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在河裏撿到河蚌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留住鄉愁】

作者:陳華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一望無垠的江漢平原上,河流、湖泊與水田縱橫交錯。在我居住的村落後面,有一條五十米寬的河流。倘若在北方,這應該是一條很氣派的大河了;可在鄉親們看來,同長江、漢江比起來,這根本算不了什麼,以至於連名字都沒有。

我對於家鄉的所有記憶,都與這條河流有關。

20世紀80年代,河流兩岸都是挨挨擠擠的村落,鄉親們日常吃水靠這條河流,兩岸的千畝良田也要靠它滋養。

夕陽西下,岸邊依次停靠著成百上千條漁船。無風的天氣裏,縹緲的炊煙升騰在空中,那是船夫們在做飯了,其中一個船夫是我的四爹。四爹最拿手的菜是胖頭魚湯,待鍋裏熱氣騰騰,只見他拿起葫蘆瓢,從河中舀起一瓢水,不慌不忙地倒進滾燙的鍋中……

夏天,無名的河流成了孩子們的樂園。除了摸魚撈蝦,我們還會無拘無束地遊野泳。奶奶為此坐臥不安,生怕我們出了意外。奶奶真是小瞧了我們:雖然河底長滿了纏人的水草,可我們這些“水鴨子”卻不上當,每次總能輕松地避開它們。

每年端午節最隆重的龍舟賽,總是如約在這條無名的河流上開鑼。至今想來,那激動人心的吶喊聲似乎仍此起彼伏地縈繞於耳旁,還有比賽前村裏老人的念念有詞,那是在祈求河神能給大家夥帶來好運。

進入20世紀90年代,兩岸不少鄉親進入城裏打工或者做小買賣,賺錢改善生活成為大家追求的首要目標。不成想,有人偷偷把河邊成片的柳樹砍下來賣錢,有人用電擊的方式在黑夜裏捕魚,還有養豬戶將牲口的穢物直接排放到河裏……

一場更大的劫難還在後頭。2000年,操著外地口音的商人取得承包許可證後,在河中養起了河蚌,然後取出價值不菲的珍珠賣錢。不少鄉親心甘情願地給他打工,因為老板開的工錢誘人得很。很快,一棟一棟新式小樓在河流兩岸拔地而起。

養殖河蚌需要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向河中施撒各種各樣的肥料,隨之而來的環境問題也漸漸凸顯——先前清澈見底的河水,在肥料的作用下一年比一年渾濁,水質也一日比一日差。到了後來,再沒人敢在河裏遊泳,更沒人敢在河裏挑水吃。冬季枯水季節,河道中會散發出奇怪的味道。到了來年春季,怪味甚至直接變成刺鼻的臭味。

無名的河流生病了,這引起鄉親們的警覺。大家意識到,若繼續過度開發和利用,後果將不堪設想。鄉親們同養殖河蚌的老板談判,可老板卻拿出一紙合同:“這可是要管二十年的!”二十年!河流哪能禁得住再折騰二十年?

在地方政府的協調下,一年後,賺得盆滿缽滿的外地老板走了,留下傷痕累累的無名河流。2012年,在鎮政府和鄉親們的共同努力下,橫亙在河中的養殖堤壩移除了,河水自由地流通起來;岸邊的幾個小型養豬場搬走了,光禿禿的河岸邊重新栽種上樹木;最重要的當屬兩岸鄉親們的約法三章:任何情況下,所有人不得向河裏丟垃圾——對於這條河,鄉親們內心是有愧的。

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無名的河流終於煥發原有的生機。岸邊,幾年前栽下的樹木已經成蔭,林下的小路成為人們飯後散步的好去處;水中,幾個少年在遊泳嬉鬧,一群白鵝驕傲地遊弋著,先前的漁船也被改裝成“龍船”,供遊客蕩舟賞景;陽光照射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不時有魚兒躍出水面,在水天相接處頑皮地打個滾……

河流是有生命的。河流的命運,決定著家鄉的命運。河流變遷的故事,就是家鄉發展的故事。

《光明日報》( 2021年08月21日09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