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到生物生根發芽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澎湃新聞“元旦京港澳天宮對話”報道組

“只要敢於有夢、勇於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夢想的發射時刻,飛向屬於你的浩瀚星空。”

“只要心中有夢、執著追夢,有朝一日就一定能夠圓夢。 ”

……

2022年1月1日下午,北京、香港、澳門和“太空”成功連線:來自北京、香港和澳門的約500名青年學子與航天專家以及正在天宮空間站執行任務的神舟十三號乘組,開展了一場圍繞“青春、夢想、奮鬥”的別開生面的天宮對話。

三名航天員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穿著熟悉的航天服,面帶微笑,精神抖擻,頻頻的金句引來掌聲不斷,他們赤誠的愛國情懷以及勇於探索的航天精神深深打動著青年學子。

2021年是中國空間站的開建之年。從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艙發射升空,到今天,中國空間站在軌已經八個多月。在這段時間裏,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完成了5次發射、4次航天員太空出艙、1次載人返回、1次太空授課等任務。

2022年,中國航天員在自己的太空家園迎來了“新年第一縷陽光”,也是中國人首次在太空跨年,新年之際,航天員與京港澳三地青年的“天地對話”更顯出不同尋常的意義,相信每一個中國青年都能切身感受到國家的飛速進步與身為中國人的榮耀與自豪。

正如翟誌剛所言,“有國才有家,無論我們飛多高飛多遠,強大的祖國永遠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

來自太空的“新年大禮包”

“在太空執行任務的感受是怎樣的?”“如何保持‘感覺良好’的狀態?”“如果在飛行過程當中遇到了一些預想不到的突發情況,你們會如何面對和解決?”……

面對京港澳三地青年們提出的問題,三名航天員耐心講解,每一個回答都像一份珍貴的“禮物”,需要用心銘記,用心珍藏。

“無論我們飛多高飛多遠,強大的祖國永遠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愛國主義將永遠是激勵我們的動力源泉。我相信大家只要把國家的利益擺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就一定能一往無前,克服困難。”在對話過程中,翟誌剛分享了自己的經歷,鼓舞年輕人不畏艱險,克服困難。

他表示,精神所在就是血脈所在,就是力量所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是航天戰線接續傳承的紅色基因。在航天大隊的門楣上,有這樣8個大字——“祖國利益高於一切”,有國才有家。

活動中,一名來自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的青年學子提問稱,執行載人航天任務的航天員是萬裏挑一的,經過多輪選拔,並且準備多年才最終實現飛天夢。當今社會競爭激烈,航天員面對漫長的等待和準備怎麼做到淡泊名利、永不放棄?

“每個人都不可能一步登天。”葉光富回應,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比喻一件事很難,常說“比登天還難”。作為一名航天員,他的切身感受是登天確實很難,從學生成為飛行員,到入選航天員,再到執行飛行任務,這三級跳中的每一跳都不可能輕松實現。

葉光富繼續說,航天員最大的夢想就是飛天。每個人在通往飛天的道路上都經歷了嚴格的選拔和艱苦的訓練,很多人一等就是幾年、十幾年,甚至可能是一輩子,最難能可貴的是大家始終堅持不放棄,守住了初心,耐住了寂寞,也經受住了考驗。

他鼓勵年輕人在面對激烈競爭時需要靜得下心、沈得下氣,要練就好本領,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地朝著夢想方向前進,做到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只要心中有夢、執著追夢,有朝一日就一定能夠圓夢。

去年12月份,“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講,這是時隔8年之後,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太空教師”翟誌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對此,來自澳門的同學提問王亞平說,你是第一位太空授課的女教師,對比8年前,你覺得這次印象最深、感受最大的是什麼?

王亞平坦言,“作為一名航天員,我深深地為能趕上這麼一個偉大的時代,生在這樣一個偉大的祖國倍感驕傲和自豪。更讓我感到欣慰的是,當年種下的夢想種子如今正在開花結果,8年前坐在教室裏聽那堂太空授課的孩子們有的已經成為航天大家庭中的一員,此時此刻正在崗位上和我們一起並肩戰鬥。”

王亞平表示,希望“天宮課堂”這樣一個點燃夢想的平臺能夠引導更多青少年擡起頭仰望星空,心裏種下一顆顆熱愛科學、追尋夢想、探索未知的種子。而這一顆顆夢的種子有一天一定會生根發芽,綻放出更多更加絢爛的花朵。

航天員如何應對突發情況?作為首次執行飛天任務的“新人”葉光富回應表示, 航天員在任何時候都絕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航天員除了自身有充足的知識、技術和心理準備應對極端情況之外,在太空上共同執行任務的戰友們是風雨同舟的集體,在祖國地面上還有成千上萬的航天人守護著他們的安全,全天候為他們提供支持和保障。

“我們始終堅信舉國體制的巨大優勢,始終堅信團結就是力量,也始終堅信經過艱苦任務磨練的革命友誼。”葉光富在太空上許下了承諾,“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堅決完成任務,請祖國和人民放心!”

“天上”航天員們的回答擲地有聲,“地上”的掌聲堅定有力。

來自地面的“新年禮物”

“這是我們中國空間站第一次舉辦太空畫展。”在空間站一面艙壁旁,王亞平向大家介紹了張貼著的數十張以“太空”為主題的畫作。

貴州小朋友的《太空旅行》、新疆小朋友的《美麗的太空家園》、西藏小朋友的《向著太空出發》、四川涼山小朋友的《中國夢》……孩子們的畫作稚嫩可愛,充滿想象力,地球、衛星、空間站和外星飛船等元素豐富多彩,有些在畫中還寫了“航天夢,中國夢”“中國航天”等字跡。

王亞平表示,這些畫作來自於中國中西部11個省市區的青少年,這也是他們送給航天員的新年禮物。其中有些青少年曾經生活在貧困地區,精準扶貧政策落實之後,當地的民眾已經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而這些禮物其實比航天員更早來到空間站。

據媒體報道,為營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濃厚氛圍,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實施,2021年9月至10月,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中國航天基金會、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二院208所等單位組織開展“青春與星空對話”中西部青少年與載人航天面對面活動。天舟三號和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期間,來自中西部地區11個省和自治區的師生代表,受邀前往文昌航天發射場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與中國航天員和載人航天戰線科技工作者開展了一場跨越山海的“青春與星空對話”。

隨著活動不斷深入,孩子們逐漸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們希望自己的畫能送到中國空間站、在新年之際送給正在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叔叔阿姨們。為了圓孩子們這個夢,經多方共同努力,這份“神秘禮物”如願搭上了飛往“天宮”的“天舟”。

2個多月後,3名航天員如約開啟了這份禮物。

“這場以‘青春與星空對話’為主題的畫展,承載著廣大青少年對中國航天未來發展的憧憬、期待和夢想,我們相信這些夢想終將有一天都會變成現實。”王亞平說道,今天我們將這些珍貴的禮物也分享給大家,讓我們一起攜手共同“點亮夢想”。

希望港澳學者加入載人航天科研團隊

“我有個心願,希望以後我們的載人航天科研團隊裏,能夠出現香港和澳門的學者。”在活動現場,作為航天專家代表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副總設計師柏林厚,向港澳學者發出了誠摯的邀請,話音剛落,臺下發出熱烈的掌聲。

此次活動也受到香港、澳門當地的高度重視。

澎湃新聞註意到,在香港大學分會場,香港大學校長張翔、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秘書長譚耀宗作為嘉賓出席,而澳門大學校長、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宋永華,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可可則作為澳門大學分會場的嘉賓出席。

其實,祖國一直牽掛著香港澳門的繁榮穩定。

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更好的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化內地與香港的科創合作關系。一直以來香港的高校,也以各種方式直接或者間接的參與到包括載人航天工程在內的國家各項重大航天工程中,並做出了許多貢獻。

而國家不斷進步的航天事業,更為香港提供了許多難能可貴的機遇。從2016年天宮二號上搭載的香港中學生太空實驗,到2021年“時代精神耀香江”之仰望星空話天宮、月壤入港活動,香港都及時國家科技進步的榮光。

澳門也是國家航空工程的積極參與者和建設者,2018年在國家科技部的批準下,澳門科技大學成立了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而實驗室和它的前身太空科學研究所在國家大力發展深空探測的戰略指引下,已開展了多項有關月球和行星的基礎科學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從神舟、嫦娥,到火星探測計劃,近年來國家重要的空間科研創新項目中都留下了實驗室科研人員的汗水;2019年,澳門首顆科學衛星,我國首顆地磁探測衛星成功發射,意味著澳門與內地的航空合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在不久之前,澳門的中小學生也參加了“天空課堂”的活動,成功在澳門掀起了一股航天熱。

來自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博士生劉子博在活動現場互動時感慨,中國的航天事業從零起步,經過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艱苦奮鬥,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極大提振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信2022年的這場跨時空新年約會,也定會令青年學子有所收獲,亦如王亞平所期待的,“我真心期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只要敢於有夢,勇於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射,時刻飛向屬於你的浩瀚星空。”

責任編輯:蔣晨銳 圖片編輯:金潔

校對: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