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夢夢見伯父領著我去他家

頻道:解夢 日期: 瀏覽:2

毛主席在故居前和鄉親們交談

1959年6月25日傍晚,毛澤東闊別32年後回到家鄉韶山衝。看到家鄉的一草一木,毛澤東心情大好,當晚寫下了著名詩篇,《七律·到韶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毛澤東經常晚上工作,白天休息。回到韶山衝當晚,毛澤東依舊睡得很晚,但他第二天很早就起床了。簡單吃點早飯,毛澤東就去給父母掃墓了。在父母墓前,毛澤東表情凝重,他深深鞠了三躬,緩緩說道:“前人辛苦,後人幸福。”

給父母掃完墓後,毛澤東來到故居參觀。當看到父母臥室墻上懸掛的照片時,毛澤東久久註視。過了很久,毛澤東對身邊陪同人員說:“當年,我父親得了傷寒病,母親頸上生了一個包,穿了一個眼,只因為那個時候……如果是現在,他們都不會死的。”

毛澤東很愧疚,尤其母親文七妹臨終時他不在身邊,這讓他久久不能釋懷。當他趕回家中時,母親已經入殮,毛澤東扶棺痛哭徹夜守靈,為此寫下了一生中篇幅最長的詩歌,《祭母文》。

相比父親毛貽昌的嚴厲,信佛的母親給了毛澤東更多的愛。1936年6月,陜北,毛澤東向美國記者斯諾詳細地敘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毛澤東是這樣評價自己的母親,

“我母親是個心地善良的婦女,為人慷慨厚道,隨時願意接濟別人。她可憐窮人,他們在荒年前來討飯的時候,她常常給他們飯吃。但是,如果我父親在場,她就不能這樣做了。我父親是不贊成施舍的。我家為了這事多次發生過爭吵。”

文七妹

韶山衝是一個近乎封閉的地方,晚清時期,這裏幾乎與外界隔絕。韶山衝耕地不多,鄉民絕大多數人只能勉強填飽肚子。毛貽昌很勤勞,早年當過兵,回到家鄉後做了一點小生意,積累了一點錢,買了一些田地。

到了毛澤東快出生時,毛貽昌已經有了15畝田地,這是一筆不小的家產,他家因此成為了中農。毛澤東出生後,父母激動之余又頗為擔憂,文七妹此前的兩個孩子都因病夭折。

在那個封建迷信頗有市場的時代,夫婦兩人商議,決定將這個孩子送到湘鄉唐家圫外婆家撫養。同時,文七妹還在觀音廟裏為毛澤東祈禱,讓兒子認作一塊巨石為幹娘。因是第三個孩子,還在繈褓中的毛澤東有了一個乳名,“石三伢子。”

毛澤東在外婆家一直生活到8歲,舅舅文正瑩在家中開辦了一個學前私塾,教族中子弟識字讀書。潛移默化中,毛澤東受到了影響,加上舅舅家有不少藏書,他也會吵鬧著舅舅給他讀書。

回到韶山衝後,毛澤東來到南岸私塾讀書。短短幾年時間裏,毛澤東換了好幾個私塾,他總是發問,很多問題連私塾老師也回答不上來,直到1910年秋進入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小學堂。

南岸私塾鄒春培是一位古板的私塾老師,他教學嚴肅、嚴謹,教學一絲不茍,也不茍言笑。鄒春培奉行“棍棒底下出才子”的教學理念,對學生管束得相當嚴厲、粗暴,時常以各種方式體罰學生。

南岸私塾的啟蒙教材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等,這些書籍毛澤東在外婆家已經接觸過,很多篇章都能背出來,所以老師上課他頗感枯燥。

毛主席最早的一張照片

但是,鄒春培對毛澤東卻頗為欣賞,他不止一次地對毛貽昌說:“令郎有朝一日定會名登高科,光宗耀祖,前途不可限量。”毛貽昌聽後內心毫無波動,他從不奢望兒子能光宗耀祖,只是希望能把全家生活維持好就心滿意足了。

毛貽昌這種想法簡單又實際,都是種田人家的子弟,一輩子都跟莊稼打交道,只要能簡單算賬,寫得幾句家書,就可以了。但是,毛貽昌萬萬沒想到,自己這個兒子跟他的脾氣很像他,倔強頑強,尤其讀書後學會了引經據典來反對他。

毛澤東13歲那年,有件事讓毛澤東刻骨銘心。一天,毛貽昌請了很多客人來家中吃飯。毛澤東在房間看書忘記出來招待,毛貽昌當眾就大罵他,說他懶惰。毛澤東氣不過,憤憤不平離開家。

母親立即追出去,毛貽昌也追來。毛澤東走到一個池塘旁,威脅父親,如果父親再打罵他,就跳下去,文七妹嚇得直接哭起來,連連勸說父子倆各退一步。在這樣情況下,父子倆達成了“停戰”協議,毛貽昌要向兒子賠不是,而毛澤東則向父親磕頭賠禮。

面對這個頑皮又聰明的兒子,毛貽昌頗感無奈。毛澤東剛認識幾個字時,毛貽昌就讓他記賬。沒賬目要記時,就讓他去幹農活,文七妹很心疼,可她又不能忤逆丈夫,更多時候她只能暗流淚。

湘潭地區每次鬧饑荒,就有很多逃荒者來韶山衝乞討。每當有乞討者來到毛澤東家中,文七妹從不會讓他們空手而走。毛貽昌有時候不允許妻子這樣做,文七妹就偷偷施舍那些人。顯然,毛澤東受到母親善良性格的影響,他對父親粗暴的處事方式不滿,最終獲得了母親的支持。

毛貽昌

在私塾讀書時,毛澤東都是自己帶午飯。有一段時間,毛澤東一放學回到家裏總是叫肚子餓,文七妹發現了這個變化,就問他原因。毛澤東告訴母親,自己有一個同學家裏貧窮,沒帶午飯,經常餓肚子,於是他就把自己的飯菜分一半給這個同學。

兒子如此善良,文七妹很欣慰,她說:“石三伢子,你能這樣做為娘很高興,只是你不該瞞著我,應該早點跟我說,我給你多帶點飯菜,這樣你們兩個人就能吃飽肚子了。”此後,文七妹就給毛澤東多帶來一份飯菜。

1910年,看到兒子整日跟書籍打交道,毛貽昌越來越不滿,想把他送到湘潭縣城一家米店當學徒。毛貽昌的想法也很簡單,兒子如果學會了經營技能,那就是天大的喜事,以後肯定吃穿不愁。

毛澤東不樂意了,他要求繼續讀書,這一次他和父親的對峙來到了最嚴重的程度。毛澤東知道,如何一個人肯定不是父親的“對手”,於是他讓母親、舅舅、表兄等人一起來勸說,毛貽昌最終妥協了。

當年秋,毛澤東離開了生活多年的韶山衝,來到湘鄉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他的人生由此發生了重大轉折。出發前一晚,文七妹給毛澤東整理行李,多次叮囑兒子在外要照顧好自己。這一次離開家鄉,毛澤東知道非同之前,他是違背父親遺願的。於是,借著微弱的煤油燈光,毛澤東改了一首詩,《七絕·改詩贈父親》:

“孩兒立誌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毛澤東將這首詩夾在父親每天必看的賬本裏,不難想象,當毛貽昌看到這首詩後,內心也會起波瀾,自己這個兒子或許真的與眾不同。毛澤東離開家鄉那天早上,文七妹將他送到村口,一番交代後,看著兒子身影漸漸消失……

東山學校

毛澤東在東山學堂學習了半年,見識大漲,他開始向往省城長沙。毛澤東聽說這座城市規模非常大,有很多居民,許多新式學校和一個巡撫衙門。而且此時的長沙,經常發生因“饑荒”引發的“暴動”和“造反”事件,這些消息這讓毛澤東內心深受觸動。

毛澤東相信,在長沙新式學校一定能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恰好這年冬天,東山學堂國文教員賀嵐崗應聘到湘鄉駐省中學任教,毛澤東請求賀老師介紹他去,他答應了。毛澤東立即回家將這個好消息告訴母親,文七妹表示支持,在獲得父親同意後,毛澤東去了長沙。

在東山學堂學習期間,毛澤東偶爾還會回家,這一次是去省城長沙,文七妹知道從此和兒子聚少離多。文七妹內心有一萬個不願意兒子離開,可她也知道兒子有崇高的追求,自己能做的就是每天在佛像前為兒子祈禱,祝他在長沙一切順利。

1911年春天,18歲的毛澤東離開了韶山衝,這次是真正意義上離開家鄉。在老師的介紹下,毛澤東順利考入湘鄉縣駐省中學。不久,辛亥革命爆發,剪辮子潮流來襲,毛澤東成為班上最早剪掉辮子的那個學生。

當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長沙,整座城市躁動起來,毛澤東中斷學業加入新軍。半年後,孫中山和袁世凱達成協議,戰爭暫時結束,毛澤東退出軍隊。

接下來該做什麼呢?毛澤東做了很多嘗試。看到報紙上警察學堂招生廣告,想報考,放棄;準備報考警察學堂前,看到制作肥皂學校廣告,不收學費,毛澤東躍躍欲試,結果還是放棄;沒多久,一個法政朋友勸毛澤東報考法政學堂,宣稱畢業後能做大官,毛澤東依舊放棄。

湖南第一師範學校

看到沒有,青年毛澤東也不知道前途在哪裏,更不清楚自己人生真正追求是什麼,但他一直在努力嘗試。1913年,毛澤東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他在這裏學習了5年,這5年徹底改變了毛澤東,讓他走上了改變中國國運的道路。

1918年6月,25歲的毛澤東從湖南一師畢業。很快,毛澤東收到先前到北大任教的恩師楊昌濟來信。楊昌濟告知毛澤東,蔡元培等人正在組織青年赴法勤工儉學。毛澤東和蔡和森等人商議,決定立即組織新民學會會員去北京。

就在此時,毛澤東接到了母親患病消息。北京之行很重要,但母親更重要,毛澤東立即回鄉探望。看到面部憔悴的母親,毛澤東很自責,文七妹卻很欣慰,眼前這個兒子已經一表人才,還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看到母親被舅舅們照顧得很好,毛澤東呆了幾天後,就回到長沙。赴京前夕,毛澤東給兩位舅舅寫了一封信:

“七、八二位舅父大人座下:前在府上拜別,到省忽又數日。定於初七日開船赴京,同行有十二三人。此行專以遊歷為目的,非有他意也。家母在府上久住,並承照料疾病,感激不盡。鄉中良醫少,恐久病難治,故前有接同下省之議。今特請人開來一方,如法診治,諒可收功。如尚不愈之時,到秋收之後,擬由潤連護送之來省,望二位大人助其成行也。”

毛澤東在信中表達了對舅舅照顧母親的感激,他考慮到鄉下缺醫少藥,為了讓母親盡快痊愈,毛澤東做了兩件事:一是在長沙請良醫給母親開了一個藥方;二是如果無法痊愈,秋收之後讓二弟毛澤民送到長沙治療。

1918年8月19日,毛澤東一行抵達北京。毛澤東開始了“北漂”生活,這樣的日子並不好受,一方面等著去法國留學的通知,另一方面卻要為吃喝拉撒發愁。北京開銷很大,毛澤東來京的錢都是向朋友借的,於是他寫信請楊昌濟幫忙找工作。

楊昌濟

楊昌濟將毛澤東介紹給李大釗,後被安排到北京圖書館,職務是圖書館助理員,每月工資8塊錢。那時候,胡適每月200塊,李大釗每月120塊。毛澤東對斯諾說:

“我的職位如此之低,以致人們都不屑和我來往。我的工作之一就是登記來館讀報的人名,不過這般人大半都不把我放在眼裏。”

1919年初,新民學會所有赴法留學會員手續全部辦好。3月初,毛澤東接到母親病重消息,他決定辭職回湖南。回到長沙後,毛澤東就開始主持新民學會會務,為了解決生活問題,他來到修業小學擔任歷史教員,每周上6節課。

回到長沙時,毛澤東就通知毛澤民、毛澤覃護送母親來長沙治病。毛澤東平時工繁忙,還在組織學生愛國運動,但他還是抽了時間帶著母親去看病。文七妹患的是淋巴腺炎,毛澤東請了很多醫生診治,效果還是不明顯。

家鄉的舅舅非常關註文七妹的病情,毛澤東也有一年多沒有回家,他感到有必要感謝舅舅對母親一年多的照顧,於是4月28日他再次給舅舅寫信一封,將母親來長沙治病以及自己北京之行做了說明:

七、八兩位舅父大人暨舅母大人尊鑒:甥自去夏拜別,匆忽經年,中間曾有一信問安,知蒙洞鑒。辰維興居萬福,履矚多亨,為頌為慰。家母久寓尊府,備蒙照拂,至深感激。病狀現已有轉機,喉蛾十愈七八,瘍子尚未見效,來源本甚深遠,固非多日不能奏效也。甥在京中北京大學擔任職員一席。聞家母病勢危重,不得不趕回服侍。於陽三月十二號動身,十四號到上海,因事勾留二十天,四月六號始由滬到省。親侍湯藥,未嘗廢離,足紓廑念。肅頌。福安!各位表兄表嫂同此問候。四、五、十舅父大人同此問安,未另。愚甥毛澤東稟

文七妹此時52歲,對她來說這是一生中離開家鄉最遠的一次,也是第一次來到長沙。毛澤東知道,母親來長沙太難得了,恰好二弟澤明、三弟澤覃也在這裏。毛澤東就帶著母親,和兩位弟弟,一起到一家照相館裏照了一張合影。

文七妹和三個兒子唯一合影

這是文七妹和三個兒子唯一一張合影,既是第一次合影,也是最後一次合影。照片中,文七妹坐在椅子上,兒子三人分站兩邊,她看起來並不像是生病之人,慈眉善目,端莊大方,一看就一位賢惠的婦人。很遺憾,毛貽昌不在這張照片裏。

然而,毛澤東萬萬沒想到,這段時間是他跟母親最後一次相聚。文七妹在長沙生活一段時間後,看到兒子日出晚歸,她執意要回韶山衝。毛澤東執拗不過,只得讓兩位弟弟護送母親回家。

10月5日,文七妹在韶山衝病逝,享年52歲。毛貽昌派毛澤覃來長沙送信,噩耗傳來,毛澤東淚如雨下,他放下一切工作,立即跟毛澤覃回韶山衝。回到家中時,文七妹已經入殮兩天。

毛澤民告訴哥哥,母親臨終前一直在呼喊著“石三伢子”。毛澤東再也控制不住眼淚,他衝到母親棺木前,扶棺痛哭。當天晚上,毛澤東為母親守靈,他徹夜未眠。那天晚上,毛澤東母親靈位前,寫下了一生中最長的一篇詩歌,《四言詩·祭母文》:

嗚呼吾母,遽然而死。壽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東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艱辛備歷。摧折作磨,因此遘疾。中間萬萬,皆傷心史。不忍卒書,待徐溫吐。

今則欲言,只有兩端。一則盛德,一則恨偏。吾母高風,首推博愛。遠近親疏,一皆覆載。

愷惻慈祥,感動庶匯。愛力所及,原本真誠。不作誑言,不存欺心。整飭成性,一絲不詭。

手澤所經,皆有條理。頭腦精密,劈理分情。事無遺算,物無遁形。潔凈之風,傳遍戚裏。

不染一塵,身心表裏。五德犖犖,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綱之末。

有誌未伸,有求不獲。精神痛苦,以此為卓。天乎人歟,傾地一角。次則兒輩,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黃。病時攬手,酸心結腸。但呼兒輩,各務為良。又次所懷,好親至愛。

或屬素恩,或多勞瘁。大小親疏,均待報賚。總茲所述,盛德所輝。必秉悃忱,則效不違。

至於所恨,必補遺缺。念茲在茲,此心不越。養育深恩,春暉朝靄。報之何時,精禽大海。

嗚呼吾母!母終未死。軀殼雖隳,靈則萬古。有生一日,皆報恩時。有生一日,皆伴親時。

今也言長,時則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淺。此時家奠,盡此一觴。後有言陳,與日俱長。

尚饗!

《四言詩·祭母文》

這是一篇感天動地的祭文。毛澤東將自己對母親病逝的悲痛之情,表現地淋漓盡致。母親下葬後,毛澤東在痛苦中不能自拔,他又給母親寫了兩副挽聯:

春風南岸留暉遠;秋雨韶山灑淚多。

疾革尚呼兒,無限關懷,萬端遺恨皆需補;長生新學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處尋?

給母親守靈七日後,毛澤東再次離開韶山衝,回到長沙。毛澤東對母親無比思念,他在給好友的信中,一再稱贊母親的高尚品德。毛澤東認為世界上只有三種人,利己不損人的人,可以損己而利人的人,他的母親則是第三種人,看不得他人受苦受難。

母親的病逝,讓毛澤東意識到親情的珍貴。毛澤東將父親接到長沙小住,讓堂伯父毛福生作陪。和之前母親來長沙治病一樣,毛澤東帶著父親來照相館,照了一張合影。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出,毛澤東左手手臂上還帶著一個黑紗,此時他依舊在深深悼念。

1920年1月23日,毛貽昌在韶山衝病逝,享年50歲,距離文七妹病逝不到4個月。毛貽昌病逝時,毛澤東遠在北京,毛澤覃在長沙讀書,身邊只有次子毛澤民在身旁。在父親病逝前一個禮拜,恩師楊昌濟也去世了。

在恩師追悼會上,毛澤東向遺體三鞠躬後,宣讀了由蔡元培、範源濂、楊度、章士釗、毛澤東等29人聯名發布的《治喪辭》。剛從恩師去世的悲傷中走出來,毛澤東又接到噩耗,父親病逝。

毛澤東和父親、堂伯父、弟弟合影

短短4個月裏,毛澤東失去了3位對他最為重要的人。父親病逝,毛澤東沒有回家奔喪。毛澤民知道哥哥的心思,他請塾師毛麓鐘代毛澤東給父親寫了一副挽聯:

“決不料一百有一旬,哭慈母又哭嚴君,血淚雖枯恩莫報;最難堪七朝連七夕,念長男更念季子,兒曹未集去何匆。”

毛澤東是偉人,是偉大領袖!可他也是一位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在人生最迷茫時刻,毛澤東選擇勇敢面對;在至親接連去世,毛澤東將悲傷深深埋在心中。1966年6月,毛澤東最後一次回韶山衝,這次他是秘密回來的,在滴水洞住了11天。離開那天,毛澤東在祠堂前凝視,這一別,就是一生。