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之修圖把臉修歪了的簡單介紹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3歲小孩的職業規劃。

你可能會很詫異,3歲,職業規劃?這兩個詞真的有關系嗎,你是不是過度焦慮了,除了小學作文要寫個幾百字的文章,深情的陳述一下我想當科學家、數學家……這還能有什麼見鬼的關系,我連幼升小都還沒準備好呢,現在談職業規劃真的太扯了。

你錯了!

友情提示,本文真的很長,但很重要!

不想看細節的,請滑到最後看總結

6歲前,找到3個最感興趣的領域

關於JO哥將來的職業規劃,我們曾有無數暢想:爺爺想讓JO長大當軍人,鐵血男兒,錚錚傲骨;爸爸說可以學技術,將來當工程師挺好的;而大菁看著JO英俊的臉蛋,覺得他就該靠顏值C位出道。

如果你問JO,那答案更加豐富多彩:看了一部動畫片,想當農場主;去餐廳吃頓飯,想當廚師;因為喜歡挖挖機,有段時間一心想當公交車司機,但JO媽稍微引導一下,他又對飛行員充滿了向往。

可以說,他的這些職業想法都是隨境遇、隨心情而變化,單純而短暫的。

另一方面,很多專業和行業可能和大眾想象的並不一樣。

讀大學以前,我對心理學的全部了解都是基於佛洛依德,《夢的解析》那簡直是現代版《周公解夢》,流行度堪比村上村樹。而大學剛畢業那會,我最常說的幾句話是:

我不會解夢,不會看表情包,也沒有在分析你;心理學是理科,用數據和實驗說話,算卦請出門左轉城隍廟;對不起,我不做免費心理咨詢,家庭矛盾請出門右轉居委會。

(對文中提到書目感興趣的,這是直達入口,下同)

就業以前,我以為市場營銷就是做個海報,投個廣告,畢竟“羊羊羊恒源祥”好像也不是很難得樣子。但工作了10年以後,我只想請問你:

知道怎麼做用戶畫像嗎,知道什麼是客戶心智嗎?100萬預算怎麼花能花出500萬的效果?SEO/SEM、DSP、CA/DG、MGM,ePR知道什麼意思,今年要怎麼做嗎?

這些只是我少少的個人經歷,你可能或多或少也遇到過。

區塊鏈、主播、產品經理……越來越多一開始我們看都看不懂的職業和行業出現,學校沒法教,因為老師自己都還沒弄明白這玩意到底是什麼;我們現在也很難直接幫孩子做準備,誰知道20年後發展到哪裏啊。

但你也不必焦慮,未來的問題留給未來,現在需要考慮的重點是,你家小孩最感興趣的到底是什麼。

JO爺爺是一位剛剛從警察崗位退下來的老紅軍,所以在家帶著JO又是背誦愛國詩歌,又是軍訓的玩的不亦樂乎。最近去爺爺家看JO,JO會主動跟大菁說:

“我要當解放軍。”

“為什麼?”

“解放軍很厲害”

“怎麼厲害了?”

接下來可就進入大JO的cosplay演播廳了:先要演繹5分鐘軍訓的辛苦,然後是5分鐘努力抓壞蛋的場景,最後順利銜接愛國歌曲詩朗誦環節,並以開上運輸車走遠了結束。然後他會pia pia pia跑回來趴到大菁身上,膩膩歪歪的說“我不是很喜歡軍訓,但我想抓壞蛋,想開車車“。

你看,感興趣和不感興趣,這不是很明顯嗎?

當然,JO現在還小,剛開始理解什麼是職業,喜歡不喜歡,這個時候沒必要限制他,而是要帶他多去探索不同的領域。

喜歡花花草草,那種花種草呢?

喜歡挖挖機,那組裝挖挖機呢?

喜歡熊貓,那我們孵個小雞看看吧。

7歲上學後,孩子的時間會受到很大的局限,所以在這之前,最好要通過帶他不斷嘗試新鮮事物,體驗不同崗位角色找到3個最喜歡的領域。(多觀察了解,多過家家就很好,沒人要求小朋友去真的幹。)

這些領域當然很可能不是他將來的職業領域,但從這裏開始,鼓勵他不斷的去探索,順藤摸瓜,大概率就能找到真正的“麥加”,而過程中累積的知識和經驗,絕對是他未來的寶貴財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6歲後,點亮3個top 25%技能

《巨人的工具》這本書裏,介紹了一個漫畫家,斯科特·亞當斯(Scott Adams),他很重要的一條成功經驗是:在自己身上多發展幾個熟練技能。

亞當斯說,如果你想取得出類拔萃的成就,你大概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是你把自己的某個技能練到全世界最好,但這非常困難;第二個選擇是,你可以選擇2項技能,把每一項都練到世界前25%的水平,這就比較容易,而如果你具備第三項前25%技能,那麼成功的概率將極大的增加。

他自己就是很好的例子,論畫畫,能跟他比肩的人很多,論寫笑話,也不屬於最頂尖,但畫畫加上寫笑話,能做到的人就太少了;而如果再加上他深諳辦公室政治,能以此為創作主題,那就變得極具競爭力了。

未來社會,學習好當然是很好的,但不是萬能的,多具備幾個謀生技能,關鍵時刻,技能疊加,能讓孩子具備更強的競爭力,甚至可以在某些領域異軍突起。所以從小要給他強化這些能力的培養,課業學習以外決不放松要求。

6歲以後,孩子開始經歷12年的基礎教育,也有了更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但孩子終究還是孩子,需要家長督促。我勸你千萬不要迷信所謂的快樂學習,所謂的讓孩子自由選擇。他是可以享有選擇的權利,但一旦選了,就要給我繼續,不是敷衍了事,而是不到top 25%不罷休。

12年,一生之功源於此。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這裏所謂的技能,前25%到底怎麼判斷,小孩子應該學哪些,有萬靈丹嗎?

說說我的理解,所有能夠不通過競賽獎金就賺到錢的能力,都可以叫技能。

演講是技能,畫畫是技能,講笑話是技能,做ppt算,寫作算,特別會做飯當然也算。

至於前25%,其實只是個虛指,誰也沒辦法測算準確,所以可以理解成做到比大部分人好就可以。

比如我畫畫能把老鷹畫成小雞,那應該就是比大部分人差,但我做ppt贏過很多次大比稿,就可以判定比大部分人強;你可以簡單的用周圍人來做參考得出判斷,比如對比全校學生的水平,對比全社區裏居民的水平等等。

在這裏有幾個基本的點亮技能選擇原則,家長朋友們可以參考

要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選擇,比如JO哥不喜歡體育運動,運動能力也真的很一般,雖然我們達成一致,他必須給我去訓練,每周至少3次足量運動,但我們並不期望把這個培養成他的點亮技能。

普通孩子請盡量選擇差異比較大的技能進行培養, 3種25%的初衷是分散風險,給他不同的思考問題視角和謀生能力(請牢牢記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句話),太過接近的技能單個價值就下降很多,所以如果彈鋼琴是一個的話,第二個最好就不要選演奏小提琴。這不是說孩子不能學小提琴了,而是不作為第二個點亮技能。

至少1項和日常生活高度相關的點亮技能,比如做飯,修圖,織毛線,泡茶……人類不是機器,生活和社交才是根本。

那麼如果真的想不出選什麼,有不會出錯的萬靈丹嗎?

有,亞當斯給出的建議是演講,或者更準確地說是講故事的能力。

這是一個只要肯苦練,每個人都可以練成的技能;任何其他技能只要跟它疊加,都可以立刻1+1>2;

擁有一顆治愈之心

疫情期間,家裏打開電視就是醫務工作者們眾誌成城,奮戰在第一線,臉上被口罩捂出疹子、磨到脫皮,24小時連軸轉的新聞。JO哥看著新聞學會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名詞;學會了“戴口罩,勤洗手”……

可當JO哥問到醫生話題的時候,大菁總是想要回避,她私心的希望是JO哥將來不要當醫生,太辛苦了。事實也確實如此:

醫學界最權威的學術刊物之一《柳葉刀》中研究統計:超過84%的中國醫學畢業生最終不會當醫生。

《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中顯示,60%的醫生不願意自己的子女從醫。盡管我國每年培養60萬名醫學上,但真正穿上白大褂的還不到10萬人。

當我們感慨終南山國士無雙,張宏文網紅接地氣的同時,2019年數起惡性傷醫事件,2020年新冠病毒爆發,樁樁件件,都在拷問著這個社會。

(圖片來源:百度)

醫生的進與退,真的難。

我的曾祖父曾經營我們當地最大的藥局,外曾祖父是那時最有名的兒科醫生之一,姑父至今還是中醫非遺傳承人,但我們家到我這輩,一個醫生都沒有。

我身邊也曾有人重病,治療的時候一個個名詞簡直像天書,錢流水的花,怎麼用藥怎麼治療全憑醫生一張嘴,而普通人除了信任也真的別無他法。

未來,醫學肯定會往更高精尖的方向發展,基金治療、病毒研究、手術機器人……就像武器可以救人也可以殺人,醫學也是工具,本身沒有好壞,重點在於如何運用。

電影《蜘蛛俠》中,叔叔臨死前對皮特·帕克說:“能力越大,那你的責任也就越大。”

在我看來,當不當醫生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顆“治愈之心”,你可以選擇坐在門診室裏治療人,可以選擇站在手術臺邊治療人,可以選擇在實驗室研究如何治療人,也可以選擇去治療動物,治療地球,甚至當一個社會體系的“醫生”——政客。

無論JO將來選擇從事什麼樣的職業,過什麼樣的人生,我希望他都能積極面對處境,應對變化,擁有“治療”的能力:

在面對困難時、在身處低谷時,能治愈自己,給自己積極的力量;

在別人遇到困難時,能盡己所能幫助“治療”他人;

在看到地球遭遇破壞,動植物無法正常生存時,能伸出援手。

總結

思考孩子的職業規劃絕對不是說要去限制孩子,幫他做決定,而是作為家長,需要早早的幫助孩子建立起職業生涯思考系統,並能在必要的時候“助推”一把。

孩子有自己的選擇權、決定權,而家長的責任是,讓他有能力去判斷,有能力去勝任。

3-6歲,挖掘3個感興趣領域;6-18歲,訓練出3個前25%能力;18歲以後,以一顆治愈之心去追尋自己的職業發展。

這個任務操作起來其實沒有那麼復雜,甚至大部分時候和你對孩子的課內課外培養路徑重合,只是你必須從現在起有這個思考框架,以便於在關鍵時刻指導一些選擇。

以始為終,擇校是臺階,職業生涯才是終點,孩子越早找到那顆願意為之奮鬥一生的“北極星”,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去尋找路徑,去最終得到它。

想一想,如果孩子從3歲起,每年可以拿出5-10%的時間來為此作準備,那麼15年累積下來的經驗和能力,絕對是那些沒有經過這項刻意訓練的孩子所不能比的;再往後推30年,時間積累下來的能量和價值,更會遠超想象。

最後推薦

《百歲人生》這本書,論述了當每個人都可以活到100歲,我們應該如何做職業生涯規劃,建議每個人都讀一讀。

畢竟世界在此之前,從來沒有經歷過人均100歲壽命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