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找機器耕地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子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註釋】監(jiàn):通“鑒”,借鑒。二代:指夏、商二代。郁郁:文采盛貌。文:指禮樂制度。【翻譯】孔子說:“周代的禮儀制度是參照夏朝和商朝訂的,多麼豐富多彩啊!我主張接受周代的。”【北辰解讀】1、曹操那麼狂,最終的理想也不過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我本人也不贊成對孔夫子的主張全盤否定。只是這麼多年隨著閱讀量和閱歷的增長,我真切感受到孔子那套理論其實耽誤了許多讀死書死讀書的書生們。學而優則仕,是千百年來讀書人們的目標和夢想。與孔夫子有關的各種理論、書籍又是當時讀書人們的必備教材。讀書人言必稱孔夫子,他的主張也被人當作金科玉律。但是很遺憾,孔先生那套儒家哲學恰恰讓很多將之奉為圭臬的讀書人實現不了那“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夢。

2、甚至你越甘當孔家(儒家)門徒,你就越平不了天下!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什麼?一言以蔽之:仁者愛人,克己復禮。那麼這個“禮”是什麼?周禮。孔子從未掩飾過自己對周禮的推崇,他對《周禮》的奠基人周公旦更是崇拜有加。晚年的孔子即使在顛沛流離中也會在睡夢中遇到這位西周初年的聖人。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論語·述而》孔子甚至認為,如果有周公一樣的才幹,其他方面都不用看了。3、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論語•泰伯》周公是什麼人?別以為他只是個解夢的神算子。早在上古時代,就有人總結了此君的豐功偉績。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尚書·大傳》曹操那麼狂,最終的理想也不過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賈誼那麼有才,對周公的評價也要高到無以復加:“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於一身。”

4、所以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啥孔子對這位大神,以及他開創的各種制度、禮治念念不忘了吧。對此孔夫子還有過一段感人肺腑的表白: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周禮是借鑒於夏禮和殷禮,並在夏禮和殷禮的基礎上發展建立起來的,多麼豐富完備啊!我遵從周禮。孔子也毫不避諱的表白自己的政治主張其實就來源於周公和周禮。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禮記》翻譯過來就是:我辦政治,即從周禮,依中道而行。有意思的是,近年來出土的清華簡《保訓》篇正是闡述了“中”這一治國思想。彌留之際的周文王用舜和上甲微這兩個上古人物,給兒子武王姬發指明了中道治國的重要性。5、周武王姬發和周公旦都是周文王姬昌的兒子,可見“中道”這一思想也成為西周初年和《周禮》中的重要思想。由此也能看出孔子是真心想讓社會回到那個他心中至純至善的時代。但是請註意,當我們看過上面《尚書》裏周公的履歷後,再比照下孔子的履歷。我們會發現周公骨子裏是一個高瞻遠矚的政治家,而孔子卻是一個理想主義色彩濃厚的思想家。二者間的這一點差異,就註定孔子,以及所有將孔子理念當作治國之道的讀書人會在治國平天下這條道上走的異常艱難。孔子所處的時代是春秋末期,對於那個禮崩樂壞的時代,孔子開出的藥方是全面向後看,社會制度全面恢復到西周初年那個周公剛剛致禮作樂的時代。

6、但是在那個人心歸統的時代,孔子的主張並沒有市場。諸侯們的欲望已經變得無限龐大,西周初年那種各歸其位各司其職的政治格局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欲壑。周天子的力量日益縮小,西周初年制定的所謂天下共主模式此時看來就是個笑話。百姓們連年征戰,生靈塗炭。渴望和平,渴望統一,渴望安定是每一個百姓的心聲。話說回來,難道周公們當初制定的各種政策就一定是他們的本願嗎?就一定完美無瑕嗎?未必吧。7、就拿西周時最重要的行政制度分封制來說吧,這本是一套很容易助漲地方割據勢力的制度,並且這種形式在夏朝商朝時就以方國的形式存在著,周文王姬昌不就是商朝的西候伯嘛,最後不也周革殷命了嗎?所謂殷鑒不遠,目光如炬的周武王周公們難道就看不到這一點?他們難道不明白自己的江山是怎麼來的?他們依然使用這種助漲地方勢力的制度難道就不怕重復昨天的故事?對此柳宗元在他的大作《封建論》裏作出深刻的論述。蓋以諸侯歸殷者三千焉,資以黜夏,湯不得而廢;歸周者八百焉,資以勝殷,武王不得而易。徇之以為安,仍之以為俗,湯、武之所不得已也。夫不得已,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於己也,私其衛於子孫也。

8、商湯利用三千諸侯國滅了夏朝,周武王利用八百諸侯國滅了商朝,所以他們不得不在奪取勝利後,將勝利果實用分封制的形式分享給那些諸侯國。不是他們品德多高尚,而是為了保護自己和自己子孫的私欲才這樣做。看看,同樣都是沒做過大官的文化人,柳先生看問題的視角就是比孔夫子要深刻。由此可見,孔子克己復禮的主張無論在上層還是在下層都與大家格格不入。其後果就是孔夫子只能如同喪家之犬一樣周遊列國。其實何止是孔子迷失在平天下的道路上,就連那些比他權力更大,身份更尊貴的人只要信奉了他的儒家學說並用來治國平天下,最終也只能悻悻而歸,甚至身敗名裂!漢宣帝劉病已是西漢歷史上可比肩漢武帝的中興之主,他皇帝生涯的前半段勇鬥權臣霍光,將權柄牢牢抓住。9、後半段皇帝生涯他又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打擊地主豪強,抑制土地兼並。此人可謂是一位手腕高超的政治家。但奈何兒子劉奭(即後來的漢元帝)是一個腐儒。一天,當時還是太子的劉奭勸諫漢宣帝道:“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結果漢宣帝同誌當場發飆。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柰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過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翻譯過來就是:咱老劉家一直都是行的儒家和法家雜合用之的道道,怎麼就能純粹實行德教,恢復周朝那套?況且儒生大多華而不實,讓我重用他們給咱老劉家看家護院?洗洗睡吧。氣不過的老皇帝又飆出一句更狠的:亂我家者,太子也!要不是劉奭是自己深愛的糟糠之妻生的(沒當皇帝時的漢宣帝可是過了幾天苦日子的),估計漢宣帝當場就要廢了太子。

10、可結果卻被漢宣帝不幸言中。漢元帝劉奭上任後大興德教,重用儒生,忽視刑罰。許多人為做官而背經書,結果導致機構任用的都是一群沒有實操能力的書呆子。土地兼並嚴重,地方豪強坐大,社會矛盾愈演愈烈。西漢也就是從漢元帝開始,逐漸走向落寞,英明神武了一輩子的漢宣帝肯定想不到,自己當初伉儷情深了一下,結果卻給祖宗的基業帶來如此大的打擊。當然比起下面這位,漢元帝同學甚至還得偷著樂。西漢末年,彼時人望頗高的王莽被推舉為皇帝,劉嬰被迫將皇位禪讓給了王莽,國號也改為了“新”朝。王莽當時要面對的是一個搖搖欲墜的王朝,社會矛盾加劇,民怨日益強烈。11、老百姓也對這位口碑甚好的中年人抱有極大期望。儒生王莽對此開出的藥方是“托古改制”,藥引子就是被孔子奉為經典的《周禮》。他仿照《周禮》來制定新政,經常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廢止奴隸制,以公權力平衡物價。將各種制度恢復到西周時的《周禮》模式。怎麼樣,這個治國思路和孔子何其相向。但結果呢?由於政策的不合時宜,朝令夕改,從達官貴人到販夫走卒都對此苦不堪言。王莽不僅沒能用“托古改制”的方式緩和社會矛盾,反而激化了本就危機重重的社會。最終綠林軍、赤眉軍等各地起義軍漸成氣候,王莽也被義軍亂刀砍死,首級還被拿到城門上示眾

12、王莽在一片唾罵聲中走下了歷史舞臺,隨之而逝的還有他那和孔子一樣“托古改制”的治國安邦夢。王莽的失敗在於犯了本本主義,一味的用照搬古籍的方式來解決當下的問題,這顯然是飲鴆止渴。其實這何嘗不是孔子的錯誤?只不過比起只能坐而論道的孔先生,王莽實實在在當了一次該理念指導下的操盤手。當然,他付出的代價也比孔子更大:自己的生命和千古罵名。由此來看,孔子當初的不得誌著實成了他的護身符。歷史就是這麼反諷悲涼。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其實明月何曾照過溝渠?錯的又何曾是儒家思想?就拿西漢來說吧。當年高祖劉邦篳路藍縷打下江山時,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早已被戰亂和暴秦折騰的苦不堪言。

13、在一片生靈塗炭百廢待興的情形下,主張清靜無為的黃老思想(道)成為了當時的執政理念。到了漢武帝時,因為有之前文景之治的鋪墊,社會生產水平大大提高,百姓生活水準有了質的飛躍,在此人心思動的氛圍裏,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很有市場。畢竟主張尊君重義的儒教才是教化人心的良藥。在社會矛盾加劇的時期,非霹靂手段不能震懾魑魅魍魎。此時效率更高的法家執政理念就會更被青睞。所以法家沒有錯,儒家也沒有錯,錯的只是彼時主張使用儒道治國的孔子王莽們終究不是一個審時度勢的政治家。孔子的那一套為什麼在治國時多半只能被用來粉飾太平,而不被執牛耳者重視?其中原因被秦朝丞相李斯一語道破。李斯這封給秦二世胡亥的上書是古代優秀政論文,更是篇厚黑帝王術的方法論。

14、明主聖王之所以能久處尊位,長執重勢,而獨擅天下之利者,非有異道也,能獨斷而審督責,必深罰,故天下不敢犯也。 ——《行督責書》另外,請再聽一下一位真正實現治國安邦的人對孔夫子的評價: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業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毛澤東“孔學名高實秕糠”,你讓腐儒們該何以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