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之青蛙和狗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1

女媧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最高女神,傳說她以黃土創造了人類,以五彩石補天抵禦了史前大洪水。中華文化中,女媧是大地、生命和繁殖的象征,在中國人心目中擁有無比崇高的地位。但是,對於女媧的原型和起源過程,恐怕沒有多少人能說得清,歷史界和考古界也存在比較大的爭議。

在眾多的古文獻和出土文物中,女媧和伏羲被描述為夫妻關系,他們均是人首蛇身的形象。大多數學者認為,蛇身形象是上古時期龍蛇崇拜文化的產物。女媧神話傳說的故事背景是母系氏族社會,她應該有著更古老的形象。

女媧和伏羲

一些考古學家認為,女媧的“媧”字形似葫蘆,女媧應出自以葫蘆為崇拜圖騰的遠古部落。還有人認為,“媧”字就是女性某個部位的象形字,是原始社會生殖崇拜的直接反映。另外,一種廣為接受的學術觀點認為,女媧的原型其實就是生活中常見的青蛙。

青蛙是中華文化最古老的圖騰崇拜之一。在女媧所處的母系氏族社會,人口數量是部族生產能力的直接體現,決定了領地大小,以及獲取食物的能力。但受生存環境和飲食因素影響,人類的生育能力很低,幼童的夭折率很高。因此,遠古先民希望能夠像青蛙一樣具有超強的繁衍能力,以及水陸兩棲的生活能力。

遠古青蛙崇拜

在考古學上,對青蛙崇拜最直接的反應就是遠古巖畫。迄今為止,世界各地的巖畫中發現了大量與青蛙有關的內容,證明青蛙崇拜曾是所有古文明早期的共同特征。在我國,考古學家從內蒙古的陰山巖畫和廣西花山巖畫中,發現了大量的青蛙形象,以及模仿青蛙的舞蹈。

另外,在我國各地出土文物上,也能夠清晰地反映青蛙崇拜。例如西北甘肅地區的馬家窯文化,存在年代是4千多年前,許多彩陶上都繪制著青蛙圖案。在夏朝時期文化遺址中,河南偃師二裏頭和四川廣漢三星堆,曾出土了一模一樣的陶制蟾蜍。在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的陪葬品中,發現了玉制的蟾蜍,證明商朝人同樣崇拜青蛙。

洛陽博物館的夏朝文物

中華文明已經開始進入農耕社會以後,青蛙崇拜開始與農業生產聯系起來。我國民間諺語中有“天雷動,蛙聲鳴”的說法,意思是青蛙的鳴叫能夠帶來充沛的雨水,有利於獲得糧食豐收。漢朝哲學家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記載“春旱求雨,取五蝦蟆”,指的是一種以青蛙祭祀祈雨的方法。在唐宋的詩詞文學中,青蛙已經與農業文化密不可分了,例如“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那麼,青蛙和女媧有著怎樣的關系呢?

古文獻中關於女媧神話最早的記載,來自上古奇書《山海經》中的《大荒西經》。其中“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的描繪,有學者認為,這反映的是女媧繁衍人類的神話傳說。女媧以繩子甩土造人的過程,非常類似於青蛙生育蝌蚪的過程。女媧之腸極有可能是指青蛙生育蝌蚪時,尾部拖著的長條狀蛙卵。另外,在《周公解夢》中認為,如果夢到蛇證明腹中胎兒為男,夢到青蛙證明腹中胎兒為女。可見,青蛙和女性是有某種特殊聯系的。

山海經地圖

著名學者易中天認為,女媧的“媧”其實就是“蛙”,“媧”在古漢語中讀音同“呱”,源自青蛙的叫聲。一些考古學家還認為,殷墟甲骨文中的蛙字已經非常成熟,可見早在夏朝以前,“蛙”字就已經產生了。從字形上看,蟲和圭為“蛙”,女和圭為“娃”。漢語中稱呼兒童為“娃娃”,可能也是來自女媧,反映了遠古先民的青蛙崇拜。

在我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中,也廣泛流傳著青蛙崇拜的習俗。比如布朗族的先祖濮人,古籍記載其商朝已經存在,曾經參加了周武王伐商的牧野之戰。由於地處偏僻,與世隔絕,布朗族至今還保留著一些母系社族社會的傳統習俗。布朗族人崇拜的的女神“丟瓦麼”,就是半人半蛙的形象。

古老的青蛙圖騰

由此可見,中華文化以龍為圖騰以前,青蛙圖騰曾經占據著重要地位。按照普遍觀點,女媧生活在6千年的新石器時代,屬於母系氏族社會。不論女媧是有青蛙崇拜衍生出來的女神,還是她原本就出自以青蛙為圖騰的部族,青蛙圖騰都與中華文明的起源有著密切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