴賤、溫柔守護、樂於奉獻、傳播希望”的精神。簡單而言,這就是西洋社會的“正能量大使”。

在家裏,父母不遺余力地推動孩子崇拜聖誕老人。在學校,老師也全力配合演出,想方設法引經據典來佐證。在社會,郵局每年都會開設聖誕老人專線,幫孩子們傳遞寫給聖誕老人的信,還會有誌願者負責寫回信。近年來還開設了專線電話和視訊平臺,讓小朋友直接和偶像面對面交流。就連軍方都總動員,每年都宣稱派出戰鬥機在空中為聖誕老人護航,還設計出一款“聖誕老人追蹤器”在線上直播他老人家的行蹤。

美軍派出戰鬥機為聖誕老人伴飛

圖:AVGEEKERY

當然會經過北京

圖:ispotsanta.com

全民集體撒謊,為的都是“守護孩童天真爛漫的夢想”,導致歐美別說幾歲小朋友,很多是十多歲的少年,都對聖誕老人的存在堅信不疑。

相信聖誕老人真實存在的平均年齡,大約是8歲

圖:Yougov America

因此,“聖誕老公公是假的,禮物其實是爸媽送的”,這件事完全是禁語,誰敢說破事實,就會有一票家長和老師,甚至是社會人士都來齊齊批判,嚴厲譴責這種“自私的成人破壞孩子夢想”的殘酷行為,摧毀孩童無邪的信仰。

受夠了熊孩子?今年聖誕就穿這件吧

圖:Amazon

假如父母發現孩子已經懷疑“聖誕老人是假的”,這衝擊力不亞於一場尷尬的家庭危機。這時候,爸媽常常選擇繼續洗腦下去就對了,因為他們總是認為孩童的夢想一旦幻滅,會導致幼小心靈遇到前所未有的心靈創傷。甚至有些還會付費請“職業聖誕老人裝扮者”來套招,拖延自家孩子發覺真相的時間。

專屬定制聖誕老人Zoom Call,

十分鐘付費75美金,孩子的錢真好賺

圖:Santa Visits

越晚越好,等到孩童們認知“禮物其實來自父母”,希望那時候他們長大了,是靠自己的能力發掘出真相,也有足夠強大的內心能承受得起真相的衝擊。而且,就算是真的一輩子相信下去了,成為一個有童心的大人也蠻好的吧。

歐美父母在維護聖誕老人神性這一點上,寧可選擇集體無明化,對子女過度保護,近乎有些失去理性。這讓我們亞洲人看起來感覺難以理解,只能抱以“子非魚,安知魚樂”的心態,免得挑起爭端。

用聖誕老人來集體欺騙孩童,在歐美已持續了百年之久,也是全社會熱烈探討的話題。

同意派當然是宣揚“正能量”對孩童心靈成長有加分效應。特別是從此開始的新冠疫情,和經濟不景氣的大時代,孩童需要更多精神支持。

反科學的思潮是美國新冠肺炎失控的原因之一

圖:騰訊

反對派則聚焦於,長期沈浸於童話故事,會讓孩童變得盲目無知。而且孩子一旦發現聖誕老人是假的之後,會對父母謊言產生不信任感,降低對父母的尊重,得不償失。

“我要告訴孩子聖誕老人是假的”,嗯,

這份勇氣送你上頭條

曾經有一篇知名的社論,把聖誕老公公的存在比喻成一面鼓,如果我們一定要戳破鼓面探究發音的來源,那麼一切美好、浪漫、詩意、愛、幻想的聲音……都隨著鼓面被破壞而消失了。倒不如止步於鼓前,僅用心去感受聲響帶來的美好,反而能獲得長久的快樂。

難怪歐美有很多缺少科學世界觀的人,他們不求甚解的習慣,是不是從聖誕節就開始養成的?

END

本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環行星球立場。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請後臺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