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化糞池屎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今天是個大日子——世界廁所日。

您還別覺得味兒。人這一輩子,吃喝拉撒都是頭等大事。

認真算算,一生中得有3年時間是在廁所裏度過的。要是碰上愛帶薪拉[屎]的,時間還得更久。為它單獨成立紀念日,支持[贊]!

先來個廁所樣板間鎮樓

農村廁所 人類廁所歷史的現象級“活化石”

我們的考古學家,在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遺址裏發現的一個土坑,這是被公認的我國廁所的起源,距今有五千多年。

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遺址裏發現的一個土坑

從春秋戰國到明清時期再到現代廁所的發明出現。在漫長的人類文明史中,廁所的演變見證了我們的進步。

但是,農村廁所在廁所變遷史中,始終停滯不前。直到現在,很多村兒裏還保留著旱廁的原始形態。

這算是比較幹凈的傳統旱廁了

這種原始形態的旱廁,不僅不方便,還有可能傳播疾病,影響健康。也難怪有人開玩笑說:農村和城市的差距,有時候就是一個廁所的距離。

眼瞅著農村傳統旱廁有這麼多弊端,讓人“方便”的時候不能好好“方便”。

我國解放之後,對農村廁所的改造工作就一直沒停過。特別是這兩年,國家甚至用“革命”一詞來表達對農村改廁的決心。

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還專門對農村改廁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好不求快,把這件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可見,農村改廁勢在必行。

要想不生病 廁所要革命 革命後的高質量廁所到底什麼樣?

高質量廁所,簡單來說:是“一有兩沒有”。

“一有”就是讓農民有一個私密、衛生、幹凈的如廁環境,能保證農民體面的上廁所。

“兩沒有”是沒有健康風險,沒有環境風險。能夠對糞汙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糞汙傳播疾病;改完廁所之後,廁所糞汙不能汙染周邊水源,不能汙染地下水,不能汙染周邊的土壤和環境。

提問:為啥農村廁所要高出地面一截?評論區等你答案

農村改廁好多款 總有一款適合你

農村改廁,咱們現在既有水廁,也有旱廁。

三格式水廁化糞池是首選:

在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水衝的三格式化糞池應用廣泛。

這種化糞池可以對[屎]進行水解和沈澱,通過厭氧降解和厭氧消化,把[屎]裏的病原體進行消除,這樣就實現了[屎]的無害化。

之後產生的糞液如果能正常發揮功能的話,不但不會造成疾病的糞口傳播,還可以還田使用,一舉兩得。

幹旱地區 還是別浪費水了 改進後的旱廁了解一下?

在幹旱的北部地區,水資源相對緊缺。如果用水廁的話,不僅浪費水,到了寒冬臘月,基本水廁也就凍成“旱廁”了。

所以,旱廁還是比較適合北方——尤其是北方的幹旱地區。

但是……

咱們農村的傳統旱廁,基本保留了古代旱廁的形式:兩個板兒底下一個缸,一低頭,就能看到一家人的[屎],味道感人,有蠅蛆,還沒遮沒攔的。

而改進後的衛生旱廁就很讓人眼睛幹凈了:有門有頂有通風,無蠅蛆,[屎]下去之後,用稭稈粉末、灰土和草木灰覆蓋住。既不會和它見面,還能創造一個就地堆肥的環境,並且在堆肥的過程中就能殺滅[屎]裏的病原體,避免[屎]造成疾病傳播。

高寒地區 防凍是關鍵

在高寒地區的農村朋友對下面這個場景應該不陌生:每天早上上廁所,要拎著暖水瓶,先用開水把便器裏的“飯後殘余”化開,以便能投入新的“飯後殘余”。

聽著好像廢話文學,其實是高寒農村地區朋友們的日常。

這個地區的旱廁,目前采取的方式就是盡量深埋,埋到凍土層之下。經過凍土層的管道要包裹一些防凍材料。

農村改廁 要尊重農民替農民考慮

一間小小的農村廁所,專家團隊設計了多種改造方式,是因為咱們國家幅員遼闊,氣候、地形、不同人群的使用習慣都不一樣。

你比如說,咱們村裏人就習慣蹲著,那就不要改成坐便,畢竟這是我們亞洲人幾千年來獨有的一種特殊技能習慣,得尊重。

亞洲蹲:中國人的又一項獨門絕技

再比如說,浙江氣候好,冬天不怎麼冷,改造成戶外的三格水廁化糞池特別合適;可這戶外水廁要是放在大東北,那估計一年只有春夏秋三個季節能用了。

所以農村改廁,不能一刀切,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替當地農民考慮。如果一味求快求量,估計改得快,廢得也快。

改廁 我們還要需關註什麼

截止到2020年底,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已達到68%,全國改廁4000多萬戶。但仍有許多問題值得關註。

1、目前農村改廁仍不能全部解決化糞池的滿溢問題,很多時候,村民需要自己掏糞,或者由村裏集資集中清理糞便。

2、比起新修好的廁所,村裏老人更願意去上傳統的旱廁,把新廁所空閑出來當儲藏間;或者留著給從城裏回來的孩子們用。

安徽省肥東縣村民家裏已經改廁完成的廁所長期閑置,成了雜物間

3、改廁後的問題也反映出改廁技術和產品存在缺點,兩年前南方某地在改廁時出現三格化糞池串水現象,後來發現,是施工人員在打膠時不夠精細,導致密閉不嚴。最後只能將幾百個已埋在地裏的化糞池挖開,重新安裝,結果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

農村入廁、改廁都是為了“方便”的事兒,這方便的事兒,到底是不是真的方便?只有農民最有發言權,因地制宜的改廁,尊重農民意願,願改盡改,加強後續維護,宣傳倡導衛生入廁,或許就是改廁的必經之路吧。

編輯: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